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9篇“ 淋巴滤泡增生“的相关文章
- 结肠镜下淋巴滤泡增生程度与结直肠癌风险的相关性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淋巴滤泡增生程度与结直肠癌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126例接受结肠镜检查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结肠镜下是否存在淋巴滤泡增生及增生程度,将其分为无淋巴滤泡增生组、轻度增生组及重度增生组,对比三组病理检查结果。采用ROC曲线分析淋巴滤泡增生程度与结直肠癌风险的相关性。结果126例受检者中,52例结肠镜检查发现白色结节为淋巴滤泡增生(其中有32例无隆起和红斑存在归为轻度增生组,20例有隆起和红斑存在归为重度增生组),其余74例未发现白色结节为无淋巴滤泡增生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病变位于乙状结肠占比最高达34.31%,确诊为早期结肠癌28例,腺瘤性息肉42例,非腺瘤性息肉56例;无淋巴滤泡增生组、轻度增生组及重度增生组中早期结肠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增生组早期结肠癌占比高于轻度增生组(P<0.05)。ROC分析显示,重度淋巴滤泡增生对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预测AUC为0.695(95%CI:0.608~0.775),显著高于轻度淋巴滤泡增生对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预测AUC为0.625(95%CI:0.534~0.710)(Z=2.121,P=0.034)。结论结肠镜下淋巴滤泡增生与早期结直肠癌发生有关,且严重淋巴滤泡增生早期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更高。
- 康明祥宋莉张旅君季国辉
- 关键词:结肠镜结直肠癌淋巴滤泡增生
- 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临床研究
- 2021年
- 目的研究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临床及粪便菌群特征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的70例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粪便菌群指标及血浆炎性指标,同时比较观察组中合并与不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者的上述指标。结果观察组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粪便菌群指标及血浆炎性指标均差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者的上述指标差于不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的粪便性状较差,菌群失衡及炎性反应突出。
- 吴勇姚晶晶
- 关键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粪便菌群
- 小肠结节性淋巴滤泡增生症1例
- 2019年
- 结节性淋巴滤泡增生症是以胃肠道黏膜分化良好的淋巴细胞增生、分裂,从而形成弥漫性淋巴滤泡为特点的一种疾病,较为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小肠结节性淋巴细胞增生症病例,讨论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
- 兰雨桐刘维新来爽邓秋萍杨美琪陈轶楠
- 关键词:病因
- 射频消融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所致的咽异感症疗效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所致咽异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耳鼻喉科在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9例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所致的咽异感症患者,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分组:对照组(n=35)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n=44)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较之对照组(71.43%)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射频技术应用于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所致的咽异感症的临床治疗中,能有效提高疗效,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 彭国华
- 关键词:咽异感症射频消融
- 困难气道未预料才是真困难——例舌根淋巴滤泡增生气道管理
- 本文介绍了麻醉处理中针对未预料的成人困难气管插管的管理以及后续损伤修复、医患沟通、深入评估的方面的内容。
- 高学
- 关键词:麻醉处理气管插管医患沟通
- 淋巴滤泡增生在幽门螺杆菌性胃炎中的病理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淋巴滤泡增生在幽门螺杆菌性胃炎中的病理诊断价值。方法:利用淋巴滤泡的相关形成作为诊疗HP感染和HP相关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结果作为诊疗胃炎的标准,对200例病患进行有效诊断,利用专业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并对病患进行流行性评估。对于HP免疫组化染色利用Maxvision方式进行检验,相关染色步骤严格遵循标准进行。结果:在对本院200例病患进行系统化病例分析认为病患患有幽门螺旋杆胃炎。其中HP免疫组经染色呈阳性的病例138人,占总病患数量的69%,呈现淋巴滤泡增加,作为幽门螺旋杆菌性胃炎的病患有120例,占总数的60%。通过HP免疫组化证明的感染病例为50例.假性感染病患13例,相关数据OR=15.58.卡方值为258.4.和真阳性之间相比较,且P<0.05。结论:病患表现出淋巴滤泡增生,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性胃炎的重要诊疗标准,但并不是唯一标准,淋巴滤泡形成对判断病患是否患上幽门螺杆菌性胃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王振泽郑永琴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淋巴滤泡慢性胃炎
- 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症
- 2014年
-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在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收治的159例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均在抗菌素常规输液治疗基础上配合雾化治疗,I组采用糜蛋白酶,Ⅱ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Ⅲ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在雾化治疗效果上,清开灵显著高于α-糜蛋白酶(P<0.05),而清开灵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比单纯清开灵治疗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于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症,用清开灵雾化治疗效果显著,联合地塞米松疗效更明显。
- 张海燕
- 关键词: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淋巴滤泡增生
- 小肠结节性淋巴滤泡增生症一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患者女,42岁,因“间断右上腹痛半年”于2012年2月10日就诊。患者半年前出现右上腹痛,伴右侧背痛,为隐痛,程度不重。与饮食、活动、体位、呼吸无关,约每月1次,每次持续一晚上,自行缓解,半年来发作部位、频率、程度无明显变化。无恶心、呕吐。无纳差。无腹泻、黄疸,无发热,无咳嗽、咳痰。大便每日1—2次,黄色成形软便,小便无明显变化,体重无明显变化。
- 刘芳勋吴静林香春蔺武张继新
- 关键词:淋巴滤泡增生症结节性小肠右上腹痛
- 单人操作大肠镜检查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56例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结肠镜诊断末端回肠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344例因腹痛等症行单人操作法结肠镜检查,对成功插入回肠末端者247例进行分析。结果:插入回肠末段的247例患者,发现各种回肠末段病变76例,其中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56例,达22.7%。大部分病例(41/56)伴有回盲瓣附近或结肠其他部位的粘膜慢性炎症性改变。结论:结肠镜对诊断末端回肠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淋巴滤泡增生症的检出率近年有所增加,其发生可能与肠道内源性感染以及肠道免疫反应有关。
- 屈振壮李炜王艳慧刘利昉
- 关键词:单人操作法结肠镜
- 射频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所致的咽异感症体会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射频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所致的咽异感症的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对300例确诊为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所致的咽异感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其中150例进行射频凝固咽后壁淋巴滤泡结合药物治疗,并与150例单纯药物治疗对照,进行疗效比较,并随访。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率为32%,总有效率为6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射频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所致的咽异感症效果明显,方法简便,随访发现复发率低。
- 张美霞单春梅白晓红
- 关键词:咽异感症淋巴滤泡射频
相关作者
- 韩慧霞

- 作品数:67被引量:313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上皮-间质转化 结直肠癌 大肠癌
- 耿舰

- 作品数:57被引量:251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SARS 病例报告 肿瘤
- 朱梅刚

- 作品数:182被引量:67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
- 研究主题:淋巴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重排 聚合酶链反应
- 朱应武

- 作品数:6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
- 研究主题:肺呼吸音 淋巴滤泡增生 哌拉西林舒巴坦 特殊过敏反应 输液治疗
- 姜春馥

- 作品数:11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
- 研究主题:肺栓塞猝死 尸检报告 肺栓塞 猝死 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