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篇“ 洞庭盆地“的相关文章
江汉-洞庭盆地地震精定位及活动性特征
2024年
利用江汉-洞庭盆地及其周缘有历史记载以来至2021年的地震资料,分析地震时空特征,通过双差定位法对788个地震进行精定位,获得深部地质构造与地震的关系,并采用P波初动法计算ML≥2.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在空间上分布较为不均,盆地边界地震活动性强于盆地内部,在时间上地震活动存在明显的平静与活跃交替的周期性规律;精定位后的地震在宁乡、石门、远安-当阳、南漳-荆门和鄂州-黄石等5个地区呈NW和NE向丛集条带状分布,且这些地区的地震成因与断裂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盆地震源机制解以逆断型为主,P轴优势方位为近EW向,倾伏角近水平,T轴方位以近SN和NE向为主,倾伏角较高。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内部形成近EW向拉张应力场,对江汉-洞庭盆地产生东向推挤,加之菲律宾海板块NWW向和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运动,导致江汉-洞庭盆地形成近EW向挤压的应力场格局,使得区域断裂构造易发生垂直差异运动,进而导致江汉-洞庭盆地及其周缘地震的孕育和发生。
田优平万永革邵磊沈平唐红亮张义梅张恩会康承旭佘旭明
关键词:双差定位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
基于氚和CFCs的洞庭盆地浅层地下水年龄及循环更新研究
2023年
洞庭盆地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查明区域地下水年龄以及循环更新情况,2021年在洞庭盆地资江流域采集浅层地下水氚(3H)和CFCs水样各12组.利用活塞流(PFM)模型对地下水3H和CFCs年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年龄自山前丘岗区至平原区逐步变老.山前丘岗区地下水年龄普遍<40 a,新水补给比例为96.36%~86.41%,地下水实际流速为2.18 m/d,地下水循环更新较快;平原区地下水年龄基本都在50 a以上,新水补给比例为37.09%,地下水实际流速在1.2~1.59 m/d,渗透流速为0.0008~0.0012 m/d,地下水循环更新慢.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山前丘岗区主要发育局部水流系统,平原区开始进入中间水流系统,平原中部地下水年龄超过80 a,可能与区域循环系统相重叠.
常致凯马斌李静梁杏付鹏宇曹明达张志鑫杜永昌
关键词:CFCS洞庭盆地地下水水文地质
洞庭盆地资水三角洲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判别及其特征被引量:5
2021年
沉积相及特征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河湖环境演化规律,但在洞庭盆地资水三角洲地区还未有相关表述.本研究基于第四纪典型钻孔(BMS01和BMS02)沉积样品,开展了丰富的岩石学、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运用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对研究区第四纪堆积物沉积相进行分析,用粒度参数计算结果和Fisher判别模型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Fisher模型判别公式适用于平原区河流相、湖相及非稳定相沉积环境的判别.在资水三角洲区域内的应用,判别函数总体识别正确率为94.9%,误判率为5.1%,高出正确率的一般标准(75%).综合判别结果及地质研究资料,运用C-M图和粒度散点图揭示了第四纪以来区域的多旋回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并阐述了地层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可以为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对比、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地层原生劣质水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孙立群张鑫梁杏常致凯付鹏宇张洁
关键词:沉积相第四纪环境地质
洞庭盆地安乡凹陷CZ04孔第四纪孢粉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CZ04钻孔位于洞庭盆地安乡凹陷的西南部,孔中第四纪沉积总厚201.63 m。本文通过对CZ04孔孢粉组合特征及各科属含量变化特点的分析,识别出了13个孢粉组合带,详细讨论了洞庭盆地第四纪植被演替过程,并结合CIA等气候代用指标,重塑了洞庭盆地第四纪气候演变过程:早更新世为冷干→温干→冷干→暖湿,中更新世为温凉偏干→热湿→凉湿→温湿偏暖→冷湿→干热,晚更新世为凉湿→温干→凉湿,全新世总体为凉湿→温略干。铁杉属及松属自洞庭湖组下段中部开始总体含量增加,可能与中更新世中期安乡凹陷西缘沉降及湖盆扩张有关。
向轲刘庚寅魏方辉赵伟罗来谭陈诚
关键词:洞庭盆地第四纪孢粉组合
洞庭盆地湘阴凹陷南段构造特征及动力机制被引量:10
2020年
湘阴凹陷为白垩纪—古近纪洞庭盆地最东面的次级凹陷。通过地表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手段对湘阴凹陷南段盆地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其成因机制,形成了以下主要认识:盆地受NE向(主)、NW向(次)和NWW向(个别)正断裂控制,南东侧NE向主控盆断裂导致盆地基底总体向SE倾斜;于NE向主要控盆断裂末端叠覆的交错区带,以及NE向和NWW向控盆断裂的末端部位发育多个不同规模(级别)的NW向(个别NNE向)横向构造调节带;调节带控制了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延伸范围以及盆地沉积物源方向;盆地性质属伸展断陷盆地,是在继承印支和早燕山期断裂的活动基础上,因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导致地幔上隆,引起弧后扩张而形成;常德-安仁断裂的伸展活动等也有局部的控制作用。
柏道远李彬姜文李银敏蒋启生
关键词:控盆断裂动力机制
长江中游江汉-洞庭盆地全新世以来水文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基于长江中游江汉-洞庭盆地18个钻孔岩性、沉积特征及年代数据,结合研究区考古遗址点时空分布特征,恢复研究区全新世以来水文环境演变过程,并探讨了区域水文环境演变的成因机制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受东海海面上升和泥沙淤积等因素影响,距今11.5-5.5 ka,长江中游地区河湖水位呈上升趋势,随着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及稻作农业活动的增加,人类文化聚落自山前平原地带逐渐向盆地平原中部扩展;距今5.5-4.0 ka,长江中游河湖水位有所下降,新石器晚期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迅速发展,聚落数量增多,平原腹地聚落比例增加;距今4.0 ka前后,河湖水位再次有所上升,洪泛过程加剧,可能是石家河文化快速衰落的主要原因。
赵成双苹莫多闻
关键词:全新世人地关系
Holocene hydr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and its impacts on human occupation in Jianghan-Dongting Basin,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China被引量:2
2020年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18 core profiles’sedimentary sequences and li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Jianghan-Dongting Basin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archeological sites in this area,we reconstructed the Holocene hydro-environmental evolution,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human occupation.The comparison reveals:11.5–5.5 ka BP,the water level of rivers and lake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appeared a rising trend,concurrently,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Neolithic culture and rice agricultural activities,human occupation extended from piedmont plain to inner basin plain in the study area.The water level fell in 5.5–4.0 ka BP,meanwhile,the number of human settlements of Qujialing-Shijiahe culture rapidly increased,especially in the inner basin plain.The water level rose again around 4.0 ka BP,floods spread massively in this period,which led to the decline of Shijiahe culture.The main causes for hydr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 the study area are the fluctuation of sea level and the aggradation of fluvio-lacustrine sediments.
ZHAO ChengshuangpingMO Duowen
关键词:HOLOCENE
江汉和洞庭盆地与周缘造山带盆山耦合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9年
沉积盆地与造山带是大陆构造的2个重要的组成单元,具内在成因联系。对其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恢复和重建岩石圈深部运动过程,了解近地表构造与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江汉和洞庭盆地位于长江中游,与周缘造山带具有清晰的盆山边界,盆内河流水系十分发育,是一个多物源沉积盆地,是探讨从山(源)到盆(汇)沉积过程的天然实验室。文中对江汉盆地盆山耦合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介绍了造山带基岩、盆地和河流沉积物低温热年代学的应用方法,提出了新的研究切入点,建议今后在江汉和洞庭盆地开展盆山耦合研究时,将造山带基岩和河流碎屑矿物低温热年代学结果相结合,同时开展同一目标矿物的物源示踪研究,综合分析造山带隆升信息与物源信息,并与周缘构造和沉积学研究结果相互检验,可得到详细的盆山耦合演化过程。
林旭刘静
关键词:江汉盆地洞庭盆地盆山耦合低温热年代学
洞庭盆地第四系极浅层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洞庭盆地自然出露地表的天然气苗众多,预示盆地内可能具有比较丰富的浅层天然气资源。通过对洞庭盆地野外地质调查及对沅江县共华镇发现的天然气进行气体组成及同位素分析,显示天然气组分主要为CH_4,且不含C_2H_6以上的重烃,CH_4碳同位素值平均为-79.6‰,表现出典型的生物成因气特征。造成和兴村与宪成垸村天然气碳氢同位素值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存在同位素分馏现象。根据CH_4的碳氢同位素值及CO_2的碳同位素值分布关系,判断该生物气为CO_2还原途径生成。推测全新世由于掀斜式构造沉降使江汉盆地大量硅藻随湖水流入洞庭盆地,为生物气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及有利的沉积环境。洞庭盆地DQ1与DQ2浅井揭示了纵向上均为上细下粗的正韵律沉积序列,生物气的埋深极浅,分布于10~120m之间,为自生自储式组合类型。由于埋藏浅,开发成本低廉,如合理勘探、开发、利用,可造福一方地区。
钟洪洋张道勇肖明国徐耀辉
关键词:洞庭盆地同位素分析沉积环境
建立基于介形类的水深转换函数:以洞庭盆地为例
2019年
全新世气候变化是当前地球科学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之一。洞庭盆地全新统是重建区域古气候的良好材料。介形类为重建古气候的良好指标。洞庭盆地介形类包括6属10种,仅比利时舍氏玻璃介(相似种)Schellencandona cf.belgica对水深敏感,其余属种均不敏感。采用加权平均二项式回归法建立基于S.cf.belgica的水深转换函数,该函数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本研究可为定量重建洞庭盆地全新世古气候奠定必要基础。
陈亮王正庆刘珊黄伟刘江贺海洋唐振平
关键词:介形类转换函数水深洞庭盆地

相关作者

李长安
作品数:334被引量:2,152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
研究主题:江汉平原 第四纪 长江中游 长江 沉积物
柏道远
作品数:39被引量:532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第四纪 洞庭盆地 湘东南 地球化学特征 动力机制
陈玉冬
作品数:7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洞庭盆地 盆地东部 海底 示踪气体 远程控制
梁杏
作品数:176被引量:1,15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地下水 孔隙水 水文地质 弱透水层 第四纪
莫多闻
作品数:105被引量:1,307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环境演变 人地关系 全新世 粒度 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