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702篇“ 民事审判“的相关文章
有效提升地方性法规在民事审判中的适用
2025年
本文以一起适用《湖南省物业管理条例》的民事案件为切入点,剖析地方性法规在民事审判实践中较少被援引和适用的成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能有效地提升地方性法规在民事审判实践中的适用。
曾东楼汤杨程
关键词:民事审判物业管理条例民事案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文书说理中实证研究——以民事审判实践为切入点
2025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文书说理,具有填补法律漏洞、平衡各种价值、回应社会需要等多重价值。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文书说理存在保守、刻意、混乱、模板化等主要问题。上述问题的形成既与法官内心认同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也与案多人少矛盾、能力水平不够、机制建设不足等客观因素紧密联系。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民事裁判文书说理中,应构建有限融入、循序渐进、系统推进的基本原则。具体路径为:一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正式法源;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如何融入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学习培训;三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用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检索融入便利与激励机制。
陈建华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事审判中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以当事人与法官权责配置为视角的分析
2025年
由于法律审的建构在我国仍缺少直接的立法依据和正当性基础,而适用七人合议庭审理的案件在实务中并不多见,中国语境下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区分的适用核心场域,应是一审程序的庭审构造和当事人与法官的权责配置。由于功能分析法是为了弥补概念/逻辑分析法的不足而生,并未提供一个正向识别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具体化标准,逻辑的分析路径才是最有效的。事实必须引入诉讼才能构成法院裁判的对象。以法官为视角,将法官的裁判活动区分为事实确认和事实评价,前者为事实问题,后者若在评价过程中叠加法律价值的取舍,则为法律问题,否则也属于事实问题。普遍性事实的确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结合不同的语境进行具体判断。
卢佩
关键词:法律问题司法三段论
论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
2024年
习惯是一种法治资源,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具有本土性的特色,其在民事审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习惯运用到民事审判中,挖掘其法律价值,可以有效解决纠纷。相关部门要从诉讼的角度将习惯和法律融合,加强对民事审判工作的创新,切实提高民事审判水平。本文分析了民事审判的意义,针对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本文阐述了习惯应用于民事审判的法律依据和具体的运用方式,提出了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优化策略,旨在合理地运用习惯,建立完善的民事审判机制,更好地解决民事纠纷,促进我国司法工作的长远化、规范化发展。
张 凯杨艳坤
关键词:民事审判司法
《吕氏乡约》对当前民事审判工作的启示
2024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在司法实践中弘扬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法治文明的职责使命。
余冬爱
关键词:传统法律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事审判工作法治文明社会主义法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民事审判程序中诉前鉴定适用的优化路向被引量:2
2024年
传统的先起诉后鉴定的程序设计已无法应对立案登记制背景下的民事司法实践。各级法院已经在民事诉讼实务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适用和探索,形成了“诉前鉴定+诉前调解”的纠纷解决模式,并陆续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指导意见或暂行规定。通过对诉前鉴定对法律属性、法律效力以及其在民事案件中的适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尽管诉前鉴定制度赋予了司法鉴定新的生命力且提高了审判质效,但实践中诉前鉴定仍存在诉前鉴定实务指导规定比较杂乱、诉前鉴定实务质证程序与现有民事审查规则冲突、诉前鉴定实务适用程序与立案登记制度冲突、诉前鉴定在民事实务中费用定性与分配不明等问题。对此,可以从建立民事实务中诉前鉴定的统一规范、规范民事实务中诉前鉴定的质证程序、界定民事实务中诉前鉴定案件的审核程序、明确民事实务中诉前鉴定费用的负担原则和完善诉前鉴定费用救助机制等方面对民事审判程序中的诉前鉴定适用进行优化与重构。
王志刚曹婷
关键词:民事审判程序司法鉴定民事诉讼诉前调解
民事审判权介入团体内部纠纷的诉讼机制
2024年
民事审判权介入团体内部纠纷之界限的划定需要兼顾审判权所固有的权利救济功能以及尊重团体内部自治两种价值的平衡。民事审判权对于团体内部纠纷的审查应以程序性审查为主。现阶段立法、司法实践以及学界观点难以明确民事审判权是否应当介入团体内部纠纷的判断标准以及如何对团体内部事项进行司法审查等问题,导致团体内部纠纷当事人的实体和程序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对域外有关审判权介入团体内部纠纷的判例和学说的比较研究可知,民事审判权介入团体内部纠纷不宜采用全部驳回起诉或以作出实体判决为导向的司法审查模式。民事审判权介入团体内部纠纷的识别标准应为团体内部行为是否涉及法律规定的民事法律关系,通过以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举证的团体内部行为相关的程序性事项为司法审查的重点的审理方式,聚焦于争点形成的过程,在程序层面判断团体内部行为的效力,并借此实现多重诉讼目的。
王立源
关键词:民事审判权诉讼要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审判实践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必不可少的一环。司法审判作为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也承担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与宣传的重要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审判中,有助于提高案...
毛宇
关键词:民事审判实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裁判文书
民事审判中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用考察
2024年
司法乃公正和善的艺术。在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谱系中,友善价值与司法审判共融渗透,并逐渐呈现出守正创新、泛化周延等不同的面相。友善价值融入司法审判有着极其深刻的运用机理,其历史逻辑在于赓续良善的传统司法基因、社会逻辑在于契合向善的浓厚民意氛围、实践逻辑在于创设扬善的鲜活司法案例。友善既是价值观,更是方法论,为提升裁判的司法公信力与当事人的获得感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在司法审判中引入友善价值有三个层面的要求:在宏观的应然的“理”上,由于正义与善相通相融,因而司法审判指导思想上要树立动态的合理正义观,做到“上善若水”;在中观的实然的“行”上,要对案件精准研判,应用尽用,“勿以善小而不为”,但也要避免“向一般条款逃逸”的情况;在微观的必然的“情”上,应注重厚植培育审判人员“择善而从”的司法习惯,这也是司法良知的要求,以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当事人在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并通过个案感受到法的真善美,进而基于“法感”之“共情”而成为法治的尊崇者和捍卫者。
羊震
关键词:民事审判友善价值观
民事审判庭审实质化问题研究——以民事诉讼当事人庭审话语输出为视角
2024年
语言是法律权力得以实现、实施的必要机制。要揭示庭审中权力与权利的具体运作行使,就要研究作为法律的界定性要素--微观话语。当前的庭审运作体系中,当事人的庭审话语规则是诉讼参与各方权力博弈的集中体现,也是直接言辞原则的直接体现。从实践看,对当事人话语权的有效行使需要进一步予以重视,以与当事人话语权主张诉求的增强形成匹配,保障民事庭审的实质化运行。
关卓隽
关键词:民事诉讼当事人民事审判有效行使权力博弈

相关作者

谢冬慧
作品数:147被引量:24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民国时期 审计 论略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民事审判
王亚新
作品数:93被引量:1,523H指数:2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 法院 民事审判 司法改革
江伟
作品数:201被引量:2,185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 消费者 民事诉讼制度
廖永安
作品数:153被引量:1,460H指数:22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 相似度 调解 诉讼费用
朱福勇
作品数:27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民事审判 民事 民事法官 能动性 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