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5篇“ 淮河上游“的相关文章
淮河上游出山店库区桥头遗址存续前后的古环境背景
2025年
淮河是一条对华夏文明具有重大意义的河流。但相较于黄河与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的考古及古环境研究较为滞后。桥头遗址是淮河上游一处以石家河文化为主的重要遗址。本研究通过对桥头遗址区及其临近区域的地层调查和室内样品的测试分析,对该遗址生成前后的环境变化以及古洪水事件与遗址的存续关系等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桥头遗址生成前大约在8.1~4.6 ka BP(9.1~5.4 cal.ka BP),遗址所在至少方圆2 km的范围区一直被湖沼所覆盖;4.6 ka BP(5.4 cal.ka BP)以后,温暖湿润的气候、地势较高的湖沼相沉积高地以及紧邻作为遗址水源地的母子河等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先民来桥头区域生活;4.0 ka BP的气候异常事件、3.5 ka BP(3.9 cal.ka BP)的气候波动所带来的洪水灾害和3.2 ka BP(3.6 cal.ka BP)的淮河改道等自然环境的频繁变动,使得石家河文化以后的1000年时间内遗址区不适宜人类居住。3 ka BP(3.3 cal.ka BP)之后,桥头遗址所在区域的气温逐渐升高变暖,先人再次在此定居;2.5 ka BP(1.8 cal.ka BP)后,气候的剧烈波动、洪水的频繁泛滥再次威胁到人类在桥头遗址区域生产生活,先人从此地再次迁徙。
马玉凤武志江李双权刘洪妍任萧郭仰山王朝栋郭丽华
关键词:淮河上游古环境古洪水
淮河上游某矿区退水溶解性有机物入河演变特征解析
2025年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研究了矿区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并对其种类、分布和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和底泥各具有5个天然组分,其中水体C1[275/325(335)nm]、C2(290/345 nm)组分为类蛋白物质(类色氨酸),C3(320/405 nm)、C5(285/505 nm)组分为可见区类腐殖酸,C4(265/430 nm)组分为紫外区类腐殖酸;底泥C1[270(300)/340 nm]、C2(290/340 nm)、C3(300/360 nm)、C4[285/320(360)nm]组分为类蛋白物质(类色氨酸),C5(270/435 nm)组分为紫外区类腐殖酸。矿区水体和底泥中类蛋白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02.23和1976.83,腐殖酸类分别为96.72和41.11,水样和底泥溶解性有机物均以类蛋白质组分为主。由于沉积物是类蛋白质荧光的主要来源之一,底泥中的荧光物质含量远大于水样中的荧光物质含量。水体中荧光物质含量的空间分布为矿区排污出水口及双洎河上较高,沿河段及滹沱沟入双洎河处较低,而底泥的荧光物质含量在双洎河上含量较高,矿区排污出水口和沿河段及滹沱沟入双洎河处与水样的含量分布相反。水样和底泥中的三个荧光特征参数(FI、BIX、HIX)指明该水体中DOM具有强自生源特性和弱腐殖化特征,各组分与荧光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该区域底泥中的类蛋白质物质主要产生于自生源而非外源。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矿区排放废水中的有机物成分,为矿区污水排放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魏怀斌鲁楠楠刘静潘红卫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平行因子分析地表水底泥沿程变化
淮河上游径流变化多元影响因子敏感性及贡献率分析
2024年
解析径流变化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响应关系,对流域水资源安全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一个以多元影响因素为输入、以径流为输出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以建立包括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在内的多元影响因子与径流的响应关系,进而分析多元影响因子与径流之间的敏感性与贡献率.以淮河上游为研究区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径流对人类影响因素敏感性高于气象因素,对水库塘坝库容具有最高敏感性;突变后各因素平均敏感性增大.气象与人类活动对径流的贡献率分别为55%、45%.其中,水库塘坝库容、降水量、净辐射的变化为径流减少的主导因素.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修复布局,对径流调节起到有益作用.研究成果为径流变化规律与成因辨识、流域下垫面保护及水安全保障提供科学参考与决策辅助.
孟钰徐文静管新建严登华
关键词:径流变化贡献率敏感性突变检验淮河上游
淮河上游产水服务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探测
2023年
产水量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产水量进行归因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进行水资源的调配和管理.选取2010年为代表年,构建淮河上游流域的SWAT模型模拟产水量,运用地理探测方法探讨淮河上游流域产水空间分异与自然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和海拔为主要产水量影响因素,解释力分别为61.4%和44.2%.人为因子解释力最高的为有效粒度尺寸,解释力为40.2%,且随着高程的上升,自然因子的解释力增强显著.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主导的交互作用主要为降水∩人口密度,在海拔大于150 m的分区后,降水∩坡度成为主导交互作用.总体而言,自然因子对产水量的解释力大于人为因子,同一因子的解释力在不同海拔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水量的影响高于单因子影响程度.
李爱娟徐光来杨强强池建宇
关键词:SWAT模型淮河流域
基于深度学习的淮河上游径流预测研究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已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全球水循环正在逐渐加强,加上大量修建的人工水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径流过程正在经历复杂而深远的变化,径流预测的难度也在加大。同时,深度学习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研究和应用,也促进了深度...
满媛媛
关键词:径流预测淮河上游
末次冰盛期以来淮河上游桐柏段河流阶地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气候变迁
地球化学元素作为重要的气候代用指标,已经在海洋、湖沼、黄土等沉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地化元素在河流沉积中的富集受到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强烈干扰。因此,如何有效地挖掘地化元素在河流沉积中的古气候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淮河流...
朱文敏
关键词:地球化学元素年代学淮河上游
河南漯河四处遗址的炭化植物遗存分析——兼论淮河上游南部地区龙山时代晚期的农业结构
2023年
本文以漯河地区四处龙山时代晚期中小型遗址(寺疙瘩、凌云台、善德、大悲寺)调查发现的炭化植物遗存为切入点,探讨淮河上游南部地区的农业结构。浮选出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黍、水稻、大豆属、小麦5种农作物,狗尾草属、马唐属等旱地与荒地杂草。量化分析显示漯河地区龙山时代晚期中小型遗址的作物结构以粟为主,黍为辅,普遍伴出少量稻、大豆,可能出现小麦。综合已公布的研究资料,认为龙山时代晚期淮河上游广大区域内的农业结构趋于一致。
程至杰张雨欣张居中杨玉璋袁增箭朱振甫
关键词:淮河上游农业结构
基于深度学习的淮河上游洪水集合预报研究
洪水灾害破坏力大、突发性强同时又伴随着难以精准预测的特点,已危及众多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发展。洪水预报可以为防洪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持,因此构建预报精度高和适用性强的洪水预报模型对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水文...
李宝影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
一种用于淮河上游日径流预测的增强型LSTM模型被引量:4
2023年
径流预报对防洪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径流过程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对日径流量进行准确预测是困难的,尤其是对峰值径流量的预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径流预测的增强型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其中引入了新的损失函数并集成了特征提取器。设计了峰值误差tanh(peak error tanh,PET)和峰值误差swish(peak error swish,PES)两个损失函数,增强了峰值径流预测的重要性,弱化了正常径流预测的权重。为每个气象站建立由3个LSTM网络组成的特征提取器,目的是提取每个气象站输入数据的时间特征。以中国淮河上游为例,利用增强型LSTM模型对1960—2016年的日径流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LSTM模型表现良好,在验证期内(2005年11月至2016年12月),Nash-Sutcliffe效率(NSE)系数在0.917-0.924之间,优于广泛使用的集总水文模型(Australian Water Balance model(AWBM)、Sacramento、Sim Hyd和Tank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回归(SVR)和门控循环单元(GRU))。以PES为损失函数的增强型LSTM对洪水极端径流的预测效果最好,平均NSE为0.873。此外,海拔较高的气象站降水对径流预测的贡献比最近的气象站更大。该研究为流域日径流预测提供了有效工具,有利于流域防洪和水安全管理。
Yuanyuan ManQinli YangJunming ShaoGuoqing WangLinlong BaiYunhong Xue
关键词:损失函数输入数据
淮河上游南部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农业的植物考古学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本文以舞阳湖南郭遗址和阿岗寺遗址出土的炭化植物遗存为切入点,探讨淮河上游南部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的农业状况。量化分析显示,最迟从仰韶时代中期开始,农业已成为淮河上游南部地区生业经济的主体,稻粟兼作、以粟作农业为主是显著特点。从仰韶时代中期到晚期,稻作农业的比重下降,粟作农业的比重上升。淮河上游仰韶时代中、晚期的农作物结构趋于一致,区域内部的南北差异不明显。
程至杰张居中杨玉璋袁增箭朱振甫
关键词:淮河上游农业

相关作者

李琼芳
作品数:122被引量:801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
研究主题:淮河上游 暴雨 土地利用变化 新安江模型 三峡水库
高超
作品数:137被引量:1,122H指数:19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研究主题:淮河流域 气候变化 巢湖流域 淮河上游 水文模型
黄春长
作品数:310被引量:2,137H指数:30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全新世 古洪水 汉江上游 滞流沉积物 黄土
庞奖励
作品数:311被引量:1,788H指数:27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全新世 古洪水 汉江上游 滞流沉积物 黄土
蔡涛
作品数:22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淮河上游 SWAT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丹江口水库 气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