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篇“ 榕管蓟马“的相关文章
属植物特定挥发物决定蓟马的寄主选择行为被引量:1
2023年
蓟马(Gynaikothripsuzeli)是属(Ficus)植物上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为明确该昆虫对属植物的选择行为及决定这种行为的关键因素,该研究通过昆虫行为测试,分析该昆虫对3种不同盆栽树(Ficusspp.)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及其与挥发物相对含量的相关性,筛选并验证决定选择行为的挥发物成分,结合相关基因表达量,推断合成这些特定挥发物的关键基因,为寻找绿色、有效和持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蓟马对3种盆栽树挥发物的趋向性以垂叶(F.benjamina)最强,人参(F.microcarpa)其次,印度(F.elastica)最弱;这种行为反应与挥发物中β-环柠檬醛、β-马榄烯、β-古巴烯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反-α-香柑油烯的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种盆栽树中,β-环柠檬醛的相对含量与基因Fm.09G0004550(CCD4)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β-马榄烯的相对含量与基因Fm.newGene1857(STPS)、Fm.newGene6827(VIT_19s0014g04930)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β-古巴烯的相对含量与基因Fm.11G0000860(LUP2)、Fm.newGene1857(STPS)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反-α-香柑油烯的相对含量与基因Fm.13G0003820(LUS1)、Fm.newGene489(GgbAS1)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属植物上决定蓟马行为反应的特定挥发物主要为β-环柠檬醛、β-马榄烯、β-古巴烯和反-α-香柑油烯,这4种萜类挥发物合成可能主要与6个萜烯合成酶基因Fm.09G0004550、Fm.11G0000860、Fm.newGene1857、Fm.newGene6827、Fm.13G0003820和Fm.newGene489有关。
黄鹏林勇文张杰姚锦爱余德亿
关键词:榕属榕管蓟马
会理地区小叶蓟马的发生和防治被引量:2
2019年
蓟马(Gynairothrips uzeli Zimmerman)是为害会理地区小叶生产的最主要害虫,具有繁殖量大、世代多,甚至出现世代重叠。通过观察本地小叶蓟马种群消长规律及为害特点后,为制订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王建华
关键词:榕管蓟马为害规律
白僵菌和绿僵菌感染蓟马成虫试验被引量:8
2019年
采用孢悬液浸渍法测定了3株金龟子绿僵菌和3株球孢白僵菌对蓟马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筛选出MaZPTR-01-01和MaQZ-02为优良菌株,在接菌9 d后,此两菌株对蓟马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了80%,僵虫率分别为68.68%和73.96%,LT_(50)分别为6.08 d和5.25 d,均好于其他菌株。这两株绿僵菌感染蓟马效果良好,在生物防治中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曾丽琼何学友蔡守平黄素兰
关键词:榕管蓟马绿僵菌白僵菌菌株榕树
10.5%三氟甲吡醚乳油对蓟马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试验
2018年
为了探究10.5%三氟甲吡醚乳油(EC)对园林害虫蓟马的毒杀活性并为其田间应用技术提供依据,采用浸叶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10.5%三氟甲吡醚EC对蓟马成虫48h LC50值为76.62mg/L。田间防效试验表明,10.5%三氟甲吡醚EC在140mg/L剂量,药后1、3d时防效显著低于添加助剂赛特胜及400mg/L 40%毒死蜱乳油,而在药后7d其防效提高到79.99%。10.5%三氟甲吡醚EC对蓟马具有较好毒杀活性,通过相应助剂的添加使用适合田间推广应用。
唐家年郑泽群李志坚刘颖吴正伟
关键词:垂叶榕药效
深圳市小叶蓟马危害调查及防治被引量:5
2017年
2011年5—6月,对深圳市小叶蓟马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全市小叶蓟马株受害率达92.55%,各区域存在一定差异,福田区最高,达98.82%,罗湖区相对较低,为76%;全市小叶蓟马叶片受害率为46.25%,各区域存在显著差异,罗湖区达57.65%,南山区最低,为30.33%;全市小叶蓟马虫口密度为13.09头/叶,福田区蓟马虫口密度最大,达19.10头/叶,南山区最低,为6.56头/叶。根据调查结果和国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从植物检疫、化学防治和农业措施等方面对其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温凯
关键词:小叶榕榕管蓟马
蓟马发生及种群消长规律
2016年
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玉溪市红塔区小叶(Ficus concinna)上的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 Zimm)的历期和年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红塔区小叶上完成1代夏季需要25~31 d,春秋季需要42~47 d,冬季需要54~60 d。随着气温的下降,各虫态历期也相应加长,完成1代的时间也随之延长,蓟马在红塔区一年可发生8~9代,周年可发生,世代重叠严重,卵的发生表现为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时间在7月中旬到10月下旬,第二个高峰时间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第一个高峰期发生数量大于第二个高峰期,其发生数量与温度关系密切,与降水有一定的关系。
范文红李艳琼
关键词:历期种群消长
一种鉴别蓟马蓟马的分子方法
本发明提供鉴别蓟马蓟马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待鉴定样品的DNA;2)以步骤1)提取的DNA为模板,使用上述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并纯化扩增产物;3)对步骤2)的纯化后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通过碱基...
张利娟崔金杰彩万志张帅雒珺瑜王春义吕丽敏李春花朱香镇王丽
蓟马最嗜颜色筛选及粘虫色板田间诱集效果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为明确蓟马Gynairothrips uzeli Zimmerman最嗜颜色及粘虫色板田间诱集效果,以垂叶种植基地为试验点,比较蓟马对10种颜色的嗜好差异,测定粘虫板颜色与悬挂高度、颜色与悬挂密度对蓟马的互作效应,查验3种偏嗜颜色-悬挂高度-悬挂密度组合粘虫板的田间诱集效果。结果表明:蓟马最嗜颜色为黄色,其次为紫色和青色,对其他7种颜色的嗜好较弱;粘虫板颜色、悬挂高度和悬挂密度均极显著影响蓟马诱集,颜色与悬挂高度、颜色与悬挂密度对蓟马诱集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黄、青、紫等3种偏嗜颜色粘虫板的悬挂高度均以色板底端高出垂叶顶部10 cm为佳,适宜悬挂密度则分别为4片/100 m2、5片/100 m2和5片/100 m2;3种偏嗜颜色-悬挂高度-悬挂密度组合中,黄色组合粘虫色板对蓟马的田间诱集效果最好。
黄鹏余德亿姚锦爱蓝炎阳
关键词:榕管蓟马
蓟马防治高效菌株蜡蚧轮枝菌V3450固态发酵基质配方筛选被引量:1
2015年
蜡蚧轮枝菌V3450是蓟马防治的高效菌株,为实现该菌株的放大培养,以盆栽树出口使用的主要栽培基质椰糠和单一固态发酵培养产孢量最多的麦麸为主载体,开展该菌株的固态发酵基质一般组合配方和正交组合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一般组合固态发酵基质配方5(椰糠+麦麸+磷酸盐+酵母粉=7.5 g+7.5 g+0.2 g+0.5 g)为最好的初筛配方,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固态发酵培养所需基质的4个基本组分因子为麦麸、椰糠、磷酸盐和酵母粉;正交组合固态发酵基质配方8(麦麸:椰糠:磷酸盐:酵母粉=3:2:3:2)为最佳的组合配方,麦麸、椰糠、磷酸盐和酵母粉等4个基本组分因子的最佳质量配比为3:2:3:2。正交组合配方8(麦麸:椰糠:磷酸盐:酵母粉=3:2:3:2)是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的最佳固态发酵基质配方,放大培养的真菌孢子对蓟马成虫具有很强的侵染力。
余德亿姚锦爱黄鹏董金龙
关键词:蜡蚧轮枝菌固态发酵基质配方榕管蓟马
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蓟马及斯氏钝绥螨的毒力比较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比较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蓟马及斯氏钝绥螨的毒力差异,为利用天敌昆虫和虫生真菌协同控制蓟马等害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室内测定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构建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比较供试菌株对蓟马成虫及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C50和LT50。【结果】 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蓟马和斯氏钝绥螨的死亡趋势均随菌剂浓度的升高及侵染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但蓟马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及死亡趋势的变幅均明显高于斯氏钝绥螨,其中1.00×107和1.00×108 mL-1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10 d,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仅是蓟马成虫的13.30%和27.94%。构建的蓟马和斯氏钝绥螨TDM模型均能通过Pearson χ2和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结果与试验观察结果相吻合,能够无偏地描述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时间剂量互作效应。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蓟马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均明显强于斯氏钝绥螨,5个不同浓度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T50均超出TDM模型估测范围,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侵染3 d后的LC50是同一侵染时间蓟马成虫LC50的2.51×102~1.29×105倍。【结论】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蓟马的毒力较强,而对斯氏钝绥螨的毒力较弱,蓟马对供试菌株时间剂量互作效应的响应要远强于斯氏钝绥螨。
余德亿黄鹏姚锦爱张艳璇
关键词:蜡蚧轮枝菌榕管蓟马毒力

相关作者

黄鹏
作品数:134被引量:253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茎腐病 建兰 蜡蚧轮枝菌 榕管蓟马 盆栽榕树
余德亿
作品数:209被引量:600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茎腐病 盆栽榕树 建兰 草坪 蜡蚧轮枝菌
姚锦爱
作品数:212被引量:412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引物 茎腐病 盆栽榕树 链霉菌 LAMP
王金明
作品数:8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榕管蓟马 黑刺粉虱 天牛 虫态 养虫
胡建峰
作品数:10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虫态 养虫 分子反应 仿生 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