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90篇“ 淠史杭灌区“的相关文章
浅析淠史杭灌区滑坡成因机制
2024年
据不完全统计,淠史杭灌区自建成以来滑坡累计长度超过16km,滑坡年破坏率超过1.15%,对农业灌溉和工程安全运行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安徽省淠史杭灌区高桥滑坡和陈家庄滑坡为例,通过流域历史资料和现场取样研究滑坡成因机制,发现高桥滑坡和陈家庄滑坡产生是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因此,在淠史杭灌区内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内在的岩土特性和外在的边坡条件、强降雨等原因导致土体应力改变。
翟承畅
关键词:淠史杭灌区滑坡成因机制强降雨土体应力
浅论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的科学性
2024年
淠史杭灌区作为中国三个特大灌区工程之一,其科学性是针对灌区内地形和水源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灌区总体设计,采取一系列提高骨干渠道水位、增大灌溉供水量的技术措施,来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自流灌溉面积占比,以充分发挥灌区的综合利用效益,最终达到人水和谐的理想境界。淠史杭灌区深刻诠释了“科学求实”的精神内涵:人水和谐的价值追求、胸怀全局的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的设计论证以及因地制宜的施工方案。究其原因,灌区的科学性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技术人员的科学态度、上级部门的科学指导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陈兆清李纯宇
关键词:淠史杭灌区水利工程
淠史杭灌区取水计量设备参数校准探讨
2024年
为提高淠史杭灌区取水计设备的精度,采用人工和在线计量设备同步监测方式,分别对灌区分渠渠首取水计量不同水位量级下设备参数进行校准。结果表明:参数校准后,不同水位量级下分渠在线计量偏差平均降低9.82%。研究成果可用于灌区各分渠在线计量设备参数的校准,对于大型灌区取水计量设备参数校准具有参考价值。
舒杨
关键词:取水计量设备参数淠史杭灌区
淠史杭灌区干旱推演及抗旱预案调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水资源干旱是限制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提高灌区的干旱防治能力,使其更好的发挥其在节水、减灾方面的作用,以淠史杭灌区为研究区,通过划分水资源配置子单元和设置调蓄节点,采用公平性最优和供水缺水率最小作为目标函数,总量控制、供水能力、分质供水等作为约束条件,采用基于精英策略的非支配遗传改进算法求解,构建区域General Water Allocation and Simulation Model(GWAS)模型;以2022年为现状基准年,与2023规划年组合,分为连续干旱与不连续干旱两大类,基于灌区水资源“应急干旱三次平衡”调控思想,分析灌区水资源在不同干旱情景下缺水的基础上,展开水资源抗旱配置研究,推演分析不同抗旱方案下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结果表明:连续干旱年中,灌区2023规划年在情景Ⅰ(P=90%)、情景Ⅱ(P=80%)来水频率下,各乡镇配置单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情况,区域总缺水率分别为35.1%、20.8%;不连续干旱年中,2023规划年在情景Ⅲ(P=50%)来水频率下,模型基准配置水量基本可以满足区域各乡镇水量需求,区域总缺水率为5.9%。经不同抗旱方案尾部泵站补水、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及外调水的优化配置后,三种情景下区域总缺水率最终都降为0%,优化后各配置单元供水改善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淠史杭灌区未来在应对不同干旱类型情景下水资源的合理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并且可为实现该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量的统一调配提供理论依据。
燕乔程贝桑学锋杨鑫李阳
关键词:淠史杭灌区水资源配置
淠史杭灌区用水计量设施性能与布局研究
2024年
为了给灌区用水计量设施选型及布局提供依据。文章构建了灌区用水计量设施性能评价体系,建立了灌区用水计量设施性能评价模型,以淠史杭灌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灌区用水计量设施性能与布局研究管理体系具有适用性,研究结果为灌区用水计量设施的选型及布局设计提供参考。
匡大虎
关键词:淠史杭灌区
淠史杭灌区渠首枢纽工程安全监测分析评价
2024年
灌区渠首枢纽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和监测准确性是保障灌区供水安全的重中之重。选取淠史杭灌区中淠河和史河灌区渠首横排头枢纽和红石嘴枢纽为研究对象,抽取变形和渗流两项主要影响安全评价指标,定期开展自动化安全监测,结合人工巡查及监测数据,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位移数据无明显突变情况,坝体渗流水位无明显异常,变化趋势与库水位正相关,符合坝体渗流特性。
李杨
关键词:淠史杭灌区枢纽工程安全监测渗流监测
淠史杭灌区灌溉需水量预测及节水措施研究
2024年
通过分析淠史杭灌区的水资源现状,预测灌溉需水量,探讨节水措施的必要性,评估节水技术和管理策略。通过国内外案例比较研究,为灌区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持续策略。研究需水量预测模型,分析节水潜力,设定节水目标,以及评估政策和法规在促进节水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合理的节水技术和管理策略能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确保灌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公众参与。
郭玲玲
关键词:淠史杭灌区灌溉需水量节水措施水资源管理
淠史杭灌区灌溉期前后再生稻灌溉需水规律及其驱动因素
2024年
为揭示灌区开灌前与停灌后再生稻灌溉需水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基于Mann-Kendall方法研究了1958—2022年间淠史杭灌区三个子灌区开灌前与停灌后的再生稻灌溉需水量变化规律,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Pearson相关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检验了包括参考作物蒸散发、降雨量等主要气象因子对灌溉需水量的相对贡献。在开灌前由于开灌日期的不同,淠河灌区、史河灌区、杭埠河灌区再生稻灌溉需水量差异较大,分别为126.6,108.5,93.2 mm,淠河灌区、史河灌区呈现极显著的上升趋势,速率分别为0.55,0.29 mm/a,杭埠河灌区变化趋势不显著。在停灌后,1958—2022年淠河灌区、史河灌区、杭埠河灌区再生稻灌溉需水量分别为58.0,55.1,54.0 mm,三者的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参考作物蒸散发对再生稻灌溉需水量的贡献率超过70%。结果表明:参考作物蒸散发是影响再生稻灌溉需水量的主要因素,相对湿度与日照时数是影响淠史杭灌区开灌前与停灌后的再生稻灌溉需水量两个主要的气象要素。
万义周吴汉
关键词:淠史杭灌区再生稻灌溉需水量
安徽博物院对地域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研究——从“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展”谈起
2024年
研究和展示地域文化是当代博物馆的责任与使命,也是博物馆间差异化和地域特色所在。在我国,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分布,它是党在特殊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特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其价值正在逐渐被博物馆界所重视。安徽博物院是较早将红色文化纳入地域收藏、展示和研究的省级博物馆,系列红色主题展览实践助推了安徽区域内红色文化的更新与表达,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内涵被重新发现和定义,有效促进博物馆自身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充实了地域文化新元素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地方元素,其积极融入社会发展的姿态展示出博物馆在链接和沟通社会、塑造与区域发展相匹配的文化形象以及在中华文明话语体系下探索地域文化认同和整体文化向心力新路径等方面的多重功能与重要价值。
唐雪婷雷修佛王宇广
关键词:区域文化展览策划
基于微波遥感卫星的水稻灌溉面积识别——以淠史杭灌区为例
李梁

相关作者

黄义德
作品数:149被引量:2,082H指数:26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烤烟 旱作 生理特性 烟草
龚得君
作品数:20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生态补偿 淠史杭灌区 特别牺牲 生态价值 行政法律制度
肖幼
作品数:86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研究主题:治淮 淮河流域 水土保持 治淮事业 党风廉政建设
邹婷
作品数:6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淠史杭灌区 环境质量评估 可持续发展 流域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
周虹
作品数:4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研究主题:淠史杭灌区 水稻 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 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