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4篇“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相关文章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南段地应力特征与工程稳定性分析
- 2025年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是连接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重要的海上交通主线工程,沿线地应力状态是工程设计和施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了准确获得工程南段地区现今地应力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在烟台市蓬莱区西南北沟镇实施了300m以浅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测区主导应力为水平构造应力,与东北—华北应力区其他地区相比,应力值处于中等;随测量深度增加,最大水平主应力(S_(H))、最小水平主应力(S_(h))和垂向主应力(S_(v))均呈线性增大趋势;在测量深度范围内地壳浅表层应力结构以逆断型为主,即S_(H)>S_(h)>S_(v);实测S_(H)平均方位角为N75.3°E,与华北应力区的应力场方向一致,也与其震源机制解和GPS测量揭示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应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和此次测量数据,初步评估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南段地区现今地应力积累水平及其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认为σ_(θ_(max))区域内应力积累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工程区域地壳相对稳定。依据岩爆危险程度综合判别准则/R_(c)讨论了通道区域地下隧道工程围岩岩爆的可能性,认为该工程地下隧道发生岩爆可能性很低,隧道围岩总体稳定。研究结果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方案的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区域活动断裂、地震地质、区域动力学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乔二伟马秀敏马秀敏孙尧姜景捷
- 关键词:渤海海峡水压致裂法地应力围岩稳定性构造应力场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区海域三维地应力测试被引量:1
- 2024年
- 跨渤海通道海域缺乏实测地应力基础数据,而海域钻探原位实测又承担着巨大风险与重重困难,为取得工程区现今地应力场特征第一手资料,利用以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为主,以空心包体、非弹性应变恢复、差应变、声波各向异性法为辅的综合地应力测量技术,对研究区海域开展三维地应力测试与研究,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得到了回归拟合曲线。结果表明,渤海海峡最大水平主应力σH、最小水平主应力σh与垂直主应力σv均随测试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规律;海峡南部地应力状态存在σH>σh>σv的关系,处于逆冲应力状态,应力场方向为NE,最大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区域内构造力处于主导地位;海峡北部应力状态为σH>σv>σh,有利于走滑断层活动,应力场方向为NE,区域内构造力处于主导地位;整个工程区内地应力各分量值之间相差不大,远远小于区内断层活动应力值的下限,表明研究区目前处于稳定状态。研究结果符合一般地应力测量规律,测试流程符合地应力测试要求,测试数据可用于分析区域地应力状态。
- 王锦山彭华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建设前期研究与建议
- 2023年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跨海通道工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渤海海峡通道工程,近年来受到各方广泛关注。为推动我国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建设,采用文献调查、现场调研、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了历年来渤海海峡通道的研究成果,分析渤海海峡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渤海海峡通道的建设方案。研究结论如下:(1)渤海海峡通道是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中南北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可节约燃油100余万t,减少碳排放800余万t,建设渤海海峡通道工程对我国节能减排、优化区域国土空间布局十分必要;(2)近年来我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飞速发展,已具备修建渤海海峡通道技术和装备条件;(3)建议采取先期建设铁路通道,预留公路通道方案,采用客货混运,客车速度目标值为250 km/h,货车牵引质量5000 t;(4)建议跨海通道以全隧道方式穿越渤海海峡,采用掘进机法进行施工。
- 刘建友卢春房赵巧兰董入凯
- 关键词:渤海海峡跨海工程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长岛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长山列岛作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线路必经之地,工程建设对长岛旅游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有无对比等,探讨跨海通道建设对长岛旅游发展的全时效应、直达效应、合作效应等,建议积极争取先期建设蓬莱—长岛段,提升交通可达性;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格局,推进蓬长、旅长旅游一体化发展。
- 杨一洋刘北辰尚家润王一葛张瀚文刘良忠
- 关键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 近30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2
- 2022年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作为跨区域大型交通工程,自1992年首次提出即得到各方重视,并开展了近30年持续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基础数据,综合运用CiteSpace、ArcGIS等软件对近30年来渤海通道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全方位总结了近30年渤海通道研究的相关进展。结果表明:(1)渤海通道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提出—启动研究阶段(1992—2000年)、基础理论研究阶段(2001—2007年)、战略规划研究阶段(2008—2014年)和项目论证研究阶段(2015年至今);(2)渤海通道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地学、工程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大类,其中以渤海通道建设的区域影响、建设方案比选、工程地质条件为研究热点领域;(3)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数理统计模型构建、空间统计分析、工程地质实测及建模,学科交互性和综合应用趋势渐趋普遍。渤海通道前期已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因渤海通道尚处探索阶段,目前多为前瞻性研究。未来仍需整合创新预测方法,提高渤海通道研究的科学性;深入微观视角,探索渤海通道建设的环境影响;响应国家低碳政策,开展渤海通道的交通减排研究,为渤海通道论证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撑。
- 孙海燕李少琦时超丁俊新秦伟山尹鹏
- 关键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域经济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隧道建设方案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对跨渤海湾通道“南桥北隧”和“全隧道”2种建设方案,按单建铁路及公铁合建交通模式,开展通道交通方式、隧道横断面布置、防灾疏散方案研究,推荐通道采用单建铁路交通方式和全隧道建设方案,隧道横断面建议增设服务隧道和采用单线隧道的布置方案;当通道采用公铁合建交通方式时,建议采用“南桥北隧”建设方案和分期实施的建设思路,预留北段公路隧道工程;铁路隧道防灾疏散采用定点疏散理念,利用沿线分布岛屿设置紧急救援站和紧急出入口,跨老铁山海域利用服务隧道在海底设置紧急救援站,建立由横通道、服务隧道、紧急救援站和紧急出入口组成的防灾疏散救援系统;针对跨老铁山海域复杂地质及环境条件,结合服务隧道利用方式,开展施工组织方案研究,推荐采用两端对向掘进的实施方案。
- 王乐明孟庆余万自强冯天炜贾辉李佳琪
- 关键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海底隧道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隧道建设方案研究
- 对跨渤海湾通道“南桥北隧”和“全隧道”2 种建设方案,按单建铁路及公铁合建交通模式,开展通道交通方式、隧道横断面布置、防灾疏散方案研究,推荐通道采用单建铁路交通方式和全隧道建设方案,隧道横断面建议增设服务隧道和采用单线隧...
- 王乐明孟庆余万自强冯天炜贾辉李佳琪
- 关键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海底隧道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地质条件初步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的前期研究一直停留在规划层面,系统性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基本是空白。本文通过资料搜集、现场调查、海上钻探、海洋物探、室内试验等手段,重点围绕跨海通道沿线工程地质特征、特殊岩土性质、不良地质作用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等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1)海峡通道内海底第四系覆盖层厚度深浅不一,邻近岛屿附近埋藏较浅,海峡腹地、峡道中部厚度较大;老铁山水道中央位置处覆盖层最厚,附近ZK1钻孔深度达到186.3 m,仍未见基岩;(2)通道沿线地层岩性主要有石英片岩、变质砂岩、长石砂岩、片麻岩等,岩性较为坚硬,岩体基本分级以Ⅲ~Ⅳ级为主;(3)沿线特殊岩土有填筑土、新近黄土、软土和泥质膨胀岩4类,不良地质作用有危岩落石、人为坑洞、有害气体和地震地质灾害等;(4)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跨越断裂带和海底隧道突涌水两方面,隧道突涌水风险集中在断裂破碎带附近。研究成果对科学论证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建设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孙元春陈则连尚海敏
- 关键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质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地区海洋地质调查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1年
- 通过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侧扫声呐、表层地质取样、地质钻探等调查手段,查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海底地形地貌、底质类型及分布、地层结构、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地应力等基础地质特征,归纳总结海底浅表层地质灾害、第四纪地层格架与古环境演化、阐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地壳稳定性评价的主要进展成果。渤海海峡活动断裂较为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壳稳定性评价属于不稳定区域,东侧北黄海盆地区域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好,西部渤海盆地区域和海峡区南部区域稳定性较差。渤海海峡最新调查成果为跨海通道工程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为国家重大涉海工程提供防灾减灾服务,为渤海地区古气候与环境演变提供新的认识。
- 陆凯褚宏宪孙军孙军赵铁虎李攀峰梅赛赵铁虎方中华
- 关键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地层结构地壳稳定性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评述
- 2021年
- 世界超大工程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迄今尚未发现关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系统研究的论著。经过近30年的研究,关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问题形成3种观点:①尽快建设;②不能操之过急,条件成熟后再确定建设与否;③渤海隧道建设投资巨大,未来30年根本没有经济效益,没有必要建设。
- 孙东琪
- 关键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隧道建设
相关作者
- 柳新华

- 作品数:48被引量:152H指数:8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跨海工程研究院(环渤海发展研究院)
- 研究主题: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跨海通道 海底隧道 跨海大桥 渤海海峡
- 孙峰华

- 作品数:120被引量:935H指数:20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
- 研究主题:人文地理学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 物流
- 刘良忠

- 作品数:33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跨海通道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海底隧道 跨海大桥 环渤海
- 宋克志

- 作品数:105被引量:901H指数:17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隧道工程 盾构 盘形滚刀 渤海海峡 盾构隧道
- 陆大道

- 作品数:232被引量:7,955H指数:4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 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