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9篇“ 源解析技术“的相关文章
-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 2024年
-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是大气污染研究和防控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源解析技术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涵盖化学组成分析、物理特征测定以及基于同位素和指纹特征的多维研究方法。研究显示了传统解析模型逐步优化,新型多源融合技术和数据驱动方法在复杂污染环境中的应用优势逐渐显现,实际应用中源解析技术广泛用于城市区域污染源识别、工业园区污染溯源及跨区域污染传输分析,为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未来的发展趋势集中在模型精度的提升、多源数据的深度整合和解析结果的实时动态更新下推动了污染防控的科学化与精细化,为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 杜海萍
-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污染源识别数据融合环境治理
-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及源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 2024年
- 简单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常用评价方法及源解析技术,包括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及主成分分析法、APCS-MLR模型、PMF模型等源解析技术。详细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及源解析技术应用案例与最新科学研究进展,其中对评价方法的改良与修正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源解析方法与模型的联用进行了描述。最后展望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及源解析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源解析及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 王子未杨国栋喻兆琴张喜龙周奕
-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
- 基于流域模型与遥感解译方法的农业面源污染精细化源解析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农业面源污染源解析是面源污染防治的基础。农作物种植是农业面源污染源的重要组成,然而传统的面源污染源解析方法不能量化不同农作物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其解析精度也难以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精细化管理的客观需求。本研究以天津于桥水库上游沙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流域模型与遥感解译的方法,解析流域总磷负荷来源与贡献,旨在建立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源精细化源解析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农作物遥感总体分类精度在88%以上,Kappa系数均大于0.81,整体分类结果可信。沙河流域主要作物类型包括冬小麦-夏玉米、板栗、果树与其他作物,其中冬小麦-夏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大,占比为44%~67%,板栗种植面积次之,占比为11%~29%。冬小麦-夏玉米种植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板栗种植面积则呈快速上升趋势。沙河流域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GWLF)模型对溪流量与总磷负荷的模拟表现良好,其模型校准期与验证期的NSE在0.59以上,R^(2)在0.79以上。耕地为沙河流域最大的面源总磷负荷来源,占总磷负荷总量的61%;在耕地中,冬小麦-夏玉米总磷负荷占比最大(52%),板栗次之(20%);考虑到板栗种植面积近年来不断上升,未来沙河流域面源总磷负荷仍有升高的风险。
- 李琪云李继峰李泽利沈彦军刘夏
-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源解析遥感解译流域模型
- 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源解析技术探讨
- 2024年
-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不断发展,各地市均取得了相对可观的发展成果。与此同时,过往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样逐步凸显,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更是会严重危及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需要各地市引起关注和重视。在各类大气污染物中,大气颗粒物PM2.5属于较为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可以带来程度极深的危害,需要着重保持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在此过程中,面向PM2.5的源解析技术具备显著的现实性价值,既可以明确其实际的来源,也可以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明确的依据。为此,各地市首先应当更加切实地分析大气颗粒物PM2.5的危害,探讨现有的PM2.5源解析技术,然后才可以从理论层面出发基于发展现状深入把握PM2.5源解析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 贾建青
- 关键词:大气污染PM2.5源解析环保技术
- 我国大气污染源解析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 2024年
- 大气污染源解析在过去的污染防治工作中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围绕新形势下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新要求,本文在梳理我国大气污染源解析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污染源谱库的构建、环境受体污染特征的刻画、源解析模型算法的发展、标准体系的形成以及源解析的应用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结合环境管理需求对源解析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源解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展望。
- 冯银厂
- 关键词:源解析受体模型大气污染防治大数据
- 基于改进CMB的石化企业VOCs源解析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石化企业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点排放源,研究适用于石化企业复杂环境的VOCs源解析技术对开展针对性的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开发了基于特征组分的加权CMB改进算法,通过识别偏差平方和贡献度最大的若干特征组分并增加权重系数,实现源解析误差的有效控制,为证明算法效果,设计开展了模拟数据验证与企业现场溯源实验。结果表明:加权CMB改进算法具有更好的误差抑制效果,较常规CMB模型,贡献度解析结果的相对误差降低率达67.2%。
- 李波邢毅陈若石
- 关键词:VOCS源解析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及其源解析技术探究
- 2024年
- VOCs是空气中普遍存在且组成复杂的有机污染物,一方面VOCs自身的毒性有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部分VOCs具有较强的光化学反应活性,能够主导光化学烟雾的进程,并影响着臭氧生成。在构建绿色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开展大气中VOCs源解析技术研究能够为后续环保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 曹婷
- 关键词:VOCS源解析
-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扫描电镜及人工智能分析的大气颗粒物单颗粒源解析技术
- 使用高空间分辨率扫描电镜对大气颗粒物进行分析,获得颗粒物形貌、元素组成和混合状态等方面信息,应用人工智能分析技术,综合以上信息,实现大气颗粒物的高效率和高精确识别。通过对比传统正定矩阵因子颗粒物源解析技术验证了单颗粒源解...
- 何灿明欧敏萍张俊希
-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单颗粒分析扫描电镜
-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源解析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对光化学反应具有重要影响,加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源解析技术研究是蓝天保卫战的重要前提。归纳了国内外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研究中常用的源解析方法。重点总结了特征比值法、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正矩阵因子分解法、化学质量平衡法、主成分分析法、潜在源贡献分析法、浓度权重轨迹分析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其在挥发性有机物来源解析上的应用情况。最后指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解析技术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方向。
- 付洁胡造时韦江慧洪欣
- 关键词:挥发有机物源解析技术
- 多种臭氧敏感性分析和源解析技术的应用比较 ——以长三角地区夏季污染事件为例
- 近年来,随着各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实施,颗粒物(PM2.5、PM10)的浓度下降,但臭氧(O3)污染问题却日益突出。臭氧的形成与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和氮氧化物(NOx)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识别臭氧对前体物VO...
- 陈柑羽
- 关键词:臭氧
相关作者
- 冯银厂

- 作品数:258被引量:2,717H指数:33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源解析 PM2.5 颗粒物 大气颗粒物 PM10
- 朱坦

- 作品数:339被引量:3,649H指数:36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 研究主题:环境影响评价 颗粒物 循环经济 战略环境评价 源解析
- 白志鹏

- 作品数:337被引量:3,675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颗粒物 PM PM2.5 源解析 PM10
- 吴建会

- 作品数:98被引量:1,070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源解析 PM 颗粒物 PM2.5 PM10
- 毕晓辉

- 作品数:79被引量:1,088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PM2.5 PM10 源解析 污染特征 大气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