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篇“ 消瘤颗粒“的相关文章
调肠颗粒预防结直肠腺复发的随机对照试验及药理学联合scRNA-seq分析
2025年
目的评价调肠颗粒预防结直肠腺(CRA)复发的疗效并进行药理学分析。方法首先采取单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将结直肠腺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调肠颗粒治疗,另一组接受调肠模拟颗粒治疗,疗程6个月。对1年后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审查。主要评估结果是1年随访时结直肠腺检出率。然后使用UHPLC-QE Orbitrap HRMS对调肠颗粒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和筛选,并使用R软件完成核心靶点筛选和功能富集。最后,使用单细胞测序数据进行细胞注释、细胞通讯和其他分析,以筛选出细胞通讯的核心效应通路和特定信号通路。结果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调肠颗粒组术后1年腺复发率(12.0%)明显低于模拟组(37.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药理学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调肠颗粒预防结直肠腺复发的核心基因包括AKT1、TP53、TNF、IL6、CASP3、VEGFA、INSR、IL1B、MAPK3和EGFR。通过分析结直肠腺患者的单细胞测序数据集,预防结直肠腺复发的关键途径可能是VISFATIN途径,主要的细胞通讯途径是NAMPT-INSR。通信过程是从胚胎干细胞传输信号,并由胚胎干细胞、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接收。调节过程可能涉及内皮间充质转化调节和脂质代谢。结论调肠颗粒能有效降低结直肠腺术后1年复发率。其可能通过调节VISFATIN通路来干扰内皮间充质转化调节和脂质代谢,以防止结直肠腺的复发和恶化。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调肠颗粒的临床应用。
莫嘉浩冯天香吴少华钟彩玲程怡黎雄张北平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复发随机对照试验
扶正颗粒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本研究从细胞生物学特性和生物信息学不同层面,从微观单细胞和整体系统的不同维度,探究中药复方扶正颗粒(Fuzheng Xiaoliu Granule,FZXLG)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
范甜雨
关键词:扶正消瘤颗粒肝癌细胞生物信息学细胞增殖原子力显微镜
扶正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及血清代谢组学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扶正颗粒治疗Ⅱ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从代谢组学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60例经综合介入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的Ⅱ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30例,服药1年,观察1年,比较两组1年复发率及中医证候积分、甲胎蛋白和肝功能分级变化。应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筛选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差异代谢物,分析代谢通路及相关生物学通路。结果:治疗组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中医证候积分总体改善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治疗后甲胎蛋白和肝功能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以及两组治疗后对比分别存在39、33种差异代谢物,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富集分析和拓扑分析后发现扶正颗粒可影响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和嘌呤代谢等代谢通路。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与两组治疗后对比结果中的相同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FOLD CHANGE>1的相同差异代谢物包括硬脂酸、次黄嘌呤、犬尿酸、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酰多巴胺,Impact>0.1的相同代谢通路有花生四烯酸代谢和组氨酸代谢。结论:扶正颗粒可有效降低综合介入术后Ⅱ期肝癌患者的复发率、改善中医证候,可能通过调节参与氨基酸和脂肪酸等代谢通路的代谢物含量,抑制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发挥延缓肿复发的作用。
石丹丹孙祎尧陈晓琦杨芳明张传雷王新亭袁长威陈欣菊
关键词:扶正消瘤颗粒原发性肝癌复发率代谢组学
医院制剂化结颗粒的药学及其抗结肠癌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优选化结颗粒(Huajie Xiaoliu Granule,HJF)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建立荷小鼠模型,探究化结颗粒体内对结肠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
唐佩莉
关键词:结肠癌
散结颗粒及化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医证候、肿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观察散结颗粒联合化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医证候、肿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V期乳腺癌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颗粒组和化疗组,各36例。化疗组给予脂质体紫杉醇单药化疗,颗粒组在化疗组基础上加用散结颗粒口服治疗,每21 d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疗程结束后,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KPS评分的变化,取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癌抗原15-3(CA15-3)、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变化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周期后,颗粒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2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KPS评分显著提高(P<0.05),血清CA15-3、CA125和CE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颗粒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化疗组,KPS评分较化疗组明显提升(P<0.05),CA15-3、CA125、CEA水平明显低于化疗组,外周血CD3^(+)、CD4^(+)及CD8^(+)绝对值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散结颗粒联合化疗可有效改善晚期乳腺癌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化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损伤,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陈茂王华中吴玉华贺佐梅陈思勤欧阳灿
关键词:化学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T淋巴细胞亚群
益肺颗粒诱导肺癌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益肺颗粒诱导肺癌细胞衰老的机制。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检测药物干预后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发生衰老;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PCNA表达;West-blot、RT-PCR检测p16、p21、RB及p-RB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血清)对照组比较,益肺颗粒组衰老细胞的比率为6.85%,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与空白血清组(18.7%)比较,益肺颗粒组PCNA (6.6%)的表达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 < 0.001);与空白(血清)对照组比较,益肺颗粒组的p16、p21的蛋白表达高于空白(血清)对照组(P < 0.001),RB、p-RB的蛋白表达低于空白(血清)对照组(P < 0.01),有统计学差异;与空白(血清)对照组比较,益肺颗粒组的p16、p21的mRNA表达高于空白(血清)对照组(P < 0.001),RB的mRNA表达低于空白(血清)对照组(P < 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益肺颗粒通过抑制PCNA的表达、上调p16、p2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下调RB及p-RB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诱导肺癌细胞衰老。
魏冬梅陈宏孙玺媛孙玺媛姜梅刘玲玲张杰周旭东苏悦
关键词:中医药衰老肺癌
益肺颗粒延缓免疫衰老防治肺癌的实验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益肺颗粒对免疫衰老小鼠肺癌移植的防治作用。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和益肺组,益肺颗粒组、生理盐水组小鼠予以D-半乳糖500 mg/(kg∙d)皮下注射建立免疫衰老模型,连续42天,同时益肺组小鼠每天灌服益肺颗粒52 g/kg/d (终体积0.2 mL),空白组及生理盐水组小鼠每天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检测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的含量,摘取小鼠胸腺,计算器官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胸腺T细胞免疫衰老相关膜分子表达。再次C57BL/6J雄性建立免疫衰老小鼠模型,左侧腋下前部接种肺癌细胞LL2-Luc-M38建立肺癌皮下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益肺颗粒预防组和益肺颗粒防治组进行干预,每组取10只小鼠予以移植造模,14 d后处死,检测体质量;其余小鼠观察成时间、计算生存期。结果:1) 与空白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小鼠胸腺指数下降(P < 0.01),血清SOD活力明显下降(P < 0.01),MDA含量明显上升(P < 0.01),CD3+CD25+、CD3+CD28+、CD3+CD45RA+的表达下降(P < 0.001或P < 0.01),CD3+CD196+、CD4+CD25+的表达上升(P < 0.01或0.05);益肺颗粒干预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益肺颗粒组小鼠胸腺指数增加(P < 0.05),血清SOD活力明显增加(P < 0.01),MDA含量明显下降(P < 0.01),CD3+CD25+、CD3+CD28+、CD3+CD45RA+的表达上升(P < 0.01或P < 0.05),CD3+CD196+、CD4+CD25+的表达下降(P < 0.05);2) 免疫衰老小鼠皮下接种肺癌细胞后,益肺颗粒预防组小鼠的成时间长于生理盐水组(P < 0.05),益肺颗粒防治组的成时间、生存期延长更为明显(P < 0.01或P < 0.05),益肺颗粒预防组移植体质量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P < 0.05)和防治组(P < 0.01),益肺颗粒预防组的成时间小于防治组(P < 0.05)、重大于防治组(P < 0.05)。结论:D-半乳糖可诱导小鼠免疫衰老�
魏冬梅陈宏姜梅姜梅陈沫岚刘玲玲周旭东苏悦孙玺媛
关键词:免疫衰老肺癌肿瘤预防肿瘤治疗
扶正颗粒新制剂开发及其抗肿作用研究
目的:依据《广东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首次备案工作指南(试行)》有关规定,将临床用于肺、肝、肠癌等治疗的扶正抑方开发成新的医院制剂—扶正颗粒,并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抗肿药理学等方面进行研究,...
甘剑峰
关键词:扶正消瘤颗粒稳定性荷瘤小鼠抗肿瘤
扶正颗粒治疗综合介入术后Ⅲa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FGFR4、TGF-β1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扶正颗粒治疗综合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碘125粒子植入)术后Ⅲa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住院及门诊经综合介入治疗术后Ⅲa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包括抗病毒、保肝、护胃、补充白蛋白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口服扶正颗粒,1剂/d,200 ml开水冲化,分两次服用。治疗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时血清FGFR4、TGF-β1、甲胎蛋白(AF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及卡式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PFS分别为(4.37±0.31)月、(3.32±0.27)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治疗后两组患者AFP、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41)。结论:综合介入治疗是Ⅲa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联合中药扶正颗粒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综合介入术后无进展生存期,降低血清中FGFR4、TGF-β1的水平,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薛丹张笑天邝玉慧赵强陈欣菊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扶正消瘤颗粒TGF-Β1疗效
丹参注射液联合颗粒对子宫肌大鼠激素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颗粒对子宫肌大鼠激素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以30只成年雌性未孕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肌注建立子宫肌模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n=7),腹腔注射和灌胃等量0.9%氯化钠溶液、治疗A组(n=7),腹腔注射1 mL丹参注射液+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治疗B组(n=8),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5 g/kg颗粒悬浊液灌胃和治疗A+B组(n=8),腹腔注射1 mL丹参注射液+5 g/kg颗粒悬浊液灌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15 d及治疗后30 d清晨空腹状态下,对各组大鼠进行称重并记录;治疗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称重并计算各组子宫系数,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子宫组织匀浆中雌二醇(E2)和孕激素(P)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子宫组织匀浆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对表达。结果治疗后15 d,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A+B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大鼠体重均显著降低,治疗A+B组也显著低于治疗A组和治疗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大鼠子宫重量和子宫系数均显著降低,治疗A+B组也显著低于治疗A组和治疗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大鼠血清和子宫组织中雌二醇和孕激素含量均显著升高,治疗A+B组也显著高于治疗A组和治疗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大鼠子宫组织中IGFBP-3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VEGF相对表达量则显著降低,治疗A+B组IGFBP-3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治疗A组和治疗B组,VEGF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低于治疗A组和治疗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
霍安妮赵娜周娟
关键词:子宫肌瘤丹参注射液消瘤颗粒雌激素

相关作者

魏冬梅
作品数:65被引量:115H指数:5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肺癌 益肺 解毒方 养阴 扶正汤
孙玺媛
作品数:64被引量:204H指数:10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益肺 肺癌 解毒方 金复康口服液 中医药
姜梅
作品数:25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肺癌 益肺 奥沙利铂 解毒方 中医药
梁惠珍
作品数:11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低下 中医药疗法 益气 宫颈糜烂
陈宏
作品数:83被引量:381H指数:10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肺癌 肺纤维化 中医药 益肺 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