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1篇“ 泻黄散“的相关文章
- 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治疗小儿便秘脾胃积热型58例临床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治疗小儿便秘脾胃积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禹州市中医院中医内科收治的便秘脾胃积热型患儿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2组均给予排便训练,对照组给予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口服,治疗组予泻黄散加味口服。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48%(49/58),治疗组为96.55%(56/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浆MTL、血清GAS水平明显升高,血浆SS水平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或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治疗小儿便秘脾胃积热型,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侯得林张勇
- 关键词:小儿便秘泻黄散排便训练胃肠激素
- 加味泻黄散对抽动障碍大鼠小胶质细胞极化及TLR4/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基于小胶质细胞极化及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TLR4/MyD88/NF-κB)通路探讨加味泻黄散治疗抽动障碍(TD)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泰必利组,加味泻黄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进行连续7 d的3,3-亚氨基二丙腈(IDPN)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干预,加味泻黄散各剂量组予以不同浓度加味泻黄散中药煎煮液(12、24、48 g·kg^(-1))灌胃干预,泰必利组予以泰必利混悬液(0.025 g·kg^(-1))灌胃干预,持续干预28 d后进行行为学观察,并筛选确定抗抽动效应最好的中药组别作为机制研究的中药干预组。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纹状体组织的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纹状体CD16和CD206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纹状体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TLR4、MyD88、NF-κB p65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纹状体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免疫球蛋白G Fc受体Ⅲa(CD16)、甘露糖受体(CD206)、TLR4、MyD88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刻板行为、运动行为、运动总距离、运动速度显著增加,静止时间显著减少(P<0.01),纹状体区病理改变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泰必利组和加味泻黄散各剂量组的刻板行为、运动行为、运动总距离、运动速度明显降低,静止时间明显增加(P<0.05,P<0.01),纹状体病理改变程度轻;加味泻黄散各剂量组内,高剂量组的干预效果最佳,且病理改变程度最轻,故筛选确定加味泻黄散高剂量组作为后续研究的中药干预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Iba1、CD16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IL-1β、TNF-α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IL-4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TLR4、MyD88的mRNA及蛋�
- 赵梦洁赵琼杨翠玲周鸿雲孙香娟郭心怡黄卅霁月
- 关键词:加味泻黄散抽动障碍小胶质细胞
- 加味泻黄散调控Glu/GABA-Gln代谢环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加味泻黄散对抽动大鼠纹状体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酰胺(Gln)代谢环路的调控机制。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以IDPN腹腔注射诱导法造模,刻板行为评分≥2分提示造模成功。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泰必利组、加味泻黄散组,分别予以加味泻黄散浓煎液、泰必利混悬液及生理盐水灌胃给药4周,空白组同样予生理盐水,均10ml/kg、1次/d。造模成功后每周进行大鼠行为学评分。给药结束后24h采集大鼠纹状体,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RT-PCR和WB分别检测谷氨酸脱羧酶(GAD)、谷胺酰胺合成酶(GS)、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的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检测Glu、GABA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大鼠的运动行为、刻板行为、分类刻板行为及旷场实验评分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4周后,泰必利和加味泻黄散组各行为评分均下降,活动总距离明显减少,静止时间明显增加(P均<0.01)。模型组大鼠纹状体可见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两治疗组病理改变程度均减轻,加味泻黄散组最轻。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纹状体Glu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GABA含量下降(P<0.05),GS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强(P均<0.05),GAD、GABAAR的mRNA相对表达和蛋白表达均减弱(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泰必利和加味泻黄散组GS的mRNA表达均减弱(P<0.05、P<0.01),GAD、GABAAR的mRNA表达均增强(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泰必利和加味泻黄散组GS蛋白表达均减弱(P<0.05),GAD、GABAAR蛋白表达均增强(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泰必利组Glu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加味泻黄散组Glu含量下降(P<0.01),两组GABA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加味泻黄散可改善抽动大鼠行为学评分,保护纹状体神经元,减轻胶质细胞增生,发挥抗抽动作用,这可能和调控Glu/GABA-Gln代谢环路,改善纹状体氨基酸类神经
- 黄卅霁月杨翠玲刘茜玮赵琼赵梦洁
- 关键词:抽动障碍加味泻黄散
- 泻黄散加味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疗效及对证候积分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泻黄散加味与排便训练联合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疗效以及对证候积分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7月共101例脾胃积热型便秘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和排便训练,而观察组采用泻黄散加味颗粒和排便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患儿用药前后便秘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差异,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饥饿素(GHR)]、血清学指标水平[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一氧化氮(NO)],统计2组不良反应以及半年内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2组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各项评分、大便干结、腹胀、舌红苔黄、口干口臭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MTL、GAS、GHR、SP、VIP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NO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2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治疗2个月均已治愈,经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便秘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泻黄散加味与排便训练联合治疗脾胃积热型患儿便秘表现出显著效果,使患儿便秘症状和胃肠激素表达均得到可观改善,纠正其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机制,有利于预防复发。
- 王芳曹国云付峰刘兴岳何佳明潘蕊
- 关键词:小儿便秘排便训练疗效证候积分
- 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在小儿便秘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分析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在小儿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2023年4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便秘患儿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研究组采用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7 d为1个疗程),并于治疗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及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溏消化等症状改善时间更短;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主症积分、次症总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血清生长抑制素(somatostatin,SS)水平降低,两组间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更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LT)、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升高,两组间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更高;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随访期间研究组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泻黄散加味联合排便训练应用于小儿便秘中有助于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调节胃肠道激素表达,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不易复发。
- 王芳曹国云付峰刘兴岳何佳明纪栎李海华
- 关键词:便秘小儿排便训练胃肠道激素
- 经典名方泻黄散“防风四两”考论
- 2024年
- 泻黄散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被历代医家推崇并广泛运用于临床的经典名方。然而,泻黄散方中防风用量独大,与传统的中医临床思维不符,历来备受争议。从《小儿药证直诀》的版本,泻黄散的功用,防风在泻黄散中的功用,古今医家对泻黄散中防风剂量的论述,当代运用泻黄散时防风的常用剂量等几个方面对方中“防风四两”的记载进行考论,认为泻黄散中防风剂量不宜过大。
- 陆跃陈仁寿
- 关键词:泻黄散经典名方防风《小儿药证直诀》
- 浅谈泻黄散的主治病证及配伍
- 2024年
- 根据《小儿药证直诀》原文,援引、对比其他医家对于“伏火”的理论论述,参考临床案例,阐释泻黄散证“脾胃伏火”、脾胃气机失司、津液亏少、痰饮水湿等病机特点,比较中医“伏火”“郁火”“阴火”的异同,探讨泻黄散的主治病证和配伍意义。
- 林培楷苑述刚
- 关键词:泻黄散火郁发之方剂配伍
- 泻黄散治疗儿童湿热型特应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分析泻黄散加减治疗儿童湿热型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60例湿热型A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泻黄散加减+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皮损严重程度、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特应性皮炎评分表(SCORA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黄散加减治疗儿童湿热型AD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症状,减轻皮损程度,且安全性高。
- 许锦华王锦平钟连生高海媚肖静陈晓艺纪秀外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湿热型泻黄散儿童
- 从防风剂量变化探讨“泻黄散”病机及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通过对泻黄散现代医案的整理分析,从防风的剂量变化探讨泻黄散之病机及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以泻黄散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取其中临床资料完整且有明确疗效的医案,对其中的诊断、症状、中医证型、药物等进行规范后构建数据库;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及数据分析。结果有效医案89则,西医疾病31种,中医症状41种,中医体征11种;处方118个,药物205种,用药总频次1400次,除泻黄散主方药物外,常加药物频次≥20次的依次为牡丹皮、蝉蜕、黄连、生地黄、赤芍;除2个散剂外,将汤剂中泻黄散各药物的剂量频次进行统计,结果频次最多的剂量为藿香10 g,防风10 g,栀子10 g,石膏15 g,甘草5 g;剂量比例以石膏最大,均值占比36.04%,防风、藿香、栀子均值占比相当,甘草最小,分别为防风18.71%,藿香17.87%,栀子17.21%,甘草10.17%。结论1.临床应用"泻黄散"由重用防风,变为重用石膏,佐用防风,轻用甘草,并常加入清热滋阴凉血的药物;剂型由散剂改为汤剂使用。2.泻黄散病机以脾胃气机升降失常,郁而化火为核心,可累及心火、肺热、肝风内动等证,以热证、实证为主,病因为热、火兼夹湿,病位主要涉及脾、胃、心、肺、肝,其临床表现可总结为:大便干结难下、小便调、纳差、口腔溃疡、口唇干渴、喜饮、咳嗽咳痰、咽充血,舌红,苔黄或苔黄腻,脉数或脉滑数。
- 王天君刘晓鹰张雪荣
- 关键词:泻黄散病因病机防风石膏
- 经典名方泻黄散标准煎液化学成分的UPLC-Q-TOF-MS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采用UPLC-Q-TOF-MS技术解析经典名方泻黄散标准煎液的化学成分表征,同时进行化学成分分类,对代表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HSS T_(3)(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40℃。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泻黄散的质谱数据。通过Masslynx 4.1软件与对照品比对、质谱数据分析以及参考相关文献对泻黄散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泻黄散中共分析和鉴定出107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45个,三萜类27个,单萜类11个,苯丙素类10个,色原酮6个,生物碱类5个以及其他类3个。结论研究结果为泻黄散的进一步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实验依据。
- 肖婉王思琦李家政富雪丹鞠建明康安姚卫峰江海浪
- 关键词:经典名方化学成分
相关作者
- 常克

- 作品数:226被引量:773H指数:14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小儿 治疗小儿 中医药疗法 儿童 辨治
- 李陈

- 作品数:23被引量:176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复方紫草油 过敏性紫癜 泻黄散 外用 儿童
- 赵琼

- 作品数:123被引量:586H指数:14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小儿 腹泻 治疗小儿 酸甘化阴
- 于苏平

- 作品数:7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厌食症 泻黄散 中医药疗法 脾胃湿热型 治疗小儿
- 孙香娟

- 作品数:129被引量:420H指数:11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治疗小儿 过敏性紫癜 胡天成教授 儿童 抽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