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30篇“ 毒性评价“的相关文章
- 吴茱萸碱的毒性靶点确认及吴茱萸碱的肝毒性评价方法
-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和药物治疗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吴茱萸碱(EVO)毒性靶点确认及吴茱萸碱肝毒性准确评价的技术和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生物素标记、pulldown、质谱连用、小分子转染等确认EVO能直接结合、上调肝...
- 赵崇军
- 成组生物毒性测试法对复合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进行生态毒性评价
- 2025年
- 采用蚯蚓、白符跳、大型溞、斑马鱼胚胎、黄瓜、玉米以及黑麦草种子共7种受试生物构建成组生物毒性测试系统,在修复达标场地采集不同修复方法对应的土壤,并开展成组生物毒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土壤均无栖息地功能生态毒性,但部分土壤具有滞留功能生态毒性。修复达标土壤虽然符合人体健康风险的管理要求,但仍可能存在生态风险,需关注该部分土壤在特定情景下的使用情形。
- 徐敏吴鹏展漫军汪贞
- 抗生素制药企业废水处理全过程中毒性评价
- 2025年
-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不仅决定最终受纳水体和再生水的生态安全,同时也关系着处理过程中生化处理系统的稳定性。本研究综合利用发光细菌试验、抑菌圈试验、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以及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等多种方法,分析某制药企业在生物处理、膜分离、分盐及蒸发等工艺阶段,25个样品的抗生素废水水样的毒性和抑菌活性。我们的结果发现,末端排放废水和再生水未检测到明显的发光细菌毒性、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以及抗菌活性,提示不存在明显的生态风险;但是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经厌氧和缺氧处理后,进入好氧系统前的水样显著抑制好氧活性污泥的呼吸作用,表明废水可能对好氧生化系统存在潜在的不利影响,需要优化上一级处理工艺。我们的结果可为该企业的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提供指导,同时多项毒性测试方法的整合使用也为同类企业废水的毒性和抗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学的参考。
- 张玉琳罗双艳赵亚娴陈星羽刘芃岩李圆圆秦占芬
- 关键词:制药废水抗生素
- 纳米雄黄的急性毒性评价及病理损害机制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纳米雄黄药物对昆明小鼠急性毒性靶器官及病理损害机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纳米雄黄实验3 d组、7 d组、14 d组,每组8只。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灌胃给予纳米雄黄混悬液5000 mg/kg,每天1次;实验组小鼠分别在给药后第3、7、14天处死,对照组小鼠在14天处死,观察其一般情况、体重变化并进行血生化指标测定及病理评价。结果:给药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白蛋白、白球比、尿素氮降低(P<0.05);7 d组总胆固醇升高(P<0.05);14 d组碱性磷酸酶升高(P<0.01)。病理观察发现实验组小鼠肝细胞胞质疏松化、胞浆内出现少量大小不等的透亮的空泡;肺泡结构轻度破坏,肺泡间隔增宽;脾脏红髓和白髓界稍不清,红髓区内出现显著巨核细胞。结论:小鼠灌胃给予纳米雄黄5000 mg/kg时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反应,证明纳米雄黄的安全性较好。
- 李园园马强居红格
- 关键词:纳米雄黄急性毒性病理切片小鼠
- 人参总皂苷急性毒性评价及其对急性肺损伤和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 2025年
- 目的:评价人参总皂苷(TG)口服和雾化给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并评价其对急性肺损伤(ALI)和肺纤维化(PF)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ICR雌雄小鼠分别雾化和口服最大剂量TG,14天后通过体质量、血常规、血清生化、肺泡灌洗液(BALF)分析、脏器指数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TG的急性毒性。建立博来霉素(BLM)诱导的ALI和PF小鼠模型,以造模后第6天为ALI模型,第28天为PF模型。取BALF和肺脏,通过BALF分析、肺系数、羟脯氨酸(HYP)含量、HE和Masson染色评价TG对ALI和PF的治疗作用。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雾化TG组和口服TG组在体质量、脏器指数、血清生化、BALF分析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服TG雄性组的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P<0.05),口服TG雌性组的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P<0.01),组织病理学上均未见异常(P>0.05)。药效实验中,雾化TG对BLM诱导的ALI和PF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有效减少BALF中的炎性细胞数量(P<0.01,P<0.05),降低肺系数和HYP含量(P<0.01,P<0.05),减少肺组织中的炎性浸润和纤维沉积(P<0.01)。综合评价炎性指标和组织病理学,同等剂量条件下,雾化TG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TG。结论:雾化TG无明显毒副作用且对BLM诱导的ALI小鼠和PF小鼠具有明显疗效。
- 翁怡童许加安单乐天嵇冰
- 关键词:人参总皂苷急性毒性吸入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
- 基于鱼类胚胎的高浓度蓝藻毒素发育毒性评价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基于鱼类胚胎的高浓度蓝藻毒素发育毒性评价装置及方法,涉及污染物毒性分析技术领域,装置结构包括机座、电动导轨机构一;于电动导轨机构一上滑动设置的载物架,所述载物架上设有活动振荡座并且活动振荡座上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
- 胡洁王荐方翔上官魁星彭婷张胜田
- 斑马鱼氧化损伤模型在农药毒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2025年
- 斑马鱼(Danio rerio)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模式动物,因其具有实验周期短、通量高、与人类基因高度同源性等优势,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氧化损伤是指外来毒物入侵机体而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ROS)超出了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而对机体产生的有害损伤,通过检测生物体内的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等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等指标就可以衡量机体受到氧化损伤的程度。利用斑马鱼氧化损伤模型对农药等毒物的毒性进行评价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利用斑马鱼氧化损伤模型评估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氮类以及其他类型的等农药进行毒性评估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以期为常见农药的毒理学研究以及斑马鱼氧化损伤模型在药物毒理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吴元钊王嘉雯夏玉美汤开钦徐金城王斌杰姚伟宣王继业
- 关键词:农药斑马鱼
- 吸入毒性评价体外连续流暴露系统的评价及应用
- 2025年
- 目的评价体外气液界面(ALI)连续流暴露系统,为吸入毒理学体外研究提供参考数据,并用此系统结合Calu-3细胞ALI培养模型对化合物柠檬烯的吸入毒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荧光素钠(Na-flu)剂量法辅以石英微量天平法(QCM)来评估ALI连续流暴露系统的沉积量和孔间均一性;采用ALI连续流暴露系统将柠檬烯气溶胶暴露于ALI培养的Calu-3细胞模型3 h,暴露剂量为高、中、低(0.213、0.104、0.0645μg·cm^(-2)),洁净空气暴露作为阴性对照组,24 h后检测暴露后细胞的活性、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跨上皮电阻值(TEER)、黏蛋白MUC5AC与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来评价柠檬烯的吸入毒性。 结果 ALI连续流暴露系统荧光素钠的沉积量为(0.085±0.007) μg/30 min/孔,在经过多次调试后,孔间均一性从最初的26%优化至10%以下;与对照组相比,柠檬烯气溶胶暴露后细胞活性以及 IL-8 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细胞 IL-6 基因表达上升;中暴露剂量的柠檬烯促使细胞释放LDH>10%、细胞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基因表达下降;高暴露剂量的柠檬烯降低细胞TEER值,损害细胞屏障功能、细胞黏蛋白 MUC5AC 基因表达增加。 结论 ALI连续流暴露系统调试过后可以用于吸入毒性体外研究;高、中暴露剂量的柠檬烯具有吸入毒性。
- 李银霞盛云华胡玥唐黎明
- 关键词:沉积量柠檬烯
- Cu^(2+)、Zn^(2+)、Fe^(3+)对卤虫(Artemia saline)幼体联合毒性评价
- 2025年
- 为了评估与预测铜锌铁离子混合物对海洋环境影响及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该研究以单一组分的48 h半致死浓度为毒性单位采用等毒性比方法构建4种混合体系研究对卤虫幼体的毒性效应。利用概率单位法分析4种混合体系的24 h、48 h半致死浓度与安全浓度及置信区间;毒性单位法(TU)评价混合物的作用类型。同时,根据单一金属离子浓度-效应(CRC)曲线运用CA模型与IA模型对4种混合物的联合毒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铜锌、铜铁、铁锌、铜铁锌混合物安全浓度为1.147(0.803,1.345)、0.190(0.153,0.944)、0.636(0.513,0.652)、0.168(0.126,0.422)mg/L。4种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主要表现为强协同与部分协同效应。模型预测表明IA模型、CA模型对铜铁、铜锌混合物毒性效应在一定区间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铁锌、铜铁锌混合物的毒性效应与CA模型、IA模型均偏离较远,CA模型的准确性与混合物是否具有加和性有关,当金属离子间有很强的协同效应时,通过模型预测会低估其毒性效应。本研究可为开展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海洋水质影响和卤虫的重金属联合毒性评价提供参考资料。
- 蒋湘李小莲梁金荣张灿凤刘瑞薇梁欢予王锂韫
- 关键词:卤虫联合毒性
- 农药对雄蜂幼虫的毒性评价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对雄蜂幼虫的毒性评价方法,包括:1日龄雄蜂幼虫用基础日粮适应性饲养3天;将健康的4日龄雄蜂幼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分为溶剂对照组和至少5个处理组,处理组的饲料包括基础日粮和不同浓度的农药,饲养1天后更换为...
- 操海群王耀辉廖敏何其宝黄勇高全肖进京余林生
相关作者
- 彭双清

- 作品数:364被引量:997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金属硫蛋白 丁烯酸内酯 代谢组学 线粒体 镰刀菌毒素
- 熊振湖

- 作品数:81被引量:36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天津城建大学
- 研究主题:毒性评价 多壁碳纳米管 脱氮除磷 双氯芬酸 动力学
- 陈茜

- 作品数:67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毒性评价 舰艇 船用 舰船 潜艇
- 汪南平

- 作品数:39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毒性评价 潜艇 船用 潜艇舱室 TOXICITY
- 潘沪湘

- 作品数:73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舰艇 毒性评价 船用 气溶胶 非金属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