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3篇“ 滨海平原“的相关文章
一种土壤改良剂在改善滨海平原盐渍土种植谷子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改良剂在改善滨海平原盐渍土种植谷子中的应用。所述土壤改良剂由以下方法制备:翻耕土地,将土元粪便和秸秆混合,堆于翻耕的土地上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得到土壤改良剂;所述改良的方法为再次翻耕土地使土壤改良剂与...
崔纪菡赵宇李顺国夏雪岩赵连清冯靖李洪波焦海涛魏志敏王京新杜久军
沿海高铁滨海平原软土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根据沿海高铁汕头至汕尾段定测勘探成果,对上千组土工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沉积成因的软土工程地质特性,并结合实际工程分析软土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滨海沉积相、泻湖相、三角洲冲积相软土含水量约40%~60%、孔隙比大于1.2、压缩系数大于0.5,结构松散软弱,属于高压缩性土;榕江三角洲冲积相软土分为两层,形成于两个海潮沉积旋回,其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60、80 kPa,两层淤泥质土需考虑软土震陷;三角洲沉积相粉细砂层多夹淤泥或淤泥质土,属层状构造土,力学性质具有横观各向同性,采用砂井或插塑板处理地基的效果较好。
杨松
关键词:高速铁路滨海平原软土高压缩性地基处理沉积旋回
典型滨海平原城市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被引量:1
2024年
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滨海平原城市因其特定的城市类型,需建立特定的地质适宜性评价体系来指导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本文以我国典型滨海平原城市日照市为研究区,深入分析了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因素,提出了基于基础性地质和约束性地质条件的滨海平原城市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经验分值法、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厘定了研究区浅层(0~15m)和次浅层(15~30m)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分区。结果显示,评价指标中水位埋深、断裂带、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对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的影响较大。研究区浅层和次浅层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以适宜和较适宜为主,约占研究区面积的90%,不适宜区域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0%。
贾伍慧李宗发刘凯闫金凯朱伟郭本力杨鹏
关键词:地下空间熵权法
滨海平原区可能最大洪水计算研究
2024年
平原河网区受城市区域空间交错、河湖蓄滞洪区联通、水利工程密布等因素的影响,瞬时单位线、经验公式等传统方法推及可能最大洪水(PMF)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为弥补传统方法在平原河网地区的适用性问题,尝试使用水动力洪水演进模型法,并综合考虑水库溃坝、可能最大降雨(PMP)、海洋风暴潮等不同叠加因素的影响,选取典型区域(江苏省连云港市西陬山地区某厂址附近区域)研究多种组合条件下平原河网区域的洪水演进过程,及在特定区域内产生的可能最大洪水,以期为平原河网地区可能最大洪水位的推求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陈力鸿刘宏伟蔡钊
关键词:平原河网可能最大洪水水动力模型
滨海平原土壤-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过程模拟及其应用
水资源是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污染物的不规范排放、受污染场地治理不及时都对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地下水作为液态淡水的主要来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极为主要,但因为...
高琪
关键词:非饱和带饱和带
莱州湾滨海平原沉积环境对古卤水盐分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海岸带沉积环境是研究地下水演化与运移的基础。为探讨莱州湾南岸沉积环境对咸-淡地下水空间分布及迁移能力的影响,钻探采集了2个第四纪典型钻孔(LZ01和LZ02)样品,利用压榨法提取了孔隙水,测定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和孔隙水Cl^(-)浓度。结果表明,2个钻孔均以细粒沉积物为主,平均粒径为5.5?。根据沉积物岩性和粒度参数特征,得出LZ01与LZ02钻孔分别包含10、9个沉积相态交替,揭露了晚更新世以来的3套海相地层单元。孔隙水以卤(咸)水为主,Cl^(-)浓度剖面形态呈现3个峰值,3个卤水层分别与3套海相地层对应,表明沉积物中残留海相古卤水,并向相邻沉积物中扩散。沉积物的水动力指数与Cl^(-)浓度垂向变化率呈现明显的分区性;中等水动力条件下,孔隙水Cl^(-)扩散迁移能力强。敏感粒径分析表明孔隙水迁移的优势粒径范围为45.61~111.47μm。研究区古海侵事件控制了卤水的分布,而低渗透性及岩性组合对封存古卤水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莱州湾滨海平原卤水成因、地下水咸化及运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韩汝杰李静李晓波
关键词:沉积环境
杭州湾北岸滨海平原浅层气分布研究
2023年
某工程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杭州湾北部,在勘察过程中发现部分孔揭露浅层气。为了查明浅层气的分布范围和埋藏深度,通过收集老地形地貌图,结合现场勘察成果,初步分析浅层气形成原因,圈定浅层气分布范围,然后现场通过补充勘探查明浅层气的产气层与储气层,并总结浅层气分布特点,得出浅层气分布于第四系全新世(淤泥质)黏性土与晚更新世砂粉性土的交界处,现场进行浅层气观测、气压测量、收集化验等判定浅层气气压大小、成分,分析浅层气施工危害,提出解决措施。
侯文学
关键词:杭嘉湖平原浅层气储气层产气层
滨海平原区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修复模拟被引量:5
2023年
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以滨海平原区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采用MODFLOW/MT3D建立模型进行污染物的迁移模拟和修复模拟,模拟持续污染和清理污染源并配套抽水井的2种工况下,COD_(Mn)在浅层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特征。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滨海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渗透系数很小,水动力条件差,污染物主要影响埋深10 m以浅的2个含水层;持续泄漏将造成污染羽中污染物含量很高,但污染物向场外迁移扩散的距离却很有限,20年后污染物超出场界的迁移距离不超过70 m;设置抽水井可有效地清理污染物,但污染羽的清除速度很慢,需要5~10年的连续抽水方可使污染羽收缩至场内。实际修复中,可根据修复进展情况实时调整抽水井的运行和布设,关停已修复好区域的抽水井,同时加大污染中心抽水井的出水量,并在修复多年污染物浓度依然较高的地段增布抽水井,以加快污染修复速度。建立的污染物迁移和修复模拟模型可为其他相关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和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牛毅李炜李攻科王卫星李明明曹淑萍吕潇文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滨海平原地下水污染修复
滨海平原持续开采浅层地下水的环境效应:漳州市宫口半岛群孔抽水试验
2023年
群孔抽水试验是查明不同含水层水力联系、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模拟地下水实际开采能力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本文选取漳州市宫口半岛南部风海积平原的蔬菜连片种植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群孔持续性抽水试验模拟开采地下水时水位和水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持续性抽水形成水位负值区,群孔抽水时各抽水孔相互干扰,钻孔单位降深涌水量均有下降,降幅13.0%~31.2%。四个抽水孔L5K2-E、L5K2-S、L5K2-W和L5K2-N氯离子浓度分别升高了163.65、93.94、37.77和126.65 mg/L;矿化度分别升高了266.30、65.34、76.44和313.70 mg/L。持续性抽水降落漏斗范围不断扩大,周边地下水不断向抽水孔迁移,引起了显著的环境负面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伍成成郭欣林积泉高增文郑西来
关键词:环境效应潜水含水层滨海平原
滨海平原区深层高氟地下水富集机理:以滦河三角洲为例被引量:3
2023年
河北滨海平原区深层含水层存在高氟地下水,严重威胁居民用水安全。为查明其富集机理,本研究在现场采集69个深层地下水样品,对比分析低氟和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高氟地下水主要存在于HCO_(3)-Na型地下水中,而低氟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Na为主。PHREEQC饱和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中萤石多为不饱和状态,方解石多为过饱和状态,这说明Ca^(2+)形成方解石沉淀有助于萤石的溶解,后者是地下水中F-的主要来源。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深层地下水Ca^(2+)和Na+之间发生阳离子交换作用,这一过程能够减少地下水中Ca^(2+)含量,进一步促进CaF2溶解。深层地下水中F-与pH和HCO_(3)-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表明微碱性环境和高含量HCO_(3)-有利于F-发生解吸附。此外,深层地下水中F-和Li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研究区地热水的混合作用可能直接影响深层地下水F-的富集。对比深层地下水与海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发现研究区深层地下水氟富集不受海水入侵影响。
张卓陈社明柳富田高志鹏牛笑童
关键词:高氟地下水水岩相互作用

相关作者

张祖陆
作品数:128被引量:1,922H指数:26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南四湖 南四湖湿地 莱州湾南岸 咸水入侵 遥感
阎立波
作品数:47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现代农业 农业科研单位 滨海平原 乡村 现代农业发展
孙世刚
作品数:46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农业 农业科技 滨海平原 农民增收 小麦
刘小京
作品数:243被引量:1,888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盐碱地 咸水灌溉 盐碱区 咸水 盐胁迫
杨桂山
作品数:268被引量:6,744H指数:4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主题:太湖流域 土地利用 长江三角洲 西苕溪流域 海平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