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4篇“ 沉积环境演化“的相关文章
藏东昌都盆地晚中生代地层物源属性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化:对区域成盐古流体迁移过程的指示
2025年
藏东昌都地区与兰坪-思茅-呵叻成盐带空间位置毗邻,且盆内同样发育有丰富的中生代膏盐类沉积及大量盐泉,但二者间在物源演化关系和区域成盐古流体迁移过程等方面研究薄弱且存在争议。本文以昌都盆地为主要研究区,通过对盆地内3个中生代长序列地层剖面沉积学、岩相学、矿物学研究,结合沉积物硅酸盐相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研究区的物源属性特征、沉积环境演化及区域内的古流体迁移过程,并尝试揭示昌都地区与兰坪-思茅-呵叻成盐带之间的物源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昌都盆地中生代沉积地层兼具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及大陆岛弧等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信息,显示了研究区长期以来的混合物质来源。昌都盆地晚中生代地层的源岩属性特征均以长英质酸性岩系为主,且与兰坪-思茅盆地对应地层的物源属性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度。昌都盆地的沉积环境从中侏罗世的海陆过渡相环境逐渐演变为晚侏罗世-晚白垩世的内陆河流-湖泊相环境。结合砂岩粒度特征及概率累计曲线分析,发现中侏罗世以来盆地内的沉积环境由浅湖-半深湖相环境逐渐演变为滨浅湖相环境、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环境。通过对昌都盆地与兰坪-思茅-呵叻成盐带之间物源演化关系的讨论,认为晚中生代昌都盆地陆相古湖盆圈闭了大规模的变质海水,为兰坪-思茅-呵叻成盐带巨型“异常”蒸发盐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李长忠苗卫良张西营张西营顾焕恩马晓晨
关键词:沉积环境演化
西藏南部绒布地区上白垩统宗卓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演化
2024年
宗卓组地层作为中生代海相沉积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了西藏南部地区白垩纪古海洋、古气候等重要地质历史信息。通过对砂岩进行镜下观察、物源分析、粒度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笔者等对绒布地区上白垩统宗卓组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环境演化有了新的认识。粒度分析指示沉积时期水体搬运动力较弱、存在浊流沉积;宗卓组内3种不同类型的砂岩镜下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龄,指示3类砂岩的物源不同。笔者等在宗卓组共识别出陆棚相、大陆斜坡相和深海盆地3类沉积相,并对其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划分。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俯冲结束后印度—亚洲大陆发生初始碰撞。结合研究区构造背景分析,笔者等推测这是导致研究区沉积环境由半深海环境变为深海环境的原因。对研究区宗卓组地层和砂岩来源进行分析后得出:在洋壳俯冲阶段,宗卓组为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在之后印度—亚洲陆陆碰撞的初始碰撞阶段,特提斯喜马拉雅被动陆缘已不复存在,并完全过渡为前陆盆地。
曹玉婷丁枫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环境演化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环境演化及其对页岩发育的控制被引量:3
2024年
基于岩心观察、薄片观察、电镜观察、XRF元素扫描以及全岩X-衍射、ICP-MS元素分析、总有机碳含量测试等手段,对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类型及其沉积环境演化进行分析,并探讨沉积环境高频演化对岩相的控制作用。将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划分为富有机质层状生物硅质页岩、富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钙质)粉砂页岩、富有机质(钙质)粉砂页岩、富有机质纹层状钙质页岩、中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钙质)粉砂页岩、中有机质块状黏土质页岩6种岩相类型。在岩相识别基础上借助特征元素比值Sr/Ba、U/Th、V/Cr、V/Ni、Ni/Co、Sr/Cu及Mo、Cu、Sr含量变化进行古沉积环境恢复,划分出7个演化阶段。结果表明:五峰组沉积早期气候温暖潮湿、水体较为氧化、盐度较低;五峰组沉积中期水体还原性增强、古生产力提高;五峰组晚期气候干冷,水体较为氧化,经历了赫南特冰期;龙马溪组自下而上古气候经历了暖湿—相对干热—暖湿—相对干热的演化,同时古水体也经历了还原—相对氧化—还原—相对氧化的演化沉积环境高频演化对页岩岩相发育以及有机质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岩相有机质含量与海洋古生产力和水体还原性均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其中在古生产力较高、水体还原性较强的阶段沉积的富有机质层状生物硅质页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钙质)粉砂页岩有机质最为富集,且石英含量最高,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优势岩相。
韩豫操应长梁超吴伟朱逸青武瑾武瑾唐晴
关键词:纹层沉积环境演化
末次冰盛期以来北部湾沉积物记录的沉积环境演化和气候响应
末次冰盛期(LGM)以来,全球气候经历了H1冷事件、BA暖事件和YD冷事件等一系列重大气候冷暖变化事件,因此LGM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热点。南海大陆坡处沉积物具有高生产力、高陆源输入和高沉积速率等特点,而其西...
李钰淳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演化沉积物来源
下扬子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微相与沉积环境演化
2024年
【目的】早古生代下扬子地区发育巨厚的碳酸盐岩沉积序列,是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有利的潜在储层。2021年,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苏北盆地钻探的苏热1井在早古生代碳酸盐岩中成功探获高温干热岩型地热资源,首次发现并证实苏北盆地蕴藏丰富的干热岩资源,这一发现使得一直以来缺乏研究的苏北盆地早古生代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和沉积环境演化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方法】对苏北盆地苏热1井钻孔岩心和南京宁镇山脉地区三条野外露头剖面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开展了详细的沉积微相分析,重建了其沉积环境演化,以期为研究区干热岩勘探提供关键的基础地质资料。【结果】根据碳酸盐岩岩性、岩石结构、颗粒组成、生物组合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将苏热1井钻孔岩心和南京宁镇山脉地区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划分为13种沉积微相,主要为潮坪和高能浅滩沉积环境,古水深无明显变化。寒武系幕府山组、炮台山组、观音台组主要为含灰粉晶白云岩(MF1)、粉晶白云岩(MF2)和纹层状粉晶白云岩(MF3),局部见窗格藻黏结白云岩(MF4)、细晶白云岩(MF5)、含灰细晶白云岩(MF7)、角砾白云岩(MF8),缺乏化石,但见纹层结构、鸟眼构造、窗格孔构造等,指示主要为潮间上部和潮上带下部沉积环境。下奥陶统仑山组下部和红花园组主要为云质似球粒灰岩(MF6)、残余砂屑白云岩(MF9)、白云石化鲕粒灰岩(MF10)、残余鲕粒白云岩(MF11)、砂屑灰岩(MF12)和海百合茎鲕粒灰岩(MF13),指示高能浅滩沉积环境。【结论】寒武系幕府山组、炮台山组和观音台组以潮间带环境为主,而下奥陶统仑山组下部和红花园组以浅滩环境为主,古水深相对变深。下扬子地区寒武系观音台组是未来干热岩储层勘探的有利靶区。
陈臻王丽娟李娟何佳伟杨用彪邓涛关俊朋龚海艇胡修棉
关键词: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微相沉积环境
山西地堑系太原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及物源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山西地堑系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成为研究中国东部晚新生代变形的热点地区,然而受露头剖面的局限,目前少有报道地堑系盆地完整的沉积环境演化的工作,对进一步认识地堑系演化过程造成了困难。【方法】通过太原盆地ZK01钻孔揭露的约8.1 Ma以来的详细沉积记录,开展了沉积环境和物源分析工作。【结果和结论】沉积环境分析表明太原盆地经历了河流—三角洲/湖泊—河流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其中分别在5.8~4.4 Ma和2.2~1.6 Ma发育两期覆盖整个太原盆地的湖泊。物源分析表明在5.8 Ma前后存在物源转变。5.8 Ma以前物源主要来自东部太行山脉的侏罗系石英砂岩;5.8 Ma以后物源转为以三叠系长石砂岩为主,同时吕梁山北部的变质岩和火山岩碎屑进入盆地,表明汾河开始流入太原盆地。太原盆地沉积环境演化与区域古气候和构造的关系,表明盆地的湖泊扩展过程主要受构造沉降控制,是青藏高原东向扩展作用的构造—地貌响应。
庄其天何宏林魏荣珠王忠梅石峰闫纪元
关键词:山西地堑系太原盆地沉积环境物源分析古气候
四川盆地东北部须家河组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演化——来自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被引量:1
2024年
须家河组海陆过渡相沉积物有效记录了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古气候—环境变迁的信息,分析沉积环境对于探索有机质富集和油气成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四川盆地东北部(川东北)不同位置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质剖面进行野外观察和描述、对各层段样品开展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对川东北须家河组碎屑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川东北须家河组碎屑组分主要为岩屑和石英,砂岩类型以中粒岩屑砂岩和中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CIA、CIW、PIA等参数和ICV—CIA、WIP—CIA等相关性判别图指示须家河组遭受了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须四段和须六段化学风化最强,经历了弱的沉积再旋回;Mo/Al、Mo/Mo*、V/Cr等值和V/Al—U/Al、V/Al—Mo/Al等交会图反映须家河组沉积期为氧化环境,且须四段和须六段的氧化程度更高。受陆源输入、湖侵/海侵事件和气候变化的联合影响,须家河组沉积时期气候有由温暖潮湿向炎热潮湿转变的趋势,水体咸—淡交替,盐度变化大,水平面波动较为频繁,须四段和须六段沉积期水深最浅,湖盆的古生产力水平中等偏低,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水体的陆源输入是古生产力的主控因素。须家河组沉积时期的环境演化、地层旋回与湖盆经历的2次收缩(T3x4和T3x6水退)和1次扩张(T3x5水进)存在明显的联动性。
薄尚尚田继先王晔桐付爽谌恒池孙国强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沉积环境古气候须家河组川东北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深层寒武系地层地球化学指标及其沉积环境演化
2024年
为保障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持续性对天然气、盐岩等化工材料的增长需求,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进行了深层勘探工作。本文通过野外露头考察、岩心观察,借助薄片分析、X衍射元素录井等资料的分析应用,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寒武系沉积地球化学指标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岩石的地球化学指标Sr/Ba、Sr/Cu、V/(V+Ni)在碳酸盐岩段有明显响应。盆地中东部寒武系从早期温暖潮湿型潮坪演化至气候多变的镶边型半局限台地。徐庄组鲕粒生屑滩、张夏组颗粒鲕粒滩、受风化影响的风化三山子组顶部云质滩为最有利储层相带;徐庄组生屑滩及顶部泥质洼地是最有利的烃源岩层。
王泉波高其宇陈瑞黄国丽黄国丽吴小斌
关键词:寒武系鄂尔多斯盆地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沉积环境演化:来自皮山PBX1井的地化证据被引量:2
2024年
【研究目的】白垩纪与古近纪之交发生过地质历史上重大的灾变和异常事件,致使K/Pg界线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地质界线之一。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沉积环境的研究,有助于重建特提斯北部盆地群塔里木盆地的古环境。【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PBX1井岩心的地球化学元素敏感指标研究K/Pg上下环境的变化。【研究结果】晚白垩世晚期古气候属于干热型,早古新世呈现短暂温湿型。古盐度由晚白垩世正常海洋环境向早古新世半咸水、海陆过渡盐湖环境转换,K/Pg界线位置处,古盐度达到最低值。氧化-还原环境由晚白垩世富氧→贫氧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经历了K/Pg事件之后短暂向早古新世富氧环境转化,而后整体上由贫氧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向极贫氧的还原环境演化。【结论】PBX1井地球化学元素敏感指标揭示了中生代—新生代之交灾变异常事件在塔里木盆地响应特征,也是特提斯洋北部盆地群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沉积环境演化的有效证据。
岳勇蒋恕田景春林新
关键词:环境演化塔西南
30ka以来鄂霍次克海中部沉积环境演化
在人为增暖的背景下,由于高纬放大效应,包括鄂霍次克海在内的北半球高纬海域经历更快的环境变化。鄂霍次克海是西北太平洋一个半封闭边缘海,被西伯利亚陆地、勘察加半岛、北海道岛和萨哈林岛环绕,通过千岛群岛处深浅不一的水道与亚北极...
王庆超
关键词:碎屑沉积古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末次冰期鄂霍次克海

相关作者

殷勇
作品数:85被引量:465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南黄海 沉积环境 沉积相 环境演化 探地雷达
吴朝东
作品数:137被引量:1,762H指数:26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南缘 侏罗系 天山北缘 松辽盆地 准噶尔盆地
李建芬
作品数:86被引量:56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渤海湾西岸 全新世 牡蛎礁 沉积环境 贝壳堤
王宏
作品数:181被引量:1,166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渤海湾西岸 牡蛎礁 全新世 贝壳堤 潮间带
曹小月
作品数:3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沉积环境演化 沉积相 环境演化 钻孔 沉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