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8 篇“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的相关文章
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患者miR-34a-5p、miR-17-5p表达水平及其与心衰的关系2024年 目的 探讨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IDCM)患者miR-34a-5p、miR-17-5p表达水平及其与心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绵阳市游仙区中医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联合收治的IDCM患者136例(IDCM组),根据IDCM患者是否继发心力衰竭分为心衰组40例和非心衰组96例。选取同期68名无心脏病 的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比较IDCM组与对照组、心衰组与非心衰组的血清miR-34a-5p、miR-17-5p表达水平、N末端B型 利钠肽(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T(hs-Tn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析血清miR-34a-5p、miR-17-5p表达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miR-34a-5p、miR-17-5p对IDCM继发心衰的预测价值。结果 IDCM组的血清miR-34a-5p、miR-17-5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CM组的血清NT-proBNP、hs-TnT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LVED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的血清miR-34a-5p、miR-17-5p表达水平高于非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非心衰组,LVEF低于非心衰组,LVEDD高于非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34a-5p、miR-17-5p表达水平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498,r=0.306,P<0.001)。血清miR-34a-5p联合miR-17-5p预测IDCM继发心衰的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802。结论 IDCM患者存在miR-34a-5p、miR-17-5p表达水平上调情况,且miR-34a-5p、miR-17-5p表达水平与心衰具有关联,对预测心衰有一定价值。 刘丹丹 孔洪 邱清艳 樊毅虎关键词: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小儿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核心基因鉴定和免疫浸润分析 2023年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小儿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PIDC)的核心基因,并进行免疫浸润分析。方法:使用R语言对来自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PIDC转录谱进行差异分析。利用R语言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Hubba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及鉴定核心基因。利用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分析核心基因与心肌病 、心力衰竭风险的关系。利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计算PIDC中28种免疫细胞在免疫浸润微环境中的比例。结果:PIDC左心室有137个DEGs,主要参与对外部刺激的正向调节、炎症反应的调节、中性粒细胞的激活和介导的免疫、细胞-基质黏附的正向调节、细胞外结构、含胶原的细胞外基质等。DEGs参与细胞凋亡、胰岛素抵抗、花生四烯酸代谢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鉴定的核心基因为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CD68、高亲和力IgE受体γ亚基基因(FCER1G)、细胞周期素D1(CCND1)和CD163,其与心肌病 、心力衰竭关联紧密。PIDC左心室组织中央记忆型 CD_(8)^(+)T细胞的含量较高;活化的树突样细胞、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含量较低。结论:炎症及免疫反应在PIDC的发病 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个核心基因和6种免疫细胞与PID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尤红俊 赵倩倩 苟棋玲 董梦雅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 差异表达基因 核心基因 STAT3、MYC与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髓细胞增生蛋白(MYC)与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IDCM)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15例IDCM患者,根据其住院期间与随访1年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94)与预后不良组(n=21),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STAT3、MYC mRNA水平,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 分析IDCM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入院心率(HR)、白蛋白(Alb)、糖尿病 、高血压、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情况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STAT3 mRNA、MYC mRNA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低水平STAT3 mRNA与MYC mRNA是IDC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STAT3、MYC mRNA水平与IDCM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水平越低,预后不良风险越大。 张栖玮 李运鸾 张楠 陶滇滇 王学强关键词: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转录激活因子3 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心衰相关基因和miRNA的筛选与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筛选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M)心衰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关键基因和miRNA。方法:纳入GEO数据库中2个基因表达谱芯片,消除数据之间的批次效应并进行标准化后,筛选出共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然后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利用miRNet获得靶向DEGs的miRNA,构建miRNA-DEGs网络,并用Cytoscape分析关键基因和miRNA。结果:根据|logFC|>0.4,P<0.05筛选出DEGs共210个,主要富集在PI3K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与肿瘤相关的通路等。筛选出关键基因STAT3、MYC和CCND1等,以及关键miRNAs如miR-34a-5p、miR-17-5p和miR-20a-5p。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心衰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关键基因和miRNA进行了筛选与分析,共筛选出210个差异基因及7个功能模块,分析了3个关键miRNAs,为进一步研究IDCM心衰的发生机制和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孙豪杰 王杨淦关键词: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心衰 差异表达基因 MIRNA 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合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DCM)合并缺血性卒中(IS)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住院的613例特发性 D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IS者123例)。总结了特发性 DCM患者合并IS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分析特发性 DCM合并I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特发性 DCM患者进行1年随访,以全因死亡和心脏移植为不良结局,采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患者的预后。结果在70例特发性 DCM合并IS患者中发现,符合大动脉粥样硬化亚型 者6例(8.6%,6/70)、心源性栓塞亚型 者47例(67.1%,47/70)、小动脉闭塞亚型 (即腔隙性梗死)者17例(24.3%,17/70)。高血压(OR=1.617,95%CI:1.049~2.491,P=0.029)、高血脂(OR=1.918,95%CI:1.198~3.073,P=0.007)、心房颤动(AF)(OR=1.617,95%CI:1.016~2.572,P=0.043)、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OR=0.986,95%CI:0.977~0.996,P=0.005)以及心内血栓(OR=6.127,95%CI:3.174~11.827,P<0.001)是特发性 DCM合并IS的危险因素。在特发性 DCM合并IS患者中,1年的累积生存率(70.7%)(即未发生全因死亡/心脏移植)低于不合并IS者(83.6%,P=0.004),死因主要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合并IS者3例、不合并IS者5例)、顽固性心衰(合并IS者22例、不合并IS者18例)。结论在特发性 DCM合并IS的患者中,心源性栓塞最常见,其次是腔隙性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亚型 最少见;高血压、高血脂、AF,更低的eGFR值以及心内血栓是特发性 DCM合并IS的危险因素;特发性 DCM合并IS的短期预后差,顽固性心衰和恶性心律失常是其主要死因。 樊泽新 王朝斌 方丽波 蔡宾 袁鹏 牛天童 马琳 袁国宾 刘广志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预后 队列研究 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IDC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和相关实验室指标,探讨在IDCM及左心疾病 患者中预测肺动脉高压(PAH)的敏感指标。方法选取该院确诊为IDCM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及其他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PAH发生的可能性分组,其中低度可能性组32例,中度和高度可能性组均为25例,对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将低度可能性和中度可能性归为1组,对相关系数绝对值≥0.3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预测PAH发生高度可能性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AH发生高度可能性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联合预测的价值。结果随着PAH发生可能性的增加,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肺动脉内径(PAD)、PAD/主动脉内径(AOD)、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以及脑钠肽(BNP)、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IBIL)水平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淋巴细胞(Lym)、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各指标与PAH发生的可能性均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LVEF、Lym、BNP、TBIL、IBIL、DBIL、HDL对预测PAH发生的高度可能性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70,P<0.05);LAD、PA、PAD/AOD、RDW对预测PAH发生的高度可能性有较低诊断价值(AUC<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AD、RDW、Lym、HDL是PAH发生的影响因素,上述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825。结论PAD、RDW、Lym、HDL达到最佳临界值时应高度怀疑IDCM合并PAH,这4项指标可为IDCM合并PAH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赵丹 黄彤 史洪博关键词: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肺动脉高压 超声心动图 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冠状动脉硬化早期病 变的病 理研究 目的:选取终末期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患者的冠状动脉为研究对象,探究该疾病 状态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情况,重点研究轻微病 变早期的病 理特征。 方法:本研究己获得广东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 例选择自2017年11月1日... 郝俊海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扩张型心肌病 早期病变 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 理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IDCM)患者冠状动脉的病 理组织学检查,研究该部分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 理特征改变。方法心外科行心脏移植术治疗终末期IDCM的患者共18例,术后获取其病 心冠状动脉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并行H&E、Masson、EVG染色以观察病 理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平滑肌细胞表达及表型 ,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及表型 转化过程。结果18例患者的冠状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粥样硬化病 变。部分冠状动脉病 变处于弥漫性内膜增厚阶段,EVG染色显示内弹力层有正常和碎片化两种形态。内弹力层完整组的内膜厚度、内膜中膜比均低于内弹力层碎片化组(70.1μm vs 154.0μm,P<0.001;0.49 vs 0.98,P<0.001)。伴随内弹力层碎片化,平滑肌细胞发生表型 表型 转化、凋亡减少。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终末期扩张型 心肌病 患者中普遍存在。内弹力层碎片化、平滑肌细胞表型 转化及凋亡减少可能是冠状动脉弥漫性内膜增厚病 变的促进因素。 郝俊海 吴敏 骆新兰 陈婉雯 梁远锋 林展翼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特征 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和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51例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数据,以复查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增加10%以上的患者为LVRR组,LVEF绝对值增加低于10%的为NLVRR组。计算LVRR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VRR的预测因素,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率,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两组死亡率。结果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患者LVRR的发生率为51.0%(26/51)。LVRR的预测因素为心力衰竭病 史<1年(OR=0.065,95%CI:0.007~0.562,P=0.013)和首次LVEF≥35%(OR=23.457,95%CI:2.687~204.770,P=0.004)。LVRR组的住院次数为2.8±2.9,NLVRR组为3.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显示,LVRR组患者的预后优于NLVRR组(95%CI:96.442~120.323和95%CI:69.909~98.364,P=0.017)。结论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患者的LVRR发生率为51.0%,心力衰竭病 史小于1年和首次LVEF≥35%为其预测因素,此类患者预后改善。 牛保松 慕春言 赵玉兰 侯爱琴关键词:心室重构 发生率 预后 LDB3、PDLIM5、PDLIM3基因突变对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易感性、预后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特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M)是一种以心室扩张 和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结构性心脏病 ,对治疗反应差,病 死率高。IDCM病 因复杂,其中编码骨架蛋... 王栋菲关键词: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基因多态性 骨架蛋白 凋亡
相关作者
刘巍 作品数:131 被引量:550 H指数:11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心力衰竭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心血管疾病 李为民 作品数:517 被引量:2,373 H指数:21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疾病 赵世华 作品数:489 被引量:2,208 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 肥厚型心肌病 MRI 心肌病 饶莉 作品数:247 被引量:1,101 H指数:1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扩张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卫生适宜技术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 李悦 作品数:281 被引量:1,499 H指数:19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心房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