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69篇“ 海洋文学“的相关文章
林森海洋文学创作的诗学反思
2025年
林森是海南地域文学和“新南方写作”的重要代表,以海洋为主题,创作一系列备受好评的作品,延续了一直以来他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注。作品基于现实,运用想象和象征,描写海洋、海岛、海岸,刻画大海与人类的缠绕关系,追溯历史,也叩问未来,进而思考转型时期海洋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和意义;进一步建构新的海洋诗学空间,使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处在边缘意义的海洋、海岛获得蓬勃的文学生命力,丰富中国当代写作的版图。
王光
关键词:海洋文学
由江至海:抗战时期的中国海洋文学实践
2024年
近代中国,部分知识人转向海洋,探求文明再造、民族复兴之法。怀揣“海洋中国”之理想,蔡鸿幹等主办《整建月刊》并创设“海军文学”,鼓舞军民由江至海,收复海权。彼时“海军文学”的出现,既是抗击侵略的呐喊,更是建设海洋国家的回响。对于中国现代海洋文学而言,《整建月刊》之“海军文学”有粘合、催化之效,使此前此后的海洋文学创作及理论得以统合、反思与前行。整体来看,“海军文学”当属海洋文学在战时的面相之一,又是后者扩大再生产的有力抓手。
赵伟
关键词:海权海洋文学
心理图示、空间诗学与地缘文化——关于“新海洋文学
2024年
一,饶有兴味之处在于,当下海洋文学书写重新焕发生机,首先得益于文学地方性的探讨。杨庆祥定义“新南方写作”的概念时,提到所谓“海洋性”:““新南方写作”的海洋性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摆脱‘陆地'限制的一种叙事,海洋不仅仅构成对象、背景(如林森的《岛》、葛亮的《浣熊》),同时也构成一种美学风格(如黄锦树的《雨》)和想象空间(如陈春成的《夜晚的潜水艇》),与泛现实主义相区别,新南方写作在总体气质上更带有泛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色彩。”
曾攀
关键词:海洋文学空间诗学文学书写地缘文化美学风格
中国当代海洋文学创作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反思被引量:1
2024年
海洋文学的概念自进入中文语境,就存在定义的困难。在中国海洋文学研究中,试图对其进行准确定义的理论建构一直在进行。海洋文学的定义难以取得共识,却又成了学科研究绕不开的问题,学界对海洋文学定义的执着,彰显了研究者对海洋文学书写进行规范的意图,也是在寻求建立学科研究的合法性。反思海洋文学概念建构的过程,可以窥见这一定义困境背后中国当代海洋文学书写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海洋性和文学性是海洋文学的基本特征,而中国当代海洋文学研究中对海洋性的强调凸显了海洋文学的国家视角。对中国当代海洋文学创作来说,缺少系统的理论和经典的作品作参照,是其存在的现实困难,但也使得文学创作因而具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可能性。
王光
关键词:文学批评
海洋强国”语境下高师院校海洋文学课程体系建构初探
2024年
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海洋文学课程是发展海洋文化,增强海洋意识,提升海洋强国软实力,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需要。东西方悠久深厚的海洋文学创作传统、海洋文学的学科自觉及丰富的海洋文学研究成果为高师院校开设海洋文学课程提供了学术支撑与学理依据。高师院校可以通过学校通识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的方式建构必修与选修、通识与专业相互结合的多元、立体的海洋文学课程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海洋文学史、海洋文学专题、海洋文学学术前沿讲座、海洋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等课程。高师院校开设海洋文学课程不仅能丰富在校大学生的知识与认知,又能培育具有良好海洋文化与文学素质的中小学语文师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
孙晓博
关键词:高师院校海洋强国中小学语文
海洋性作为一种文学特征——浅论海洋文学的概念界定
2024年
近年来,海洋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的新维度,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在海洋文学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海洋文学的概念界定问题。本文在梳理海洋文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概念界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海南的海洋诗歌为样本,试图从两个层面重新定义海洋文学,即:浅层海洋层面和深层海洋层面。海洋文学中的海洋不仅仅是一系列物化的背景,也应该是一种促使人们多方面理解和阐释文学作品的因素,一种新的思考文学作品和关照文学批评的视角。
吴繁吴佳蔚李明慧
关键词:海洋文学
锦州市海洋文学海洋民俗文化积淀及其传承初探
2024年
笔者通过研读历史与文化著作及社会调研材料,运用文献与典籍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及跨专业领域融合研究法,基于“海洋强国”与“文化自信”背景,对锦州海洋文学海洋民俗文化积淀进行着重与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继而重点在发展锦州特色海洋文化方面提出锦州海洋文学海洋民俗文化传承的初步思路。希望该文对锦州海洋文学海洋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深入挖掘锦州辉煌灿烂的海洋文化、文学与历史文化,积极推动锦州市海洋产业特别是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推进锦州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文化强市建设提供引玉之砖。
梁晴
关键词:海洋文学海洋文化海洋资源海洋产业
海洋文学话语场的理论建构——兼及海南海岛写作的文体价值
2024年
海洋文学话语场是在历时性上重新发现海洋文学书写中岛屿、历史以及“人-海”关系想象空间的理论建构。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意象的人学感知;二是海权观念的民族国家认同。“海岛写作”,作为最狭义的海洋文学内核,是指以海洋岛屿环境为基本的抒情与叙事本体,表现海岛历史文化变迁和岛民生存处境的文学作品。海岛写作存在“向陆”“向人”“向海”三种文学向度,需要处理不同的主体面相,在历史书写和人学表现方面建构起海洋文学的主体性,探寻新的意义图景。海南海岛写作较有影响力的地方史传《海南岛传》、小说《岛》、口述史《风从南洋来》,体现出各自的文学主体性,极具代表性地显示了海岛写作独特的文学文体学价值。
许亚龙
关键词:海洋文学话语场文体价值
海洋书写的新南方之维——以林森的海洋文学创作为例
2024年
近年来,林森将自己的笔触转向了海洋,他有关海洋的作品占了相当的比例,以《海里岸上》《唯水年轻》《岛》等为代表的海洋文学作品更是能够代表林森现阶段的关注重点,为读者和评论者所津津乐道。从《海里岸上》到《唯水年轻》再到《岛》,林森对海洋的认知不断发展:从对“海”“岸”关系的反思到重构一种向海而生的生活方式,再到发掘一种源自海洋的文化底色并以之为契机对海南文化进行反思,海洋已经成为林森创作中的一个视角或者一种方法,借由海水的折射,林森看到了更多有关人类与世界关系的隐喻。
曾小娟
关键词:海南文化文学创作评论者
杨振声海洋文学书写研究
杨振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书写海洋文学的作家,他的创作以《渔家》为发端,既关注了海洋给个人、民族和国家带来的现代性曙光,又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承载着一代人的生存、情感与理想,为山东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坛展示着“海洋”的魅...
刘建丽
关键词:海洋文学

相关作者

赵君尧
作品数:35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海洋文学 郑和下西洋 海洋文化 地域文化 高职教育
李松岳
作品数:28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文学创作 海洋文学 《狂人日记》 宏大叙事 现代寓言
范英梅
作品数:27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文心雕龙》 乐论 文心雕龙 海洋文学 《吕氏春秋》
段汉武
作品数:35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研究主题:海洋文学 民国时期 海洋小说 帝国意识 英国文学史
贾小瑞
作品数:18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海洋文学 聂绀弩 《活着》 民族性 余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