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49篇“ 椎弓根钉棒系统“的相关文章
一种新型椎弓系统的设计及生物力学研究
2025年
目的基于椎弓系统圆形存在旋转不稳定及易于爆丝的不足,设计一种新型U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方法将传统的连接从圆柱形改为拱门型设计,依照YY/T 0857-2011测试标准,对设计样品进行静态压缩测试、静态拉伸测试、静态扭转测试、压缩疲劳测试、静态前屈和后伸及侧屈测试。结果每组测试5个样品,静态压缩测试:2%残余位移(1.52±0)mm,弹性位移(13.26±0.18)mm,拉伸弯曲屈服载荷(537.48±11.83)N,拉伸弯曲刚度(40.54±1.05)N/mm;静态拉伸测试:2%残余位移(1.52±0)mm,弹性位移(13.28±0.17)mm,拉伸弯曲屈服载荷(564.56±16.17)N,拉伸弯曲刚度(42.54±1.69)N/mm;静态扭转测试:2%残余角位移(1.95±0)°,弹性角位移(15.07±0.18)°,屈服扭矩(25.08±0.71)Nm,扭转刚度(1.67±0.06)Nm/°;压缩疲劳测试:载荷16~160 N,循环5000000次,未失效;静态前屈测试:2%残余位移(1.52±0)mm,弹性位移(21.23±0.13)mm,压缩弯曲屈服载荷(849.92±19.20)N,压缩弯曲刚度(39.46±0.66)N/mm,压缩弯曲极限位移(39.97±0.59)mm,压缩弯曲极限载荷(987.16±16.10)N;静态后伸测试:2%残余位移(1.52±0)mm,弹性位移(21.11±0.15)mm,拉伸弯曲屈服载荷(732.75±15.20)N,拉伸弯曲刚度(36.23±3.55)N/mm,拉伸弯曲极限位移(37.50±0.47)mm,拉伸弯曲极限载荷(802.71±13.18)N;静态侧屈测试:2%残余角位移(1.95±0)°,弹性角移位(11.36±0.22)°,屈服扭矩(20.49±0.45)Nm,扭转刚度(1.77±0.08)Nm/°。测试过程中未见顶丝爆丝及U型旋转松动,测试结果符合脊柱椎弓系统生物力学行业标准。结论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顶丝在同等锁定效果下面对面平分正压力,显著降低顶丝爆丝发生率,同时避免连接发生旋转松动,能够减少临床术后内固定失效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李鹏刘琪赵金柱陶春生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系统生物力学脊柱疾病内固定术
微创经皮椎弓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微创经皮椎弓系统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情况、疼痛程度、胸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2.31±5.49)ml少于对照组的(66.89±7.21)ml,手术时间(82.43±6.21)min、住院时间(8.06±1.24)d均短于对照组的(103.75±8.97)min、(10.59±1.88)d(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63±2.38)°、(13.31±1.69)mm,术后分别为(10.36±1.39)°、(20.37±2.72)mm;观察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71±2.20)°、(13.65±1.31)mm,术后分别为(10.21±1.30)°、(20.45±2.76)mm。术前、术后,两组组间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分别为(5.31±1.02)、(32.49±2.57)分,术后分别为(2.95±0.63)、(15.59±1.42)分;观察组患者术前VAS、ODI评分分别为(5.40±0.97)、(32.63±2.21)分,术后分别为(2.24±0.38)、(15.67±1.35)分。术前,两组VAS、OD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系统内固定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可减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其术后迅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李振肃曹玮宫金涛秦晓宇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
一种防松脱椎弓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松脱椎弓系统,属医疗器械之人体内植入物技术领域。该防松脱椎弓系统由两固定、入骨螺、锁紧头、连接板和锁紧螺塞构成;每固定上分别相互对应的装有一个或多个锁紧头;对应的锁紧头之间通过连接板...
李照文
椎弓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 观察椎弓系统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椎弓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77.5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小(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88%,对照组死亡率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使用椎弓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减少骨折区域的出血量,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死亡率。
余玉珍孔来法丁颖威
关键词:椎弓根钉棒系统钢板内固定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微创椎弓系统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微创椎弓系统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陇西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研究组(n=43)。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椎弓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水平、术后骨盆骨折复位效果、骨盆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骨盆骨折复位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4.36%(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9周,研究组Majeed骨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系统内固定术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患者可提高术后骨盆骨折复位总有效率和骨盆功能,以及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谢红喜杨同堂徐敏
关键词:骨盆骨折
后路切开椎弓系统内固定与经皮椎弓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对比
2024年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椎弓系统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系统复位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失血总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工作中应用经皮椎弓系统复位内固定较后路切开椎弓系统内固定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并降低其VAS评分,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可推广。
朱耀军
关键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单节段
后路椎弓系统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治疗优势探讨
2024年
针对患有退行性脊柱侧弯(简称推退行脊柱侧弯),治疗过程中,运用后路椎弓系统内固定术(简称内固定术)的效果展开分析,并进行相关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中,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均在我院治疗,存在脊柱侧弯患者,共60例,展开此次研究。并对患者分组,在分组方式上,结合随机方式,分别是对照和实验。在组内人数上,各为30例。治疗开展时,在对照组当中,通过单纯椎管减压,在实验组当中,通过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对比,实验组Cobb角度、腰椎前凸角度方面,分别为更低、更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实验组的VAS评分、ODI评分,相比更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实验组有效率更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患有退行性脊柱侧弯,治疗过程中,运用内固定术,具有的优势比较明显,临床中,值得进行广泛应用。
杨文超蒋华生
关键词:退行性脊柱侧弯
经皮入路椎弓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入路椎弓系统内固定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获得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经皮入路椎弓系统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量表评分下降,其中,实验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19%相比,实验组93.55%稍高(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矢状位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矢状位Cobb角降低,椎体前缘高度升高,其中,实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入路椎弓系统内固定治疗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与功能障碍情况,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温从游温喜乐陈焕庆谢作棒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疼痛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
椎弓椎弓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椎弓椎弓系统椎弓包括主螺和副螺;主螺的杆部设有斜孔,斜孔的内壁设有与副螺相匹配的螺纹;副螺插装于斜孔内,并与主螺形成交叉结构。上述椎弓包括主...
李超王海光刘治辉白艳丽刘振海
万向连接器及椎弓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万向连接器及椎弓系统,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所述万向连接器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第一座体上设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一锁定件,第二座体上设有第二容置槽和第二锁定件;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相对的端面上...
张统张清清纪荣泉林寿涵赵军彭新阳段红平

相关作者

黄晖
作品数:31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研究主题:跟骨 骨折 骨盆骨折 椎弓根钉棒系统 骨折固定术
周勇
作品数:36被引量:200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安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椎弓根钉棒系统 脊柱融合术 脱位 股骨 关节成形术
庄小强
作品数:162被引量:708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幽门螺杆菌感染 大肠肿瘤 胃癌 胃肿瘤 针刺
冉学军
作品数:74被引量:354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安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成形术 脱位 关节囊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骨盆骨折
陆生林
作品数:77被引量:300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骨折 治疗胸腰椎骨折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