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98篇“ 热带森林“的相关文章
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2025年
文章通过查阅、整理和归纳热带森林土壤呼吸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总结了热带森林土壤呼吸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土壤呼吸测量方法,并探讨了每种测量方法的原理、技术、优点和缺点。分析目前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的局限性,并展望土壤呼吸研究的未来,为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宿少锋林之盼雷湘龄贾珺婷农寿千
关键词:土壤呼吸热带森林影响因素
林火干扰下亚热带森林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
2025年
[目的]森林火灾作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自然和人为干扰过程,严重影响土壤生物化学循环过程。为明确土壤胞外酶活性计量特征对林火干扰后恢复过程的响应。[方法]以亚热带次生林林火干扰后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时间序列的方法选取7个次生林恢复阶段的亚热带森林土壤,并将其分为老龄林(60~70 a)、中龄林(30~40 a)和幼龄林(<20 a),通过测定土壤碳(C)、氮(N)、磷(P)相关的转化酶活性,揭示林火干扰下亚热带森林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演替规律。[结果]土壤纤维素水解酶(CBH)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随演替时间显著增加,其他酶活性无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发现,土壤C、N质量分数是影响土壤胞外酶活性变化的关键因子。此外,幼龄林、中龄林和老龄林土壤胞外酶C、N、P计量比分别为1∶0.94∶1.53、1∶1.02∶1.63、1∶0.99∶1.47,表明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微生物生长受到P限制,且随着林火干扰后恢复年限增加逐渐改善。[结论]林火干扰后森林土壤N转化相关胞外酶活性随恢复时间呈递增趋势,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逐渐趋于稳定,表明亚热带森林土壤健康状况随着林火干扰恢复过程逐渐改善。
郭琦玲王建青毛娇艳孙嘉雯黄雨晴施秀珍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亚热带森林森林土壤森林演替
热带森林土壤团聚体呼吸作用对温度的响应
2025年
为探究我国亚热带森林不同土壤团聚体呼吸速率的差异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本研究以碳酸盐岩发育的中性石灰土和花岗碎屑岩发育的酸性红壤为对象,针对不同粒径的团聚体(0.106~0.25、0.25~0.5和0.5~2 mm),在不同温度下(5、15、25、35℃)测定第1、3、7、10、13、17和21天培养时间的土壤呼吸速率,分析土壤呼吸累积速率、土壤呼吸作用贡献率及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在不同温度及团聚体尺度的差异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石灰土O/A层和AB层的累积呼吸速率总体上高于红壤,不同温度区间土壤累积呼吸速率的影响因子不同:在15~35℃时,土壤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和C/N是主要影响因子,5℃时则是pH值和C/N。在团聚体尺度上,在相同温度时石灰土和红壤各粒级团聚体之间的累积呼吸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石灰土不同团聚体Q_(10)值均大于红壤,但石灰土与红壤的Q_(10)值在各自的团聚体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红壤O/A层、石灰土O/A层和AB层的大团聚体呼吸贡献率最大,而红壤AB层团聚体的呼吸贡献率则与之相反。本研究揭示了亚热带森林中性石灰土相比酸性红壤的土壤呼吸对未来全球变暖的正反馈响应更为显著,须重视亚热带森林石灰性土壤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碳平衡中的贡献。
白雪梁丹萍陈浏寰颜湘婷赵玉姣梁建宏梁建宏
关键词:亚热带森林岩溶土壤呼吸团聚体
干扰对中亚热带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演替动态的影响
2025年
在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人为和自然干扰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中亚热带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钱江源园区内常绿阔叶老龄林、一次干扰次生林、两次干扰次生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4种典型森林类型,依托12个1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长期积累的数据,采用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系统分析了不同干扰程度下物种多样性的演替轨迹及演替速率的变化,旨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老龄林、一次干扰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随演替进展而增加,而两次干扰次生林则呈现下降趋势。在常绿阔叶老龄林和一次干扰次生林中,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演替进展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而在两次干扰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中,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呈现逐渐增加之势。特别地,当不考虑杉木时,杉木人工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演替进展而下降。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演替速率总体上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物种丰富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演替速率多数情况下差异不显著。受冰雪灾害影响后,常绿阔叶老龄林的演替轨迹偏离了其稳定状态,其恢复初期物种丰富度的演替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森林,并随时间显著下降,而Pielou均匀度指数演替速率较低,随时间无显著变化。杉木人工林Pielou均匀度指数的演替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森林,且随时间显著降低,而其物种丰富度的演替速率低,与一次干扰次生林和两次干扰次生林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干扰对中亚热带森林物种多样性演替轨迹和速率的显著、差异性影响。建议在制定修复
贾贞妮张意岑杜彦君任海保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常绿阔叶林次生林
热带热带森林乔木的径向生长速率与功能性状的相关性
2025年
阐明树木功能性状与生长的相关性有助于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树种的生长动态。该研究在3个典型的热带热带森林样地共测定56种优势乔木树种的枝条抗栓塞能力(P50)、导水率(ks)、木材密度(WD)、比叶面积(SLA)和导管解剖特征等性状,同时,基于群落学调查数据分别计算大径级(DBH≥15 cm)、小径级(5~15 cm)和不区分径级(≥5 cm)的胸径生长速率(DGR),分析了性状与DGR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径级乔木种的DGR与ks均显著正相关,但与SLA、P50和导管特征等性状均不相关。小径级树种的WD与DGR负相关,而大径级树种的WD与DGR不相关。该研究表明相较于经济学性状,木质部导水率能更好地预测热带热带森林乔木的生长速率。
张军黄佳莉万春燕张峰余俊瑞王宏翔朱师丹
关键词:水力效率生长速率木材密度比叶面积
热带森林不同土壤类型团聚体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
2025年
为揭示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土壤类型和团聚体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和养分有效性的差异及其驱动因素,以亚热带森林典型酸性红壤和中性石灰性土壤的O/A层(分别为0~3和0~7 cm)和AB层(O/A层以下至20 cm)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碳获取酶[蔗糖酶、淀粉酶、β-1,4-葡萄糖苷酶(BG)]、氮获取酶[脲酶、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磷获取酶[植酸酶、酸性磷酸酶(AP)]的活性,揭示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比酸性红壤的氮获取酶活性更高,其中石灰性土壤脲酶、NAG酶和LAP酶活性分别比酸性红壤高38.84%、123.89%和4.06%,而两者的碳和磷获取酶活性差异不大.红壤与石灰性土壤O/A层土壤酶活性整体上均高于AB层.土壤总有机碳和pH值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关键环境因子.多数碳、氮、磷转化水解酶(BG、脲酶和NAG以及植酸酶)活性在微团聚体(0.1~0.25 mm和<0.1 mm)中活性更高;这凸显了小团聚体在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加快土壤养分循环中的作用;相比红壤,石灰性土壤中NAG和植酸酶在不同团聚体中呈现了显著的差异性.红壤和石灰性土壤及其团聚体的ln(BG):ln(NAG+LAP):ln(AP)均值分别为1.02:1:1.04和0.95:1:0.93,总体上符合全球平均水平1:1:1.红壤ln(BG):ln(NAG+LAP)及其矢量长度均高于石灰性土壤,表明红壤受到更强的碳限制.红壤ln(NAG+LAP):ln(AP)低于石灰性土壤且矢量角度大于石灰性土壤,表明其磷限制更强.土壤pH值和总磷是影响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的最主要因子.红壤有机质和生物有效性磷均低于石灰性土壤,促使微生物通过分泌碳磷获取酶以提高获取磷效率.高pH的石灰性土壤可能由于自身矿化和硝化速率较高导致硝酸盐淋溶,造成更强的氮限制.土壤大团聚体(1~2 mm和0.5~1 mm)的微生物受到较强磷限制;而在微团聚体(尤其是0.1~0.25 mm)中受到更强的
苏芝凤黄德周朱芷仪陈荣枢代廷皓梁建宏朱婧
关键词:石灰性土壤团聚体酶活性亚热带森林
热带森林72个常绿和落叶树种凋落叶重金属的富集效率
2025年
为探究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凋落叶重金属的富集效率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否与新鲜叶重金属的浓度有关,本研究通过亚热带森林样带配对采集了72种不同功能群的植物(常绿树种56种,落叶树种16种)新鲜叶和凋落叶,分别测定铁(Fe)、锰(Mn)、铜(Cu)、锌(Zn)、铅(Pb)、镉(Cd)和铬(Cr)的浓度,计算各重金属在凋落叶的富集效率.结果表明,常绿和落叶树种重金属均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现象,富集效率分别为Fe(338.96%、230.04%)、Mn(26.90%、19.09%)、Pb(34.96%、34.00%)、Cd(197.50%、51.63%)、Cr(46.56%、26.75%),但在常绿和落叶树种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Cu和Zn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现象.凋落叶重金属的富集效率与新鲜叶中对应的重金属浓度密切相关,其中常绿树种凋落叶Fe、Cu、Zn、Pb、Cd和Cr的富集效率与新鲜叶中对应的重金属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落叶树种凋落叶Cu、Pb和Cr的富集效率与新鲜叶中对应重金属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这些结果表明,亚热带森林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对Fe、Mn、Pb、Cd和Cr进行富集,并随凋落叶脱离植物体,以减少重金属对自身生理代谢活动的毒害,是植物权衡策略的重要体现.
曾婉珍艾灵吴秋霞张玉朱晶晶倪祥银吴福忠
关键词:重金属养分亚热带森林
铁氧化物对亚热带森林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碳激发效应的影响
2025年
土壤有机碳(SOC)与铁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对土壤碳持久性的调节至关重要。在陆地生态系统中,亚表层土壤作为重要的有机碳库,其动态过程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不稳定碳输入如何影响土壤矿物与有机碳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尤其在亚表层土壤中研究甚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试验研究了两种不同晶体形态的铁氧化物—针铁矿和水铁矿,对亚热带森林表层土壤(0~10 cm)和亚表层土壤(20~40 cm)碳激发效应的影响。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加入13C标记的葡萄糖来量化激发效应的强度。结果表明:激发效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碳激发效应分别为1.63 mg·g^(-1)和0.61 mg·g^(-1)。铁氧化物类型与土层深度之间对土壤碳激发效应产生交互影响。在表层土壤中,针铁矿的添加显著降低了激发效应的强度(P<0.05),水铁矿的添加对激发效应没有影响。亚表层土壤中,水铁矿的添加显著增加了激发效应的强度(P<0.05),针铁矿添加对激发效应没有显著影响。表层土壤中,针铁矿添加后,共沉淀产生铁结合有机碳抑制了SOC的矿化,激发效应受到碳限制的影响。在亚表层土壤中,激发效应受到碳限制和磷限制的影响。水铁矿的还原溶解,降低了铁氧化物对SOC的保护作用,进而增强了土壤有机碳矿化。可见,铁氧化物既可通过矿物保护固持SOC,又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导致SOC矿化。总之,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碳激发效应对铁氧化物的响应存在差异,铁氧化物对有机碳的累积作用受到自身性质和土壤条件的影响。
张雨婷胥文昊王清奎王清奎
关键词:土壤深度铁氧化物
热带森林转换对白蚁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5年
白蚁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分解者,亚热带天然林转换为次生林和人工林后会引起林间微环境、凋落物质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改变,而这种变化可能会影响白蚁群落结构。因此,本研究选取亚热带米槠天然林、米槠次生林、米槠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表和地下纤维素诱捕法,对白蚁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指标进行鉴定和统计,结合同期监测的穿透雨量、土壤和林间温度以及土壤和凋落叶相关理化指标,探讨林型转换对白蚁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共诱捕白蚁43480只,隶属于2科、6属、6种,高等白蚁4种,低等白蚁2种;2)天然林向次生林和人工林转换对白蚁群落多样性影响并不显著,但杉木人工林中白蚁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所有林型中最高;3)白蚁总丰度和捕获率在不同林型间无显著差异,但林型转换后天然林中白蚁优势种由海南土白蚁和台湾乳白蚁转变成了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中的海南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天然林白蚁稀有种由直鼻歧颚白蚁变成了杉木人工林的台华扭白蚁和台湾乳白蚁;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白蚁丰度与土壤pH和养分元素、凋落叶金属元素及穿透雨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林型转换通过改变土壤和凋落物元素含量及穿透雨量从而影响白蚁的丰度和多样性,并且改变林间优势种和稀有种的构成。结果可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付晓彤吴福忠方弘毅王定一
关键词:白蚁群落结构环境因子生物多样性
热带森林源头溪流植物残体与沉积物钙、镁储量动态特征
2025年
植物残体和沉积物是森林源头溪流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储存与迁移的重要载体,对下游水体物质循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福建三明闽江上游森林集水区一条典型的源头溪流为对象,于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监测了溪流中植物残体和沉积物中钙、镁浓度和储量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植物残体钙、镁元素浓度的最大值分别在12月和10月,分别为15557.72和970.98 mg·kg^(-1),沉积物钙、镁元素浓度分别于8月和5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40.61和576.74 mg·kg^(-1);(2)植物残体钙、镁储量最大值出现在4月,平均值为1.27和0.09 g·m^(-2),而沉积物钙元素储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平均值为130.76 g·m^(-2),镁元素储量最大值出现在5月,平均值为46.77 g·m^(-2);(3)在空间动态上,植物残体钙、镁元素储量在溪流源头最大,而沉积物钙镁元素储量在河段中下游的一个汇流处储量最大;(4)溪流理化特征,特别是流量、水温、月降雨量、月降雨频率和水体溶解氧对植物残体和沉积物钙、镁的储量和浓度具有显著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亚热带森林源头溪流在生态系统养分储存与迁移过程中的生态作用提供了科学基础数据。
马弟婷赵泽敏胡婉榕彭艳袁朝祥倪祥银吴福忠岳楷
关键词:养分循环

相关作者

王邵军
作品数:62被引量:538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热带森林 土壤动物 土壤呼吸 筑巢 蚂蚁
曹敏
作品数:202被引量:2,500H指数:31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热带雨林 热带季节雨林 热带森林 土壤种子库 土地利用
李意德
作品数:173被引量:2,608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研究主题:热带山地雨林 热带森林 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
张一平
作品数:319被引量:2,332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研究主题:热带季节雨林 林窗 气温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橡胶林
陈章和
作品数:93被引量:1,015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量 人工湿地 湿地植物 南亚热带森林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