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22篇“ 牙体修复“的相关文章
- 牙体修复
- 本书以临床实践为主,重点介绍了牙体修复的传统概念和方法以及现代粘结修复技术和方法,对嵌体修复技术和ART修复技术也作了详细介绍。
- 彭彬
- 关键词:牙体修复术
- 三维有限元法应用于乳牙牙体修复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三维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类、工程领域的创新型分析方法。其原理为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物体的力学性能进行数值转换,建立直观、省时并能得出确切结论的研究模型,分析不同部位的应力应变情况,进而展开力学理论研究。迄今有限元法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材料力学、生物力学领域,且应用范围已涉及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在口腔医学的力学研究方面极具优势,为深入探讨牙体修复治疗提供生物力学依据。近年来,在儿童口腔医学领域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的力学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三维有限元法用于乳牙牙体修复的应用现况及研究前景作一综述。
- 张宇璐刘佳
- 关键词:有限元法乳牙牙体修复应力分析
- 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 探究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肃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需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树脂填充术,研究组患者采用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技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咀嚼功能、牙周指标、美国公共卫生协会评价标准(USPHS)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均无时间差异,均有组间、交互效应差异(咬合力:F_(时间)=0.928,P_(时间)=0.356;F_(组间)=5.044,P_(组间)<0.001;F_(交互效应)=9.099,P_(交互效应)<0.001。咀嚼效率:F_(时间)=0.574,P_(时间)=0.567;F_(组间)=3.042,P_(组间)=0.003;F_(交互效应)=11.662,P_(交互效应)<0.001)。修复后6个月,两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1个月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修复前,且研究组修复后1、6个月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修复后6个月,两组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修复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边缘密合性、颜色匹配度、修复体崩裂、继发龋损、形态匹配、修复体脱落、牙龈健康的USPH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复合树脂直接粘接牙体修复技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功能,提高牙齿美观度及修复成功率,改善牙周状况,值得临床应用。
- 张永亮
- 关键词:前牙美学修复
- 水激光预处理对照Er:YAG激光预处理全瓷嵌体牙体修复的非劣效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 探讨水激光预处理全瓷嵌体牙体修复的效果,并分析全瓷嵌体存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非劣效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36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失访7例,对照组3例、观察组4例。对照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22~63(46.06±8.50)岁;缺损牙数量:1颗45例,2颗16例,3颗4例。观察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23~66(44.22±9.83)岁;缺损牙数量:1颗48例,2颗14例,3颗2例。对照组采用Er:YAG激光预处理,观察组采用水激光预处理。在此基础上,两组均行全瓷嵌体牙体修复。比较两组牙体修复后12个月的效果[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改良版评价标准];牙体修复前和修复后12个月口腔健康情况[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牙菌斑指数(PI)];牙体修复中的出血量;牙体修复后的疼痛感和不适感消失时间;牙体修复后18个月全瓷嵌体的存活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全瓷嵌体存活率的因素。结果 牙体修复后12个月,两组牙体修复效果(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性、颜色匹配、边缘染色、固位、敏感性、牙龈健康、继发龋)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牙体修复后12个月,两组PD、G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牙体修复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23±0.41)ml比(1.57±0.47)ml],牙体修复后疼痛感和不适感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7.53±3.03)d比(8.69±2.77)d、(9.33±3.04)d比(10.51±3.18)d](均P<0.05)。两组全瓷嵌体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牙体修复后12个月PD(HR=44.349,95%CI=7.519~261.594)和GI(HR=5.036,95%CI=1.232~20.594)均是全瓷嵌体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 王蕾李影白庆霞
- 关键词:全瓷嵌体
- 牙体修复材料耐磨性测试设备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体修复材料耐磨性测试设备,包括测试箱体,测试箱体内设有耐磨测试总成、材料承载平台,耐磨测试总成包括旋转切换吊顶,旋转切换吊顶上设有模拟咬合机构、模拟刷牙机构,材料承载平台包括调位底座、材料托盘,调位底座上...
- 张彩霞蔡玉如廖雪妙
- 根管治疗后牙根纵裂与牙体修复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后牙根纵裂与牙体修复间的相关性,探讨根管治疗后牙根纵裂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01月至2022年0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口腔医院,曾接受根管治疗现存在持续性症状及体征患牙的临床资料,纳入可能影响根管治疗后牙根纵裂的临床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经共线性诊断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614个根管治疗后存在症状及体征的患牙中,158个诊断为牙根纵裂,发生率25.7%,其中采用冠修复的患牙共104个,包括69个全冠(43.7%)、35个桩(核)冠(22.2%),且67个采用二氧化锆全瓷材料;在桩(核)冠修复中多为纤维桩(62.9%),其次是铸造桩(34.3%),桩长多达根中1/3(5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牙冠修复方式、修复材料、修复体存在形式、桩的应用、患牙咬合关系不良、邻牙缺失、牙周条件不良、窦道、牙周探诊深度(P<0.001)与根管治疗后牙根纵裂的发生相关。结论:二氧化锆全瓷材料的全冠修复、桩的应用及咬合不良因素等是根管治疗后牙根纵裂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为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致。
- 张方琪曹选平蓝肖淑汪静宇刘青刘学军
- 关键词:牙根纵裂牙体修复影响因素
- 基于牙体修复及结构化分割的龋病程度分类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牙体修复及结构化分割的龋病程度分类方法。首先,设计结构分割网络利用图像级细粒度特征和高层语义特征融合实现对牙体实例分割的内部结构信息补充,同时使用基于生成对抗训练的结构感知模块对所产生的结构化分割结果...
- 蒋凯盛俞俊王显赟高斯哲张慧聪陈宇杨帆陈枫朱素果
- 复合树脂充填粘接材料在牙体修复中的应用
- 2024年
- 研究使用纳米羟基磷灰石等材料作为原料,制备一种牙体缺损修复用材料,并测试制备材料试样的粘接强度、亲水性能、抗菌性能和实际修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树脂充填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破坏力为20.5 kN,展现出205 MPa/cm的粘接强度;水接触角最小为45°,亲水性能较优;抗菌测试显示,本填充材料可明显抑制枯草芽孢杆菌,降低感染风险,抗菌效果较好;修复3年后,修复完整率、颜色匹配率以及边缘适配率均保持在85%以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未超过1.4%,显著降低了牙釉质脱落、龋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良好的修复效果。
- 曹一纯刘建东鲁曼孙鹏马金玉
- 关键词:复合树脂充填材料牙体缺损
- 龋病与牙体修复学
- 根据第1版教材的使用和调研意见,对第2版教材进行了整合,增加了品种,共包括2个系列17个品种,即口腔基础课系列3种,口腔临床课系列14种。数字版教材出版将在纸质版出版同时同步上线销售,上线后作者可通过人卫社在线编辑平台实...
- 樊明文
- 一种牙体修复辅助设备
- 本发明涉及牙体修复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牙体修复辅助设备,包括弹性组件、加固组件、卡合组件和口水收集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为两组,其两端外侧均设置有加固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内部均螺旋连接有卡合组件,其中一侧的所述卡合组件的...
- 徐其渊 陈宏雷 李德龙
相关作者
- 高学军

- 作品数:256被引量:1,205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 研究主题:龋齿 复合树脂 根管治疗 牙本质 龋病
- 陈智

- 作品数:206被引量:857H指数:1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研究主题:龋齿 成牙本质细胞 牙髓 成牙本质细胞分化 变形链球菌
- 凌均棨

- 作品数:556被引量:2,640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根管治疗 变形链球菌 牙髓细胞 根管 龋病
- 涂家珍

- 作品数:21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变形链球菌 磨牙 定植 牙体修复 高嵌体修复
- 廖义东

- 作品数:21被引量:7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乳牙 变形链球菌 变链菌 龋病 牙体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