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29篇“ 模型小鼠“的相关文章
止颤控涎丸对帕金森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2025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止颤控涎丸(ZCKXW)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试验建立C57BL/6N小鼠PD模型,随机分为PD模型组、盐酸金刚烷胺组及ZCKXW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纯净水、19.29 mg/kg、2.73 g/kg、1.365 g/kg,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纯净水,连续灌胃15 d,末次给药后进行行为学试验并收集标本,检测小鼠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纹状体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ZCKXW各剂量组均可显著缩短PD模型小鼠的爬杆时间(P<0.05,P<0.01),增加疲劳转棒时间(P<0.05);ZCKXW各剂量组均能降低黑质中PGE2含量,但无显著性差异;ZCKXW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TH水平(P<0.05);ZCKXW高剂量组可显著下调小鼠纹状体中α-Syn和COX-2蛋白表达(P<0.01),ZCKXW低剂量组可明显降低纹状体中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ZCKXW通过上调TH表达,降低炎症因子的生成,减少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改善了PD的症状,为治疗帕金森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李凡赵林涛毛阿娟王卫锋李莎莎李艳茸赵璠李芳
关键词:神经保护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读书丸对AD模型小鼠线粒体动力学的调控作用
2025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读书丸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认知能力及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通过TCMSP等数据库预测读书丸的成分及其相应靶点、AD相关靶点。利用Venny网站获取读书丸与AD交集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分别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药物-疾病-靶点网络。运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双侧脑室注射Aβ_(25-35)建立AD小鼠模型,行为学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损伤情况,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通过数据库搜集整理后筛选出药物和疾病相关交集靶点共311个;GO与KEGG分析显示相关靶点集中在线粒体等组分,富集在ATP结合、MAPK活性正调控等通路。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线粒体嵴出现肿胀、断裂(P<0.0001),海马MAPK、Mfn2、OPA1蛋白表达降低(P<0.01),DRP1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读书丸中、高剂量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升(P<0.05),线粒体的受损明显改善(P<0.01),海马MAPK、Mfn2、OPA1蛋白表达增加(P<0.01),DRP1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读书丸能够减轻线粒体损伤,维持线粒体稳态,进而改善AD小鼠认知记忆能力。
孙宏宇李正敏翟璐珂王博宇凌媛赵东涵张娟张振强张紫娟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
基于海马区乙酰化蛋白组学探讨原络通经针法对AD模型小鼠记忆损伤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基于海马区乙酰化蛋白组学探讨原络通经针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记忆损伤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各10只,模型组和针刺组小鼠腹腔注射东莨菪碱溶液[100 mg/(kg·d)],空白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持续注射7d造模。针刺组小鼠采用原络通经针法进行针刺(1次/d),空白组和模型组进行相同时间和程度的捉抓,连续干预30 d。采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记忆能力,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病理损伤情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 MS/MS)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乙酰化修饰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的逃避潜伏期、逃逸路径长度均明显缩短,第2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增长,通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增多,识别指数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鼠海马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细胞明显减少。LC MS/MS分析显示,与空白组及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乙酰化修饰整体水平增高。通过乙酰化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筛选出5个关键枢纽蛋白为Hspa8、Rab7a、Nsf、Ezr、Cfl1,模型组中该5个关键枢纽蛋白无乙酰化修饰,而针刺组该5个关键枢纽蛋白发生乙酰化修饰。结论:原络通经针法能有效改善AD模型小鼠记忆损伤,减轻海马区病理损害,可能与海马区关键枢纽蛋白乙酰化修饰有关。
邢菁徐佳史珊怡陈奥郭文海
关键词:原络通经针法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记忆损伤
脾虚型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的构建与评价
2025年
背景:中医药防治脾虚高脂血症具有独特优势,基础研究中的脾虚高脂血症造模动物主要有大鼠、猪等,这对只能应用小鼠模型的医学研究而言具有局限性,亟待建立并评价脾虚高脂血症小鼠模型以支持中医药防治脾虚高脂血症的基础研究。目的:建立脾虚高脂血症小鼠模型。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和脾虚高脂组(n=12),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脾虚高脂组采用饮食失常+劳倦内伤+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制备脾虚高脂模型,前2周,单日游泳到耐力极限且仅喂食甘蓝,自由饮水,双日灌胃炼制猪油+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每天以高脂饲料喂养,持续至12周。高脂饲料喂养4,12周,检测小鼠体质量、饮食量、抓力、粪便含水量、小肠炭末推进率、血清D-木糖与胃泌素水平、脾脏指数与胸腺指数、血脂水平、全身脂肪质量、体脂率、肝脏脂质沉积。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组相比,脾虚高脂组小鼠高脂饲料喂养4,12周的体质量、粪便含水量、全身脂肪质量、体脂率、三酰甘油与总胆固醇水平均升高(P<0.05),高脂饲料喂养4,12周的日饮食量、抓力、D-木糖水平均降低(P<0.05),高脂饲料喂养4周的脾脏指数升高(P<0.05),高脂饲料喂养12周的小肠炭末推进率、胃泌素水平、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降低(P<0.05),高脂饲料喂养12周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P<0.05);②肝脏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脾虚高脂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的脂质沉积稍多于正常组,高脂饲料喂养12周的脂质沉积明显多于正常组;③结果表明,采用饮食失常+劳倦内伤+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可制备出稳定的脾虚高脂血症小鼠模型
陈丽娟高心雪吴瑾杜莹吕美君隋国媛贾连群潘国伟
关键词:脾虚高脂血症小鼠动物模型
一种与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疾病进程相关的eccDNA分子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疾病进程相关的eccDNA分子及其应用,属于分子标记物技术领域,所述ecc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eccDNA分子在2型糖尿病小鼠的晚期阶段高表达。可用...
李志超孔祥白亚萍孙玥姚新明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纹状体BDNF/GSK-3β信号通路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纹状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模型组(PD组)、电针组(EA组),每组10只。采用MPTP腹腔注射建立PD小鼠模型。电针组每日给予电针“风府”“太冲”“足三里”治疗30 min,持续治疗12 d。采用爬杆、悬挂、旷场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纹状体平均吸光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纹状体中酪氨酸羟化酶(TH)、PI3K、AKT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纹状体TH、p-ERK1/2、BDNF、GSK-3β及凋亡蛋白Bcl-关联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Ctrl组相比,PD组爬杆、悬挂实验时间均延长(P<0.01),旷场运动距离明显缩短(P<0.01),存在四肢动作不协调、运动迟缓无力等症状;TH平均吸光度显著降低(P<0.01);TH、PI3K、AKT mRNA表达下降(P<0.01),而GSK-3βmRNA表达升高(P<0.05);TH、p-ERK1/2、BDNF、Bcl-2蛋白水平均降低,而GSK-3β与Bax蛋白水平均提高。与PD组相比,EA组爬杆、悬挂实验时间显著缩短(P<0.01),旷场运动距离有所延长(P<0.05);TH平均吸光度显著提高(P<0.01);TH、PI3K、AKT mRNA表达均升高(P<0.01),而GSK-3βmRNA表达下降(P<0.05);TH、p-ERK1/2、BDNF、Bcl-2蛋白水平均有所提高,而GSK-3β与Bax蛋白水平有所降低。结论电针通过调控BDNF,激活PI3K/AKT与ERK1/2通路,抑制GSK-3β活性以减少细胞凋亡,缓解帕金森病小鼠运动障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李媛媛李媛媛汪瑶王彦春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营养因子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解毒益智方治疗AD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
2025年
目的:观察解毒益智方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改变和海马组织蛋白质组学的影响,筛选解毒益智方防治AD的差异蛋白及调控途径,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解毒益智方1.78、3.56、7.12 g/kg组,另取同窝野生型C57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4只。各组持续灌胃给药8 w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小鼠的记忆能力;HE及IHC观察小鼠大脑皮质区神经元损伤及Aβ沉积情况;以4D 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以Fold Chang≥1.5及≤1/1.5作为上调及下调的蛋白变化阈值,采用Max Quant和PSORTb(v3.0)软件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等富集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法对关键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逃避潜伏期(第2、3、4、5 d)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降低(P<0.05),神经元损伤程度及Aβ阳性面积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解毒益智方各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降低、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小鼠神经元损伤程度及Aβ阳性面积率显著降低(P<0.01)。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解毒益智方7.12 g/kg组在生物过程(BP)、细胞组分(CC)和分子功能(MF)中的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脂质氧化、过氧物酶体、酰基辅酶A脱氢酶活性等,KEGG数据库中过氧化物酶体信号通路为主要富集通路,关键蛋白ABCD1及ACOX1明显上调(P<0.01);WB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海马中ABCD1及ACOX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蛋白组学结果一致。结论:解毒益智方可能通过上调ABCD1和ACOX1蛋白在过氧化物酶体上的表达,从而促进长链/极长链脂肪酸(LCFA/VLCFA)的分解代谢,减少Aβ聚集达到治疗AD的作用。
王杰冯丽娜李云强张馨月王琦崔婷婷黎明全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过氧化物酶体
Th17细胞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神经退变和神经炎症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辅助性T细胞17(Th17)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神经退变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三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制备对照组,腹腔注射MPTP制备PD模型组,尾静脉注射Th17细胞的PD模型小鼠作为Th17组,每组16只。分别检测各组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中脑黑质的渗漏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中脑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目变化及TH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部位的荧光渗漏表现最明显;进一步观察发现,PD模型小鼠纹状体部位有少量的荧光渗漏,皮质部位没有明显的荧光渗漏;对照组与PD模型组荧光渗漏区域相对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旷场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PD模型小鼠移动距离、跨格数目减少,平均速度降低;Th17组小鼠移动距离、跨格数目更少,平均速度更低。在转棒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PD模型小鼠在转棒上的潜伏时间缩短,Th17组小鼠的潜伏时间进一步缩短。与对照组相比,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部位TH阳性神经元数目、TH蛋白表达减少,Th17组小鼠减少更明显。结论Th17细胞及其炎症因子可以加重PD小鼠的神经炎症反应。
张倩王新
关键词:帕金森病TH17神经炎症
免疫检查点受体CD200R1缺失激活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的作用
2025年
本研究旨在探究维持小胶质细胞稳态的免疫检查点受体CD200R1缺失对小胶质细胞激活以及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进程中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丢失的影响。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CD200R1-/-小鼠,提取野生型和CD200R1^(-/-)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后,用荧光微球吞噬实验检测小胶质细胞吞噬水平。小鼠黑质立体定位注射携带人源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制备PD模型,通过碰壁、旷场、转棒测试评估两种基因型小鼠运动行为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DA神经元,评估DA神经元丢失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CD68(吞噬作用的关键分子)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体外,CD200R1缺失增强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吞噬水平。CD200R1缺失加剧PD模型小鼠运动行为学损伤和黑质DA神经元丢失。在PD模型小鼠中,CD200R1-/-小鼠黑质小胶质细胞CD68荧光强度显著升高。以上结果提示,CD200R1缺失可能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进一步激活小胶质细胞,导致PD模型小鼠黑质DA神经元丢失加剧。CD200R1有望成为早期干预PD进程的新潜在靶点。
郭佳丽黄焘颖张震牛坤巩比开·夏尔巴特宫晓丽王晓民张婷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帕金森病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对MPTP诱导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作用
2025年
目的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所诱导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8只6~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及EGCG低剂量组[25 mg/(kg·d)]和EGCG高剂量组[50 mg/(kg·d)]。连续7 d腹腔注射MPTP 30 mg/(kg·d)制备PD小鼠模型。通过行为学指标检测、Western blot方法分析EGCG对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1)在行为学检测中,与模型组比较,经EGCG低、高治疗后小鼠的运动路程和速度得到明显改善(均P<0.001),经EGCG高剂量治疗组的小鼠在中心路程所占百分比中也呈现出显著优势(P<0.001)。(2)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α-突触核蛋白沉积明显增加(P<0.001);与模型组相比,EGCG低、高剂量组均降低了α-突触核蛋白沉积(均P<0.001)。(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黑质区Beclin 1和LC3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均P<0.001),p62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01);经EGCG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EGCG低剂量组小鼠Beclin 1和LC3蛋白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1;P<0.001),p62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1),EGCG高剂量组小鼠Beclin 1和LC3蛋白表达量有显著的增加(均P<0.001),p62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1)。结论EGCG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降低了α-突触核蛋白的沉积,对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起到了保护作用。
周旭逯冉冉任芳丽彭小雨杨新玲
关键词:帕金森病Α-突触核蛋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6-四氢吡啶

相关作者

周文霞
作品数:321被引量:1,160H指数:18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阿尔茨海默病 六味地黄汤 快速老化模型小鼠 网络药理学 活性部位
张永祥
作品数:418被引量:2,841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药理学会
研究主题:六味地黄汤 快速老化模型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活性部位 海马
苗明三
作品数:1,448被引量:10,892H指数:47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动物模型 中药 中西医临床 数据挖掘 模型分析
张丽
作品数:1,309被引量:5,621H指数:31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莫诺苷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 二苯乙烯苷 甘遂 化学成分
马武开
作品数:330被引量:1,654H指数:20
供职机构: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干燥综合征 苗药 健骨方 多药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