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6篇“ 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文章
- 结直肠癌和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中LYVE-1标记的淋巴管密度及其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在结直肠癌和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中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对60例结直肠息肉和18例结直肠癌中LYVE-1标记的淋巴管进行计数,分析结直肠癌和不同类型结直肠息肉中LVD的差异。结果结直肠癌中LVD显著高于结直肠息肉[(6.7±1.3)个vs(3.5±1.1)个,P<0.001]。不同类型的结直肠息肉中,炎性息肉中LVD低于腺瘤性息肉和锯齿状病变[(2.1±0.7)个vs(3.6±0.7)个,(4.1±1.1)个,P<0.05]。直径≥10 mm的息肉中LVD高于直径<10 mm的息肉[(3.6±1.1)个vs(2.7±1.0)个,P<0.05]。伴有异形增生的息肉中LVD显著高于不伴有异形增生的息肉[(4.0±1.0)个vs(3.0±1.0)个,P<0.001]。而LVD在不同性别、年龄、息肉位置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D有可能作为反映结直肠息肉预后的重要指标,为结直肠息肉患者术后随访间隔与结直肠癌的预测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 王海云程永波解璇莹
-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淋巴管密度LYVE-1预后
- 胰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管密度对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对患者肿瘤术后1年内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胰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1年随访期间内是否发生肿瘤远处转移分为无转移组(24例)和转移组(2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微血管上皮细胞CD34及淋巴管上皮细胞D2-40的表达,计数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VD、LVD,分析癌组织MVD、LVD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肿瘤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癌组织MVD、LVD预测胰腺癌术后肿瘤1年内远处转移的价值。分析MVD、LVD对胰腺癌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癌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转移组癌组织中MVD和LVD高于癌旁正常组织[(72.52±9.73)个/400倍视野比(51.73±7.95)个/400倍视野、(23.78±6.87)个/400倍视野比(14.00±5.66)个/400倍视野],无转移组癌组织中MVD和LVD也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3.20±6.52)个/400倍视野比(54.79±5.80)个/400倍视野、(16.25±5.15)个/400倍视野比(13.62±5.03)个/400倍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长径≥2 cm、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TNM高分期患者的癌组织MVD显著增高(P<0.05),肿瘤长径≥2 cm、肿瘤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TNM高分期患者的癌组织LVD显著增高(P<0.05)。癌组织中MVD和LVD预测胰腺癌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的AUC值分别为0.799(95%CI0.659~0.939)、0.803(95%CI0.676~0.929),预测临界值(Cut-off值)分别为70.5、20.5个/400倍视野,灵敏度分别为73.9%、69.6%,特异度分别为87.5%、83.7%。高MVD值和高LVD组术后1年内累积肿瘤远处转移率
- 陆厚良乔莎莎韦有亮陈琼
- 关键词:胰腺肿瘤微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肿瘤转移
- 原发性肝癌中微血管、淋巴管密度以及血管生成拟态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中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以及血管生成拟态(VM)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的P...
- 薛静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微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血管生成拟态临床病理
- 原发性肝癌中微血管、淋巴管密度以及血管生成拟态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中微血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VD),淋巴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LVD)以及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的PLC标本84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CD34染色检测MVD,免疫组织化学D2-40染色检测LVD,利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检测VM,分析MVD,LVD以及VM与PL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84例PLC患者的癌组织,10例PLC患者的癌旁组织及10例非肝癌患者的肝脏组织中平均MVD值分别为85.71±38.46,57.10±27.29,56.40±25.92,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MV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平均LVD值分别为20.24±11.22,12.10±8.25,6.90±11.14,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LV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胆管细胞癌中,肿瘤浸润边缘的MVD和LVD高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有无卫星结节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甲胎蛋白(AFP)和HB-sAg无相关性(P>0.05);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出现VM的例数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否合并肝硬化及有无脉管侵犯相关(P<0.O5),胆管细胞癌组织中出现VM的例数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有无脉管侵犯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VD,LVD与VM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4,0.475,0.350,P值均<0.05);生存分析显示:MVD和LVD低密度组的生存时间高于高密度组,VM阴性表达组的生存时间高于VM阳性表达组。结论PLC中MVD、LVD以及VM与其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密切关系,对判断PLC侵袭、转移和预后可能有重要意义。
- 薛静秦蓉赵红川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微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血管生成拟态
- 乳腺癌周VEGFR-3的表达、微淋巴管密度及乳腺癌SEMA4C的表达与前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 目的: 探究乳腺癌周组织中VEGFR-3、微淋巴管密度及乳腺癌组织中SEMA4C的表达与前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根据纳排标准选取南昌市第三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初治诊断的乳腺浸润性...
- 张雨露
- 关键词:乳腺癌VEGFR-3D2-40微淋巴管密度前哨淋巴结
- 原发性肺腺癌中淋巴管密度的变化与PTEN、EGFR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原发性肺腺癌中淋巴管密度(LVD)、磷酸酶基因/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
- 金玲
- 关键词:原发性肺腺癌
- 宫颈癌组织中ICAM-3表达和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与病理指标的关系
- 2021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3 (ICAM-3)表达及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与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2018年在舟山市普陀人民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188例,术中收集宫颈癌病灶及癌旁组织标本,另收集同期宫颈良性组织标本4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ICAM-3、D2-40在各标本组织中的表达并计数淋巴管密度,分析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ICAM-3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癌旁组织(P<0.05)。宫颈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明显低于宫颈癌旁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不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宫颈癌患者中ICAM-3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ICAM-3阳性表达者的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ICAM-3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 ICAM-3与宫颈癌淋巴管生成有关,且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可能参与宫颈癌的转移和侵袭,对宫颈癌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
- 乐舟燕张淼李恢曦
- 关键词:宫颈癌淋巴管密度病理指标
- 乳腺癌中Ki-67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8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水平,统计MVD及MLVD数值,并分析Ki-67与MVD和MLVD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61.0%,且Ki-67表达在不同大小的肿瘤及不同肿瘤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中MVD和MLVD的表达在肿瘤直径≥2cm及Ⅲ~Ⅳ期肿瘤分期的患者中有明显的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与肿瘤MVD和MLVD存在正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VD与MLVD之间亦存在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癌组织中Ki-67、MVD和MLVD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浸润程度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祁琦徐菁恽蓓李军
- 关键词:乳腺肿瘤KI-67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
- 基质金属蛋白酶-11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相关性。方法58例结肠腺癌根治术患者,以肿瘤组织作为观察组,以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11和D2-40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C的表达。结果两组中MMP-11的阳性率、ML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MMP-11、MLVD与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相关。MMP-11的表达与预后有关。MMP-11与MLVD、MMP-11与VEGF-C均具有正相关性。结论结肠腺癌组织中MMP-11的表达升高,间质中MLVD增高,对病变的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作用。MMP-11和VEGF-C、MMP-11和MLVD有明显的正向协同作用,MMP-11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生成对肿瘤生物学行为起作用。
- 刘爱东马征庞久玲刘时飞闫丰
- 关键词:结肠肿瘤腺癌淋巴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 IL-33、肿瘤微血管密度及淋巴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研究IL-3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分析IL-33与肿瘤间质中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探讨其与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检测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L-33、MVD、LVD的表达情况,分析癌旁组织中低表达与高表达IL-33者的临床病毒特征,随访患者生存状况,采用Cox回归分析NSCLC患者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癌旁组织中IL-33免疫组化评分高于肿瘤组织(P <0.001)。癌旁组织中的MVD和LVD均高于肿瘤组织(P均<0.001)。与低表达IL-33者相比,NSCLC患者癌旁组织高表达IL-33者中低分化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高者比例较高(P均<0.05)。癌旁组织内IL-33表达强度与MVD有关(P <0.05),与LVD无关(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L-33、淋巴结转移状态、临床T分期与OS有关;淋巴结转移、临床T分期与PFS有关(P均<0.05)。IL-33高表达及淋巴结有转移患者的OS及PFS均低于IL-33低表达及淋巴结无转移患者(P均<0.05)。结论 NSCLC患者癌旁组织IL-33的高表达与肿瘤微血管生成及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IL-33高表达、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晚是NSCLC患者OS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晚是患者PF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陈艺张腾龙杨哲陈玲田金王洁郭成业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白介素-33微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预后
相关作者
- 陈维荣

- 作品数:109被引量:42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癌 直肠肿瘤 腹腔镜 微血管计数 微淋巴管密度
- 赵杨

- 作品数:62被引量:167H指数:7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表达及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 大肠癌 食管鳞癌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吕宝军

- 作品数:47被引量:14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肿瘤 微淋巴管密度 缺氧诱导因子-1Α 分化型甲状腺癌 乳腺癌
- 申兴斌

- 作品数:185被引量:435H指数:9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大肠癌 表达及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 连成瑛

- 作品数:31被引量:151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 研究主题:转移及预后 宫颈肿瘤 鳞癌组织 微淋巴管密度 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