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4篇“ 正中神经损伤“的相关文章
改良RUDI手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相关缺血综合征并正中神经损伤1例
2025年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血液透析患者优选的血管通路,随着患者透析龄延长,内瘘相关的并发症包括血流相关性并发症(常见狭窄/血栓)及非血流相关性并发症(动脉瘤、感染)等发生率显著增加。而透析通路相关缺血综合征(dialysis access-associated ischemic steal syndrome,DASS)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是若不及时处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包括肢端缺血坏死等,严重影响患者透析质量及预后。
袁玉飞魏凯孔祥雷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
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联合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包裹修复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联合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包裹修复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4月—2022年10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腕掌侧开放性正中神经损伤患者62例,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18~65(47.6±10.9)岁,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在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后,吻合部位以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包裹固定,对照组在神经外膜小间隙缝合后,吻合部位旷置。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有无感染、排异反应等围手术期并发症,(3)术后3、6个月通过塞姆斯塞温斯坦单丝(SWM)测验、两点辨别觉(2PD)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正中神经感觉功能恢复情况,(4)术后3、6个月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正中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正中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5)术后3、6个月比较2组患者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1)2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2周伤口愈合良好,均未出现炎症、感染等并发症情况。(3)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SWM、2PD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个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4、-2.43,P值均<0.05)。组内比较,2组术后6个月均优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_(SWM)=-4.36、-3.46,Z_(2PD)=-3.60、-2.65,P值均<0.05)。术后6个月正中神经感觉功能比较,实验组优良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68.75%(22/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P=0.014)。(4)术后3个月2组患者正中神经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沈美华杨伽捷施晓健秦超施凯兵沈灵杰刘合飞江起庭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正中神经脱细胞基质神经修复
压缩率联合杨氏模量值对评估透析患者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压缩率联合杨氏模量(E)值在定量评价透析相关淀粉样变性(DRA)患者正中神经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科就诊的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超声医学科门诊进行体检的60名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其基本临床资料,根据体格检查的结果,53例透析患者中有体征患者18例,无体征患者35例。高频超声检查所有受试者腕管入口处及桡骨远端突出处正中神经的前后径,并计算其前后径压缩率(CR),利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测量卡压位置正中神经E。对比分析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以及病例组中有体征患者与无体征患者之间正中神经CR与E值的不同,并评价CR、E值及二者联合对正中神经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正中神经CR及E值分别为(0.16±0.01)和(104.49±49.42)kPa,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07±0.05)和(42.47±15.64)kPa,病例组正中神经CR及E值均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6.39,P<0.001);病例组中有体征患者正中神经CR及E值分别为(0.31±0.09)和(150.58±47.71)kPa,无体征患者分别为(0.10±0.09)和(87.95±38.73)kPa,有体征患者正中神经CR及E值均大于无体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4.89,P<0.001)。HD患者的透析病程长短与正中神经E值及CR呈中度正相关(r=0.598、0.459,P<0.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诊断正中神经损伤的CR最佳截断值为21%,E值为76.22 kPa,CR的AUC=0.844,E值AUC为0.817,二者联合诊断AUC达到0.908,灵敏度100%,特异度89%。结论:正中神经压缩率和E值均可用于透析相关淀粉样变性患者正中神经损伤的评价,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更高,常规超声及SWE弹性成像技术可成为评价正中神经损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周倩于玲康丽郭瑞君葛辉玉
关键词:压缩率淀粉样变性正中神经损伤
肌电驱动外骨骼机械手治疗正中神经损伤的效果观察
李瑞馨
正中神经损伤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
2023年
目的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测的方法评估频繁使用腕部工作后正中神经功能受损及恢复与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1例频繁使用腕部的男性零件装配工人,设定试验观察周期为63天,分别第1天、第11天、第21天及休息6周后检测正中神经的传导功能。结果第21天时,有9人达到腕管综合征(CTS)的电生理诊断标准,其中正中神经的平均远端运动潜伏期(DML)增加了0.41 ms(P<0.001),食指的平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减少了6.3 m/s(P<0.001),中指的平均SNCV减少了6.2 m/s(P<0.001),休息6周后,正中神经的上述功能参数均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对于手腕部活动较多的工人,正中神经传导功能受损在第21天即可出现,休息6周后可得到明显恢复。运用电生理检测的方法,可以早期诊断正中神经损伤
吴立杰邹晓莹庞燕田宇王维王宝石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电生理检测
电针治疗复杂性手外伤合并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与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复杂性手外伤合并正中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复杂性手外伤合并正中神经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物理因子及口服甲钴胺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连续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功能评分,采用超声及电生理观察患者正中神经的肿胀、形态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为89.2%,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采用电针治疗后正中神经肿胀≥0.1 cm2的病例所占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时(end-exercise latency,DML)、拇指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等均有所改善(P<0.05);同时试验组在治疗后正中神经DML显著低于对照组,拇短展肌CAMP、拇指-腕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等电生理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指总活动度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复杂性手外伤康复过程中,电针治疗中度正中神经损伤,可减轻正中神经肿胀、促进其功能恢复以及改善手指总活动度。
杨杨刘振峰钱磊曾蕾丁莉
关键词:电针正中神经
二维超声联合VTIQ定量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正中神经损伤的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正中神经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RA病人,按照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分为活动期(活动组)和临床缓解期(缓解组),各3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比较3组腕关节处正中神经前后径、横截面积及剪切波速度差异及与正中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比较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分析RA病人正中神经剪切波速度与DAS28的相关性。结果:3组受试者腕关节处正中神经前后径、横截面积及剪切波速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活动组前后径、横截面积和剪切波速度均明显大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1),缓解组横截面积和剪切波速度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RA病人正中神经前后径、横截面积、剪切波速度对正中神经损伤均有较好诊断价值,其中以剪切波速度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41,最佳截断值为5.075 m/s;联合诊断以剪切波速度联合横截面积诊断效能较高,AUC为0.883。活动组和缓解组病人正中神经剪切波速度与DAS28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_(s)=0.742、0.393,P<0.01)。结论:VTIQ能获取正中神经的弹性信息,可对RA病人正中神经损伤进行定量评估,联合正中神经横截面积诊断价值更高,可为临床诊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王珊珊任永凤王洲李健戚建国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吻合术联合吻合口周围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
2022年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吻合术联合吻合口周围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腕部周围正中神经损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正中神经吻合术治疗,观察组41例在常规正中神经吻合术治疗后配合进行吻合口周围注射自体PR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3、6、12个月,观察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均高于对照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肌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正中神经损伤患者吻合口周围注射自体PRP治疗可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吴杰
关键词: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正中神经损伤
高频超声精准定位电刺激治疗正中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正中神经是支配前臂和手的重要神经之一,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中所占比例最高。虽然治疗正中神经损伤的方法众多,但尚未达到令人完全满意的结果。电刺激治疗已逐渐成为临床上协同治疗的常用方法,且其治疗效果已得到认可。目前临床电刺激方...
武子人
关键词:正中神经损伤高频超声
富血小板血浆辅助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伴正中神经损伤患者的的效果分析
2022年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辅助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伴正中神经损伤患者的效果及对感觉功能、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及肌力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123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伴正中神经损伤患者,以抽签法分组。对照组61例行常规正中神经吻合术,观察组62例在行正中神经吻合术后于吻合口周围注射PRP辅助治疗,术后3 m,采用化学发光法,治疗前后进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对比;采用肌电图仪,治疗前后进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对比;采用Lovett肌力分级法,治疗前后进行肌力对比,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感觉功能、肌力情况;采用Krimmer腕关节评分,于治疗前后进行腕关节功能对比。结果:术前两组VAS评分、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力、IGF-1、VEGF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观察组VAS评分、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力、IGF-1、VEGF水平、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RP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伴正中神经损伤患者辅助治疗,可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感觉运动功能、腕关节功能,促进肌力恢复,提升治疗效果。
冉林川张可方张新安
关键词: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桡骨远端骨折正中神经损伤

相关作者

王军
作品数:18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正中神经损伤 儿童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肱动脉
白晨平
作品数:73被引量:251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指骨 手术治疗 腕关节镜 掌骨
王澍寰
作品数:101被引量:640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手外科 肌腱移植 异体肌腱移植 周围神经 拇短屈肌
张明霞
作品数:32被引量:147H指数:6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电针 急性脑梗死 电刺激 电针治疗 疗效观察
张友乐
作品数:132被引量:729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异体肌腱移植 肌腱移位 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撕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