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篇“ 活动块体“的相关文章
-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边界新划分参考方案
- 活动地块是指形成于晚新生代、至今被强烈活动的构造带所分割、围限的大陆地质单元,其内部相对稳定、具有相对统一的运动方式(张培震等,2013)。大多数强震或大地震是在区域构造作用下,应力在活动地块边界不断积累并达到极限状态后...
- 孙晓鲁人齐张金玉王伟苏鹏
- 关键词:活动块体
-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现今运动和应力分布被引量:13
- 2021年
- 基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及断裂构造现有认知,文中构建了包含块体主要边界断裂的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利用1991—2015年长期GPS观测结果,采用"块体加载"方法模拟块体边界带现今的运动,得到了断裂滑动速率和应力分布。结合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对川滇地区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滑动速率分配、传递与应力转换的关联,局部区域正断型震源机制解的构造机制以及红河断裂南、北段地震活动性差异的可能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结论包括:1)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左旋走滑由NW向转变为近SN向,断裂强烈转折区吸收了部分走滑分量并转化为应变积累,呈高应力分布特征。2)受小江断裂左旋剪切的影响,红河断裂中南段以右旋走滑兼微弱挤压运动为主,并牵引断裂北段右旋走滑,与金沙江和德钦-中甸断裂共同构成右阶斜列右旋剪切变形带,正断型震源机制解多分布于该变形带的构造拉分区内。3)红河断裂中南段为弱压性,北段呈弱张性,更易破裂,地震活动明显强于中南段。
- 万永魁沈小七刘瑞丰刘峡郑智江李媛张扬王雷
- 关键词:滑动速率应力分布
- 川滇区域活动块体运动与应变特征地震影响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本文利用川滇1999—2007、2009—2015年GNSS实测速度场,通过引入平移-旋转-应变模型,构建该区域地震前后的活动块体运动和应变模型,有效对块体运动和块体的应变特征进行了分离,并据此分析了该区域地震前后块体运动和应变特征。结果表明,巴颜喀拉和羌塘块体东向运动有明显增大趋势;汶川地震后川滇块体与羌塘块体边界带相对挤压运动明显增大,巴颜喀拉-华南块体边界带南段形成了较大的挤压应变,川滇块体与华南块体相对运动没有明显变化。
- 党亚民杨强梁诗明王伟
- 关键词:活动块体汶川地震
- 青藏高原东缘活动块体隆升过程与形成机
- 本书以青藏高原东缘活动块体及其内发育的层状地貌为研究主体,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层状地貌对比分析和遥感解译等研究方法以及14C、ESR、OSL测年、DGPS测量、DEM空间分析等先进的技术,对包括该区域内活动块体的划分、隆升...
- 张军龙
- 川滇活动块体中-北部主要活动断裂带现今应力状态的分区特征被引量:21
- 2017年
- 恢复2009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间川滇活动块体中-北部1012次2.0≤M_L≤5.0地震的震源谱,计算标量地震矩M_o、震源尺度r和应力降△_σ等震源参数并拟合各参数间的定标关系,基于区域地震构造背景、活动断裂展布以及地震活动的成丛分布将研究区划分成四个统计单元,分别讨论各构造单元的应力分布特征、地震应力降随地点位置的变化以及应力-应变加载作用与区域变形的动力学过程的关联.结果显示:中小地震释放的应力降△_σ在0.1~10 MPa;标量地震矩M_o与近震震级M_L呈现较好线性关系(lgM_0=0.92M_L+10.46);应力降与地震大小的关系与Nuttli的增加应力降(ISD)模型比较吻合(1g△_σ=0.31 1gM_0-3.92).震源应力降结果显示:①金沙江断裂端部为低应力区,断裂单元整体滑动速率较高、强震活动极少,不具备强震发生的应力高度集中条件;在3条次级断裂构成的条带断裂结构中,理塘断裂上的应力-应变加载作用自北西向南东逐渐减弱,相对闭锁的北西段较其他部位更易积累应变.②鲜水河断裂带的地震应力降以康定为界南低北高,南段(康定-石棉)短期内难以积累较高应变,北段(甘孜-康定)应力水平较高,已发生的中强地震尚未能填充地震矩释放的亏空区,段落局部仍有较高的应力积累.③安宁河-则木河断裂上高应力降地震事件集中,该单元的应变积累强、应力水平最高,地震危险性大.④丽江—小金河断裂上不同震级地震的应力降特征并不相同,推测与当地复杂的构造背景有关,具体原因尚需深入探讨;木里地区应力背景较低,可能受当地构造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地震应力降随地点位置而系统变化,高应力降地震事件多发生在断裂与断裂的交汇部位,而断裂无闭锁条件、断裂以蠕滑为主且断面松弛、断裂端部为高温或破碎塑性变形带时,多以低应力降地震事件为主;与通常所认为的"走滑�
- 吴微微吴朋魏娅玲孙玮
- 关键词:震源参数应力降
- 用活动块体应变能预测研究强震活动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 2016年
- 从弹性力学、断裂力学角度,以总应变能预测研究块体地震活动,并从岩石破坏试验结果论述这种预测研究的实验依据,最后结合实例证明,用块体应变能积累释放进行强震活动预测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这种分析研究方法可能对地震危险区及最大震级预测有实际应用价值。
- 文丽敏石宝文许峻李建有樊俊屹许昭永杨润海
- 关键词:强震活动
-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活动块体的划分、形变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59
- 2013年
- 基于活动块体的基本概念,综合对研究区内活动断裂带空间展布、地震活动性等资料的分析将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及邻区划分为巴颜喀拉块体(Ⅰ)、华南块体(Ⅱ)、川滇块体(Ⅲ)和西秦岭块体(Ⅳ)等4个一级块体.利用GPS形变场、地球物理场等资料结合F检验法,将巴颜喀拉块体划分为阿坝(Ⅰ1)、马尔康(Ⅰ2)和龙门山(Ⅰ3)3个次级块体,将西秦岭块体划分为岷县(Ⅳ1)和礼县(Ⅳ2)2个次级块体.利用分布在各个块体内部的GPS测站,计算各活动块体及块体边界断裂带的运动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各活动块体的整体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运动;东昆仑断裂带、甘孜一玉树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的滑动速率明显高于龙门山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巴颜喀拉块体东部走向北西或北西西的边界断裂表现出左旋拉张的特性;走向北东的边界断裂带,除成县太白断裂带外,均表现出右旋走滑兼挤压的活动特征.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向运动存在自西向东的速度衰减,衰减主要被龙日坝断裂带和岷江断裂带分解吸收,其中龙日坝断裂带的水平右旋分解非常明显,约为~4.8±l_6mm/a,岷江断裂带的水平分解较弱.龙门山断裂带被马尔康、龙门山和岷县等次级块体分成南、中、北三段,龙门山断裂带中段上的主压应变率要明显小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上的应变率,其北西侧变形幅度从远离断裂带较大到靠近断裂带逐渐减小,表明其在震前已经积累了较高的应变能,有利于发生破裂滑动.汶川地震后,地表破裂带和余震分布揭示的断裂带运动性质自南西向北东由以逆冲运动为主,逐渐转为逆冲兼走滑的特征可能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所受主压应力方向自南西向北东的变化有关.马尔康、龙门山和岷县3个次级块体与华南块体之间较低的相对运动速度以
- 陈长云任金卫孟国杰杨攀新熊仁伟胡朝忠苏小宁苏建峰
- 关键词:块体划分块体运动GPS速度场汶川地震
- 亚洲大陆主要活动块体的现今构造应力数值模拟被引量:7
- 2013年
- 亚洲大陆晚新生代和现代构造变形以活动地块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在统一构造格局下不同地块间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速度。为了研究这些具有不同运动学性质块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构造变形特征,基于亚洲大陆的总体构造格局构建了二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模拟结果,对比已知GPS数据、震源机制解以及地质调查数据等,定量分析了大陆内部主要活动地块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亚洲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特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我国的西部陆块内,由于周边一系列近EW向弧形活动构造带的存在,导致其内部次级块体运动速率的衰减,从而进一步导致应力环境的变化,由青藏中部的挤压-拉张环境逐渐转变为塔里木、天山地区的完全挤压环境;在西伯利亚地块和印度板块的联合挤压作用下,华北地块上地壳的应力表现为较弱的挤压环境,而在该种应力环境下块体内部伸展构造的成因很可能与其深部的动力学环境有关;华南地块的运动方向与台湾造山带相反,从而形成一个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南的较强烈的挤压-拉张区;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俯冲板块的联合挤压作用下,巽他地块作为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的逃逸窗口,表现出以婆罗洲、南海为中心近圆弧形的弱挤压区以及环绕挤压区外缘挤压-拉张区的应力分布特征。
- 戴黎明李三忠楼达索艳慧刘鑫余珊周淑慧
- 关键词:活动块体构造应力有限元法
- 两种活动块体模型在地壳形变场分析中的比较
- 2013年
- 根据地质构造特征,我们对青藏东北缘地区进行了活动块体的划分,运用GPS观察和检测资料,用刚体旋转加线性应变模型与刚体旋转加均匀应变模型来调研该地区地壳形变场,并对这两种模型在该区形变场分析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得出的就是刚体旋转加均匀应变模型比刚体旋转加线性能更好地描述这个区域的形变场。
- 张冬菊彭华
-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研究综述被引量:21
- 2012年
- 总结了30多年来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的主要研究认识,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初步讨论。对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的划分,不同学者给出的宏观格局基本一致,但对其中一些次级块体的划分和边界断裂存在不同的认识。学者们对川滇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整体特征的认识较为一致,但对应力场的具体划分存在不同看法。川滇地区活动块体的划分格局基本确定了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分区,但二者并不完全一致。开展这两方面的深入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川滇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 骆佳骥崔效锋胡幸平朱敏杰
- 关键词:活动块体构造应力场
相关作者
- 徐锡伟

- 作品数:384被引量:6,162H指数:50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汶川地震 M 地震地表破裂带 滑坡
- 于贵华

- 作品数:98被引量:2,698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汶川地震 青藏高原 活动断层 地震地表破裂带
- 王敏

- 作品数:105被引量:2,249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GPS 地壳运动 汶川地震 GPS观测 地震
- 陈桂华

- 作品数:95被引量:2,204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汶川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带 青藏高原 汶川MS8.0地震
- 沈正康

- 作品数:104被引量:2,164H指数:2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GPS 地震 INSAR 汶川地震 应力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