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26篇“ 油气系统“的相关文章
- 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评价深部煤层气的方法原理和研究实例
- 2025年
- 近年来,中国深部煤层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展示出全新的发展前景。由于深部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目前的基础理论研究还不能完全阐述其富集成藏机制以及发展前景等深层问题。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研究进展表明,深部煤层气的富集和成藏条件较之浅层煤层气更为优越,但其深化研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深部煤层气的成因类型多且成因关系不明、成藏机制和主控因素不清、富集模式与成藏临界条件的判别标准尚未建立、高产甜点预测评价难度大以及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深部煤层气的勘探经验难以完全套用到其他地区。为解决这些难题,引入全油气系统理论和动力场成藏模式来阐述含油气盆地内常规与非常规煤成气藏之间的差异性、关联性及其联合共生规律,试图为煤层气高产富集区的预测评价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煤层气资源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煤层全油气系统演化过程中,自由动力场有利于煤层气以吸附态富集成藏,局限动力场有利于煤层气以游离态富集成藏;在自由动力场中煤层吸附气含量随着埋深增大而增加,但在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小,而游离气含量开始增加;进入局限动力场后,煤层中的游离气含量随埋深继续增加,并在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直到趋于消失;纵向上,自由动力场下部以及局限动力场上部(其有机质成熟度介于0.50%~2.75%)是煤层气多相态富集高产的最有利区域,其在中国东部高热流盆地、中部中热流盆地和西部低热流盆地分别对应的埋深范围为1 000~3 600 m、1 500~7 500 m和3 000~8 500 m,预计这些有利领域内的煤炭总量约为80 596×10^(8)t,煤层气原地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15.91×10^(12)m^(3)和56.5×10^(12)m^(3),发展前景广阔。
- 丁蓉庞雄奇贾承造邓泽邓泽田文广宋岩鲍李银王雷崔新璇赵振丞李才俊肖惠译施砍园胡涛庞宏胡涛
- 关键词:煤层气化石能源自然能源
- 全油气系统理论在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 2025年
-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广受关注的清洁能源,因缺乏统一的资源评价方法,且存在资源评价关键参数难以获取的难题,导致全球资源评价结果差异巨大。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通过油气动力场控藏分析,建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与常规类油气资源的定量关系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模型,进而根据蒙特卡洛模拟反演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原地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并采用钻探结果体积类比法和前人评估结果变化特征趋势分析法进行检验。该评价模型考虑了天然气生物降解和热降解两种成因机制、常规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地表体积转换系数、有利区分布面积和厚度的差异性等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原地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的众数值分别为99×10^(12),30×10^(12) m^(3),平均值分别为214×10^(12),68×10^(12) m^(3),均不到常规类油气资源总量的5%,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全球未来能源的补充。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新模型开辟了评价方法和技术的新途径。经可靠性综合分析检验验证,该模型获得了较为可信的水合物资源量数据,为下一步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参数依据。
- 庞雄奇贾承造徐帜胡涛胡涛蒲庭玉
-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非常规油气油气资源评价化石能源自然能源
- 油气系统动力学视角下页岩油气藏的动态性、反馈性特征研究
- 2025年
- 油气系统动力学作为油气系统概念的进一步外延,着重强调油气系统的动态性、反馈性特征,要求着重分析油气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其控制和反馈控制过程。页岩油气藏作为一种新型非常规油气藏,主要是由于排烃浮力无法克服致密页岩的低孔隙度,导致油气在原本生成油气的页岩中保存。页岩油气藏是研究勘探领域的新热点,而从油气系统动力学视角分析页岩油气藏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对页岩油气藏的研究工作来说少了一种有力的手段。从油气系统动力学角度分析了页岩油气藏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过程,认为页岩油气藏的物质流主要包括生烃物质流和排烃物质流,能量流主要包括生烃能量流和排烃能量流,信息流主要包括油气对页岩的控制和页岩对油气的反馈控制。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的研究开发实例证明用油气系统动力学探讨页岩油气藏是可行的。
- 胡逸洋
- 关键词:松辽盆地
- 煤岩气成藏机理与煤系全油气系统
- 2025年
- 煤系是含油气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岩,国内外许多大型天然气田、煤层气田就由煤系烃源岩供气或在煤岩内储集成藏。受页岩油气探索实践的启发,按照“将煤岩作为储层整体勘探”的思路,在保存条件较好的深部煤岩内实现了煤岩气勘探开发突破,开辟了煤岩储层内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的新领域。基于勘探开发实践资料,开展了煤岩气成藏机理的系统研究,揭示了“三场”控制成藏机理,明确了煤岩气与煤层气成藏作用的主要差异。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炭纪—二叠纪海陆过渡相煤系全油气系统和准噶尔盆地侏罗纪陆相煤系全油气系统的特征,指出了进一步构建煤系全油气系统理论的重点研究方向。研究表明:煤岩与泥页岩相比存在强生烃、强吸附能力、双重介质,具备部分或较弱的油气自封闭作用等特征;煤岩气与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相比具有更复杂成藏作用等特殊性,成藏需要一定的煤岩组合形成封闭和岩性、构造圈闭,又具有常规裂缝气藏的特征。与以碎屑岩层系为典型建立的全油气系统基本理论和模式相比,煤系在煤岩储层和源储耦合上,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差异。煤系全油气系统以煤系中煤岩(及暗色泥页岩)为烃源岩和储层,以及与其相邻的致密层为储层或盖层或输导层构成多种类型的煤系油气成藏组合,在源储耦合作用下,在保存条件较好的煤岩储层形成煤岩气,在致密层形成致密油气或在远源形成常规油气,在受后期地质作用破坏的煤岩储层形成煤层气,是一种新类型全油气系统。
- 李国欣李国欣赵群赵群高金亮
- 关键词:煤系煤层气成藏机理
- 全油气系统中的致密油气:成藏机理、富集规律与资源前景
- 2025年
- 全油气系统理论建立了统一的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成藏机理、富集规律和地球动力学控制条件,致密油气是全油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回顾致密油气的发展历史,展望致密油气的资源前景,阐述中国典型致密油气藏的地质特征,从全油气系统理论的视角揭示了致密油气的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致密油气资源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并在勘探开发领域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未来仍面临着巨大挑战,包括地质理论、工程技术以及提高采收率技术等。②致密油气的储层物性处在常规油气与页岩油气之间,其成藏过程同样处在常规油气与页岩油气之间;致密储层内由孔喉组成的复杂毛细管网络是致密油气自封闭成藏的核心。③中国不同含油气盆地中的油气资源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富集的特点,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超级致密油气富集盆地;④基于源-储耦合关系,可以将致密油气藏分为“远源型”、“近源型”和“源内型”。
- 贾承造贾承造姜林
- 关键词:资源前景
- 海上油气系统的节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 本发明提出了海上油气系统的节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包括:根据目标注水泵的调制波频率确定电压调制度,从第一映射表确定第一功率;基于多个目标注水泵构建多个候选集合;将候选集合内的电压调制度更新至第一调制度区间的最...
- 王贺唐聪杨文梁骆念明杨明磊刘强严俊杰
- 海上油气系统的节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 本发明提出了海上油气系统的节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包括:根据目标注水泵的调制波频率确定电压调制度,从第一映射表确定第一功率;基于多个目标注水泵构建多个候选集合;将候选集合内的电压调制度更新至第一调制度区间的最...
- 王贺唐聪杨文梁骆念明杨明磊刘强严俊杰
- 催化裂化装置分馏油气系统结盐腐蚀问题的研究分析
- 2025年
- 近年来随着原油的劣质化和催化裂化装置生产方向逐渐向深度裂解裂化方向转变的趋势,分馏系统结盐逐渐由分馏塔中部向分馏塔顶部油气系统转换,造成分馏顶循环系统、油气冷却系统、富气压缩系统和后续精制系统结盐腐蚀问题日趋严重,对装置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部分老旧装置,没有系统性地防治结盐腐蚀的工艺和专用设备,改造难度大,费用高。本研究通过对产生腐蚀结盐的原料性质、操作条件、设备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基于结盐机理的对应工艺设备条件,根据装置实际工艺设备现状,操作可行性,统筹考虑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改造,解决了腐蚀泄漏问题,为同类型装置的改造提供借鉴。
- 张海涛张盼李旭薛小平杨学远
- 关键词:分馏油气结盐
- 全油气系统理论基本原理被引量:8
- 2024年
- 通过阐释全油气系统基本原理,并阐明全油气系统的结构,进而揭示常规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序列成藏规律以及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与成藏机理;此外,阐述了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储层地质模型、流动模型与开发生产机理,并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1)全油气系统的主要结构包括3类流体动力场、3种油气藏与油气资源,以及两种成藏作用。常规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具有形成时间和空间分布的有序性、基于成因机理的序列合理性,表现出“序列成藏”的地质规律。(2)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可以分为“碎屑岩盆地成藏模式”与“碳酸盐岩盆地(层系)成藏模式”两类。非常规油气的聚集成藏是一种“自封闭成藏”,油气自封闭作用的微观来源是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3)非常规油气生产实践证实,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储层地质模型、流动模型与开发生产机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极为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页岩油气一定是中国油气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接替。(4)进一步研究方向包括:碳酸盐岩盆地全油气系统特征及复合盆地演化源储耦合规律;页岩油气与致密油气运移、成藏与开发生产的流动机理;深层超深层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和煤层气油气地质特征与富集规律;全油气系统油气资源评价与新一代盆地模拟技术;地球系统—地球有机岩与化石能源系统—全油气系统研究。
- 贾承造贾承造庞雄奇
- 全油气系统内涵与研究思路被引量:1
- 2024年
- 传统的含油气系统理论强调从“源”到“圈闭”的成藏过程恢复,其概念中的油气资源主体为常规油气资源,难以涵盖非常规油气富集机理的理念和研究。全油气系统理论是从含油气系统理论发展而来,结合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探实践与发现,增加了非常规油气的研究内容。尽管全油气系统研究仍涵盖“地质要素、动态演化、油气分布”三大方面,但其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相较含油气系统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包括:①地质要素方面,含油气系统主要研究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演化、常规油气储层物性、圈闭、运移和保存条件等内容,而全油气系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滞留烃定量评价、非常规储层表征、源储配置等研究内容;②动态演化方面,含油气系统主要研究常规油气烃源岩演化与圈闭形成期匹配,而全油气系统增加了非常规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的匹配、非常规油气藏后期改造等研究内容;③油气分布方面,含油气系统以浮力成藏机制为核心研究常规油气的运聚与分布,而全油气系统则通过深入理解非常规油气自封闭成藏机制、查明常规—非常规油气分布序列,从而确定全油气系统的油气分布特征。
- 宋岩贾承造姜林姜林马行陟
- 关键词:地质要素
相关作者
- 赵文智

- 作品数:320被引量:8,149H指数:5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油气勘探 天然气 四川盆地 页岩油 含油气系统
- 何登发

- 作品数:433被引量:6,539H指数:5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地质结构 几何学
- 贾承造

- 作品数:266被引量:8,649H指数:5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油气勘探 前陆盆地 油气成藏 非常规油气
- 庞雄奇

- 作品数:743被引量:5,908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烃源岩 塔里木盆地 油气藏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 刘振湖

- 作品数:57被引量:434H指数:17
-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
- 研究主题:北黄海盆地 含油气系统 万安盆地 油气资源 南沙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