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5篇“ 水质生物评价“的相关文章
- 长江下游城市湖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评价:以芜湖市3个城市湖泊为例
- 2025年
- 长江下游拥有众多的城市湖泊,对维护生态系统功能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人类活动复杂性容易造成原因不明的富营养化现象,因此亟待对长江下游城市湖泊进行水生态评估以追因并控制富营养化.于2023年5月对长江下游典型城市湖泊(芜湖市蜻蜓湖、凤鸣湖和银湖)开展水生态现状调查,重点关注富营养化状态下,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与湖泊水体环境的关系.结果发现,三湖共检出浮游动物61种,浮游植物69种,底栖动物15种;其中,蜻蜓湖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物种数均为三湖最高,其浮游植物物种数显著高出凤鸣湖17.65%和银湖22.06%(P<0.05),银湖的底栖动物生物量最高[(149.39±10.97)g·m^(-2)],显著高出蜻蜓湖97.46%和凤鸣湖97.64%(P<0.01).调查中发现,优势度较高的浮游生物包括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和侠盗虫(Strobilidium sp.)等,底栖动物主要为水丝蚯属(Limnodrilus sp.)和长足摇蚊属(Tanypus sp.).水质氮磷、沉积物氮磷、水深、盐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溶解氧等是导致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优势种在湖泊之间出现差异的重要环境因子,总影响力分别为70.70%、76.69%和70.32%(冗余分析).通过计算水质理化因子、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及生物指数,表明蜻蜓湖和凤鸣湖属于富营养型湖泊,银湖属于中营养型湖泊.
- 徐冰倩葛芳杰郭瑶陈迪松陈若男邹恒周伯柱张丽萍吴振斌周巧红
- 关键词:水生生物水质城市湖泊环境因子富营养化
- 贵州贞丰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评价被引量:2
- 2024年
- 了解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是研究洞穴生态系统的重要内容,也是对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补充.于2019年10月(平水期)及2020年8月(丰水期)对贵州省贞丰县5个洞穴内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组成、优势种、多样性、功能摄食群的分布特征,并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学指数对洞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得出:两个水期共获大型底栖动物63种,隶属4门7纲19目46科,其中水生昆虫41种,占65.07%,闪蚬Corbicula nitens、四节蜉Baetis sp.、蚋Simulium sp.是两个水期的共有优势种.在时间上,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Pielou和Margalef指数)均表现为平水期>丰水期.在空间上,密度和Margalef指数表现为有光带>弱光带>黑暗带,生物量、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表现为弱光带>有光带>黑暗带.Jaccard相似性系数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洞穴相邻光带之间的相似性较高,不同洞穴相同光带或不同光带之间的相似性偏低.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由5个功能摄食群(FFGs)构成,其中捕食者占比最多,约占42.86%.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生物指数(BI)对水质的评价存在差异,经对比,生物指数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水质情况.本研究表明贵州贞丰洞穴大型底栖动物以水生昆虫为主,功能摄食类群以捕食者为主,且人为干扰可能是水质下降、物种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图8表5参45)
- 刘小万徐承香张思强杜维锋李微娅罗浪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质生物学评价功能摄食类群
- 汉江上游平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生物评价被引量:3
- 2024年
- 探究平水期汉江上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水质状况,为汉江上游水源涵养区水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参考。于2020年4月对汉江汉中段干流及11条主要支流的浮游植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汉江汉中段干支流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5属51种,物种组成为硅藻-绿藻型,优势种为小环藻(Cyclotella sp.)、舟形藻(Navicul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箱型桥弯藻(Cymbella cistula)、棒胶藻(Rhabdogloea sp.)、二角多甲藻(Peridinium bipes)、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以及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0.39×10^(6)~3.59×10^(6)个/L,生物量为0.39~3.49 mg/L。Shannon多样性指数(0.64~2.15)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28~0.81)变化趋势一致,干流略低于支流。结合水体理化指标、营养状态指数、污染指示种以及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汉江汉中段干支流处于轻度污染~α-中污染状况,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RDA与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TN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的主要环境因子。
- 徐沙郭嘉伟胡恩穆琳孙长顺潘保柱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质评价
- 无定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生物评价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究无定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质状况,于2021年春秋季对无定河干流、6条支流及3个淤地坝水体展开生态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25种,其中原生动物40种、轮虫54种、枝角类15种、桡足类16种,秋季物种数(103种)高于春季(76种),均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物优势种共31种,以臂尾轮虫和龟甲轮虫等富营养型水体指示生物居多,春季优势种优势度整体高于秋季。春季浮游动物平均密度(360.9个/L)和平均生物量(0.600 mg/L)均高于秋季(83.6个/L、0.298 mg/L),且春秋季淤地坝水体中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河流。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也表明:河流与淤地坝2种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群落分布存在差异,采用冗余分析进一步探明,主要差异为河流和淤地坝2种水体中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其中化学指标(溶解氧、盐度、亚硝氮、硝态氮、溶解磷、叶绿素a)和物理指标(水深、透明度、浊度)分别是影响河流和淤地坝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水质生物评价结果显示,春秋季水质均为无定河干流最优,支流次之,淤地坝水质最差,且干流中下游水质优于上游。
- 李刚潘保柱丁一桐孙长顺王晓涛杨子杰
- 关键词:无定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水质生物评价淤地坝
- 呼玛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评价
- 2023年
- 为系统了解黑龙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呼玛河(E122°03'~126°43',N51°15'~52°45')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状况,2020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采用常规方法,对呼玛河进行了2次生态调查。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81种,隶属于13目42科,其中水生昆虫最多66种,占总物种数81.48%,扁形动物最少仅有1种,占总物种数1.24%。调查期间,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341.86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3.30 g·m-2,春季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秋季。相对重要指数排名前10位的大型底栖动物以水生昆虫为主,其中2季共有的优势种为细蜉(Caenis sp.)、Dipteromimus sp.、科恩阿石蝇(Tadamus kohnonis)、津氏突长角石蚕(Ceraclea tsudai)和阿萨同石蝇(Isoperla asakawae)。春季大型底栖动物Pielou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秋季。K-优势曲线表明,春季个体较秋季更为丰富均匀。水质理化评价表明,呼玛河水质介于II类水至III类水之间,BI指数表明,呼玛河水质处于极清洁至清洁等级,对比BI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前者更适于对呼玛河进行水质生物评价,且BI指数与氨氮、总氮和总磷线性拟合关系呈极显著,与溶解氧呈显著。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呼玛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溶解氧、氨氮和总磷等,其中多数大型底栖动物EPT类群与溶解氧呈正相关,而与氨氮、总磷和总氮呈负相关,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与氨氮和亚硝态氮呈正相关,而与溶解氧呈负相关。
- 窦乾明王慧博宋聃都雪都雪黄晓丽王乐霍堂斌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质生物评价环境因子
- 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评价
- 2023年
- 为了解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周年变化特征及水质生物评价,2021年春、夏、秋和冬四个季节在保护区水域设置了10个断面,开展了保护区浮游植物现状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02种,隶属于8门49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其次为绿藻门。优势物种共计16种,以绿藻门种类为多。浮游植物的密度范围为10.21~102.09×104 Cells/L,全年平均密度为27.92×104 Cells/L;物量范围为0.10~6.96 mg/L,平均生物量为2.26 mg/L;生物量及密度变化趋势为夏季高冬季低、上游高下游低。浮游植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39~3.25,年均值为2.43;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波动范围为0.25~0.87,年均值为0.47。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指示水体较为清洁,浮游植物密度指示水体营养类型为极贫营养。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冗余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受温度、溶解氧和流速影响较大。
- 蔡志宇伍遇普林枫田波向浩吴益平黄盼君刘千凡周志国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生物评价
- 调水后东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评价被引量:12
- 2022年
- 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在防洪、灌溉、休闲旅游、水产养殖及水资源供应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后的东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健康状态,于2016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及2017年1月(冬季)对东平湖不同空间区域(根据调水路线划分为进水区、湖中区和出水区)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43种(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蓝藻门次之,硅藻门位居第三。东平湖浮游植物密度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秋季(1.65×10^(8)cells/L)、夏季(3.06×10^(7)cells/L)浮游植物密度明显高于春季(1.68×10^(6)cells/L)和冬季(1.27×10^(6)cells/L),而出水区、湖中区及进水区之间未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年均密度为4.96×10^(7)cells/L。浮游植物优势种群共计14种(属),以蓝藻门的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拟浮丝藻(Planktothricoides sp.)为主。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lef丰富度指数及优势种评价法对东平湖进行的水质生物评价表明,东平湖水质总体处于中污染水平。与历史数据相比,调水后的东平湖浮游植物群落密度、物种多样性均高于调水前,且主要优势种以β-中污染指示种居多,说明东平湖整体水质情况较调水前有所改善。
- 辛未高雯琪夏文彤屈霄刘晗陈宇顺
- 关键词:南水北调东线浮游植物水质生物评价
- 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中心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及水质生物评价
- 研究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是评价水域生态质量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之一。利用水的物理和化学参数的测量也可以用来评价水其环境质量,但这种评价不能准确代表水的实际状态。因此,有必要使用生物评价来全面了解水环境质量。与其他生...
- 爱丽丝(Ekoko Wetshokonda Alice)
- 关键词:水质
- 滇池湖滨湿地水生昆虫群落结构特征与水质生物评价
- 湖滨湿地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不大的面积占比,支撑了湖泊生态系统近60%的生物多样性。随着人们对湖滨湿地生态功能认识的逐步提高,湖滨湿地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修复湖滨湿地来进行健康湖泊生态系统的构建已成为...
- 杜婷
- 关键词:湖滨湿地水生昆虫指示物种生物评价
- 猫跳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评价被引量:4
- 2022年
- 调查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进行水质生物评价,对制定流域环境管理策略有重要意义。为摸清长江二级支流猫跳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用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物种,对猫跳河水污染状况进行评价。调查发现:猫跳河有底栖动物82种,隶属于4门7纲51科,其中水生昆虫的种数占据明显优势。底栖动物总平均个体密度为84 ind./m^(2),总平均生物量密度为11.01 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57,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6。水质生物评价结果表明,猫跳河流域大多处于污染状态,其中支流受污染的状况比干流更严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MWP记分系统2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采用BMWP记分评价得到的结果普遍劣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的结果。
- 马卓荦凌耀忠黄文达
- 关键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质生物评价
相关作者
- 孔凡青

- 作品数:25被引量:149H指数:6
- 供职机构: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 研究主题:群落结构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水质生物评价 尼尔基水库 有机氯农药
- 王备新

- 作品数:89被引量:1,364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研究主题: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底栖动物 溪流 生物评价 群落结构
- 刘曼红

- 作品数:81被引量:28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浮游植物 底栖动物 退耕
- 霍堂斌

- 作品数:197被引量:56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群落结构 鱼类 浮游植物 大型底栖动物 人工鱼巢
- 杨莲芳

- 作品数:62被引量:916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
- 研究主题:毛翅目 新种记述 石蛾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昆虫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