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53篇“ 犯罪治理“的相关文章
- 三个维度赋能犯罪治理
- 2025年
- 因虚拟货币具有防追踪性、匿名性和跨境流动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一些犯罪活动的交易工具。2023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工作情况(2023年)》(以下简称:《工作情况》)指出,随着虚拟货币广泛使用,犯罪分子利用虚拟货币洗钱,已成为当前的主流手法。《工作情况》还指出,“虚拟货币认定难、处置难、评估难,成为打击涉诈‘洗钱’犯罪的一大障碍。”即便案件顺利侦办,对于虚拟币的处置亦存在一些风险和技术难点,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使国家和受害人的利益蒙受损失。
- 云晋升丁泓竣
- 关键词:犯罪治理虚拟货币跨境流动洗钱
- 全球网络犯罪治理的中国路径:基于相互依赖的网络主权
- 2025年
- 近年来全球网络犯罪治理正在从区域碎片转向全球统一,网络主权作为构建国际网络治理体系的基石,已从威斯特伐利亚主权过渡到现在的相互依赖的网络主权,并在治理主体、治理理念、治理规则、治理手段上呈现巨大变化。2024年8月8日,《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草案通过,该公约是网络领域具有国际法效力的全球性规范性文件,网络主权在公约中充分体现。相互依赖的网络主权可作为研究视角来探究全球网络犯罪的治理变革趋势特征,《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可为体现相互依赖的网络主权对于全球网络犯罪治理的规范和引导价值提供参考,应从增进网络主权共识、强化法律协调机制、深化国际执法合作、完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网络犯罪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
- 韩娜
- 关键词:网络犯罪
- 领域法学视域下的数字金融犯罪治理
- 2025年
- 数字金融犯罪技术密度高、渗透性强、辐射广、链条长,对传统刑法规制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体现在犯罪参与认定难以精准化、犯罪事实认定模糊化与证据短缺化三个方面。领域法学研究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多学科交叉与类型化的研究范式,契合“数字+金融”复合犯罪治理的实践需求。在数字金融犯罪治理中引入领域法学思维,有助于构建跨部门法整合资源的协同框架,超越单一“刑治”思维,注重“多元参与治理”,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惩治与事后恢复的一体化方案。具体路径包括推动金融犯罪与网络犯罪的协同治理,统筹金融领域刑事、行政与民事责任的合理分配,以大数据证据连接侦查、检察与审判等环节,切实达成数字金融犯罪的系统化治理。
- 张高月
- 关键词:数字金融共同犯罪碎片化犯罪治理
- 19世纪英国犯罪治理体制变革:特征及启示
- 2025年
- 19世纪上半叶,英国率先步入工业化社会,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犯罪问题却日益严峻。究其原因,英国早期大工业的发展不仅加剧了贫富分化,促生了大量的社会边缘群体,刺激了越轨行为的发生,也冲击了传统的道德秩序、地方自治体系,恶化了社会环境。为了抑制犯罪问题,英国开展了一系列制度体系的变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改革模式,调整了旧制与新制、地方与国家、效率与公平等诸多方面的矛盾关系,适应了经济社会转型的新趋势,对我国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和启示价值。
- 许志强
- 关键词:社会犯罪
- 涉“暗网”违法犯罪治理工作体系探究
- 2025年
- 随着我国数字技术的发展,“暗网”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作为网络违法犯罪的工具使用。“暗网”以及“泛暗网”具备的“匿名运作”的最大特点使得在对其处理时存在预防难、发现难、取证难、打击难、治理难等难点。针对当前“暗网”违法情况,可针对性地采用“潜移默化、铲除土壤”“广聚信息、精筛疑点”“维度关联、应取尽取”“合成作战、一体出击”以及“高位引领、全链整治”等方式进行治理。同时,针对暗网的特征与当前工作困境,可考虑重点从国家立法、行业监管、打击惩处、专业防范、社会治理以及国际合作等层面建设“暗网”违法犯罪治理工作体系,实现对“暗网”违法犯罪的短期遏制、长期治理、铲除土壤、消除影响。
- 郑栋翟怡航
- 关键词:暗网违法犯罪
-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货币犯罪治理对策研究
- 2025年
-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型数字货币犯罪的滋生为网络空间安全带来挑战与风险。本文从数字货币犯罪的特点和成因着手,分析其与传统货币的差异,对该种犯罪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当下数字货币犯罪的侦防难点,针对性地提出了依托区块链打击犯罪、提升技术取证效果、健全预警监管体系、推动实效侦查协作等治理对策,为公安机关构建数字货币犯罪精准打击体系提供思路参考。
- 汤睿阳
- 关键词:大数据
- 基于大数据的国家犯罪治理方式现代化变革
- 2025年
- 将大数据与犯罪治理进行深度融合,推进国家犯罪治理方式现代化变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犯罪治理方式现代化的目标是信息化、精准化、协同化和善治化。大数据时代国家犯罪治理方式现代化的重点内容是确保犯罪数据收集的全面性与准确性、犯罪数据整合的规范性与统一性、犯罪治理数据处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犯罪治理数据应用的有效性与法治化。大数据时代提升国家犯罪治理方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是: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国家犯罪治理方式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将大数据思维融入国家犯罪治理方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犯罪形势及犯罪动态变化规律、以大数据技术赋能犯罪治理的预防和打击工作及建构大数据驱动的多主体协同的犯罪治理体系。
- 刘启刚
- 关键词:大数据犯罪治理数据共享
- 土地犯罪刑事风险探究与规制——基于行刑衔接的犯罪治理逻辑
- 2025年
- 从计划经济中的固化配额制到市场经济中杠杆作用的集中释放,土地资源流转交易更加活跃,在增进土地利用与交换价值的同时,也增大了土地犯罪风险。土地犯罪风险与土地法益类型具有相关性,土地流转过程涉及土地管理秩序法益、土地审批过程涉及公职廉洁性法益、土地开发使用过程又可能涉及环境资源保护法益,在以上土地审批、流转、交易、开发过程中对相关法益的损害必然会生成多元刑事风险。基于此,根据法益之间的关联性,可将土地犯罪类型化为直接性土地犯罪与间接性土地犯罪。通过规范保护目的的实质化调整,应当形成土地犯罪的前置行政立法和刑事立法的有效衔接,即前置法中要明确细化土地管理规定,为刑事违法评价提供一般性违法前提;在刑事法中设置专属的双层次土地犯罪规制体系,并以法益的实质损害作为评价的逻辑基础,进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
- 杨猛
- 关键词:土地犯罪行刑衔接
- 加密货币洗钱犯罪治理
- 2025年
- 利用加密货币进行洗钱有日益增长的趋势,其通过参与(投资)加密货币挖矿、在不履行反洗钱要求的加密货币市场进行交易、使用混淆交易主体身份(地址)或交易过程的技术方式使放置、分层、整合等三个阶段的洗钱手段变得更为复杂,也更难被发现和认定。我国目前的“禁止式”监管模式不但无法实际阻止利用加密货币进行洗钱活动,而且也损失了获取此类线索的常规、稳定渠道,更无法建立明确、健全的监管、打击机制。未来治理加密货币洗钱犯罪的基本思路应当以加密货币与法定货币兑换接口为反洗钱监管的重点,同时加强以破解加密货币洗钱过程中的匿名性难题为目标的技术手段开发,并构建更为有效的监管合作框架。
- 俞亮张驰
- 关键词:反洗钱犯罪治理
- 警企联动视域下制售网络游戏外挂犯罪治理研究
- 2025年
- 从公开的网络游戏外挂涉罪案件判决结果中可见,此类犯罪具有地域多发性特征,给治理工作带来了挑战;犯罪人具备的无业化、低学历、年轻化等特征,所处环境的贫困状态以及交往人群的不良程度,都是导致其犯罪的可能因素。制售网络游戏外挂犯罪的主要原因在于供求关系的驱动,社会层面的有利条件为外挂供给的增加预留了空间,个体层面的不良观念刺激了外挂需求的扩大。因此,需要从警企联动的公私合作模式出发,以打击制售团伙来中断供给为基本手段,辅以惩教结合的方式来减少用户的外挂需求,最终形成治理此类犯罪的可行化方案。
- 李旭
- 关键词:网络犯罪实证分析犯罪预防
相关作者
- 卢建平

- 作品数:156被引量:1,860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刑事政策 刑法 犯罪治理 刑事立法 犯罪分层
- 单勇

- 作品数:83被引量:36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犯罪 犯罪制图 犯罪治理 犯罪热点 犯罪学
- 裴炜

- 作品数:43被引量:539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比例原则 犯罪治理 刑事 刑事诉讼 取证
- 姜瀛

- 作品数:69被引量:35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刑事政策 刑法 犯罪治理 网络犯罪 犯罪
- 冯军

- 作品数:85被引量:305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 研究主题:刑事判决 公众认同 犯罪治理 环境污染 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