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06篇“ 泛珠三角“的相关文章
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网络的驱动机制:以泛珠三角区域为例
2025年
网络化协同治理是解决跨规模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手段,明晰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网络形成机制和障碍可有效提升治理效益。本文基于泛珠三角区域(除港澳地区)环境合作政策构建环境协同治理网络,引入指数随机图模型定量模拟网络内生和外在条件的驱动影响,结合关系依赖性解释网络格局中的自组织结构倾向,剖析省份属性及省际关系对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网络形成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泛珠三角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网络整体由江流域沿线省份组成钻石型结构,其中广东、广西面向全域呈双核发散式联系,局部嵌有广集聚结构,小世界性明显。合作区网络内部自组织依赖关系显著,存在三元结构洞的闭合及星型结构倾向,表明关系传递和择优依附效应促成了合作联系。经济发展水平和省际环境差异推动了省份对外建立合作,监管制度邻近性影响为负,跨区域合作不受其所属环境督察区范围限制,地理邻近性作用不明显,是远距离省份在共享资源或跨区生态影响下密切联系的结果。本研究加深了对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网络形成机理的的理论认知,为提升网络治理效能,优化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解释逻辑和决策参考。
梁悦黄俊龙何建华
信息化对泛珠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兼论创业活跃度的中介机制
2025年
【目的】信息化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探究信息化如何影响高质量发展及其路径有着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010—2019年泛珠三角区域1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揭示信息化对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创业活跃度的影响路径。【结果】(1)泛珠三角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和信息化均呈现出整体提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2)泛珠三角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和信息化有空间自相关性,但仅有珠三角城市群产生了高值集聚;(3)信息化能有效促进高质量发展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创业活跃度在其促进作用中具有中介效应;(4)创业活跃度的中介效应存在IT和非IT企业的差异,信息化对IT企业的创业活动产生更大影响。【结论】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信息化能够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应持续推进信息化发展、鼓励创新创业,并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实现全域高质量发展。
王波韦墨晖蔡迎儿
关键词:信息化中介效应泛珠三角区域
泛珠三角区域网络媒体合作创新实践与探索
2024年
网络媒体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准定位受众群体、共享传播内容、拓展分发渠道等多种途径,泛珠三角区域网络媒体合作助力泛珠三角区域朝着协同互动更加深入、技术融合更加丰富、传播引导更加有力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其他区域网络媒体合作提供了有益尝试。
覃玲
关键词:泛珠三角区域
2008-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大气氨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24年
精确的区域氨排放清单编制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控制措施至关重要.以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9省份为研究区域,基于10种不同氨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泛珠三角区域2008−2020年的氨排放清单,并利用ArcGIS软件对2020年研究区的氨排放量进行1 km×1 km空间网格分配.结果表明:①2008−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氨排放量为2685.40×10^(3)~2839.35×10^(3) t,总体较为稳定,年变化率在−1.42%~1.88%之间,农业源占氨排放总量的92.23%~93.79%,非农业源贡献率为6.21%~7.77%.②2020年,四川省氨排放量最大,为689.07×10^(3) t,占研究区氨排放总量的24.53%;其次为云南省和湖南省,贡献率分别为14.70%和13.90%.蛋鸡、肉牛和生猪是畜禽养殖氨排放主要贡献源,其氨排放量分别为661.75×10^(3)、339.88×10^(3)和310.97×10^(3) t.尿素占氮肥施用氨排放量的97.17%.③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氨排放呈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省中部地区,排放强度高达481.03 t/km^(2);低值区主要位于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区域.④在95%置信区间上,2020年研究区氨排放量的不确定度范围为−18.08%~20.97%,其中畜禽养殖和燃料燃烧的不确定度较低,分别为−7.43%~8.15%和−9.50%~10.32%.研究显示,泛珠三角区域历年氨排放趋势总体变化较小,以畜禽养殖排放源为主,加强畜牧业氨减排技术的积极推广和普遍实施将是显著削减氨排放的实现途径.
方利江虞丹君余朝毅杨一群叶观琼
关键词:年际变化泛珠三角区域
融智融力融合共建共享共赢——在2024年泛珠三角区域环保产业技术交流会暨环保技术八闽行(福州站)活动上的致辞
2024年
很高兴来到“有福之州”,参加2024年泛珠三角区域环保产业技术交流会暨环保技术八闽行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工作、协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局面,共同探讨泛珠三角区域环保产业合作创新发展。
郭承站
关键词:环保技术泛珠三角合作创新八闽
数字经济与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协调发展评价和影响因素研究--以泛珠三角地区为例被引量:3
2024年
新能源电池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电池材料企业多、分布广,应发挥数字经济赋能机制促进健康发展.通过产业协调度分析数字经济与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发展的关联度,以泛珠三角地区为例,实证研究区域各省数字经济与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集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研究表明:2014—2021年泛珠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和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高;其中,广东处于优质协调水平;四川、江西、福建的协调度处于逐渐增长态势;其他省份协调度变化不大,且处于较低水平.应用Tobit模型分析驱动因素显示,创新水平、金融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对外开放水平对二者耦合协调度产生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郑季良刘爽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协调发展
泛珠三角区域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可持续创新能力薄弱,客观上决定我国必须把技术进步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创新是经济发展第一动力,我国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技术进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
叶映
关键词:技术进步就业结构劳动力技能DEA-MALMQUIST指数法泛珠三角区域
新发展格局下广东引领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与要素流通研究
2023年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推动要素自由流动是核心,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则是重要的切入点。广东作为泛珠三角中经济最强的省份,不仅是要素聚集中心,也是经济动力的源泉,在泛珠三角区域发挥增长极的作用。从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两个视角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对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辐射带动机制应通过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和配置,同时发挥其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的区位优势,推进产业转移并优化产业链结构,在泛珠三角区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技术扩散链和市场分工链。研究提出“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引导促进生产要素的区域流动,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规模增强要素聚集配置功能,加强区域通道体系建设增强集聚扩散效应的四点政策建议。
杨韵
关键词:泛珠三角区域
基于TOPSIS和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区域碳效率动态综合评价——以泛珠三角为例
2023年
为弥补传统碳效率评价偏向绝对量指标或者少数几个指标的单点式评价的不足,选取相对量指标,从经济、人口、福利多个维度并兼顾地区发展实际与公平原则,构建区域碳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将TOPSIS法与灰色关联投影分析相结合,并利用时间序列平均算子二次加权以实现对泛珠三角9省(自治区)2011—2020年碳效率的动态综合评价。静态与动态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碳效率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其中海南省碳效率总体水平较高,为0.530;贵州省碳效率相对较低,为0.162;海南省比贵州省高出227%。福建省碳效率呈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0.327上升至2020年的0.498,增长了52.3%。研究认为,应该制定差异化减排策略、加大技术经费投入、增强社会福利、引进人才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何燕子王妍
关键词:泛珠三角TOPSIS
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研究 下
黄长生

相关作者

骆华松
作品数:219被引量:1,359H指数:20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地缘 一带一路 流动人口 地缘政治 艾滋病
程永林
作品数:31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泛珠三角 区域经济 东盟自由贸易区 区域经济合作 全球经济治理
陈章喜
作品数:110被引量:446H指数:1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粤港澳 房地产业 实证分析 泛珠三角 VAR模型
张稷锋
作品数:22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泛珠三角 家族企业 区域经济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珠江三角洲
刘璟
作品数:65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协调发展 经济增长 珠三角 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