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87篇“ 灌肠治疗“的相关文章
中药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相关指标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瘀热互结证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灌肠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灌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桃核承气汤灌肠治疗,疗程为7 d。比较两组胰腺炎指标(血淀粉酶、血脂肪酶)、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疾病严重程度指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急性胰腺炎床边指数(BISAP)、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后,灌肠组在血淀粉酶、血脂肪酶、WBC、hs-CRP、IL-6、TNF-α、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MCTS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灌肠组在首次排便、腹胀消失、腹痛消失、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
颜玉洁蔡惠铃蔡海荣黄秋萍
关键词:桃核承气汤灌肠急性胰腺炎炎症指标胃肠功能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2025年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为混合痔患者术后护理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01-2024.12到医院进行混合痔手术治疗的60例病患,其中30例不实施保留灌肠(CG组),另外30例实施了药物保留灌肠(BL组),观察:临床效果、症状评分、排便、排气情况、负面情绪、满意度。结果 临床有效率:BL组>CG组,P<0.05;症状(疼痛、出血、水肿及坠胀感、分泌物)评分:BL组CG组,P<0.05。结论 混合痔患者术后实施药物保留灌肠治疗的同时辅以科学护理指导,可加快患者疾病转归速度,改善患者疾病预后。
段倩倩
关键词:药物保留灌肠混合痔综合护理护理效果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湿热证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腹膜透析患者辨证属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符合标准的7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腹膜透析及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隔日1次,共7次),治疗2 w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电解质、超滤量、BNP、BCM、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1.4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2%(P<0.05);治疗治疗后肾功能、电解质、炎症指标、BNP、BCM及腹痛不适、乏力、便秘、纳差、水肿等各项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且超滤量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治疗后血红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肾功能、容量负荷、促进电解质稳定、减轻微炎症状态、缓解临床症状,对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提高作用。
郭思扦李庆李泽森何立乾王旭栋史健
关键词:腹膜透析中药灌肠终末期肾脏病
全息刮痧联合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全息刮痧联合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MBO)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胃肠道功能与血清肠三叶因子3(ITF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MBO患者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予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全息刮痧。两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1%(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清HMGB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肠梗阻症状评分、KPS评分及血清ITF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全息刮痧联合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MBO的临床疗效良好,能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和血清ITF3与HMGB1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于子晨张丽曼刘翠于瑞雪
关键词:恶性肠梗阻胃肠道功能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中药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中药结肠透析疗法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2~4期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远期预后。方法选取2023年在荆州市中医院肾病科稳定治疗的CKD 2~4期患者,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例60名,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灌肠组、联合治疗组各20例,各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及终点事件等。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Scr、Bun水平上升速度显著慢于另外2组(P<0.05);60例患者中有31.70%发生肾脏结局事件,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肾脏结局事件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中药结肠透析+中药灌肠治疗能显著延缓CKD患者Scr、Bun水平上升速度,降低CKD患者进入血液透析阶段风险,具有较好疗效。
刘慧敏邵治国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中药结肠透析中药灌肠中西医结合治疗
药物灌肠前行清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有效率分析
2025年
评估在药物灌肠前进行清洁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9月30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医院收治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参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保留灌肠法,而研究组则在药物保留灌肠前先进行清洁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接受药物灌肠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清洁灌肠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前处理方法。它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加快症状缓解,还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并可能降低不良事件的风险。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将清洁灌肠作为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灌肠治疗前的标准护理程序。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清洁灌肠的最佳实践方案,并评估其长期效果和成本效益。
闫晓辉
关键词:药物灌肠清洁灌肠溃疡性结肠炎
基于“皮-肺-肠”轴理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2025年
目的观察基于“皮-肺-肠”轴理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湿疹、特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患者各80例,随机将每种疾病患者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过程中,荨麻疹观察组1例灌肠后腹痛不适,停药后缓解,退出研究。各对照组予维生素C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滴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各组疗程均15 d。比较各组皮损及瘙痒缓解情况,IL-4、总IgE、EOS等变态反应性指标水平。记录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各病种观察组瘙痒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湿疹、特应性皮炎观察组EAS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慢性荨麻疹USA7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各观察组血清变态反应性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加味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湿疹、特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安全有效。
吴明明张福鹏王建青
关键词:肺主皮毛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灸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的Meta分析
2025年
盆腔炎,又称为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因女性上生殖道炎症导致的一类疾病,包括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盆腔腹膜炎和输卵管卵巢脓肿[1]。PID多见于性成熟的年轻女性,患病人群多为20~35岁的妇女[2]。PID在临床又分为急性期和PID后遗症。
吴周汉唐梅文许永辉吴周统
关键词:灸法中药保留灌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META分析
艾灸经络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艾灸经络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94例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各4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艾灸经络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指标、子宫血流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主证、次证、舌脉评分降低,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水平降低,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降低,收缩期最大流速升高,联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艾灸经络刷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效果确切,可缓解症状,改善血清指标及子宫血流指标。
张盼晋旭炜
关键词:盆腔炎湿热蕴结证灌肠
银蒲四逆散加减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2025年
探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治疗中,采取银蒲四逆散加减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择取60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资料,源于2023年10月-2024年10月医院收治病例,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2个独立小组,小组名称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分别予以银蒲四逆散加减与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更高(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候积分均显示出改善,具体表现为腹痛、带下异常(量多、色黄)、经血黯夹血块评分均降低,相比之下,观察组的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较之前,2组CRP、TNF-α水平均下降,IL-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少,组间对比差异小(P>0.05)。结论 治疗湿热郁结型盆腔炎患者,采取银蒲四逆散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与单纯使用银蒲四逆散加减相比,在取得更优的疗效的同时,治疗安全性有保障,能显著改善症状、大大减轻机体炎症。
林小艳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湿热瘀结型盆腔炎

相关作者

杨向东
作品数:743被引量:1,523H指数:19
供职机构:成都肛肠专科医院
研究主题:便秘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PPH 慢性顽固性便秘
毛德文
作品数:660被引量:2,669H指数:24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衰竭 解毒化瘀颗粒 急性肝衰竭 肝性脑病 慢性重型肝炎
沈洪
作品数:627被引量:4,409H指数:29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溃疡性结肠炎 清肠化湿 功能性消化不良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郑凯
作品数:81被引量:1,160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溃疡性结肠炎 清肠化湿 灌肠治疗 配合中药 临床疗效
张苏闽
作品数:151被引量:753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 灌肠 溃结灌肠液 克罗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