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173篇“ 淋巴结清扫术“的相关文章
盆腔淋巴结清扫对子宫内膜癌治疗的作用研究
2025年
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PLND)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EC患者78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LH)]和观察组(39例,LH+PLND),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后切口感染、膀胱损伤、皮下气肿及穿孔疝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LND用于EC患者手创伤较小,未增加后并发症发生率,能有效改善体内激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李超群
关键词: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子宫内膜癌
口腔癌颈部淋巴结清扫中病理评估与预后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讨口腔癌颈部淋巴结清扫中病理评估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了96例接受原发病灶扩大切除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口腔癌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68)和死亡组(n=28),收集2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淋巴结病理特征。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来确定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采用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其与淋巴结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中TNM分期晚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短长径比(≥0.5)较高、窦组织细胞增生和生发中心增生的患者比例明显较高(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晚期、淋巴结转移、生发中心增生和窦组织细胞增生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UC=0.911)、灵敏度(91.52%)和特异性(86.25%),拟合度良好(χ^(2)=4.124,P=0.77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和生发中心增生患者的UW-QoL评分明显较低(P<0.05)。结论TNM分期晚期、淋巴结转移、生发中心增生和窦组织细胞增生是口腔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独立风险因素。
郑雪莉张建丽谷峰
关键词:口腔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窦组织细胞增生预后模型
机器人辅助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初步探索(附手视频)
2025年
目的:探讨与评估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机器人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RALND)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于2021年3月-2024年3月完成机器人辅助下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联合假体即刻乳房重建(R-NSM-IBR)且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CALND),研究组采用达芬奇机器人Xi手系统行RALND。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手结果数据。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手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手时间、腋窝淋巴结阳性数目以及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早期手效果而言,RALND安全可行,与CALND临床效果相当。
陈阔吕鹏威
关键词:乳腺癌机器人辅助手术淋巴结清扫术腋窝
前列腺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
2025年
观察前列腺癌根治(Radical surgery for prostate cancer,RP)+淋巴结清扫(Lymph Node Dissection,LND)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57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此次研究,结合患者的病情程度分为两组,中危(T2b-T2c)组28例,高危(T3a)组29例,均行前列腺癌根治+淋巴结清扫,分析临床价值。结果 中危组后复发率为3.57%,低于高危组的1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无复发生存时间,要比高危组更长,(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高危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低危组,(P<0.05)。结论 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RP+LND治疗,效果显著,可以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与高危组比较,中危组患者在手治疗后的复发率更低,值得推广。
蔡春生
关键词:前列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术前列腺癌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在睾丸非精原细胞瘤中的治疗进展
2025年
睾丸肿瘤是青年男性最常见的实体肿瘤之一,根治性睾丸切除后的治疗包括主动监测、辅助化疗以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等。腹膜后淋巴结是该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未切除的腹膜后转移会导致重复手、晚期复发和生存率下降。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是一种根治性治疗方法,既切除了腹膜后病灶,又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系统回顾了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在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治疗中的进展,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范康武段建敏
关键词:睾丸肿瘤非精原细胞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评价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效果
2025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ra-aor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PAND)治疗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赤峰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PAND。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期指标、并发症、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围期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30.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PAND治疗EC的优势突出,既优化围期情况,又提升手安全性与效果。
李月娜林敏男付红艳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并发症血清肿瘤标志物
低位弧形切口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对比
2025年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应用低位弧形切口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9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研究组采用低位弧形切口淋巴结清扫。分析对比两组的围期指标、切口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时间、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的切口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位弧形切口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均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但低位弧形切口手更能改善手指标,促进后恢复,且切口美观度较高,满意度更高。
何辉龙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清扫术并发症
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清扫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2025年
研究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清扫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宫颈癌患者通过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清扫进行治疗,可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张巧英
关键词:早期宫颈癌并发症发生率应激反应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经VATS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电视胸腔镜(VATS)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医治的95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方式分为A组(n=49)、B组(n=46),前者行单孔VATS肺叶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后者行三孔VATS肺叶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指标手前后呼吸功能[动脉血氧分压(PaO_(2))、峰值呼气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炎性应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1β(IL-1β)]、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状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后引流量、出血量较少,止痛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短(P<0.05);后2W,两组FVC、PaO_(2)、PEF指标均高于前(P<0.05);后3d,与B组相比,A组血清TNF-α、COR、IL-1β水平较低(P<0.05);后,与B组相比,A组疼痛评分较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2.04%VS 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VATS肺叶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炎性应激反应,降低疼痛感,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孙凡任中海张茹时祥音
关键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4年9月方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单侧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单侧甲状腺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与研究组(单侧甲状腺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指标、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后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时长更长、出血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患者PTH、血钙及Tg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低于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同侧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侧淋巴结转移率为0。结论对单侧DTC患者予以预防性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干预,可能增加手时长与出血量、甲状腺与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程度,但对住院时间、后疼痛、后并发症无明显影响。双侧清扫虽可清除对侧潜在转移淋巴结,但因单侧DTC对侧转移率低,其临床获益有限。
姬明镝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疼痛程度

相关作者

徐震纲
作品数:273被引量:2,579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甲状腺肿瘤 预后 甲状腺乳头状癌 鳞状细胞 淋巴转移
周芳坚
作品数:344被引量:1,40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肾癌 预后 膀胱肿瘤 肾肿瘤
韩辉
作品数:196被引量:65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研究主题:预后 阴茎癌 肾肿瘤 膀胱肿瘤 前列腺癌
唐平章
作品数:347被引量:2,769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喉肿瘤 预后 头颈肿瘤
张浩
作品数:299被引量:2,328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