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37篇“ 爆轰波“的相关文章
- 斜爆轰波黏性流场和起爆演化的数值研究
- 2025年
- 为探究黏性效应对斜爆轰波波阵面的影响,认识斜爆轰波(ODW)起爆过程的特性,基于高分辨率求解器,开展斜劈诱导斜爆轰波的无黏/有黏数值计算。研究表明:有黏计算条件下惰性斜激波的波角值明显大于无黏计算,同时耦合下游分离泡的影响,使得斜激波后诱导点火长度减小。由于有黏计算中壁面上分离泡的分离/再附激波自身具有不稳定性,分离/再附激波与斜爆轰波波阵面作用更易促使类胞格结构形成。斜爆轰波的起爆可认为是由斜激波诱导的燃烧波与斜激波碰撞引发的,形成的斜爆轰波继而在三波点牵引下向外膨胀;燃烧波强度对最终准稳态流场中强过驱斜爆轰波区域尺度有明显影响。
- 杨理岳连捷
- 关键词:斜爆轰波波阵面起爆
- 横向氢气射流诱导斜爆轰波起爆的数值研究
- 2025年
- 为实现在高空飞行条件下可控制的斜爆轰波(ODW)快速起爆,在诱导区内设置横向氢气射流是一种有效的主动控制方案。通过数值求解二维反应欧拉方程,研究了横向氢气射流诱导的ODW流场特征,以及射流动压比和射流角度对ODW的调控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在诱导区内设置横向氢气射流可实现ODW的提前起爆,诱导产生的ODW具有强耦合和弱耦合2种起爆形式。此外,燃烧室出口ODW的高度与射流动压比和射流角度均成正比,可以通过改变射流动压比和射流角度对ODW进行动态控制,实现发动机的稳定工作。
- 马君涵姚瑞扬张斌
- 关键词:高超声速横向射流动态控制
- 一种非均匀介质中激波爆轰波传播过程的快速计算方法
- 本发明属于计算爆炸力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均匀介质中激波爆轰波传播过程的快速计算方法,该快速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初始化计算程序;步骤2,在每个时间步中估算计算步长;步骤3,采用显式三阶TVD Runge‑Kut...
- 马天宝刘曦李健宁建国任会兰许香照栗建桥
- 一种融合数据和物理信息的爆轰波传播多功能计算方法
- 本发明涉及爆轰波模拟计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融合数据和物理信息的爆轰波传播多功能计算方法,适用于求解多种爆轰波传播场景。该方法通过获取样本点位置坐标和已知物理信息,构建全连接神经网络。其中,物理信息包括起爆时间控制方...
- 代仪军勇珩刘利陈潜于腾超
- 用于复合装药的爆轰波压力测量装置和三波点轨迹确定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复合装药的爆轰波压力测量装置和三波点轨迹确定方法,属于复合装药爆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复合装药在超压爆轰下发生马赫反射时的压力无法准确测量以及得到的三波点轨迹精度差和不够稳定的问题。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在...
- 刘彦刘沫言白帆闫俊伯王昕捷黄风雷
- 对称双线性起爆下爆轰波的轴向传播特性
- 2025年
- 利用爆轰波的碰撞可在药包中产生聚能效应,从而改善爆轰效果。为分析爆轰波碰撞聚能特性,首先,基于爆轰波碰撞理论,推导了对称双线性起爆下条形药包中爆轰波的轴向传播速度;其次,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爆轰波的轴向传播特性;最后,利用连续压导探针对药包中心轴线处的爆速进行测定,并对爆轰波在轴向达到稳定时的爆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爆轰波在轴向的传播达到稳定后,马赫波传播速度接近导爆索的爆速,马赫杆占据整个药包直径,并以近似平面波的形式稳定传播。数值计算与现场实验得到的爆轰参数相近,均与导爆索的设定值相当,且爆速比铵油炸药的设定爆速高出60%左右,爆压高出160%左右。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现场实验得到的爆轰参数互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对称双线性起爆技术能显著提高炸药的爆轰性能,实现爆轰波的聚能效应。
- 李昱锦缪玉松李斌黄飞飞葛帅杨涛吴佳怡
- 关键词:爆速爆压
- 基于小波分析的爆轰波扰动响应特征研究
- 2025年
- 本文基于高精度激光测风雷达对在北京香山和正阳门开展的两次爆轰动力扰动响应特征实验进行观测研究,并用小波分析方法考察爆轰扰动自然风场响应的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爆轰对风向影响明显,两次实验(<300 m)均出现与爆轰开始、结束同步的风向转向现象。爆轰动力扰动产生雷诺应力效应,形成次级环流涡旋,其影响特征通过小波分析的优势振荡体现,爆轰激起了涡旋的多尺度结构,位于高度150~250 m,并随高度升高衰减。两次实验爆轰动力扰动的影响均为垂直风向最强,形成的涡旋最大且稳定(尺度大、振幅大、周期长,随高度变化小);水平风向次之,随着高度升高低层大涡旋迅速转为高层小涡旋;水平风速最弱,形成涡旋小且弱(振幅小、周期短)。爆轰力度及其形式对动力扰动特征有明显影响,礼炮力度小、发射较发散,形成的次级流场较弱,对涡旋的维持和补充作用弱。以上表明非均匀的扰动气流场能够激发出非对称的涡旋对,而涡旋对的出现会引起优势风向的转变,并伴有运动尺度组分的变化,形成上升气流,打破原有平衡,可能使降水条件更有利,从而达到人工影响天气的效果。
- 黄钰温典许焕斌黄梦宇杨帅卢姁何晖
- 关键词:小波分析雷诺应力
- 基于小尺寸模型分析氢氧旋转爆轰波传播的不稳定性机制
- 2025年
- 氢氧的高反应活性给旋转爆轰波的稳定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研究氢氧旋转爆轰波传播不稳定性,通过改变当量比对小尺寸模型下二维氢氧旋转爆轰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氢氧旋转爆轰波复杂多变的传播特性,并分析了典型流场结构,探讨了传播模态的不稳定性以及爆轰波湮灭和再起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当量比的提高,流场内分别呈现熄爆、单波、单双波混合3种传播模态,且爆轰波的传播速度随当量比的增大几乎呈线性提高,速度亏损为5%~8%。激波的扰动使得爆燃面失稳产生明显的扭曲和褶皱,氢氧的高反应活性让爆燃面明显分层且在2个分界面上呈现不同的不稳定性,上分界面为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下分界面为Rayleigh-Taylor(R-T)不稳定性。单双波混合模态下爆轰波极不稳定,保持湮灭、单波、双波对撞3种状态之间循环。爆轰波有2种湮灭方式:一是双波对撞导致爆轰波湮灭,二是爆燃面燃烧加剧使得爆燃面下移导致爆轰波湮灭。再起爆的主要原因是:R-T不稳定性诱导爆轰产物与新鲜预混气在爆燃面上相互挤压产生尖峰和气泡结构,增强爆燃面上的反应放热,产生了局部热点并逐渐增强为爆轰波,实现爆燃转爆轰。
- 徐鸿飞王放武郁文翁春生
- 关键词:当量比
- 接触爆炸下密实介质对爆轰波垂直入射压力的影响规律研究
- 2025年
- 为了研究接触爆炸时不同密实介质对于爆轰波缓冲作用的影响规律,提出用密实介质的零压体声速进行量纲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阻抗影响垂直入射压力的无量纲关系式。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通过经典爆轰波传播理论分析计算传入典型密实介质中冲击波的压力值;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不同密实介质作为缓冲层的3种炸药起爆过程。显式仿真中通过压力云图的方式展现了爆轰波经过不同阻抗的介质后反射回炸药中的冲击波/稀疏波情况,两者压力值计算结果的误差在8%以内。从而结合验证了量纲分析时的假设条件,通过大量数据点确立了无量纲关系式的具体形式。拟合了通过炸药密度和爆速的预测爆轰波入射密实介质压力的无量纲数学模型,经过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建立的预测模型在工程应用上的准确性。并且由于零压声阻的获取难度远远小于Hugoniot关系,因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大大节约了计算时间,同时对其入射新型密实介质的压力值预测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
- 孟元沛马跃何源郭磊凌琦周杰王传婷何勇
- 关键词:量纲分析数值仿真
- 球面爆轰波下不同孔径耦合装药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特征
- 2025年
- 为分析岩石爆破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的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孔径耦合装药炮孔轴向孔壁压力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球面爆轰波理论,建立炮孔内爆轰作用模型;以爆轰波与孔壁的入射角和炮孔直径关系为基础,推导出各阶段爆轰作用下的孔壁压力理论计算公式,得到不同孔径的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孔壁的变化曲线。为验证理论分析的合理性,进一步利用混凝土厚壁圆筒模型试验,运用高速多路动态应变测试系统对孔壁压力进行监测,同时建立不同炮孔直径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不同孔径炮孔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结果,并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耦合装药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方向呈现不均匀分布,起爆点近区孔壁压力急剧增大,达到最大压力峰值后开始衰减,最后孔壁压力趋于平稳波动的特征;炮孔直径与孔壁压力存在正相关,最大压力峰值和平稳波动阶段孔壁压力随炮孔直径增大而增大;在d=40 mm炮孔轴向孔壁压力的理论计算值与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结果相对误差均较小,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 楼晓明林杰王新龙刘怀宇王广
- 关键词:孔壁压力模型试验数值模拟
相关作者
- 姜宗林

- 作品数:503被引量:637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激波风洞 数值模拟 激波 爆轰波 高超声速
- 翁春生

- 作品数:303被引量:59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爆轰 脉冲爆轰发动机 数值模拟 CE/SE方法 爆轰波
- 滕宏辉

- 作品数:51被引量:10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爆轰波 数值模拟 斜爆轰波 爆轰 气相
- 张德良

- 作品数:96被引量:43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爆轰波 胞格结构 气相爆轰 气相爆轰波
- 王健平

- 作品数:129被引量:19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爆轰 数值模拟 爆轰波 有限谱法 喷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