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328篇“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相关文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沈明
关键词:肿瘤消化系统疾病
321健康教育模式联合穴位贴敷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321健康教育模式联合穴位贴敷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9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321健康教育模式联合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癌因性疲乏[Piper疲乏量表(PFS)]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及P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及P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1健康教育模式联合穴位贴敷可缓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癌因性疲乏水平,提高满意度。
王玉冰李桃佳张亚伟茹林林耿丽娜马胜利
关键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穴位贴敷癌因性疲乏负性情绪
Naive B细胞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隐匿性和高度转移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困难。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正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Naive B细胞是B细胞成熟和启动体液免疫的关键节点,其自身的抗原识别呈递能力和增殖分化能力均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Naive B细胞如何调节自身的分化,是否具有调节免疫反应的能力尚待研究。笔者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从免疫景观、分子标志物、调控机制、预后模型等方面对Naive B细胞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丛弼聪郑燕孔帅孟子涵孟庆一郑春宁
关键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微环境
tsRNA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信号通路调控及诊断预后中的作用
2025年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一类由多因素影响的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致病机制尚不明确。转运RNA衍生的小RNA(tRNA-derived small RNA,tsRNA)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编码小RNA受到广泛关注。根据tRNA上核酸酶切割位点的差异,tsRNA可分为tRNA半分子和tRNA衍生片段。大量研究已证实,tsRNA可通过调节靶基因或信号通路参与癌症的各种生物学过程。此外,tsRNA分布广泛、表达稳定,在肿瘤诊断和预后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tsRNA的起源和分类,总结了tsRNA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信号通路调控机制和功能失调作用,重点探讨了tsRNA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前景,为将来相关癌症研究提供新思路。
陈楚嘉胡萌严嘉宁叶国良
关键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信号通路预后标志物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全球肿瘤的首位,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基因和信号通路的改变。目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多样,但患者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亟须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铁死亡是近年肿瘤研究的热点方向,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是铁死亡的关键调控因子,其失活可导致脂质过氧化积累,进而诱导细胞铁死亡。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GPX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参与和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深入研究GPX4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刘贤文马遇庆李梦妍
关键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糖尿病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等唐山市9家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93928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是否合并DM和Hs-CRP水平进行分组。无DM且Hs-CRP≤3 mg/L受试者设为DM(-)CRP(-)组,无DM且Hs-CRP>3 mg/L受试者设为DM(-)CRP(+)组,有DM且Hs-CRP≤3 mg/L受试者设为DM(+)CRP(-)组,有DM且Hs-CRP>3 mg/L受试者设为DM(+)CRP(+)组。由固定医师团队收集受试者资料。以2006年首次健康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随访终点事件为发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或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31日。观察指标:(1)4组受试者临床资料比较。(2)受试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累积发病率。(3)DM和Hs-CRP水平分别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影响。(4)DM和Hs-CRP水平共同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影响。(5)敏感性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方差齐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检验,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s T3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Dunn-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累积发病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累积发病率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所有模型校正相关混杂因素。结果(1)4组受试者临床资料比较。93928例受试者中,DM(-)CRP(-)组70743例,DM(-)CRP(+)组14644例,DM(+)CRP(-)组6425例,DM(+)CRP(+)组2116例。4组受试者性别、年龄、空腹血糖、Hs-CRP水平、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体质量指数、已婚、吸烟、饮酒、高中及以上学历、体育锻炼、高盐饮食、高脂饮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结石、服
刘款李佳兴马超王万超田园董智刚韦稳强陈朔华吴寿岭刘四清
关键词:恶性肿瘤C反应蛋白糖尿病队列研究
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疾病构成分析
2025年
目的:对16151例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年龄、性别和疾病变化等进行分析,为有针对性采取肿瘤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取某院2019年1月-2023年12月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60-69岁是发病年龄峰值,其中以65-69岁发病人数最多;前5顺位依次为胃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以及直肠恶性肿瘤,其中胃恶性肿瘤患者占比最高,为31.86%;结肠和直肠恶性肿瘤在75-84岁年龄组顺位有明显上升,其中结肠恶性肿瘤成为85岁及以上年龄组中发病人数最多的癌种。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根据不同人群和不同肿瘤的早期筛查可有效降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对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积极作用。
黄豆豆李东伟耿立国徐颖孔菁吴植茆孙冬梅
关键词:恶性肿瘤疾病构成老年人
1990—2021年中国人群5种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1990—2021年中国人群5种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1990—2021年中国人群5种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新发病例数、粗发病率、年龄标化发病率、死亡例数、粗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2021年全世界标准化人口结构计算年龄标化率。观察指标:(1)1990—2021年中国人群5种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情况。(2)1990—2021年中国人群5种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情况。(3)1990—2021年中国人群5种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年龄标化发病率变化趋势。(4)1990—2021年中国人群5种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年龄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构建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趋势分析,计算不同时期各癌种年龄标化发病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的年变化率、年平均变化率(AAPC)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1)1990—2021年中国人群5种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中国人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的新发病例数从1990年的207495、407471、158389、37818、96434例变化为2021年的320805、611799、658321、118665、196637例。上述各癌种的粗发病率从1990年的17.64/10万、34.64/10万、13.46/10万、3.21/10万、8.20/10万变化为2021年的22.55/10万、43.00/10万、46.27/10万、8.34/10万、13.82/10万。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新发病例数均呈现增加趋势,绝对数变化率分别为54.61%、50.15%、315.64%、213.78%、103.91%。(2)1990—2021年中国人群5种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中国人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的死亡例数从1990年的210821、374066、119303、38883、94937例变化为2021年的296443、445013、275129、119602、172068例。上述各癌种的粗死亡率从1990年的17.92/10万、31.
王嘉琛何思怡曹梦迪滕熠李倩茹谭诺培吴宇洁左婷婷李天一郑渊杰陈万青
关键词:食管肿瘤结直肠肿瘤胰腺肿瘤肝肿瘤疾病负担
mRNA vaccines for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ies:cutting-edge advan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2025年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ies encompass cancers of the esophagus,stomach,pancreas,liver,gallbladder,biliary tract,colon,and rectum.According to the 2020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ies accounted for approximately 26.4%of all new cancer cases and 36.3%of new deaths(Text S1 online)[1–3].The high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ies pose a tremend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Despite significant strides in the management of advanced and metastatic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ies(Text S2 online),they frequently prove incurable,with 5-year survival rates consistently remaining<20%across various affected sites[4,5].Emerging evidence increasingly underscores the promising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mRNA vaccines in the field of cancer treatment.mRNA vaccines offer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strategies(Texts S3 and S4 online)[6–8].Here,we discuss the recent progres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m RNA vaccines in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ies.
Gang ZhangXing HuangTingbo Liang
关键词:GASTROINTESTINALSTOMACH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癌因性疲乏现状及其与膳食的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调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癌因性疲乏现状及饮食习惯,明确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现状及其与膳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6月—12月就诊于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及肿瘤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癌症疲乏量表、膳食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癌因性疲乏总分为(27.33±8.66)分。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标准,全谷物及杂豆摄入量、蔬菜摄入量、水果摄入量、水产品摄入量、液态奶摄入量、禽畜摄入量、食用盐摄入量、每周食物摄入种类的不达标率分别为59.8%、59.8%、72.0%、58.4%、82.9%、65.9%、34.1%、96.3%。多种膳食摄入量均低于指南推荐,食物摄入种类单一。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谷物及杂豆日均摄入量≤150 g、鱼类每周均摄入量<300 g、常用烹饪油(以高饱和脂肪酸为主)是癌因性疲乏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膳食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主要体现于癌症病人中的非肥胖人群。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整体膳食质量较差,且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膳食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癌因性疲乏具有明显影响。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制定抗疲乏食疗方案时应从多渠道出发,强化其健康膳食观念,促使其建立更为健康的膳食行为。
罗珊朱瑞芳邱服斌
关键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膳食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李晓凤
作品数:67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包头市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血浆D-二聚体 癌胚抗原 乳腺癌 BCL-2
张美云
作品数:46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包头市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血浆D-二聚体 癌胚抗原 变化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
刘爱勇
作品数:24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包头市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血浆D-二聚体 癌胚抗原 D-二聚体 变化及临床意义
王云华
作品数:14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包头市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血浆D-二聚体 癌胚抗原 D-二聚体 发病风险
项永兵
作品数:193被引量:2,170H指数:2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发病率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