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篇“ 消痞颗粒“的相关文章
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证应用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证患者。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试验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四联疗法治疗,试验组加用颗粒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Hp清除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颗粒联合四联疗法能够提高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Hp清除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顾玲
关键词:胃脘痛寒热错杂证消痞颗粒四联疗法
枳健脾颗粒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对功能性化不良患儿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术枳健脾颗粒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对功能性化不良(FD)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于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92例F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术枳健脾颗粒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失时间、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胃脘胀痛、嗳腐酸臭、食少纳呆、反酸嗳气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餐后饱胀、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F-ND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术枳健脾颗粒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能改善FD患儿的疾病症状,促进临床症状失,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且药物安全性高。
周宏鹤陈宪忠张雅雯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颗粒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及其对胃肠道功能与复发情况的影响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颗粒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及其对胃肠道功能与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配对原则按1:1的比例分为单药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和联合组(给予颗粒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评分、胃镜检查积分、胃肠激素[胃动素(motilin,MOT)、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泌素-17(gastrin-17,G-17)]的水平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50%高于单药组的72.50%(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低于单药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联合组的GSRS评分、胃镜检查积分降低(P<0.05);与单药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的G-17水平较低,MOT,PGⅠ水平较高(P<0.05);联合组的复发率5.00%低于单药组的20.00%(P<0.05)。结论颗粒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胃肠道功能,降低复发率。
秦春峰
关键词:慢性胃炎胃蛋白酶原
枳实颗粒对脾虚气滞型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蛋白结合毒素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枳实颗粒对脾虚气滞型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蛋白结合毒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及门诊随访的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枳实颗粒,治疗3个月后观察肾功能指标及透析充分性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素清除指数(Kt)]、营养状态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体质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蛋白结合毒素指标[血清和腹透液中硫酸吲哚酚(IS)、硫酸对甲酚(pCS)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表(MQSG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SCr水平、BUN水平、血清和腹透液中IS水平、血清pCS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MQSG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Kt及Hb、ALB、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P均>0.05);对照组仅SCr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ALB、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pCS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枳实颗粒能够改善脾虚气滞型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血清及腹透液中IS水平和血清中pCS水平,具有保护肾脏和腹膜作用。
惠燕妮白亚宁冷伟
关键词:腹膜透析营养不良
术枳健脾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功能性化不良患儿42例被引量:5
2023年
功能性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上化道功能性疾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该病在儿童中发病也日趋增多,儿童FD在全球的患病率高达10%[1]。儿童FD具有病程较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等特点,易引发食欲不振、活力降低和抑郁焦虑,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引发慢性器质性病变,造成患儿生活质量低下[2]。因此,如何降低儿童FD的发病率,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确保患儿最佳获益,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中之重。现代医学尚无根治FD的特效手段,多采用促胃动力药、抑酸剂和助化药等对症处理,然而西药作用靶点不完全明确,疗效不甚理想,且安全性也不确切[3]。
陈一娈黄莲贞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助消化药对症处理西医常规治疗促胃动力药
基于真实世界的香苏颗粒治疗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香苏颗粒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镜下胃黏膜分级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病理指标(慢性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的影响,评价真实世界中香苏颗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危险因素...
封秋毫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基于UPLC-Q-TOF-MS和网络药理学的连夏颗粒治疗功能性化不良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基于入血成分和网络药理学研究策略,探讨连夏颗粒治疗功能性化不良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结合Simca-P软件对连夏颗粒大鼠给药后血浆及尿液中原型成分进行定性解析。采用TCMSP、OMIM等在线数据库搜集化合物及疾病靶点,取交集后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通路富集。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采用分子对接,对排名靠前的化学成分与靶点的相互关系进行验证,为体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结果共鉴定连夏颗粒入血成分46个,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其次是生物碱类化合物;疾病-化合物共有靶点105个,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43个。通路富集为胆碱能突触、PI3K-Akt信号通路、胰岛素分泌、钙离子信号通路、钙吸收、胆汁分泌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酮类及生物碱类等化合物与ESR1、IL2、AMY1A、ABCB1、VEGFR、ABCG2、NOS3、RELA、NFκB1等核心靶点对接活性较好(平均得分值>100)。结论连夏颗粒中的橙皮苷、柚皮苷、木犀草苷、甘草苷、黄芩苷、6-姜辣素、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巴马汀等可能为其潜在药效物质基础,通过调节胃肠动力、提高内脏敏感性、抗焦虑抑郁等方面,对功能性化不良起到调节作用。
孙彩虹田野李瑞明霍志鹏霍志鹏刘杨何毅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药效物质基础分子对接
院内制剂健脾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2022年
优选出最佳的健脾颗粒制备工艺。方法 以颗粒的水分、溶化性、粒度、外观要求及分装的装量差异等参数为指标,优选出健脾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采用水提法,提取2次,第一次加8倍水量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6倍水量煎煮1.5小时,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60°C)的稠膏,辅料为蔗糖:糊精1:1,以稠膏:辅料1:4.3最为适宜,混合5~10min,采用尼龙筛网湿法制粒制备,80°C~85°C干燥,过筛后分装,即得。结论 该健脾颗粒制备工艺可行,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蓝剑锋
关键词:辅料
基于扶阳转枢理论应用健脾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基于扶阳转枢理论应用健脾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胃食管反流病脾胃虚弱证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予口服H2受体抑制剂治疗(雷尼替丁片或法莫替丁片);观察组予以健脾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并统计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扶阳转枢理论应用健脾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显著;以“扶阳转枢”中医理论为治疗原则能有效指导胃食管反流病脾胃虚弱证患者的治疗,健脾颗粒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口服H2受体抑制剂治疗。
覃健黄春英李秀媚张冰何云张文陈妃
关键词:脾胃虚弱证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连夏颗粒治疗功能性化不良机制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连夏颗粒治疗功能性化不良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基于连夏颗粒全方物质基础研究,采用TCMSP等数据库搜集活性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OMIM、DrugBank等数据库搜集FD的靶点并结合文献对疾病靶点进行整理筛选。采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并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随后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c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基于DOCK 6.0对核心靶点和活性小分子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活性化合物27个,度值较高的活性化合物为β-谷甾醇、汉黄芩素、柚皮素、黄芩素、木蝴蝶素A、木兰花碱、小檗碱、巴马汀等;核心靶点10个,分别是AKT1、IL6、MAPK3、VEGFA、FOS、TNF、CASP3、TP53、JUN、PTGS2。通过GO富集分析得到条目106条,靶点富集到的信号通路167条。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验证小檗碱、黄芩素可能通过作用于核心靶点调节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通路来发挥治疗作用。结论:本研究通过活性化合物-靶点-通路相互作用网络以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连夏颗粒对FD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孙彩虹李瑞明田野黄爱岚刘杨何毅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相关作者

杨晋翔
作品数:124被引量:78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华中医药学会
研究主题: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疗法 不典型增生 消痞颗粒 萎缩性胃炎
李俊青
作品数:16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痞颗粒 环氧化酶-2 表皮生长因子 EGF
李纯
作品数:9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消痞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表皮生长因子 EGF 血清GH
孟捷
作品数:60被引量:285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META分析 肠易激综合征 消痞颗粒 新型冠状病毒 不典型增生
刘希
作品数:12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痞颗粒 医药院校 表皮生长因子 物理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