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0篇“ 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相关文章
- 毒素-抗毒素系统抵抗噬菌体感染研究进展
- 2025年
- 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 TA)系统广泛分布于细菌和古菌中。TA系统通常由一个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毒素和一个能够中和毒素毒性的抗毒素组成。目前,TA系统分为Ⅰ-Ⅷ型,其中Ⅱ型TA系统的研究最为深入。然而,近年来也发现了一些非典型TA系统,如单顺反子TA系统和三组分TA系统等。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首个TA系统(Ccd B/Ccd A)以来,TA系统被认为在微生物的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A系统在抵抗噬菌体感染方面的功能,特别是TA系统如何特异性感知入侵噬菌体及其分子机制,旨在为探索未知TA系统的生物功能及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 朱青健欧阳松应王勖荣
- 关键词:噬菌体模式识别受体
- 结核分枝杆菌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VapBC家族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中有多种Ⅱ型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其中VapBC家族是数量最多的TA系统,包括毒素VapC及其抗毒素VapB。毒素VapC具有PIN(PilT N-terminal)结构域特征,通常是核糖核酸酶(RNase),可通过切割tRNA或23S rRNA的次黄嘌呤-蓖麻毒素环(sarcin-ricin loop,SRL)发挥其毒性;抗毒素VapB可通过与启动子DNA结合调节同源毒素的表达水平或与同源毒素直接结合抑制其毒性。VapBC家族与Mtb的生长、致病性和耐药性等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Mtb中VapBC家族的功能、毒素VapC的底物特异性、VapBC的结构及基于该结构的药物研发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治疗结核病(tuberculosis,TB)提供新的思路。
- 付博安能(综述)郭法谋孙红宾(审校)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应激反应蛋白结构
- 假肠膜明串珠菌L64中mazEF类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的识别和鉴定
- 2025年
- 【目的】鉴定假肠膜明串珠菌L64基因组中编码的mazEF类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并初步探讨mazEF系统协助宿主应对环境酸压力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MazF毒素,或同时表达其对应的抗毒素蛋白,以检测MazF是否抑制宿主的正常生长,并验证对应的抗毒素是否能中和MazF的毒性。基于lacZ报告系统及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等体内外试验确定mazEF系统的自调控机制。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及体内外试验确定受MazE调控的下游基因。【结果】在假肠膜明串珠菌L64基因组编码的3对潜在mazEF毒素-抗毒素系统中,仅有maz EF1-Leup (OYT_01690-OYT_01685)编码真正的毒素-抗毒素系统。抗毒素Maz E1-Leup (OYT_01685)通过与启动子中的回文序列(TAACAaaatg TGTTA)结合,抑制mazEF1-Leup启动子的转录;同时,MazE1-Leup通过与dlt-acpS-alr操纵子启动子中的相同回文序列(TAACAtattgaaatatatgTGTTA)结合,抑制dlt-acpS-alr的转录。【结论】OYT_01690-OYT_01685编码一个真正的maz EF类毒素-抗毒素系统,该系统不仅参与自身转录的调控,还抑制dlt-acp S-alr操纵子的转录,从而协助假肠膜明串珠菌L64应对环境中的酸压力。
- 李鹏刘兰章帅文王通黄筱萍
- 关键词:回文序列
- 内源性接合质粒中成瘾性毒素-抗毒素系统的敲除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内源性接合质粒中成瘾性毒素‑抗毒素系统的敲除方法及其应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敲除方法使得内源性接合质粒中成瘾性TA系统在敲除过程中成功地避开了PSK产生的细胞毒性作用,使得内源性接合质粒中成瘾性TA系统顺利敲除...
- 王晓雪林兼仲郭云学尼松伟李百元王鹏霞
- 内源性接合质粒中成瘾性毒素-抗毒素系统的敲除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内源性接合质粒中成瘾性毒素‑抗毒素系统的敲除方法及其应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敲除方法使得内源性接合质粒中成瘾性TA系统在敲除过程中成功地避开了PSK产生的细胞毒性作用,使得内源性接合质粒中成瘾性TA系统顺利敲除...
- 王晓雪林兼仲郭云学尼松伟李百元王鹏霞
- 一种用于印第安纳沙门氏菌CbtA/CbeA毒素-抗毒素系统检测、分型的引物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印第安纳沙门氏菌CbtA/CbeA毒素‑抗毒素系统检测、分型的引物及方法。本发明通过分析印第安纳沙门氏菌CbtA/CbeA毒素‑抗毒素系统不同基因型序列,建立了一种可快速检测、分型的方法,该发明具有快...
- 龚建森 张笛盛中伟 张萍 李婷婷 林勇 盛瑜窦新红
- 一种用于印第安纳沙门氏菌CbtA/CbeA毒素-抗毒素系统检测、分型的引物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印第安纳沙门氏菌CbtA/CbeA毒素‑抗毒素系统检测、分型的引物及方法。本发明通过分析印第安纳沙门氏菌CbtA/CbeA毒素‑抗毒素系统不同基因型序列,建立了一种可快速检测、分型的方法,该发明具有快...
- 龚建森 张笛盛中伟 张萍 李婷婷 林勇 盛瑜窦新红
- 结核分枝杆菌的新型毒素-抗毒素系统鉴定及功能研究
- 许明颜
- 原核生物HipBST毒素-抗毒素系统
- 2023年
- 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古细菌和原噬菌体染色体和质粒的遗传元件。TA通常包含一个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毒素和一个能够中和其毒性的抗毒素。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首个TA系统(Ccd B/Ccd A)以来,TA被证明几乎存在于所有已经测序的微生物,在维持质粒稳定性和抗噬菌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TA被分为Ⅰ-Ⅷ型,其中Ⅱ型TA的研究最为广泛。HipBA是一个典型的Ⅱ型TA,大肠杆菌HipBA中毒素HipA是一种丝/苏氨酸激酶,通过磷酸化细菌的谷氨酰tRNA合成酶GltX,抑制蛋白质翻译过程,其毒性可以被抗毒素HipB特异性中和。最近研究发现,与大肠杆菌HipA同源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它们与同一操纵子的基因共同组成潜在的新颖的TA,其中HipBST已被实验证实。HipBST中毒素HipT和抗毒素HipS分别与大肠杆菌HipA的C端和N端具有相似性,但其中和机制以及毒素的底物不同于大肠杆菌毒素HipA。本文总结了最近发现的特殊的TA,特别是对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的HipBST的中和机制进行概述。
- 黄志杰欧阳松应甄向凯
- 毒素-抗毒素系统介导滞留菌形成机制被引量:1
- 2023年
- 滞留菌是一类处于低代谢休眠状态的抗生素耐受细菌亚群,能够在致死性压力应激后存活下来,是抗生素治疗失败和复发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TA)作为压力应激模块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菌中,由稳定的毒素和不稳定但可以中和毒素的同源抗毒素组成。压力情况下,第二信使(p)ppGpp激活Lon,随后大多数II型TA系统被激活,诱导滞留菌形成。同样在(p)ppGpp存在的情况下,Obg刺激hokB转录,使毒素积累,抑制细菌DNA复制、转录、翻译等重要的生理过程,驱动细菌形成滞留菌。SOS反应是激活TA系统的另一个主要途径,解除了对tisB转录的抑制,使其在细胞内积累并插入细胞膜,破坏质子动力势,降低胞内ATP水平,诱使休眠和滞留菌形成。讨论TA系统介导滞留菌形成的机制有助于提出新型抗菌策略。
- 杜婉迎尚德静
- 关键词:休眠毒素-抗毒素系统药物耐受性
相关作者
- 袁俐

- 作品数:98被引量:202H指数:8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耐药性 临床分离株 毒素-抗毒素系统
- 申爱平

- 作品数:13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结核分枝杆菌 毒素-抗毒素系统 结核病 缺失突变株 荧光定量PCR
- 王晓雪

- 作品数:36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抗毒素 毒素-抗毒素系统 假交替单胞菌 噬菌体 生物被膜
- 刘微

- 作品数:7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结核分枝杆菌 毒素-抗毒素系统 荧光定量PCR 生物膜 北京基因型
- 张俊杰

- 作品数:40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磷脂含量 试剂盒 ATX 毒素-抗毒素系统 分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