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3篇“ 水沙条件“的相关文章
水沙条件下水库泥沙淤积及排沙特征研究
2025年
为研究水沙条件下水库泥沙淤积和排沙特征,本文根据三峡库区上游和下游的水文资料,分析水库入库水沙变化和出库水沙及淤积和排沙变化。结果表明:(1)水库蓄水后,水库上游年平均径流量整体略减小,年平均输沙量快速减小,减小趋势明显,平均卵石推移质沙量相较蓄水前减小了86.1%;(2)水库下游年平均径流量减小了1.17×10^(8)m^(3),年平均输沙量减少了4.8×10^(6)t;(3)历年泥沙淤积量与入库沙量呈正相关,入库沙量越多,泥沙淤积量相应越多。
王忠元王文婕
关键词:泥沙淤积水沙变化输沙量
保持河道稳定的水沙条件及形态参数研究
2025年
河道演变关系人们的生命和经济安全,目前河道演变没有规则,而河流阻力规律可以很好地揭示河流形态变化过程。以汾河中游段为研究对象,基于河流阻力对保持河道稳定的水沙条件进行研究,提出一个考虑来沙量和泥沙起动速度的阻力系数表达式,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阻力系数表达式可以对汾河中游段河型进行划分,划分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根据水沙条件对河流状态进行划分,提出来水无沙的新情势,在新情势下河流将长期保持单股状态,利于河型稳定。
林明钦
关键词:水沙条件
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
2025年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宁蒙河段年水量和汛期水量有所减小,年沙量和汛期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削减严重,发生洪水的几率明显降低。水沙过程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宁蒙河段河床演变过程,宁蒙河段平滩流量由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3 600~5 800 m^(3)/s减小到目前的1 900~4 000 m^(3)/s。建立的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和水沙条件的响应关系表明,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姚庆锋卢书慧史红玲张治昊
关键词: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水沙条件河道演变
变化水沙条件下长江沙卵过渡带冲淤演变及水动力变化特征
2025年
长江沙卵过渡带位于三峡水库出口至江汉平原之间,其对水沙变化的响应关系着长江中游河道的防洪、航运规划和生态栖息地功能。基于大量实测数据,系统研究了1955~2021年变化水沙条件下长江沙卵过渡带冲淤演变及水动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5~2021年长江沙卵过渡带年径流量变化较小,而输沙量变化显著,推移质输沙量和悬移质输沙量分别于1982年和2003年发生锐减;从冲刷时间分布来看,长江沙卵过渡段的冲刷调整主要集中在1975~1991年葛洲坝独立运行(施工)期和2003~2008年三峡水库蓄水初期,2016年后冲刷幅度明显减小。从冲刷空间分布来看,1975~1991年沙卵过渡带的冲刷部位集中于平滩河槽以下,2003年三峡水库运行后其冲刷特征则转变为“滩槽均冲”,且随着时间推移,主槽附近河床趋于稳定,河道冲刷变形集中在远离主槽的边滩、支汊等部位。上游次饱和水流下泄导致的沿程冲刷以及下游枯水位下降、河床沿程不均匀下切等引起的溯源冲刷是建坝后长江沙卵过渡带冲刷变形的主因。在河道整体冲刷背景下,1975~2021年沙卵过渡带洪水水面线形态相对稳定,受河道冲刷,床面糙度增加以及洞庭湖顶托作用联合影响,宜昌—枝城段洪水比降略微增大,沙市以下洪水比降略微减小;相比之下,枯水水面线形态变陡,且随着河床比降趋陡以及下游水位的持续下降,局部水面比降显著增大,其中毛家花屋—陈家湾段平均水面比降增幅超1,枯期水流输沙能力明显增强。
何子灿郭小虎郭小虎孙昭华渠庚
关键词:冲淤演变三峡水库
水沙条件下荆南四河松西河航道治理思路
2024年
三峡建库后,长江中下游来水来沙条件改变,由长江入洞庭湖的荆南四河水文泥沙边界条件随之变化,三口分流量较建库前减少23%,分沙量减少88.8%,三口河道总体由冲淤平衡转为冲刷,其中松西河冲刷占比47%,中水位下松西河河道持续展宽,部分分汊、弯道及过渡河段冲刷较为剧烈,深泓摆动幅度较大,因滩槽不稳而碍航。针对长江-洞庭湖江湖关系变化带来的航道问题,在三峡建库后新的水沙条件及演化过程研究的基础上,对碍航特性、河床演变特性及趋势进行分析,提出松西河航道以疏浚和边滩守护为主,固滩稳槽、分段实施的治理思路,以典型的裴家场河段为例制定工程方案,并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对治理思路和方案效果进行验证。研究成果旨在为类似河湖连通长河段的航道治理提供借鉴。
李强郭敏郭小虎
关键词:水沙变化航道条件
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变化及其与汛期水沙条件的关系
2024年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变化与汛期水沙条件的关系。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由20世纪中期的7 000~9 000 m^(3)/s减小到20世纪末期的2 000~4 000 m^(3)/s;21世纪后,平滩流量恢复至4 000~7 000 m^(3)/s。2000年前孙口平滩流量与汛期水沙条件关系点群与2000年后两者关系点群存在明显分区,表明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运用后,下游河道冲刷演变机理与前期河道淤积演变机理存在较大差异。建立的孙口平滩流量与汛期水沙条件的定量关系表明,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随着汛期平均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汛期平均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韩小军卢书慧史红玲林树峰
关键词:黄河下游平滩流量水沙条件河道演变
汛期与非汛期水沙条件对黄河下游不同河段过流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水沙输移特性显著改变,下游河道经历强来沙作用下的持续淤积与小浪底水库调控下的持续冲刷过程。基于黄河下游1986—2020年实测水沙数据与固定断面地形,计算了河段尺度的平滩流量,量化了汛期与非汛期水沙过程对各河段过流能力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枢纽运行前水流冲刷强度随时间减弱,下游河道呈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的整体淤积态势,平滩流量持续减小,最小过流能力小于2000 m^(3)/s。②小浪底枢纽运行后水流冲刷强度显著增大,尤其在非汛期,对河床冲刷产生重要影响;各河段过流能力显著恢复,其中游荡段恢复最为迅速。③各河段平滩流量与前5 a汛期、非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呈良好的幂律关系,该关系能较好地反映汛期与非汛期累积水沙过程对过流能力的综合影响。④小浪底枢纽运行后,非汛期水沙条件对平滩流量的贡献率增大,尤其是对游荡段具有重要影响(占比53%),对过渡段与弯曲段贡献则较小(占比不到20%)。
曹玉芹夏军强周美蓉程亦菲陈建国
关键词:平滩流量水沙条件非汛期汛期黄河下游
恒定水沙条件下河道交错边滩冲刷规律研究
2024年
河道中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将会破坏下游河床的输沙平衡,严重时会导致河岸冲刷,河堤崩塌。为找出河道水流冲刷的规律,本文通过河道边滩水流冲刷模拟试验,对河道交错边滩的冲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泓线的平面位置变化反映了河床随时间的增加逐渐下移,河床的平均高程逐渐减小,冲刷时间较小时,右岸边滩形成较深沙沟,左岸泥沙淤积,冲刷时间较大时,右岸泥沙淤积,左岸泥沙减小。以上研究可为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曾宏宇
关键词:水流冲刷
跨山区航道桥梁改建工程水沙条件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山区航道通航尺度小、比降大、流速快、枯丰变化明显、水文情况复杂。丽水莲都碧湖大桥改建工程位于瓯江干流中游,其所跨河段现状航道和规划航道线路不同,桥梁建设需同时满足现状航道通航和预留规划航道发展空间两项要求,因此对桥墩的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桥梁通航净空尺度的计算分析表明,规划航道布置在主桥主跨内满足通航要求,而现状航道布置在主桥左侧桥跨内时,左侧主墩位于现状航道边缘,将对现状船舶通航安全构成影响。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桥梁改建对现状航道和规划航道水流条件和泥沙冲淤的影响,并提出将现状航道向左侧疏浚拓宽4 m,以满足通航要求的改善措施,可为跨山区航道的桥梁改建工程解决方案提供借鉴。
王畅赵鹏李焱
关键词:山区航道桥梁
水沙条件下长江口河道演变及河流功能评估
长江口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航运通道,长三角地区人类活动集中、贸易往来频繁,因此具备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同时,作为长江水沙下泄的终端,泥沙淤落堆积在长江口,形成广阔的湿地洲滩,赋予长江口极高的生态价值。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和极...
杨翰林
关键词:长江口河道演变河流功能

相关作者

夏军强
作品数:305被引量:1,328H指数:2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黄河下游 三峡工程 水沙条件 河段 游荡
周美蓉
作品数:156被引量:443H指数:1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黄河下游 三峡工程 长江中游 河段 荆江河段
邓珊珊
作品数:69被引量:359H指数:1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三峡工程 荆江河段 黄河下游 长江中游 河床调整
侯素珍
作品数:118被引量:559H指数:15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潼关高程 黄河 三门峡水库 黄河内蒙古河段 万家寨水库
陈建国
作品数:99被引量:59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黄河下游 黄河 泥沙 三门峡水库 黄河下游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