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9 篇“ 永久性结肠造口 “的相关文章
延续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自我能力、生命质量分析 2025年 探讨延续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94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均实施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手术,A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B组在A组的基础上增加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结果 B组患者的ESCA自护能力评分为(149.91±12.34)分,高于A组的(119.62±14.63)分;QOL-BREF评分为(103.77±9.89)分,高于A组的(86.26±9.92)分;护理满意率(95.74%)高于A组(87.23%),P<0.05。结论 在直肠癌患者接受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手术后,加强延续护理可显著提升其自护能力,促进生命质量改善,保证术后的稳定恢复。 海仁萨·吾布力卡斯木 张荣荣 乎尔西旦·阿巴白克日关键词:延续护理 直肠癌 永久性结肠造口 自护能力 结直肠癌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胃肠道外科择期行手术治疗及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和造 口 患者适应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份,有效回收率为96.00%。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ESCA总分为(54.93±8.59)分,处于低水平,其中有60.42%(87/144)的患者其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低水平(ESCA总分≤5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的ESCA总分在婚姻状况、同造 口 护士有无规律联系、有无造 口 并发症、造 口 适应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同造 口 护士有无规律联系、有无造 口 并发症、造 口 适应水平是结直肠癌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婚姻状况、同造 口 护士有无规律联系、有无造 口 并发症及造 口 适应水平是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赖萍萍 杨翠萍 吴晓莉关键词:结直肠癌 永久性结肠造口 自我护理能力 基于ADOPT护理模式在直肠癌术后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中的应用 2025年 探讨直肠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针对肠造 口 实施ADOPT护理模式(态度-定义-思维-计划-实施)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择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接受结肠 造 口 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8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4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采取ADOPT模式干预;比较护理结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自我照护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概率低,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术后针对结肠 造 口 实施ADOPT模式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自我照护能力,值得临床借鉴。 于红 王晶晶 姜丹 陈路 王荻关键词:直肠癌 结肠造口 综合性 护理在直肠癌术后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对进行过直肠癌手术,并在术后出现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的患者进行身体和心理的提高,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运用综合性 护理模式,观察应用此模式是否对患者的身心具有提高效果。方法 为保证探讨的科学性 ,合理性 和有效性 ,选择我院2022年至2023年之间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并对两者患者在护理后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性 护理模式的患者,在术后护理中,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护理程度及发展效果明显好于另一组(P<0.05)。结论 可见,对进行了直肠癌术的患者,在术后采取综合性 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身心恢复效率,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发展。 刘文杰关键词:综合性护理 直肠癌 永久性结肠造口 延续性 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分析 2025年 分析延续性 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4月到2024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平均分入对照组、观察组中,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 护理,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干预后两组的自护能力,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延续性 护理可有效提高直肠癌术后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胡英南关键词:延续性护理 直肠癌手术 永久性结肠造口 自护能力 研究激励式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2025年 此次课题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直肠癌病人术后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以激励式护理为护理干预方式,探究其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具体影响。方法 实验时间开展选择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这一年内进行。提前开展研究试验对象的筛选,共选择90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临床资料符合纳排标准。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参与者均匀分配,形成了两个组别: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分别包含45名成员。对照组接受的是标准常规护理流程,而实验组则在这一基础上,叠加应用了鼓励性 护理措施。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两组参与者在自我护理技能、生活品质以及心理健康状态等多个维度上的差异,来评估激励式护理的额外效益。通过变换评估指标的观察角度和统计对比,深入分析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综合康复效果的异同。结果 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病人在自我管理能力、生活品质的改善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上均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且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结论 对于接受直肠癌手术并需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的患者而言,实施激励式护理干预措施被证明能显著提升其自我照护能力,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并且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促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值得被广泛推广并深入应用于实际医疗护理工作中。 张继红关键词:直肠癌术后 永久性肠造口 自我护理能力 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社会心理适应体验的Meta整合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术后居家期间社会心理适应的体验,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和英文数据库中有关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术后社会心理适应的质性 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17日,使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年发布的质性 研究评价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JBI的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提炼出40个研究结果,归纳成9个新类别,整合成3个结果,即复杂的情绪反应、艰难的心理适应、达成社会心理适应。结论: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术后常出现社会心理适应不良,需要自身主动适应与接受家庭社会支持,临床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提供个性 化的心理干预和有效的健康教育。 羡红涛 徐琰 刘雨骅 杨洋 王欣然 韩斌如关键词:肠造口 永久性 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居家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2024年 目的探究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居家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居家患者共11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交往焦虑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等进行测评,通过Pearson相关性 检验分析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居家患者社会疏离感与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 ,采用单因素、多元线性 回归分析筛选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居家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居家患者交往焦虑量表评分为47.83±6.21分,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评分为7.08±2.15分,社会影响量表评分为78.52±4.39分,居家管理自评量表评分为137.85±14.62分;Pearson相关性 检验显示,永久 结肠 造 口 居家患者交往焦虑量表总分与造 口 后时间、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总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总分、居家管理自评量表总分呈负相关性 (r=-0.352~-0.204,P<0.05),与年住院次数、社会影响量表总分呈正相关性 (r=0.185~0.374,P<0.05);多元线性 回归分析显示,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居家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有造 口 后时间、年住院次数、造 口 自护、应对方式、病耻感、家庭关怀度(P<0.05)。结论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居家患者社会疏离感处于中等水平,且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居家患者社会疏离感影响因素复杂,临床应强化心理干预,协同患者家属以加强家庭关怀,从而缓解其社会疏离感。 赵鑫鑫 马薇 赵志文 于洪宇 吴亚丽关键词:老年患者 结肠造口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赋能理论下自我护理对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的效应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将赋能理论下自我护理管理应用于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厦门市第五医院就诊的100例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的基础上采取赋能理论下自我护理管理干预。对比2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造 口 适应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出院6个月随访。研究组出院时、出院1、3、6个月对造 口 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分别为72.00%、78.00%、86.00%、96.00%,高于对照组的52.00%、48.00%、44.00%、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3、6个月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3、6个月时间内造 口 患者适应状况(observer alexithymia scale,OA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升高,且研究组OA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临床6个月的护理随访可知,采用赋能理论下自我护理管理较常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更能够符合疾病造 口 适应状况,从而促进疾病恢复。 柳乌桃 林美容 郑缘关键词:永久性结肠造口 自我护理能力 延续性 护理对直肠癌术后行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延续性 护理对直肠癌术后行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赣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直肠癌术后行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与研究组(n=25)。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延续性 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造 口 周围皮肤变色、侵蚀及组织增生状况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研究组患者造 口 自我护理能力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延续性 护理在直肠癌术后行永久性 结肠 造 口 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益,有助于改善患者造 口 周围皮肤状况,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陈起凤 方琴 田玲关键词:延续性护理 直肠癌 永久性结肠造口
相关作者
程芳 作品数:88 被引量:931 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淋巴水肿 护理 护士 乳腺癌患者 戴晓冬 作品数:112 被引量:921 H指数:16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护理 补骨脂 鸦胆子 永久性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许勤 作品数:347 被引量:3,838 H指数:3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研究主题:护理 肠内营养 代谢 生活质量 护士 王兰 作品数:15 被引量:73 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研究主题:永久性结肠造口 老年患者 健康教育 延续性 心理适应 付菊芳 作品数:123 被引量:1,129 H指数:1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生活质量 医院感染 护士 照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