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6篇“ 熔融作用“的相关文章
- 泥质岩系列脱水及熔融作用导致俯冲带电导率高导异常?
- 高温高压下矿物岩石电导率结合大地电磁探测(MT)数据,可反演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及演化,同时能够约束深部地球的热力学状态及构造边界(Huang et al.,2005;Dai et al.,2008,2014,2016,20...
- 孙文清代立东李和平胡海英蒋建军刘长财王梦琪
- 关键词:泥质岩脱水作用熔融作用
- 断裂熔融作用中单质铁的形成及其指示的孕震环境被引量:5
- 2019年
- 目前缺乏来自于地震断裂带的假玄武玻璃的原始特征研究,制约着我们对地震孕震环境和地震发生机制的认识。本文以龙门山断裂带汶川科钻2号钻孔岩心的碎裂岩及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氩气环境下的高温加热实验(最高温度达1750℃)、显微结构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和岩石磁学测试,探讨断裂熔融作用中单质铁的形成及其指示意义。花岗闪长岩和碎裂岩在1100℃时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了非晶质和微晶;在≥1300℃时形成了大量单质铁组成的微球粒,可能是含铁矿物发生了以碳物质为还原剂的高温还原反应。高温实验后样品的磁化率值高于碎裂岩的磁化率值,新生成的磁铁矿是≤1100℃的样品高磁化率值的主要原因;熔融作用中形成的单质铁和少量的磁铁矿是≥1300℃样品高磁化率值的重要原因。结合前人对于快速摩擦实验熔体、地幔物质及陨石的研究,我们认为粘土矿物、硅酸盐矿物含量较多的断层泥在同震滑移中因热增压机制很难形成单质铁;而花岗岩、安山岩、辉长岩、闪长岩等岩浆岩和糜棱岩在流体作用弱和硫化物含量低的环境中易在大地震中形成单质铁。龙门山断裂带的假玄武玻璃的熔融温度≥1300℃,硫元素含量较低并发现有过剩铁元素。因此,表明龙门山断裂带的假玄武玻璃中可能形成了单质铁,其和磁铁矿是假玄武玻璃高磁化率值异常的重要原因,并指示了深部流体作用弱、硫化物含量低、还原性的孕震环境。
- 张蕾张蕾李海兵孙知明曹勇
- 关键词:假玄武玻璃孕震环境龙门山断裂带
- 大别造山带在大陆裂解、地壳的俯冲-折返及山根垮塌期间的多期部分熔融作用被引量:4
- 2019年
- 大别造山带发育了与大陆俯冲-折返和碰撞造山等相关的不同构造岩石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本项研究开展了宿松变质带、中大别超高压带和北大别杂岩带等不同俯冲岩片花岗质岩石的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岩石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等方面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宿松变质带花岗片麻岩的原岩时代包括晚太古代(2.5~2.7 Ga)和新元古代(770~830 Ma)两大类,其中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的原岩是由经历了~2.0 Ga变质作用的晚太古代岩石在新元古代大陆裂解过程中发生重熔作用形成的;(2)首次揭示中大别花岗片麻岩至少包含两种不同的原岩时代(~750 Ma和780~800 Ma)与岩石成因,并在三叠纪俯冲-折返期间经历了~230 Ma和~220 Ma两期部分熔融作用;(3)北大别混合岩中发育折返早期(209±2 Ma)因高温减压而引起的黑云母脱水熔融以及山根垮塌期间(110~145 Ma)有水加入的加热熔融(水致熔融)形成的多种浅色体;(4)发现并限定了北大别变质闪长岩是在燕山期山根垮塌期间,由三叠纪深俯冲的新元古代镁铁质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而形成的.因此,这为大别造山带在新元古代大陆裂解、印支期地壳的俯冲-折返及燕山期山根垮塌期间发生的多种部分熔融作用提供了新的制约.
- 刘贻灿杨阳姜为佳李远
- 关键词:大陆裂解大别造山带
- 大陆俯冲带超高压变质与部分熔融作用及其时代:中大别花岗片麻岩和榴辉岩及相关斜长角闪岩的研究
-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在大陆表壳岩石中发现柯石英和金刚石等超高压指示矿物以来,陆壳的深俯冲及超高压变质作用一直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部分熔融作用作为大陆俯冲碰撞带中重要的地质过程之一,在陆陆碰撞俯冲及折返过程中越来越广泛的...
- 姜为佳
- 关键词:大陆俯冲带超高压变质部分熔融作用斜长角闪岩花岗片麻岩榴辉岩
-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不同类型部分熔融作用的时限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7
- 2016年
- 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是世界上S型花岗岩的典例,主要分布于两条近平行排列的东西向构造带内,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和高喜马拉雅带。实验岩石学和理论研究表明:这些淡色花岗岩是中-下地壳岩石进行不同性质的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部分熔融类型与构造变形密切耦合。具体表现在:①46~35Ma,在增厚地壳条件下,以角闪岩部分熔融作用为主,形成了具有高Sr/Y比值的二云母花岗岩;②28~9Ma,减压条件下,俯冲物质快速折返,白云母发生脱水部分熔融,形成具有较高Rb/Sr比值的花岗岩;③其中,在21~16Ma期间,与藏南裂谷系E—W向伸展作用开启密切相关,变泥质岩发生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作用,形成Rb/Sr比值较低,sr和Ba含量较高的花岗岩;④在25~27Ma期间,局部地区发生高压水致部分熔融作用。
- 高利娥曾令森王莉侯可军高家昊尚振
-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淡色花岗岩深熔作用
- 中大别超高压带花岗片麻岩的部分熔融作用及时代
- 部分熔融作用作为大陆俯冲碰撞带中重要的地质过程之一,在陆陆碰撞俯冲及折返过程中越来越广泛的得到认识(Groppo et al.,2012).与洋壳俯冲不同的是,陆壳具有较低的低温梯度和较少的含水量,在俯冲过程中不能释放大...
- 姜为佳刘贻灿
- 关键词:花岗片麻岩部分熔融作用岩相学
- 喜马拉雅造山带两类部分熔融作用——白云母脱水熔融和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
- <正>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中,发育多种类型的新生代花岗岩,其中的淡色花岗岩是世界上S型花岗岩的典例。早期的研究认为这些淡色花岗岩是高级变泥质岩近原地发生白云母脱水熔融作用的产物,实验研究结果也表明典型的喜马拉雅变泥质岩(如...
- 高利娥曾令森王莉
- 关键词:部分熔融淡色花岗岩喜马拉雅造山带白云母
- 喜马拉雅造山带两类部分熔融作用--白云母脱水熔融和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
- 马拉山-吉隆裂谷带是一系列藏南裂谷系中典型的一支,记录了较完备的有关从缩短增厚向南北向仲展再向东西向仲展的构造转换中深部地质作用的信息,是探讨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转换深部动力学机理的重要野外实验室。元素、同位素和年代学特征...
- 高利娥曾令森王莉
- 关键词:淡色花岗岩熔融作用
- 变泥质岩递进部分熔融作用的构造物理学效应被引量:8
- 2008年
- 在南内华达岩基中,晚中生代花岗岩的侵位导致表壳岩广泛的变质及部分熔融,形成混合岩杂岩体。对伊萨贝拉湖南羊圈混合岩杂岩体构造的野外观测和应变测量表明:①变泥质混合岩和鹅卵石砾岩记录了类似强度的应变;②变泥质岩发生了递进部分熔融,表现为离羊圈花岗闪长岩岩体的距离越远,部分熔融程度越低;③随部分熔融程度的变化,变泥质岩的应变承载构造也逐渐从混合岩带的弱相承载构造(IWL)往强相承载构造(LBF)过渡;④在同岩浆构造作用中,浅色体的流变学性质与鹅卵石砾岩中泥质组分相当,为应变的主要承载体。该结果表明:在高级变质岩区中,部分熔融程度是否足够高及熔体能否形成互相链接的网络,是高级变质岩的流变学强度发生突降、深部岩石发生侧向流动的前提。
- 曾令森高利娥Jason B.Saleeby
- 关键词:部分熔融混合岩
- 夏威夷地幔热柱的成分不均-性以及热柱内的部分熔融作用
- 夏威夷火山岛链是地幔热柱作用下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长期不断地喷发,在向西北漂移的太平洋板块上形成的一条火山岛和海山链.在现今仍然活动的地幔柱中,夏威夷地幔柱的温度最高,生存时间最长.因此夏威夷地区是研究地幔柱的最好的天然实...
- 任钟元
- 关键词:地幔热柱部分熔融橄榄石熔体包裹体
相关作者
- 曾令森

- 作品数:176被引量:2,109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喜马拉雅造山带 藏南 淡色花岗岩 榴辉岩 地壳深熔作用
- 高利娥

- 作品数:89被引量:505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喜马拉雅造山带 藏南 淡色花岗岩 地壳深熔作用 岩浆作用
- 刘贻灿

- 作品数:143被引量:771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榴辉岩 大别山北部 北大别 大地构造意义 变质岩
- 范蔚茗

- 作品数:159被引量:2,941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中生代 晚中生代 岩石成因 岩石圈 年代学
- 李海兵

- 作品数:313被引量:5,282H指数:5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龙门山 青藏高原 隆升 汶川地震 古地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