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49篇“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相关文章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在沉积物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在霍邱县城东湖中采取湖底沉积物样品30件,选取As、Cd、Cr、Ni、Cu、Hg、Pb、Zn等8种大金属元素作为评价因子,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As、Cr、Ni、Cu、Pb、Zn、Hg和Cd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属于轻微生态危害,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属于轻微生态危害
查吕斌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在河道底泥重金属植物修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以沉水植物苦草、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对苦草和金鱼藻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底泥采样分析,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苦草、金鱼藻在河道底泥重金属修复能力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苦草和金鱼藻在实验前期的对不同重金属的综合吸收能力较为相近,而随着实验的进行,苦草底泥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下降趋势一直保持稳定,金鱼藻底泥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下降趋于平缓,说明在本实验设定重金属浓度下,苦草对于河道底泥重金属植物修复能力略优于金鱼藻。
阮淑娴戴行飞
关键词:苦草金鱼藻底泥重金属
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在污泥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
地积累指数评价法和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方法,但两者各有所侧重,两者的结合应用可以较为合理地对剩余污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系统评价.为此,本文在对徐州4个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中的重金属(...
张钊白向玉周磊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重金属含量地积累指数法
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在污泥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
地积累指数评价法和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方法,但两者各有所侧重,两者的结合应用可以较为合理地对剩余污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系统评价。为此,本文在对徐州4个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中的重金属(...
张钊白向玉周磊
关键词:污泥重金属污染地积累指数法
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巡司河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
司河全河设置6个监测点,采取表层沉积物,选取Cu,Zn,Pb,Cd,Cr,Hg,6种重金属为监测及评价因子,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监测及评价结果显示,镉、汞有一定的潜在生态危害危害程度为中等,铅、锌、铬、铜生...
周炜陈静李军石勇刘华诚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表层沉积物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中重金属毒性系数计算被引量:1431
2008年
在众多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的文章中,只采用了7个重金属元素的毒性系数,但有的重金属仍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此情况,文章根据Hakanson的计算原则,结合陈静生的计算方法,重新计算了十种重金属元素的毒性系数,最后给出了12种重金属的毒性系数,它们分别是Ti=Mn=Zn=1
徐争启倪师军庹先国张成江
关键词:重金属
鄱阳湖湿地重金属污染地质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用地质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鄱阳湖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区重金属污染主要为Cu污染。鄱阳湖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德兴铜矿,其中Cu当然是主要污染物,因此,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吻合的。(2)Cu、Zn、Cd污染源相同且来源于德兴铜矿,Pb表现为面源污染。湖区Cu、Zn、Cd分布均表现出从饶河段至湖口逐步降低的趋势,且Cu、Zn、Cd在土壤中的含量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和偏相关性,可以推论Cu、Zn、Cd污染源相同且来源于德兴铜矿。Pb在湖区均匀分布表现为面源污染,这可能与湖区Pb污染来源于船舶燃油有关。
陈水木黄志中
关键词:鄱阳湖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在典型污染行业土壤污染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78
2005年
目前在土壤(底泥)污染物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中。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是应用广泛、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评价方法之一.以上海为例,对典型污染行业土壤的物理性质、pH值以及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典型污染行业土壤总体上受到了原有生产过程排污的影响.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于印染、电池制造、电镀、发电厂以及石油加工等企业;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主要是重金属汞、镉,而铅、铬、锌、镍、砷等重金属多属于轻微危害水平.同时, 提出了典型污染行业土壤污染防治的全过程控制对策.
赵沁娜徐启新杨凯
关键词: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土壤污染评价重金属
某关停铅蓄电池企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明江苏省某铅蓄电池企业生产6年关停后对该地块土壤是否造成污染,对土壤中Pb、Cu、Zn、Hg、As、Cd、Ni、Cr这8种重金属采样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径向基函数(RBF)插值法分析地块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分布特征。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Nemerow综合指数法对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质量分析,对于涉及人体健康生态风险评价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已遭受明显的人为外源重金属污染,且局部重金属富集程度较高,纵向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100cm以上土壤中,区域整体污染程度达到轻度污染,其中危废库局部土壤受污染程度已为中度污染,建议对该单元土壤开展进一步风险评估和修复;研究区域土壤尚不存在潜在生态风险,但是需重点关注危废库构筑物单元的土壤环境质量,主要威胁来自土壤中的镉,其EiCd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级已达到强的级别。建议该地块后续开发利用时不作为农用地使用或进行局部区域土壤修复治理。
罗刚徐雪妮郦薇
关键词:铅蓄电池人体健康风险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湖北利川耕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风险评价
2024年
采集、检测、统计分析了湖北省利川市338个耕地土样的镉、砷、铬、铅、汞等重金属含量,并运用单因子指数、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单项指数对单个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还运用内梅罗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程度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利川耕地镉存在轻微污染,且污染指数最高、程度最重,均值超过GB15618-2018标准制定的最严风险筛选值,56.80%的样点处于黄区,1个样点为红区;其次为砷,有17.16%的样点处于黄区;铬、铅、汞基本处于绿区,未造成污染;综合评价内梅罗指数为轻微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低污染水平。5种重金属间相关性极显著,可能来源具有相似性;镉与土壤有机质、pH极显著相关;铅与土壤有机质显著相关、与pH极显著相关;砷与土壤pH极显著相关。这为利川优质高山水稻、高山蔬菜、地道药材、“利川红”茶叶等特色产业的区域规划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冉露陈固周富忠
关键词: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内梅罗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相关作者

施泽明
作品数:206被引量:642H指数:13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重金属 土壤 近地表大气尘 铀 地球化学特征
陈国贤
作品数:2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底泥 污染特征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地累积指数
倪师军
作品数:473被引量:4,399H指数:30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重金属 土壤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特征 重金属污染
王恩德
作品数:429被引量:2,474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主题:金矿床 地球化学 膨润土 废水处理 成矿作用
李丽
作品数:41被引量:387H指数:10
供职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研究主题:遥感 数字博物馆 地平线报告 新兴技术 铅锌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