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3篇“ 玄武质岩石“的相关文章
西藏东巧蛇绿岩中玄武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探讨被引量:8
2019年
蛇绿岩记录了大洋裂解、俯冲消减和大陆增生的一系列过程,西藏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的蛇绿岩记录了青藏高原的地体拼合和隆升历史。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的东巧蛇绿岩十分发育,地表出露较好,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堆晶杂岩、辉长辉绿岩和玄武岩组成。玄武岩呈多个露头产出,每个露头从十几平方米至数十平方米不等,辉绿岩呈脉状(或岩墙)产在玄武岩中。本文对东巧西出露的玄武岩和辉绿岩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考察和室内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探讨了该蛇绿岩的成因以及形成背景。研究表明,辉绿岩和玄武岩属低钾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辉绿岩轻稀土含量略高于N-MORB,兼具IAT和N-MORB的特征;玄武岩轻稀土相比重稀土稍富集,具有E-MORB的特征。样品的Nb/U值(30~48)均大于地壳平均值(10)以及(Th/Nb)N值(0.58~0.86)均小于1,表明岩石未遭受地壳混染。辉绿岩和玄武岩3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值均显示较大的变化区间,结合前人班怒带蛇绿岩年代学的研究成果,将其分为三组,第一组(156~239Ma)代表蛇绿岩自身的年龄,第二组(37~141Ma)为晚于蛇绿岩形成的年龄段,推测其为后期的岩浆事件成因,第三组(277~2454Ma)为早于蛇绿岩形成的年龄,推测其成因为原始地幔中残留的早期俯冲板片所携带的地壳中的锆石。通过岩石地球化学成分对比研究,认为辉绿岩和玄武岩为弧后盆地玄武岩(BABB)。结合前人地幔橄榄岩的研究,本文认为东巧玄武岩石形成于俯冲带(SSZ)的弧后盆地扩张时期,并受到俯冲带流体不同程度的影响。
陈晓坚杨经绥董玉飞熊发挥卢雨潇李观龙薄容众
关键词:蛇绿岩弧后盆地玄武岩
玄武岩石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谱被引量:7
2010年
报道了托云、东浮山、羊角、雪花山和山旺5处新生代玄武岩的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位于西南天山造山带的托云新生代玄武岩的14个测点年龄值十分发散,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857.1和203.4Ma,它们与其余4件玄武岩样品49个SHRIMP锆石测点年龄一同构筑了涵盖各个地时期几乎贯穿整个地时间的复杂年龄谱。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区域南太行山造山带的东浮山、羊角和雪花山新生代玄武岩3件样品累计36个锆石测点形成的锆石年龄谱相对简单,其中35个测点的年龄集中在1719.9~2641.6Ma,唯一的古生代年龄(311.3Ma)出现在雪花山玄武岩7.1测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裂谷带内山旺玄武岩6件样品27个测点的单颗粒锆石年龄构筑的锆石年龄谱形成3个集中时间段,分别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2595.4~1852.2Ma)、古生代(385.8~271.1Ma)和中生代(109.4Ma)。3个年龄谱中大部分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均能在各自所处区域内发现与之对应的岩浆-热事件,部分单颗粒锆石年龄可能暗示所在区域至今未发现的岩浆热事件,托云、东浮山-羊角-雪花山、山旺新生代玄武岩的复杂单颗粒锆石年龄谱再造了各自所处区域的地演化史。3个锆石年龄谱的复杂程度与各自区域地表出露岩浆岩的规模和期次复杂程度相关,天山造山带内岩浆岩发育,托云玄武岩锆石年龄普最复杂,记录了天山造山带的演化,而华北克拉通中部区域南太行山造山带地表零星出露岩浆岩,东浮山-羊角-雪花山玄武岩的锆石年龄普最简单。处于后期遭受破坏改造的华北克拉通东部裂谷带内的山旺玄武岩的单颗粒锆石年龄谱,其复杂程度明显低于托云玄武岩的年龄谱,而又高于东浮山-羊角-雪花山玄武岩的年龄谱。鉴于玄武岩浆同化混染围岩过程中能量消耗和地球化学印记以及玄武岩浆上升的耗时限制,认为托云、东浮山、羊�
梁涛罗照华潘颖黄丹峰杨宗锋李德东
关键词:玄武质岩石锆石羊角山旺
华南新元古代玄武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从造山运动到陆内裂谷
华南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岩浆岩,深入了解这些新元古代岩浆岩的成因对研究区域大地构造及其在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演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岩浆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我们在系统分析华南...
李献华王选策李武显李正祥
关键词:新元古代玄武质岩石罗迪尼亚超大陆
华南新元古代玄武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从造山运动到陆内裂谷被引量:132
2008年
华南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岩浆岩,深入了解这些新元古代岩浆岩的成因对研究区域大地构造及其在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演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岩浆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我们在系统分析华南新元古代玄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玄武岩石的原始熔体成分和熔体温度,探讨其地幔源区的组成和热结构,为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提供新的约束;结合近期发表的各种地观察资料和玄武岩石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华南晚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期从造山运动到陆内裂谷的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模型。
李献华王选策李武显李正祥
关键词:新元古代玄武质岩石罗迪尼亚超大陆
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玄武岩石^(39)Ar/^(40)Ar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被引量:15
2006年
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火山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以及精确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57.3±0.4Ma,由亚碱性的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组成,富集LILE和HFSE,(La/Yb)cn=3.5~10.4,Eu/Eu^(?)=0.99~1.08,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比值和Sr-Nd同位素组成上表明,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源于EMII型富集岩石圈-软流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华北南缘早第三纪火山岩以及东南沿海新生代玄武岩石相似。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玄武岩Pb同位素的资料,暗示扬子北缘新生代岩石圈地幔属性可能是其中生代属性的继承。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玄武岩石是在陆内的岩石圈伸展拉张构造背景下,对流软流圈上涌导致EMII型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结果。
彭头平王岳军范蔚茗喻晓冰彭冰霞徐政语
关键词:早第三纪玄武质岩石江汉盆地
华南白垩纪玄武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制约被引量:24
2005年
通过研究白垩纪中晚期华南(浙、闽、赣、湘、粤五省)断陷红盆地和火山-沉积盆地中发育的同时代(80~110 Ma)玄武岩石, 发现以武夷山为界华南白垩纪盆地中出露的玄武岩石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 西区白垩纪盆地(武夷山以西, 包括醴临-攸县盆地、衡阳、长沙-平江盆地、南雄、赣州、吉安等盆地)中的玄武岩石具有低K2O(K2O=0.44%~3.17%, K2O/Na2O= 0.13~0.99)、低碱(K2O+Na2O=3.27%~6.80%)、低Al2O3(13.08%~16.75%)、高MgO(5.13%~8.78%)、高TiO2 (1.12%~3.35%)的特征; 而东区(武夷山以东, 包括江西广丰、浙江玄坛地、文成周墩、永嘉、新昌、象山和福建永泰盆地)的玄武岩石则以高K2O(K2O=0.55%~4.86%, K2O/Na2O= 0.19~2.22)、高碱(K2O+Na2O=2.95%~7.05%)、高Al2O3(15.80%~21.10%)、低MgO(2.63%~6.28%)、低TiO2 (1.19%~1.86%)为特征. 西区玄武岩石富集高场强元素Nb和Ta, 而东区玄武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 Rb, Ba和Th, 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等; 稀土总量和轻重稀土比值东区(∑REE=79.68~327.61 μg/g, (La/Yb)N=5.35~26.37) 高于西区(∑REE=74.66 ~287.72 μg/g, (La/Yb)N = 4.49~22.10), 而(Gd/Yb)N则是西区(1.30~4.62)高于东区(0.80~1.77). 西区玄武岩石的(87Sr/86Sr)i (平均值为0.704679)低于东区(平均为0.707658), 而εNd(t)(-1.81~8.00)则高于东区(-8.50 ~ -1.22). 鉴此, 西区玄武岩石可能形成于陆内裂解的构造环境中, 与软流圈的上涌有关, 源区有富集地幔(EMⅡ)和亏损地幔(DM)两端员混合的特征. 而东区玄武岩石的源区则为受到了与板片俯冲有关的流体/熔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 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表明晚中生代存在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的俯冲作用, 但是俯冲作用的影响范围可能只限于武夷山以东地区.
陈卫锋陈培荣徐夕生张敏
关键词:玄武岩白垩纪盆地地球化学特征俯冲作用
扬子地台西缘盐边群玄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SHRIMP锆石U-Pb年龄被引量:45
2005年
选择盐边群底部荒田组玄武岩石(原划为蛇绿岩),通过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盐边群玄武岩石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通过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玄武岩石岩浆结晶年龄为782±53Ma,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同时获得其中继承性变锆石年龄为1837±14Ma。变锆石年龄可能代表扬子地台西缘变基底年龄,证明扬子地台西缘可能存在古元古代变基底。
杜利林耿元生杨崇辉王新社任留东周喜文石玉若杨铸生
关键词:玄武质岩石离子探针弧后盆地新元古代
大兴安岭北端塔木兰沟组玄武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被引量:32
2005年
大兴安岭北部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玄武岩石具有富碱(K2O+Na2O>5.45%),高K2O(2.15%~3.75%)、K2O/Na2O(0.48~1.12)和高的Th/Ta、Ce/Nb、Ta/Nb比值,以及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的特征,属于钾玄系列。现有资料分析表明,该钾玄岩石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形成钾玄岩石的原生岩浆经过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并混染了前中生代的基底物
尹志刚赵海滨赵寒冬张跃龙
关键词:地球化学晚侏罗世大陆板内大兴安岭北部
江西中西部地区白垩纪玄武岩石的^(40)Ar/^(39)Ar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对江西中西部两处中生代玄武岩石进行了40Ar/39Ar年代学和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赣西北上高和赣中螺丝山地区玄武岩石分别给出了137Ma和90Ma的全岩40Ar/39Ar年龄。赣西北上高为亚碱性的玄武安山岩,而赣中螺丝山为碱性玄武岩/粗玄岩,两者均以富集LREE和LILE、无明显HFSE亏损为特征。前者初始87Sr/86Sr=0.70492~0.70575,εNd(t)=0.61~3.36,落在Samoa-OIB同位素组成范围;后者初始87Sr/86Sr=0.70323~0.70350,εNd(t)=6.19~6.93,与Hawaii-OIB的Sr-Nd同位素组成相似。与赣南早中生代(约173Ma)EMⅡ型玄武岩一起暗示该地区中生代岩浆源区有着自岩石圈向软流圈属性演化的时序迁移规律,表明该区自早中生代以来处于软流圈上隆的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
彭头平王岳军江志敏喻晓彬彭冰霞
关键词:^40AR/^39AR年代学玄武岩白垩纪岩石圈伸展
湘东南玄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被引量:12
2002年
湖南东南部是我国大规模钨、锡、锑及铅锌、稀有、稀土元素矿床集中区 ,其控矿构造环境倍受人们关注。幔源暗色岩系是深部构造环境的产物 ,其地球化学特征是了解构造环境的有效途径。湘东南玄武岩石包括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两个系列 ,以碱性玄武岩系列为主。玄武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 ,无负铕异常 ,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稀土元素反映岩浆形成主要受部分熔融作用控制。岩石形成于大陆拉张构造环境。微量元素具有明显OIB型分布特征 ,地壳混染程度很低 ,具有富集地幔特征。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研究表明 ,软流圈地幔上涌并交代岩石圈地幔 ,形成以宁远—道县为中心的热地幔柱构造。该热幔柱构造控制该区的成岩。
贾大成胡瑞忠卢焱
关键词:玄武质岩石构造环境成矿作用控矿构造

相关作者

李献华
作品数:297被引量:7,869H指数:5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花岗岩 地球化学 离子探针 锆石 新元古代
彭冰霞
作品数:25被引量:28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早白垩世 玄武岩 恐龙足迹 岩石 古地理
张宏福
作品数:172被引量:1,703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岩石圈地幔 橄榄岩 中生代 地幔 下地壳
赵广涛
作品数:105被引量:78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花岗岩 冲绳海槽 地球化学 岩石学 榴辉岩
万渝生
作品数:238被引量:4,518H指数:4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锆石SHRIMP SHRIMP 新太古代 太古宙 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