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669篇“ 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的相关文章
- 2006—2023年广西新发职业性噪声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 2025年
- 目的分析2006—2023年广西新发职业性噪声聋(ONID)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ONID的防治策略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收集2006—2023年广西报告的新发ONID病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总结2006—2023年广西ONID新发病例的数量变化趋势、人口学特征、地区分布及行业分布特点。结果2006—2023年,广西ONID新发病例共92例,病例数量总体呈现波动状态,其中2014、2017、2019、2022、2023年的病例数较多。病例以男性居多(占85.9%),高发年龄段为35~59岁,中位接害工龄为15.1年。病例多分布于柳州市、南宁市、河池市、桂林市,主要集中在造纸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病例来源的企业经济类型以内资企业的国有企业为主,企业规模以大中小型企业为主。结论2006—2023年,广西ONID新发病例相对较少,发病可能受年龄、工龄、性别、企业规模、行业类型等因素影响。
- 龙永美卢昀春陈雪冬梁恒秋段平宁包丽琴杨静唐咸艳黄世文
- 关键词:职业性噪声聋新发病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 辽宁省农村地区成年人群血清亚精胺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 2024年
- 目的了解辽宁省阜新蒙古自治县农村地区≥35岁成年人血清亚精胺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以血清亚精胺为线索的衰老相关疾病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于2019年6月至8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中国辽宁省阜蒙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选取年龄在≥35岁且无关键变量缺失的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D)检测血清亚精胺含量。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描述不同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人群的血清亚精胺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9±10)岁,其中男性1573名(35.76%),女性为2826名(64.24%)。研究对象血清亚精胺水平为24.8(13.4,50.1)ng/ml,男性35~44岁组和≥65岁组、饮酒、吸烟和超重者的血清亚精胺水平较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亚精胺水平与年龄、舒张压和体质指数呈正相关(r=0.044,0.046,0.051,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031,P<0.05)。结论辽宁省农村地区≥35岁成人血清亚精胺的分布存在人群差异,且受到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及行为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亚精胺与衰老及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密切相关。
- 徐嘉慧白鹤彭睿恒李瑞雪谷翠英高涵舒冯文靖刘敏赵一凡孙兆青邢福国郑黎强
- 关键词:亚精胺
- 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外周血嵌合染色体变异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 2023年
- 目的描述外周血嵌合染色体变异(mCA)在我国10个地区30~79岁自然人群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纳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10个项目地区中已有基线数据(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检查等)和外周血基因分型数据的100297名研究对象,通过嵌合染色体变异工作流计算mCA表型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mCA检出率在不同地区、不同特征人群间的分布差异。结果共检出5810名mCA携带者,检出率为5.8%,标化后检出率为5.1%。mCA检出率随基线年龄增长逐渐升高,30~、51~、>60岁人群检出率分别为3.4%、5.0%和9.4%(趋势检验P<0.001);男性检出率(8.0%)高于女性(4.0%),城市检出率(6.4%)高于农村(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调整年龄、性别和10个地区后,当前吸烟或因病戒烟者、低体力活动水平者mCA检出率较高,肥胖者mCA检出率(5.3%)低于正常体重者(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我国10个地区30~79岁自然人群的mCA检出率存在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相关结果有助于识别分子衰老人群,指导肿瘤等年龄相关疾病的精准预防。
- 宋明钰赵禹碹韩雨廷吕筠余灿清裴培杜怀东陈君石陈铮鸣孙点剑一李立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 关键词:体细胞突变
- 2020年云南省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了解2020年云南省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水平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道路交通伤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道路交通伤害防控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以云南省4个监测哨点共12家医疗机构门诊因道路交通伤害首次就诊的患者作为分析数据,死亡数据来自2020年云南省死因登记报告的信息收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云南省道路交通伤害共有8 033例,占报告伤害事件的11.89%,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位居全部伤害就诊原因第3位,其中因道路交通伤害导致死亡的患者共有6 827例,占云南省全年总死亡人数的2.26%。道路交通伤害患者中男性(4 415例)高于女性(3 618例),男、女患者性别比为1.22∶1,平均年龄为(38.75±0.40)岁,死亡者平均年龄为(45.22±0.45)岁,死亡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94∶1。道路交通伤害患者中,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死亡占比最高的年龄段均为45~<55岁;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最高的职业是农牧渔水利业,为26.25%;死亡离最高的职业是农民,为80.84%;发生率最高的月份是8月,为12.5%;死亡率最高的月份是1月,为9.98%;发生和死亡率最高的文化程度均是初中及以下,为71.23%;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头部,为26.57%。结论 2020年云南省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及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年人群、低文化水平人群从事农牧渔水利业人员和农民,男性高于女性,头部损伤是伤害发生时最易损伤的部位。需采取有针对性的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策略以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 伍福仙成会荣许雯陈杨孟浩蓉石青萍
- 关键词: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
- 南京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60岁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群MS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4~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南京市抽样调查了15545名≥60岁居民。对MS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的影响因素。结果南京地区≥60岁老年人群MS的患病率为28.3%(95%CI:27.6%~29.0%),MS患病率的分布特征表现为:70~79岁者高于60~69岁者和≥80岁者,城区高于郊区,体力活动不足者高于充足者,有高血压家族史或糖尿病家族史者高于没有者。MS 5个组分的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高血压(60.8%)、中心型肥胖(39.1%)、高TG血症(33.9%)、高血糖(33.3%)和低HDL-C血症(14.7%)。70~79岁、高血压家族史和糖尿病家族史为MS发生的危险因素,居住在郊区和充足的体力活动则为MS的保护因素。结论南京地区老年人群MS患病率较高,要加大对高血压、中心型肥胖和高TG血症的监测和防控力度;对70~79岁者、有高血压家族史和糖尿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鼓励老年人多进行体力活动,加强锻炼。
- 邓天瑞姚铸玲王志勇叶青唐伟徐斐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老年人
- 广州市城中村0~6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分析广州市城中村0~6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城中村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发生的282例0~6岁儿童意外伤害案例。结果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幼儿园43.6%(123/282),伤害类型以跌伤为主81.2%(229/282),发生在幼儿园的伤害多为跌伤86.2%(106/123)和器械伤8.9%(11/123),家中多为跌伤74.4%(61/82)和烧烫伤8.5%(7/82);集体儿童在园期间发生意外伤害较多,骨折/脱臼发生比例为16.8%(43/256)高于散居儿童的0(0/26),,多为轻度伤害但预后良好,散居儿童在2~8月春夏两季居多为80.8%(20/26),烧烫伤和器官系统损伤发生比例较高分别为19.2%(5/26)和11.5%(3/26),且致残致死比重大;流动儿童发生窒息、道路交通伤和烧烫伤以及中重度伤害的比例分别为1.7%(2/117)、4.3%(5/117)、9.4%(11/117)、36.7%(43/117)高于本地儿童的0.6%(1/165)、1.2%(2/165)、2.4%(4/165)、18.2%(30/165)。结论儿童意外伤害防控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特征,分场合、分伤害类型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和急救指导。
- 刘文瑶汪保国
- 关键词:城中村流行病学
- 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分析天津地区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交通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及死亡病例,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ICD-10)标准分类。结果 2014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为339.61/10万,死亡率为13.81/10万。发生者平均年龄为(40.19±18.40)岁,死亡者平均年龄为(49.16±17.76)岁。道路交通伤害发生者中男性为21 177例(发生率为415.29/10万),女性为13 349例(发生率为263.44/10万),性别比为1.59∶1。道路交通伤害死亡者中男性为1 077人(死亡率为21.12/10万),女性为327人(死亡率为6.45/10万),性别比为3.29∶1。30~岁发生率最高,≥65岁死亡率最高。发生及死亡排名第一位的职业均为农民,其次均为工人。发生率最高的前四位地区为:东丽区(704.06/10万)、西青区(700.01/10万)、滨海新区(672.55/10万)、津南区(539.23/10万)。死亡率最高的前四位地区为:蓟县(30.07/10万)、静海县(28.01/10万)、武清区(25.48/10万)、宝坻区(23.19/10万)。发生主要集中于第二季度,死亡集中在第三、四季度。结论道路交通伤害发生者年龄小于死亡者,农民、工人所占的比例均最高。经济活跃地区发生率高,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死亡率高。
- 王卓王德征张颖沈成凤张辉宋桂德徐忠良江国虹
- 关键词:发生率死亡率流行病学方法
- 武汉市2013—2015年物质滥用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武汉市物质滥用的人群分布和疾病分布,为预防物质滥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2013年3月—2015年11月物质滥用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1)人群分布特征:共调查物质滥用住院患者956例,其中男女比例为5.91,平均年龄33.88岁。(2)疾病类型分布:80.0%的患者滥用甲基苯丙胺,25.5%的患者滥用氯胺酮;51.5%的患者被诊断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36.5%),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2.0%);不同性别的疾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住院情况分布:平均住院次数为1.66次,平均住院费用为12 677.2元,3种物质滥用疾病患者的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武汉地区的物质滥用人群主要是中青年男性,物质滥用的种类以新型化学合成毒品为主;2013—2015年间,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疾病逐年增加,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疾病逐年减少。
- 杨卫华张胜罗璨苏月玲张尧
- 关键词:物质滥用甲基苯丙胺氯胺酮疾病分布
- 呼和浩特市16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地域环境因素及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关于内蒙古地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少见报道。目的:调查呼和浩特市股骨转子间骨折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5月至2015年4月呼和浩特市4所医院1 6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受伤时间和骨折分型,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描述。结果与结论:(1)各年龄段中以70-79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7.35%),老年人总体比例高达61.17%,而老年人中尤以75-89岁老年人最多(33.82%),儿童人数最少(6.53%);50岁之前的男性患者人数多于女性,且在10-19岁年龄段有个发病小高峰,但50岁之后的女性患者人数明显多于男性(P<0.05);(2)摔倒伤(50.61%)明显高于其他致伤原因(P<0.05),是股骨转子间患者的主要受伤机制,但交通伤和坠落伤也是男性患者的主要受伤机制;(3)从季节流行趋势特点上来看,冬季发病率最高(36.75%),春季发病人数最低(15.75%);11月发病人数最高,7月发病人数最低;(4)Evans分型中以Ⅲ型骨折为主(35.23%),不稳定性骨折组比例要明显高于稳定性骨折组(63.74%vs.36.26%)(P<0.05);AO分型中以31-A2型比例最高(57.02%);(5)结果说明,呼和浩特市市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受伤时间、骨折分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 吉浩宇
- 关键词:股骨股骨颈骨折流行病学骨组织工程股骨转子间骨折
- 3500例恶性肿瘤病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研究
- 目的:对本区肿瘤医院1993-2013年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的3500例住院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从时间分布、地域分布及人群分布三个方面研究恶性肿瘤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病种分布特征以及类型分布特征同地域、时间、人群等分布特征...
- 林巍
- 关键词:恶性肿瘤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