搜索到11550篇“ 现代文学研究“的相关文章
现代文学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开创与奠基时期(1917-1927)的现代文学研究;生长与发展时期(1928-1937)的现代文学研究;成熟及深化时期(1938-1949)的现代文学研究
尚礼
关键词:文学研究
文图学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价值
2025年
文图学是关于文学与视觉图像逻辑关系的研究,呈现为一种以语象与图像基本范畴为基础、以语图比较为核心内容的研究方法。文图学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应用呈现出理论的自觉性和现代学术意识,具体体现为三个领域:一是文学期刊封面、小说插图的研究;二是现代诗歌的语言修辞研究;三是语图关系视域下的作家研究。文图学方法的跨媒介性、跨学科性体现出开放的学术立场,为现代文学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新问题。它将中国学术传统与现代意识相结合,对构建中国本土理论话语作出了贡献。
黄一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直面变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再造
2025年
2024年7月14—16日,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新文化运动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挑战与未来——第五届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33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开幕式上,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张桃洲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勇分别致辞。张桃洲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缘起为恢复研究会重视青年学者的团结与推介的传统,打开新的研究视野,激发学科创新活力。
邱悦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
夏志清、夏济安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确立
2025年
夏志清、夏济安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创立了影响深远的范式。夏志清取法美国“新批评”学派,形成了以文本为中心的道德批评模式;夏济安则有意突破文学内部与外部的界限,引入政治、思想史、精神分析等视角以呈现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种种复杂面向。兼备中西文学素养、身处中西学术的交错空间,夏氏兄弟以西方文学为镜,映照出中国文学内蕴的特质。他们的学术研究为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汉学界建树了与过往文学研究迥然有别的新范式,启发了李欧梵、耿德华、金介甫等后继海外学者的作家作品研究,呈现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面性以及中国现代学术的生长力。
黄杉郑家建
关键词:夏济安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左翼文学道德批评
拥抱传统,再铸辉煌——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五届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上的致辞
2025年
尊敬的钱理群老师、陈平原老师和夏晓虹老师,亲爱的各位年轻朋友,各位老师和同学:大家好!我首先代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对“第五届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由衷的祝贺!特别感谢钱老师、陈老师和夏老师亲临大会,他们作为前辈学者前来表达对青年一代的厚望,这是一种无比珍贵和重要的情感!感谢各位青年学者不辞辛劳,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参加这场青年的学术盛会!同时感谢首都师范大学为这次研讨会的召开所做的贡献和努力!
刘勇
关键词:青年学者青年一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对年青一代学者的最后寄语——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挑战与未来——第五届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
2025年
今天的讨论会题目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挑战与未来——第五届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引发了我许多回忆:前四届我都参与了,特别是198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创新座谈会,陈平原就是在这次会议发言中,代表我和黄子平首次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的。我还记得,也是在这次会议上,陈思和也代表上海学者提出了“新文学整体观”。
钱理群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
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档案”路径被引量:3
2024年
此前现代文学研究界对档案文献关注不太够,但作为第一手材料的档案,其文献价值不容忽视。现代文学档案文献具有原始性、限制性、颠覆性和关联性等特征,在发掘和抢救史料、还原作家面目与文学史真相以及发现新的学术增长点三个方面都有较大意义。现代文学档案文献的研究步骤大致如下:首先要有所准备和选择;其次是辨别真伪;再则是档案的具体使用过程中,要和报刊、日记、回忆录等已有史料相互印证与补充;最后是关联人事,连珠成串。此外,文学档案不同于历史档案,“文学档案学”的立足点应该放在文学上,作家作品、手稿、版本、书信等是其中重点;在文本之外,也要重视它在文学组织、文学制度、文学生态乃至文学“故事”方面的多重呈现。
曾祥金
关键词:现代文学档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
2024年
五卷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下文简称《通史》)由黄修己先生主编,刘卫国、姚玳玫、吴敏、陈希分别撰著,于2020年4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书将1917年至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历史,按照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钟永宁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国现代史通史
性别: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纠葛被引量:1
2024年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专栏与译著更是不胜枚举。然而,不少研究仍停留在词典编纂式的研究阶段,从知识论的角度来梳理特定词源的语义源流和古今演绎,尚无法呈现词语背后生活与思想的复杂流变。
臧晴
关键词:文学艺术研究西方文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雷蒙·威廉斯关键词研究
在美华人学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三种审美模式
2024年
在美华人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其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文学批评的三种审美模式:一是坚持文学优劣判断的审美模式,二是批判东方主义的审美模式,三是以批判性视野重构“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政治审美模式。后两种审美模式的形成表面上受到西方理论转向的支配和影响,但深层次上,其实是在美华人学者对西方理论的主动选择,他们在认同后现代对总体性话语的批判中完成了自身的学术转型。不少海内外学者将文学批评对文本细读和审美判断的忽视,归咎于理论转向后批评的主观和专断,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作为一种社会历史范畴的文本细读和审美判断,是由特定审美文化权力所支撑的。应该意识到,文学批评的理论转向背后存在着对差异性价值的文化诉求,以此作为反思性批判的前提,或许这样才可以真正突显多元化时代文学批评需要面对的审美问题。
李石
关键词: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审美判断

相关作者

钱理群
作品数:279被引量:1,716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中国现代文学 知识分子 现代文学研究 鲁迅作品 老师
季进
作品数:156被引量:735H指数:1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夏济安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海外汉学 英语世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李怡
作品数:311被引量:965H指数:1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新诗 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
王富仁
作品数:166被引量:1,102H指数:19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 知识分子 左翼文学 文学研究
温儒敏
作品数:197被引量:2,719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语文教学 语文 北大 读书 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