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11篇“ 淋巴转移瘤“的相关文章
双源CT扫描在淋巴淋巴转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分析双源CT扫描在淋巴淋巴转移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35例淋巴患者和33例恶性肿淋巴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集双能量CT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到两组患者动静脉期的碘图、能量衰减曲线等,测量两组淋巴结在碘图的碘浓度、碘覆盖值、病变同层大血管碘浓度等,测量两组患者平扫、混合及单能谱图像上病变淋巴结的CT结果。分析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淋巴淋巴转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淋巴组患者CTP、CTAE、CTVECT值水平均显著高于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组碘分布图相关能量参数CTA、CTV、ICAP、ICVP、NICVP显著高于转移,NICAP显著低于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单能量keV下淋巴转移淋巴结CT值比较,淋巴CT值显著高于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转移淋巴结不同单能量keV下病变淋巴结CT值变化趋势不同。结论 双源CT扫描与普通扫描不同,能够提供淋巴结形态学变化以及功能代谢状态,为淋巴淋巴转移的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应伟荣陈松宽
关键词:淋巴瘤淋巴转移瘤
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对兔VX2舌癌颈部淋巴转移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初步探讨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docetaxel-loaded lipid microbubbles,DLLM)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s destruction,UTMD)对兔VX2舌癌颈部淋巴转移的治疗作用。方法:成功建立兔VX2舌癌颈部淋巴转移动物模型30只,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F组(n=5):A组为单纯药物组、B组为单纯载药微泡组、C组为药物+超声组、D组为单纯微泡+超声组、E组为载药微泡+超声组、F组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用超声测量各组动物颈部淋巴转移大小,计算体体积和抑率;比较各组动物颈部淋巴转移组织中CD34、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E组实验动物颈部淋巴转移的抑率高于其他组(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组实验动物颈部淋巴转移中CD34表达水平最低,MVD、VEG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LLM联合UTMD不仅能在宏观表现上抑制兔VX2舌癌颈部淋巴转移生长,更能一定程度上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明显抑制兔VX2舌癌颈部淋巴转移转移、生长。
王婷邱丽华高志李攀曾峥欧阳紫兰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微泡
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对兔VX2舌癌颈部淋巴转移作用的初步研究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好发率最高的恶性肿[1],以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最为常见。因舌部的血供十分丰富、活动性极强等原因,在舌癌早期就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的转移;其预后明显受影响,...
王婷
关键词:舌癌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
载多西紫衫醇脂质微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对兔VX2舌癌颈部淋巴转移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s de-struction,UTMD)对兔VX2舌癌颈部淋巴转移的治疗作用.方法:成功建立兔VX2...
邱丽华
关键词:LYMPHMICROBUBBLESDOCETAXEL
智能型近红外荧光探针用于乳腺癌微小病灶及转移灶的高灵敏成像研究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杀手,临床不易察觉的隐匿性微小癌灶、转移灶和微小残留癌灶在术中难以被检测到,促使肿发生复发和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乳腺癌微小癌灶和转移灶的有效成像诊断是提高乳腺癌患者五年...
贾茜
关键词:乳腺癌肺转移瘤淋巴转移瘤近红外荧光探针
颈部淋巴转移性肿的超声诊断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超声在颈部淋巴转移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例颈部转移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点。结果超声检查可以对颈部淋巴转移位置、大小、形态及声像图特点进行观察,发现其特征改变,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结论彩超是一种无创、直观、有效的检查方法、对颈部淋巴转移性肿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田贞
关键词:超声诊断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淋巴结转移瘤回顾性分析淋巴转移瘤
肺部弥漫性疾病的X线、CT诊断
2003年
目的:评价X线平片及CT检查对肺部弥漫性疾病(Diffuse pulmonary disease)诊断价值。方法:48例肺部弥漫性疾病,经病理、临床证实,包括肺部血行转移淋巴转移,血行播散型结核,特发性弥漫性肺纤维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肺霉菌病,肺多发性囊肿及多囊肺,支原体肺炎,放射性肺炎,结节病,肺泡细胞癌,肺癌肺内广泛性转移淋巴,支扩,年龄29—87岁,男30例,女18例,全部行胸部正侧位及直接肺部增强CT扫描,部分行高分辨CT检查。结果:48例肺部弥漫性疾病具有以下X线及CT征象。①肺部病变弥漫性分布;②表现粟粒状、结节状、斑点状、条索状、网格状及囊状;③炎症性病变经相应治疗后逐渐吸收:④肿性病变逐渐扩展;⑤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有个慢性过程;⑥CT片上发现支气管血管束的变形、毛糙,支持良性病变的诊断:而呈结节状、串珠状增粗则支持恶性病变的诊断。结论:肺部弥漫性病变的正确诊断在仔细分析X线及CT征象基础上必须结合年龄、生活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
陈兴灿项林爱陆雪华
关键词:肺部弥漫性疾病X线CT淋巴转移瘤
nm23-H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增生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1)nm23-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阳性率为62.7%,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1或P<0.05)。(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m23-H1在Ⅰ型、Ⅱ型、Ⅲ型间及包膜内型、腺内型、腺外型间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3)有淋巴转移组nm23-H1的阳性率为54.5%,低于无淋巴转移组(75.0%),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转移呈负相关。nm2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nm23-H1基因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颈淋巴转移关系密切,检测mn23-H1可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潜能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王旭东程文元高明刘经祖
关键词:乳头状癌甲状腺肿瘤淋巴转移瘤NM23-H1基因
nm23-H_1及ras基因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 nm2 3- H1及 ras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76例乳腺组织中 nm2 3- H1及 ras基因的表达情况 ,随访患者 5年生存率。结果  nm2 3- H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分化及淋巴转移负相关 ( P<0 .0 2 5 ,P<0 .0 5 ) ,nm2 3- H1及rasp2 1表达负相关 ( P<0 .0 5 ) ,nm2 3- H1阳性者较 rasp2 1阳性者五年生存率高 ( P<0 .0 1 )。结论 nm2 3- H1及 rasp2 1是评估乳腺肿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
苏国强毛乾国赵卫星秦志强秦双孔凡明张逢吉孙鸿源
关键词:NM23基因RAS基因乳腺癌淋巴转移瘤
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几个关键问题被引量:115
2001年
张保宁余子豪
关键词:病理学淋巴转移瘤乳腺癌外科手术手术方法

相关作者

屠规益
作品数:183被引量:1,040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头颈部肿瘤 外科手术 头颈肿瘤 喉肿瘤 喉癌
高明
作品数:137被引量:964H指数:18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甲状腺癌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乳头状 预后
谢昌辉
作品数:97被引量:234H指数:8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放射性核素显像 肺栓塞 下肢创伤 TC-MDP 核素显像
秦志强
作品数:16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白血病 BCL-2 骨髓细胞 小儿急性白血病 P53蛋白表达
汪良骏
作品数:78被引量:1,01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预后 肺肿瘤 外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