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篇“ 液泡膜H^ -ATPASE“的相关文章
- 植物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 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植物液泡膜ATP酶(H^+-ATPase)和液泡膜焦磷酸酶(H^+-PPase)是液泡膜上两个含量丰富的蛋白,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水解底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大量H^+由胞质泵入液泡内,形成细胞质与液泡间的H^+电化学势梯度,为多种溶质分子的跨膜主动运输提供驱动力,维持细胞内的离子稳态和渗透平衡,为细胞内各种生理生化反应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此外,液泡作为植物细胞离子养分的储存库,其膜上H^+-ATPase和H^+-PPase能够通过改变其活性来调控硝酸盐在胞质和液泡间的分配比例,进而影响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在逆境胁迫条件下,提高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的活性有利于提高植株对逆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减少逆境胁迫对植株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介绍了植物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的结构特征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并对其在植物抵御非生物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提高作物的氮素利用率及逆境适应能力提供方向。
- 梁桂红华营鹏周婷宋海星张振华
- 关键词:液泡液泡膜H^+-ATPASE硝酸盐非生物胁迫
- 灵武长枣果实质膜和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与果实糖分积累被引量:1
- 2015年
- 以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 cv.Lingwuchangzao)的果实为材料,通过测定与分析果肉组织中细胞质膜、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果实糖分含量变化,研究了灵武长枣果实质膜、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与糖积累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果实第二次快速生长期之前主要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之后果实迅速积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则逐渐下降,成熟期果实主要积累蔗糖。(2)在果实发育的缓慢生长期S1,质膜H+-ATPase活性最低;第一次快速生长期,质膜H+-ATPase活性最高;缓慢生长期S2,其活性降低;第二次快速生长期,质膜H+-ATPase活性升至次高;完熟期,质膜H+-ATPase活性下降幅度较大。(3)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缓慢生长期S1,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较低;从缓慢生长期S1至第一次快速生长期缓慢下降至最低;从第一次快速生长期开始,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呈现为逐渐增高的变化趋势;除第二次快速生长期以外,液泡膜H+-PPase活性始终高于H+-ATPase。由此推测,质膜H+-ATPase和液泡膜H+-ATPase、H+-PPase对灵武长枣果实糖分的跨膜次级转运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 章英才曹金霞景红霞
- 关键词:灵武长枣质膜液泡膜糖积累
- 盐爪爪液泡膜H^+-ATPase B亚基基因克隆及盐胁迫液泡膜相关基因的表达
- 2015年
- 【目的】研究藜科盐生植物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V-H+-ATPase B亚基基因的克隆与液泡膜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盐爪爪V-H+-ATPase B亚基基因(VHAB),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液泡膜相关基因Kf VHA-B、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Kf NHX的表达情况。【结果】Kf VHA-B全长1 881 bp,含1 467 bp的ORF阅读框,命名为Kf VHA-B(Gen Bank登录号:EF114316),编码488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大小为54.01 k D,理论等电点为4.68,含一个保守的ATP结合位点‘323-SGSIT-327’和两个推测的多聚腺苷酸化的信号保守序列;基因编码蛋白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盐爪爪VHA-B与盐穗木的VHA-B聚类关系最近;qRT-PCR检测了液泡膜相关基因Kf VHA-B、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Kf NHX的表达,100、500 mmol/L Na Cl处理下,Kf VHA-B在转录水平表达量始终保持较稳定,Kf NHX基因在转录水平随盐浓度的增加其表达量呈现递增趋势,而且100 mmol/L Na Cl处理下72 h时其表达量达到最大。【结论】Kf VHA-B可能在盐爪爪应对盐胁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易小娅杨瑞瑞曾幼玲
- 关键词:盐爪爪液泡膜H^+-ATPASEB亚基盐胁迫克隆
- 钾、钠离子与液泡膜H^+-ATPase研究进展
- 2012年
- 介绍了植物液泡膜H+-ATPase分子结构和功能,尤其重点阐述了K+、Na+与植物液泡膜H+-ATPase活性的关系。
- 王杰蔡垚周峰
- 关键词:K+
- 盐胁迫下植物质膜和液泡膜H^+-ATPase活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2年
- 综述了植物质膜和液泡膜H+-ATPase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和活性变化的研究进展。
- 罗以筛
- 关键词:盐胁迫质膜液泡膜
- LaCl_3和CPZ对磷饥饿番茄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的影响
- 2011年
-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LaCl3和氯丙嗪(CPZ)对磷饥饿番茄幼苗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Cl3处理抑制了液泡膜H+-ATPase活性,但提高了H+-PPase活性;而CPZ处理既抑制了液泡膜H+-ATPase活性,又抑制了液泡膜H+-PPase活性。同时,CPZ处理引起磷饥饿番茄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LaCl3处理引起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
- 徐函兵曾镭单树花刘晶茹宋克敏
- 关键词:液泡膜磷饥饿番茄
- 蒺藜苜蓿液泡膜H^+-ATPase A亚基cDNA的电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 2009年
- 根据物种间同源基因相对保守的特点,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大豆液泡膜H+-ATPase A亚基基因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通过电子克隆得到了蒺藜苜蓿液泡膜H+-ATPase A亚基cDNA,命名为MtVHA-A。该cD-NA长2750bp,其中含5’非翻译区220bp,开放阅读框1875bp,3’非翻译区655bp,其推断的编码产物由624个氨基酸组成,理论分子量为69kDa,与蜜柑、番茄、拟南芥、棉花等植物中液泡膜H+-ATPase A亚基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0%以上,且有很高的功能区段保守性。
- 孙艳香李平
- 关键词:蒺藜苜蓿A亚基
- 二色补血草液泡膜H^+-ATP酶C亚基(LbVHA-C)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从二色补血草cDNA文库中分离出一个V-H+-ATP酶C亚基(LbVHA-C)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为729bp。其中,开放读码框(ORF)为498bp,编码165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16.6kDa,理论等电点为8.62。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进一步研究二色补血草在NaCl、NaHCO3和NaCO3胁迫下的不同时间内该基因表达模式的结果表明,NaCl强烈诱导二色补血草叶组织中LbVHA-C基因的表达,但其根部的表达变化不明显。NaHCO3胁迫下LbVHA-C基因在根部组织的表达受抑制。Na2CO3胁迫24h时的LbVHA-C基因在根和叶部组织中的表达都强烈受抑制,随后在根和叶组织的表达量逐步升高。
- 蒋丽丽杨传平徐晨曦马辉王玉成
- 关键词:二色补血草实时定量RT-PCR
- NaCl胁迫对骆驼蓬幼苗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8年
-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骆驼蓬幼苗Na+、K+含量及液胞膜H+-ATP酶(H+-ATPase)和H+-焦磷酸酶(H+-P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使骆驼蓬幼苗根、叶中的K+含量下降,Na+含量和Na+/K+比及K+对Na+的吸收和运输选择性增高;根、叶液胞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升高,H+-ATP酶耦联比率无显著变化;根液胞膜依赖ATP和PPi的质子泵活性及Na+/H+逆向转运活性先升后降,叶依赖ATP的质子泵活性及Na+/H+逆向转运活性升高,依赖PPi的质子泵活性先升后降。说明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驱动的质子泵和Na+/H+逆向转运活性对Na+在液泡内的积累及其骆驼蓬的耐盐性起重要作用。
- 刘建新胡浩斌赵国林
- 关键词:骆驼蓬NACL胁迫液泡膜H^+-ATPASE质子泵活性
- 磷饥饿下番茄幼苗根系液泡膜H^+-ATPase活性的适应性变化被引量:9
- 2006年
- 以‘世纪星’番茄为材料。研究了磷饥饿下番茄幼苗的生长状况及其根部液泡膜H+-ATPase活性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磷饥饿下番茄幼苗的平均高度均低于对照苗,而主根长度均显著长于对照。磷饥饿提高了番茄幼苗根部液泡膜H+-ATPase的水解活性,随着磷胁迫时间的延长,该酶的活性逐渐增大,在磷饥饿7d时达到最大,后又略有降低;而对照番茄幼苗根部该酶的活性变化很小。动力学分析表明:磷饥饿使番茄幼苗根部液泡膜H+-ATPase的Km值明显降低,但对该酶的Vmax影响不大。这说明磷饥饿提高了该酶对其底物的亲和力。此外,磷饥饿并不改变液泡膜H+-ATPase酶的最适pH值(仍为7.5)。
- 单树花宋克敏刘晶茹徐函兵
- 关键词:番茄幼苗磷饥饿液泡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