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16篇“ 混合菌发酵“的相关文章
- 一种混合菌发酵联产微生物多糖和β-胡萝卜素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菌发酵联产微生物多糖和β‑胡萝卜素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利用将贝莱斯芽孢杆菌LT‑2和乙酰微小杆菌LT‑38发酵联产微生物多糖和β‑胡萝卜素,该发酵工艺优选以蔗糖为碳源,以酵母浸粉为氮源,发酵...
- 徐守璐梁祖华贾必超吴凌天徐渊美王子超杨益张苏晴颜钊
- 枯草芽孢杆菌、戊糖片球菌及混合菌发酵对肾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枯草芽孢杆菌、戊糖片球菌及混合菌发酵对肾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并优化肾茶的发酵工艺。方法:采用液体发酵法,探讨两种单菌和混合菌的发酵时间对肾茶发酵产物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肾茶发酵前后总黄酮和总酚酸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肾茶发酵前后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戊糖片球菌能有效地提高肾茶发酵产物中的总黄酮含量;枯草芽孢杆菌能增加肾茶发酵产物中的总酚酸含量;混合菌中总酚酸短时间内含量降低。HPLC测得两组单菌发酵液中的迷迭香酸含量增加,而单菌和混合菌发酵液中的咖啡酸含量降低。结论:肾茶经微生物发酵后主要化学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戊糖片球菌单一菌种发酵对肾茶化学成分影响较混合菌发酵更显著,这一发现为采用微生物发酵法深入研究肾茶化学成分的转化和开发相关产品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苏敏贠可力张宇周智坚邱国春覃夏莉康帅丽蓝伦礼
-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戊糖片球菌肾茶化学成分变化
- 混合菌发酵番茄辣椒酱工艺研究
- 2025年
- 选用新鲜辣椒与无任何添加的番茄酱为主料,先后添加乳酸菌粉、酵母菌粉进行混合发酵制作番茄辣椒酱。以pH值、总酸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以番茄酱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白酒添加量、酵母菌粉添加时间、酵母菌粉添加量为单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番茄辣椒酱的发酵工艺,并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其水分迁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番茄辣椒酱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番茄酱添加量35.6%、白酒添加量1.5%、酵母菌粉添加时间122 h、酵母菌粉添加量0.54%,该条件下总酸含量为14.7 g/kg,添加菌种发酵后结合水与自由水变化较稳定,所得番茄辣椒酱酯香味浓郁、色泽鲜红、酸辣适中。
- 李芯李淑婷李阳光李志萌董智涵范志华王步江
- 关键词:番茄酱辣椒酱响应面
- 单菌和混合菌发酵餐厨垃圾产乳酸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以餐厨垃圾为原料产乳酸可显著降低乳酸的工业生产成本,并实现餐厨垃圾的高值资源化利用,但餐厨垃圾组成复杂,在乳酸发酵过程中存在底物转化率和乳酸产量低等问题。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单菌)、甜酒曲(含根霉属和鼠李糖乳杆菌的混合菌)及泡菜粉(含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混合菌)这3种接种物对餐厨垃圾发酵产乳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接种物的对照组相比,添加3种接种物均可提高乳酸产量,其中接种甜酒曲时乳酸发酵性能最佳;在底物负荷为20~180 g/L的范围内,乳酸产量随底物负荷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采用响应面法对甜酒曲接种时餐厨垃圾的乳酸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pH7、温度30℃、接种量18.75%、底物负荷100 g/L,在此条件下实验测得乳酸的最高产量为(82.34±2.40) g/L,乳酸转化率达82.34%。
- 沈如梦蔡凡凡金琰陈畅刘广青
- 关键词:餐厨垃圾乳酸发酵混合菌甜酒曲
- 一种混合菌发酵生产不同比例赤霉素GA4+7混合物的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菌发酵生产不同比例赤霉素GA4+7混合物的方法,其中涉及两株赤霉素高产菌,一株产赤霉素GA4的菌株,该菌株分类命名为:藤仓赤霉(Fusariumfujikuroi)NRF01,已于2022年5月19日...
- 聂志奎周金龙谌鹏飞肖江聂波罗琴周圣骄宋志远廖海兵方铭
- FH-1和NJ-1混合菌发酵液缓解铅与莠去津复合胁迫下的大豆生长
- 2023年
- 为探究FH-1和NJ-1混合菌发酵液缓解铅(Pb^(2+))与莠去津复合胁迫对大豆种子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Pb^(2+)浓度下FH-1和NJ-1(3∶2)混合细菌对莠去津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02,0.04,0.06,0.08,0.1和0.2mol·L^(-1)Pb^(2+)后,第1天时低浓度0.02mol·L^(-1)Pb^(2+)对莠去津降解率有促进作用,随着Pb^(2+)浓度的增加莠去津降解率均受到抑制作用;当培养第3天和第5天时,添加各浓度Pb^(2+)后莠去津降解率均受到抑制作用。同时种子萌发试验和幼苗盆栽试验进一步表明,Pb^(2+)与莠去津复合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部发育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且高于单一胁迫;而加入FH-1和NJ-1混合菌发酵液后,大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长度分别提高了36.36%和46.76%。幼苗的相对茎叶干重和根长分别恢复38.60%和60.20%。此外,FH-1和NJ-1混合菌发酵液灌根后,将Pb^(2+)与莠去津复合胁迫下大豆幼苗根部SOD和POD活性分别提高了38.21%和6.17%,MDA含量降低了59.27%。而添加混合菌发酵液后使受Pb^(2+)与莠去津复合胁迫影响下土壤的根系活力与细菌数量分别恢复了37.63%和37.55%。因此FH-1和NJ-1混合菌发酵液可以通过诱导抗性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与根系活力,减轻Pb^(2+)与莠去津复合胁迫下对大豆的伤害,进而促进幼苗生长。
- 刘雪微翟乾行董英楠刘悦吴昱霖李沛霖张浩
- 关键词:铅莠去津复合胁迫抗氧化酶
- 混合菌发酵臭鳜鱼工艺优化被引量:6
- 2022年
- 接种中国根霉12和产乳酸芽孢杆菌DU-106混合发酵制备臭鳜鱼,考察加盐量、根霉菌液接种量、乳酸菌粉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臭鳜鱼感官评分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最优加工工艺条件为加盐量1.4%、辅料添加量0.5%、根霉菌液接种量2%、乳酸菌粉添加量1.4%、15°C发酵8 d,此条件下得到的臭鳜鱼感官评分为9.4,属于优良级别。相比臭味刺鼻的自然发酵臭鳜鱼,接种发酵的臭鳜鱼风味和滋味上增加了酸味,更有利于蒜瓣状肉质的形成,酸臭味丰富浓郁而柔和、富有层次感。研究证明,中国根霉12和产乳酸芽孢杆菌DU-106可应用于臭鳜鱼发酵。
- 马晓飞黄宁梁钻好杜冰
- 关键词:臭鳜鱼发酵
- 一种代餐混合菌发酵奶昔饮料的保鲜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代餐混合菌发酵奶昔饮料的保鲜装置,涉及奶昔饮料保存技术领域,所述外罐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固定架,所述电机固定架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洁电机,清洁电机输出端连接有搅动轴,所述搅动轴靠清洁电机下方同轴固定连接...
- 司旭涛陈洋洋赵永华党淑娟
- 一种混合菌发酵生产L-哌啶甲酸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发酵生产L‑哌啶甲酸的方法,以产赖氨酸的菌株和过表达赖氨酸环化脱氨酶的菌株作为发酵菌株生产L‑哌啶甲酸,其中,所述的赖氨酸环化脱氨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以葡萄糖为底物,通过两...
- 陈可泉刘易辰应晗笑王昕欧阳平凯
- 一种混合菌发酵生产的复合中药发酵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菌发酵生产的复合中药发酵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发酵制剂技术领域。其中药各组分的重量份数组成为:柴胡4~12份、川穹2~10份、香附2~10份、陈皮2~10份、枳壳1~9份、芍药1~9份、甘草1~3...
- 隋利涛曹亚彬梁晓彤
相关作者
- 李冬生

- 作品数:457被引量:810H指数:17
-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发酵 虫草 富硒 保藏期 萝卜
- 周梦舟

- 作品数:252被引量:197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保藏期 虫草 发酵 虫草菌 红枣
- 汪超

- 作品数:512被引量:822H指数:16
-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发酵 魔芋葡甘聚糖 富硒 虫草 保藏期
- 卢忠诚

- 作品数:75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黑蒜 木耳 人体免疫能力 滤汁 虫草
- 徐宁

- 作品数:337被引量:190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发酵 保藏期 富硒 虫草 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