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6篇“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的相关文章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新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背景。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19年5月浙江省宁波与杭州两个地区6所医院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98株(非重复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1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0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比较宁波与杭州地区分离株耐药率和耐药基因携带率。结果9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均<30%,对其余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60.20%~94.90%。宁波分离株对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杭州分离株。98株菌共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3'')-Ⅰ(13/98,13.27%)、ant(2'')-Ⅰ(11/98,11.22%)、aac(6')-Ⅰb(7/98,7.14%)、aph(3')-ⅩⅤ(4/98,4.08%)、aac(6')-Ⅱ(3/98,3.06%),和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10/98,10.20%)。宁波分离株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2'')-Ⅰ、ant(3'')-Ⅰ、aph(3')-ⅩⅤ和rmtB检出率高于杭州分离株。25株菌检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5/98,25.51%),其中15株携带2种及以上耐药基因,10株携带1种耐药基因。10株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MIC均≥256μg/ml。耐药基因携带模式共有6种,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表型相符。结论携带ant(3'')-Ⅰ、ant(2'')-Ⅰ、aac(6')-Ⅰb、aph(3')-ⅩⅤ、aac(6')-Ⅱ、rmtB基因是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 朱健铭翁幸鐾姜如金吴晋兰凌莉萍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 大肠杆菌及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分子鉴定
- 大肠埃希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俗称大肠杆菌。大多属于人肠道共生菌,一定条件下会引起肠道感染,有些特殊血清型具有致病性,严重的会引起败血症。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生态环境及医院、社区等各个社会环境中,有些病原性大肠杆菌对...
- 李超
- 关键词:大肠杆菌LAMP多重PCR
- ICU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表达.方法 采用PCR法检测6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2″)-Ⅰ 、ant(3″)-Ⅰ 、anc(6')-Ⅰ和anc(6')-Ⅱ.结果 6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检测到含有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菌株共16株,检出率为26.67%(16/60);8株含ant(2″)-Ⅰ基因,检出率为13.33%(8/60);10株含有anc(6')-Ⅱ基因,检出率为16.67%(10/60);其中两株同时含ant(2″)-Ⅰ基因和anc(6')-Ⅱ基因,未检测出ant(3″)-Ⅰ和anc(6')-Ⅰ基因.结论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表达率较高,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介导的耐药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彭咏麟刘立君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重症监护室
- 多重耐药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MDR-mPA)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分布,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临床分离的MDR-mPA进行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结果61株MDR-mPA中共有23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其中aac(3)-Ⅱ阳性12株(48%),aac(6')-Ⅱ阳性9株(36%),aac(6')-Ⅰ阳性3株(12%),ant(2″)-Ⅰ阳性1株(4%)。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表达有关。
- 孙淑红诸葛宝忠朱德全凌宗欣胡晓峰
- 关键词: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 乌鲁木齐地区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研究
- 目的:本研究探讨分析乌鲁木齐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耐药基因型,阐述乌鲁木齐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找出差异,指导临床进行耐药监测及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734株鲍...
- 沙代提古力·米吉提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 保定市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检测及分析
- 目的: 1、掌握保定市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情况。 2、掌握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缓细菌耐药产生、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1、菌株来...
- 杜亚涛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氨基糖苷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了解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8株,采用VIKET Compact 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应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显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1.4%外,对其他所测药物耐药率均>50%,本组2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b、ant(3")-Ⅰ、aph(3')-Ⅰ和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阳性率分别为85.7%(24株)、7.14%(2株)、67.8%(19株)、92.9%(26株)、53.6%(15株)和82.1%(23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重要原因。
- 杨艳王厚照张玲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耐药基因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PH(3′′)-Ⅰ和AAC(2′)-Ⅰ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离株gzch810(SM gzch810)携带的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PH(3′′)-Ⅰ和AAC(2′)-Ⅰ进行扩增、测序及原核表达,为下一步功能试验的开展提供基础材料。方法提取SM gzch810基因组染色体,PCR扩增APH(3′′)-Ⅰ和AAC(2′)-Ⅰ全基因并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将APH(3′′)-Ⅰ和AAC(2′)-Ⅰ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以染色体DNA为模板,成功扩增800bp APH(3′′)-Ⅰ基因和550bp AAC(2′)-Ⅰ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其与相关报道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一致性分别达91%及95%;SM gzch810APH(3′′)-Ⅰ和AAC(2′)-Ⅰ序列已登录GenBank(登录号:HQ315852和HQ315853);SDS-PAGE显示,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6×103和46×103。结论从SM gzch810中成功克隆及表达了APH(3′′)-Ⅰ和AAC(2′)-Ⅰ基因,为下一步检测上述两种重组体大肠杆菌对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功能评价做好准备。
- 关小珊关锐梨钟华敏邓秋连谢永强周珍文
-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克隆原核表达
- 食源性变形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及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研究
- 2015年
- 目的了解食源性变形杆菌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情况。方法收集2011—2014年石家庄市售各类食品中分离到的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至少有一种耐药的变形杆菌124株,用PCR、测序和基因库在线比对方法分析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与3种16S r 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124株变形杆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耐药基因aac C2、aac A4、aad A1和aph A6的检出率分别为95.2%(118/124)、80.6%(100/124)、73.4%(91/124)和5.6%(7/124);16S r 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rmt B检出率为87.1%(108/124)。aac C1、aad B、arm A和rmt C基因均未检出。结论 aac C2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与rmt B型16S r RNA甲基化酶基因流行是食源性变形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
- 郭玉梅张慧贤秦丽云剧慧栋
- 关键词:变形杆菌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 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布及耐药性检测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检测儿科患者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抗生素合理选用。方法从儿科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培养标本中分离肺炎克雷伯菌132株,鉴定后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然后对菌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药敏试验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和小诺霉素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耐药率依次为62.12%、75.76%、81.06%,84.85%和79.55%。PCR扩增显示,aac(3)-I、aac(6′)-Ib、ant(3′′)-II和ant(2′′)-I基因大小分别为169、519、284和320bp。132株儿科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有54株检出携带有不同方式的此类基因。其中单独携带aac(3)-II、aac(6′)-Ib、ant(3′′)-I和ant(2′′)-I基因的分别有12、8、3和2株;携带两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菌株有两种:aac(3)-II基因+aac(6′)-Ib基因16株,aac(3)-II基因+ant(2′′)-I基因7株;携带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菌株有两种:aac(3)-II基因+aac(6′)-Ib基因+ant(3′′)-I基因2株,aac(3)-II基因+aac(6′)-Ib基因+ant(2′′)-I基因2株;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都存在的有2株。结论儿科患者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耐药,与普遍携带氨基糖甙类修饰酶基因有关。治疗该菌感染时不建议将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和小诺霉素5种糖苷类抗生素作为首选药物单独使用,应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 王娜韩博郝玲任常军额尔敦高娃董燕李铁志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儿科呼吸道感染
相关作者
- 糜祖煌

- 作品数:460被引量:3,048H指数:32
- 供职机构: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耐药基因 基因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 分离株 鲍曼不动杆菌
- 黄支密

- 作品数:139被引量:990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
- 研究主题:基因研究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基因 肺炎克雷伯菌 阴沟肠杆菌
- 明德松

- 作品数:157被引量:710H指数:1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 整合子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 苏智军

- 作品数:196被引量:821H指数:1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乙型肝炎 医院感染 Β-内酰胺酶
- 金法祥

- 作品数:160被引量:434H指数:12
- 供职机构: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