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05篇“ 海洋浮游动物“的相关文章
2013-2022年大连湾海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2025年
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大连湾春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13-2022年春季和秋季,大连湾海域共鉴定浮游动物8大类64种(类),其中,桡足类、水母类和浮游幼虫是主要类群,分别占种类组成的34%、25%和20%;主要优势种春季为腹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mcmurrichi)、沃氏纺锤水蚤(Acartia Omorii)、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秋季为肥胖三角溞(Evadne tergestina)、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基于浅水Ⅰ型浮游网(以下简称Ⅰ型网)的浮游动物平均密度春季和秋季分别为652 ind/m^(3)和1040 ind/m^(3),基于浅水Ⅱ型浮游网(以下简称Ⅱ型网)的浮游动物平均密度春季和秋季分别为30470 ind/m^(3)和24355 ind/m^(3)。浮游动物平均生量春季和秋季分别为143 mg/m^(3)和190 mg/m^(3)。2013-2022年,基于Ⅰ型网的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基于Ⅰ型网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春季和秋季分别为2.40和2.80,Ⅱ型网分别为2.38和2.66;基于Ⅰ型网的浮游动物均匀度指数平均值春季和秋季分别为0.73和0.78,Ⅱ型网分别为0.69和0.75;基于Ⅰ型网的浮游动物丰富度指数平均值春季和秋季分别为1.14和1.57,Ⅱ型网分别为0.73和0.86。浮游动物多样性不高,总体略呈上升趋势。温度、盐度及氨氮是影响大连湾浮游动物结构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温度与桡足类优势种的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盐度与中华哲水蚤的密度有较强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大连湾的环境保护与生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李雨轩王睿睿王薇王薇刘振鹏代征李明浩闫启仑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一种海洋浮游动物捕获用分拣装置
本发明属于分拣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海洋浮游动物捕获用分拣装置,包括底座、样品收集箱,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分拣机构,所述分拣机构的一端设置有调控机构,所述调控机构的前端设置有刮杂机构,所述分拣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
王晓孙萍刘萍蒲新明
海洋浮游动物摄食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概述
2024年
文章分析了环境因子(温度、盐度、pH值)及生因素(饵料种类、浓度、摄食习性)对浮游动物摄食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评估摄食率的主要方法.最后指出浮游动物在调控海洋泵效率中的关键作用,对全球碳循环具有显著影响.未来研究需深化对浮游动物在全球碳循环中作用的认识,以优化海洋生态系统管理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
邱勇庄泳黄晓舟戴聪杰林祥志李梦然孟志容
关键词:浮游动物摄食行为海洋生态环境因子全球碳循环
近10年来大连湾海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浮游动物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次级生产力的主要创造者,驱水生食链的能量传递,也在生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参数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浮游动物不仅可以反映海洋链的结构和水体...
李雨轩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一种海洋浮游动物通用宏条形码扩增引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浮游动物通用宏条形码扩增引,属于分子生学技术领域,包括正向引组和反向引组,正向引组由以下引中的一条或多条组成:引F1,引F2,引F3,引F4,引F5,引F6,引F7、引F8,...
李宏俊 孙艺 王孝程李冬梅王睿睿叶金清李飞刘玉安明红霞苏洁
海洋浮游动物体内微塑料硝酸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建立海洋浮游动物体内微塑料的分离提取方法,本研究考察了4种不同硝酸消解条件下生体的消解效率、微塑料回收率以及消解前后微塑料重量和红外吸收光谱改变情况,探讨了硝酸浓度、消解温度和消解时间等因素对消解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14.4 M HNO3的消解效率显著高于1.4 M HNO3。在14.4 M HNO3消解条件下,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丙烯(PP)和聚氯乙烯(PVC)3种微塑料颗粒在消解前后的重量改变小于1.0%,LDPE微球、LDPE渔线和聚苯乙烯(PS)微球3种微塑料的回收率大于85%,5种不同聚合类型微塑料消解前后的红外吸收光谱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综上所述,本研究推荐14.4 M HNO3室温消解96 h为海洋浮游动物体内微塑料提取的最优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且具有较高的生体消解效率(92.3%±0.9%,n=3)和微塑料回收率(60.7%~95.5%)。应用该方法对采集的大连市西部附近海域浮游动物样品体内的微塑料进行分离提取,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动物摄食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2.23个/m3,聚合类型为PET和人造丝,长度范围为0.20~1.67 mm,均为纤维状。本研究有望为海洋体内微塑料监测方法的标准化提供科学参考。
张明兴刘全斌杜美佳丛艺靳非张微微王莹王菊英
关键词:浮游动物
基于宏条形码技术的海洋浮游动物多样性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宏条形码技术的海洋浮游动物多样性的评价方法,属于海洋多样性研究领域,包括样品宏基因组的DNA提取,PCR扩增18S rDNA的V4高变区片段以构建文库,高通量测序,生信分析,其中文库构建所用PCR引...
王睿睿 孙艺邵魁双 王孝程林勇李冬梅 张金勇李飞李宏俊
铜离子对海洋浮游动物褶皱臂尾轮虫的世代毒性效应
2023年
本文针对近岸海域铜离子污染严重,可能对海洋渔业资源重要饵料浮游动物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产生种群世代毒性效应的问题,通过连续多代暴露和净化实验,探究了铜对褶皱臂尾轮虫繁殖能力和生活史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同一世代,与空白对照相比,50μg·L^(-1)Cu^(2+)显著地降低了轮虫的产卵数和净生殖率;从F0到F1代,轮虫的产卵数、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呈升高趋势,寿命和世代时间呈降低趋势,这可能是轮虫为保持最大拓殖能力的一种种群适应策略;从F1~F3代轮虫的产卵数、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寿命随暴露世代明显降低,世代时间呈上升趋势,轮虫的繁殖能力显著下降,其生活史特征发生明显改变,Cu^(2+)对轮虫产生了世代毒性和代际效应。但经过2~3代的净化后,Cu^(2+)对轮虫的不利影响逐渐消失,其繁殖潜力和生活史特征均恢复到污染前状态。该研究结果表明,对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水域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将有助于受损浮游动物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和渔业资源的恢复。
李严刘柳青青罗先香鲁慧郑浩郑浩
关键词:褶皱臂尾轮虫繁殖能力生活史代际效应
DNA宏条形码技术在海洋浮游动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浮游动物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类群,其覆盖门类广泛,多样性高。传统形态鉴定技术需要检测人员具备专业的形态鉴定知识,且费时费力。宏条形码技术无需分离生个体,而是提取拖网采集到的浮游动物混合样本的总DNA,或者水体中的环境DNA (eDNA),依托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序,能够实现对大规模样本快速、准确、经济的分析,在海洋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分析了DNA宏条形码技术常用的核糖体和线粒体分子标记,在浮游动物多样性和数量研究中的可靠性和不足,并给出在海洋浮游动物群落监测,食关系分析及生入侵早期预警等研究中的应用。未来,开发多基因片段组合条形码,发展完备的参考数据库及实现准确的量化研究是DNA宏条形码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冯芸芝孙栋邵倩文王春生
关键词:浮游动物多样性
海洋浮游动物原位图像智能识别算法设计与嵌入式系统实现
海洋浮游动物广泛分布于海洋之中,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浮游原位成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原位图像的获取效率。利用计算机和统计分析技术实现对海洋图像的自化识别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一些已有的浮游闭集分类工作中...
杨振宇
关键词:图像识别机器视觉海洋浮游动物

相关作者

王睿睿
作品数:32被引量:19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研究主题:端足类 急性毒性 毒理 毒性检测 生活史
李飞
作品数:81被引量:44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重金属 土壤 沉积物 土壤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李宏俊
作品数:33被引量:147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研究主题:文蛤 表达序列标签 群落结构 测序 海洋浮游动物
李冬梅
作品数:17被引量:59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研究主题:测序 海洋浮游动物 赤潮 粪便 赤潮监测
曹文清
作品数:80被引量:512H指数:1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研究主题:浮游动物 中华哲水蚤 染色体 浮游植物 虾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