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7篇“ 游憩活动“的相关文章
基于ENVI-met微气候模拟的城市森林游憩活动策划研究
2025年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对户外游憩活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微气候则是影响居民游憩舒适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重点关注城市森林中微气候和环境行为的关系,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提取了场地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森林的环境行为,运用ENVI-met对城市森林微气候条件进行模拟,并依据不同环境行为对应的代谢当量对研究区域热舒适度进行模拟。旨在为城市森林的游憩活动策划提供理论指引和方法参考。
曹则煜王振坤马超
关键词:微气候环境行为热舒适度
面向公共健康的城市公园游憩活动分析——以南昌市人民公园为例
2024年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居住环境与城市公园产生的健康效益需求也逐年增长。以江西省南昌市人民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及行为注记法对受访者的游憩活动进行了分析,以为健康型城市公园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体育锻炼、社会交往类活动的发生频次中男性多于女性,而休闲娱乐、接触自然类活动的发生频次女性居多;②在体育锻炼、休闲娱乐及社会交往类活动中,中年人最多,而接触自然类活动青年人最多;③在8个时间段中,游憩活动的类型伴随着时间整体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④按照人流量的大小,空间类型比较为:滨水空间>健身空间>植物空间>广场空间;而活动类型比较为:休闲娱乐>社会交往>体育锻炼>接触自然,公众倾向于有活动可参与的景观空间,并非单一地观赏风景。为进一步满足公众的健康需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5点优化策略:①打造多功能串联的绿色环境;②设计形式多样的健身空间;③创建促进多样活动的景观空间;④提升公园的服务及设施水平;⑤营造融洽的社交环境。
杨雅婷钟泰林李婷俞紫燕张馨
关键词:城市公园公共健康游憩活动
基于共享轨迹数据的中国首批国家公园步行户外游憩活动时空格局分析
2024年
建设国家公园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和“最严格保护”原则的基础上为公众提供自然教育和户外游憩机会是国家公园的重要功能之一。中国已经建立了首批国家公园,分析国家公园内访客的户外游憩时空格局是国家公园科学规划和管理户外游憩的基础。基于共享轨迹数据,对我国首批国家公园在2019年全年的步行户外游憩活动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个国家公园整体的步行户外游憩活动在日分布上呈现节假日和双休日显著多于工作日的特征;2)5个国家公园的步行户外游憩活动和步行户外游憩拍照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聚集模式,而各国家公园内的空间密度有数量级上的差异;3)国家公园内步行户外游憩活动的空间分布受到地形条件和交通可达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首批国家公园的步行户外游憩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王沛赵智聪薛劭翀
关键词:风景园林国家公园户外游憩
湖南省驴友游憩活动时空特征研究
为了提升湖南省景区的风景质量和规划水平,本文对人们到访的风景目的地进行研究。驴友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具有独特的旅游偏好,既前往热门景区,也喜欢去冷门景区,而且选择路线与其他游客有所不同。因此,确定驴友活动的景点和轨迹,对...
黄歆睿
关键词:景区规划
供需视角下支持日常游憩活动的城市绿道空间环境特征研究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日常游憩的需求日益增长,并呈现多元化特征。而城市绿道作为居民日常游憩的空间场所,目前面临着供需错位的问题。因此,本文从供需视角出发,探讨支持日常游憩活动的城市绿道空间环境特...
王艺洁
关键词: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唐长安城佛寺景观风貌及游憩活动量化研究--基于古诗文本挖掘技术被引量:5
2023年
唐长安城佛寺曾以优美的内部环境、平川式的寺院园林闻名于世,然而其实际景象已经在历史变迁中成为陈迹。以260篇唐长安城佛寺游览诗为研究材料,试图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探究唐长安城佛寺景观意象、佛寺游憩活动内容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唐长安城佛寺中的云霞、佛殿、树木、山体等风景最容易被文人所感知,唐长安城佛寺具备庄严的佛殿形象以及优美的山林风貌特点,营造出佛教崇尚的理想环境。佛寺包含了围绕佛寺入口、佛殿、内院、寺外产生的4类景观意象,以及文人常在佛寺中进行的5类游憩活动。依据佛寺景观意象、游憩活动特点,及其分别在城中的空间分布特点,所得结论可为地域佛寺艺术创作与博物馆主题陈列提供理论借鉴,为西安城中佛寺的景观更新及游憩活动安排提出相应建议。本研究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在对古诗文本中的景观信息进行量化分析以及空间分析中具有优势,对佛寺景观及文化塑造具有参考价值。
杨伟昊张卫
关键词:文本分析景观意象游憩活动
广州老城区综合公园游憩活动环境的设计影响因素量化研究
疫情时代下近距离游憩活动趋势越发频繁,作为居住密度大的老城区,其综合公园是不可或缺的游憩资源,但老城公园建成环境物质性老化与功能衰退现象日益严重,为了能更科学深入地认识与改善老城综合公园环境,从景观设计角度定量分析游憩活...
谢晓雯
关键词:综合公园游憩活动环境设计影响因素
基于古文献语义分析的清代北京城人居环境游憩活动及空间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游憩空间是人居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将清代志书及文人笔记中的游憩信息作为离散点,使用语义分析定量描述清代北京游憩活动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反映清代北京人居环境状况,还原人居景观格局。研究发现:清代游憩活动以民俗宗教、游憩游赏、宴饮聚会为主,在内城西部、东部内外城交界处和西山山麓3处分布较为集中。西城组团游憩意象为水体,以寺观为主的节点和标志物围绕水体布局;东城组团游憩意象为水利设施和人文建筑,空间节点散点布局;西北郊组团游憩意象为宗教景观,由山体和散布其中的寺观节点构成。研究讨论了游憩活动、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的关系,认为游憩活动与寺观和水体关联性最强。
肖遥邵明马源
关键词:人居环境游憩活动游憩空间语义分析
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的空间耦合特征及影响机制——以南京秦淮河为例被引量:6
2022年
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游憩空间为游憩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影响游憩活动的时空分布,游憩活动引导游憩空间要素的布局、功能与特色等,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推动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的高质量发展。以南京秦淮河滨水区为例,基于电子地图兴趣点(POI)、百度热力图,构建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耦合模型,对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耦合协调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京秦淮河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总体耦合协调度较低,分布不均衡,“中间高,两边低”,且以夫子庙景区为中心,越向外围耦合协调度越低;(2)生产型空间总体耦合协调情况最好,其次是生活型与公共型空间,景观型与生态型空间总体耦合协调度最低,不同类型游憩空间要素与游憩活动的耦合形态有差异,且在工作日与休息日的差异有所不同;(3)南京秦淮河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的耦合受到市场供需机制、集聚——扩散效应、政府调控机制等共同影响。
魏鸿雁魏鸿雁陶卓民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游憩活动耦合协调度
游憩活动对大围山中山灌丛草甸的影响研究
目前,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活动对公园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较大的生态冲击。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中山灌丛草甸景观在山岳型旅游景区中堪称代表,已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殊荣。随着游憩干扰的...
李群君
关键词:游憩活动

相关作者

吴承照
作品数:195被引量:1,580H指数:2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公园 游憩 自然保护地
俞曦
作品数:30被引量:493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肝炎 城市园林 游憩活动 游憩 性别
史云
作品数:126被引量:25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地下水动态 监测仪器 地下水 水质 休闲农业
晋秀龙
作品数:74被引量:743H指数:14
供职机构: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黄山风景区 旅游 旅游干扰 九华山风景区
李明峰
作品数:11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闽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沙滩 游憩活动 紧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