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25篇“ 椎基底动脉“的相关文章
- 椎基底动脉闭塞超急性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椎基底动脉是人体后循环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脑干、小脑和枕叶等重要结构供血,其一旦闭塞,可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1]。其中椎基底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的病残率和病死率高达90%以上[2]。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1%[2-3],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闭锁综合征或昏迷[4]。
- 陈江林孙祥荣刘伟
-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障碍治疗学脑梗死
- 椎基底动脉夹层临床影像学特征分析及其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 2025年
- 分析椎基底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特征以及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4年9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夹层60例患者临床资料,60例入院接受头颅CT检查与DSA,其中包括15例CTA检查,31例接受MRI+MRA检查。针对疾病治疗,56例患者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情况以及介入治疗情况,同时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60例椎基底动脉夹层患者,主要的特征表现为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影像学检查情况,CT、CTA、MRI+MRA、DSA检查,检查对象均可见壁间血肿,其中MRI+MRA检查可见明显线样征,其他的检查可见相关征象。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早晚期治疗均顺利完成,并未发生再出血,30例患者早期手术的症状完全消失,择期手术者23例择期自行出院,无死亡情况。56例介入治疗者随访3个月内未见死亡或者再出血,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占位效应均见不同程度的改变,术后6个月,患者Hunt-Hess分级、mR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基底动脉夹层的特征表现为眩晕头痛,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夹层动脉瘤特征表现,行介入治疗对改善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 郭小峰
-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治疗
- 基于倾向值匹配评价椎基底动脉支架闭塞行机械取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2025年
- 目的 评价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后闭塞行机械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2022年10月本中心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支架植入术后闭塞组(支架闭塞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闭塞组(ICAS)。运用倾向值匹配法平衡两组基线特征,比较两组血管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90 d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07例患者,其中支架闭塞组14例,ICAS组93例。经倾向评分成功匹配14对,其中支架闭塞组14例,ICAS组27例。支架闭塞组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均低于ICA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6%(11/14)vs. 100%(27/27),P=0.062;28.6%(4/14)vs. 44.4%(12/27),χ^(2)=0.976,P=0.323]。支架闭塞组90 d死亡率显著高于ICAS组[57.1%(8/14)vs. 25.9%(7/27),χ^(2)=3.873,P=0.049]。支架闭塞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ICA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7%(5/14)vs. 14.8%(4/27),χ^(2)=1.289,P=0.256]。结论 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后闭塞行机械取栓治疗,血管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与ICAS闭塞无差异,但90 d死亡率显著高于ICAS闭塞。
- 管民李子园马振凯孟淑辉周志龙吴立恒李天晓朱良付
-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支架内血栓机械取栓
-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的TCD特点及MRI影像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CIS)合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特点及颅脑核磁共振(MRI)影像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7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CIS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合并VBD分为观察组(合并VBD)20例和对照组(未合并VBD)80例,两组患者均行TCD及MRI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直径、MRI影像结果及基底动脉分叉高度分级、合并症情况。结果:(1)观察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为(30.6±9.6)cm/s、搏动指数为1.0±0.3,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基底动脉直径为(4.1±0.4)mm、基底动脉分叉高度分级为(2.1±0.5)级,均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椎动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合并后循环微出血概率(20.00%)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合并椎基底动脉夹层、基底动脉瘤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两组患者基底动脉、椎动脉的狭窄程度及重构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基底动脉、椎动脉斑块负荷分别为(71.1±11.9)%、(72.6±11.2)%,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CIS合并VBD患者中,TCD具有无创、可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等优点,而MRI影像特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及脑实质病变情况,二者结合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罗焕高律萍朱友义毛嘉怡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经颅多普勒超声颅脑MRI
- 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脑血流灌注指标、相关血清因子指标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119例VBIV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予阿加曲班注射液静脉滴注)59例和观察组(予阿加曲班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葛酮通络胶囊口服)6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LSV)、红细胞压积(HCT)、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HSV)、红细胞沉降率(ESR)]、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血清细胞因子指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白介素增强结合因子(ILF-1)、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8.1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更快(P<0.05),血流MTT更短(P<0.05),CBV、CBF水平更高(P<0.05),LSV、HCT、HSV、血浆黏度更低,ESR更慢(P<0.05),ET-1、ILF-1、MDA水平更低,CGRP、GSH-Px水平更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能有效改善VBIV患者临床症状,加速血液循环,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促进病情恢复。
- 周伟锋柴红杰周永生
-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 后循环症状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椎基底动脉几何形态与基底动脉斑块的HR-VWI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研究后循环症状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椎基底动脉(vertebrobasilar artery,VBA)几何形态与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斑块的发生、分布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2021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后循环症状性AIS患者,根据HR-VWI上BA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将患者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B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角、BA-中角、BA曲折率。再根据3D-TOF-MRA将患者的VBA几何形态分为步行型、音叉型、λ型和一侧VA不汇入型,统计4种VBA几何形态BA斑块的发生率,并比较4种VBA几何形态的BA-VA角、BA-中角、BA曲折率、斑块分布、外管腔直径、斑块体积、血管外壁面积、血管壁面积、斑块厚度、斑块负荷(plaque burden,PB)、斑块强化率(enhancement rate,ER)的差异。结果共纳入71例患者,其中54例(76.1%)有斑块,17例(23.9%)无斑块。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VBA形态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4种VBA几何形态中,步行型的BA斑块发生率高于音叉型(92.3%vs.55.6%,P=0.033)。音叉型[(166.83±13.27)°vs.(150.77±19.65)°,P=0.008]和λ型[(163.82±12.36)°vs.(150.77±19.65)°,P=0.028]的BA-中角均大于步行型。4种VBA几何形态中步行型的BA曲折率最大(P=0.005)。4种几何形态的BA斑块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斑块特征、PB和ER等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后循环症状性AIS患者的VBA几何形态与BA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相较于音叉型,步行型更容易发生BA斑块,4种VBA几何形态中步行型的BA更容易弯曲。
- 钟丽玲徐棣豪宋建勋林国辉符念霞
- 关键词:斑块
- 长春西汀联合阿加曲班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眩晕程度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分析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对患者眩晕程度、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右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效果,炎性因子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眩晕程度[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左椎动脉血流速度(39.15±5.26)cm/s、右椎动脉血流速度(39.13±4.89)cm/s、基底动脉血流速度(38.91±4.07)cm/s均高于对照组的(32.02±5.36)、(31.88±4.04)、(31.39±5.1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IL-6(9.44±4.37)ng/L、CRP(4.18±1.29)mg/L、ET-1(70.12±9.34)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2.67±5.43)ng/L、(6.47±1.58)mg/L、(75.27±11.75)ng/L,而CGRP(57.49±6.05)ng/L高于对照组的(45.48±5.2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DHI评分(28.12±3.06)分低于对照组的(34.72±3.66)分,ESCV评分(28.17±3.56)分高于对照组的(20.31±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减轻眩晕症状,有利于降低炎性反应、提升治疗效果与椎动脉血流速度,促进患者康复。
- 刘世英
- 关键词:阿加曲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内皮损伤眩晕
- 国产氯吡格雷结合倍他司汀、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5年
- 研究国产氯吡格雷结合倍他司汀、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研究,时间(2023.1~2023.12),研究对象人数:30例,平均分为两个小组,观察组(n=15)接受国产氯吡格雷结合倍他司汀、金纳多注射液,对照组(n=15)接受倍他司汀、金纳多注射液,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起效情况、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30天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或者脑梗死患者数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概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0~2h、2~6h的起效概率分别为46.66%、40%,高于对照组13.33%、6.66%,6~12h、大于12h的起效概率为6.66%、6.66%,低于对照组40%、40%,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血浆比黏度、还原高切、还原低切指数均低于对照组,30天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或者脑梗死患者概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26.66%(P<0.05)。结论 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国产氯吡格雷结合倍他司汀、金纳多注射液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了起效时间,改善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了患者的眩晕情况,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 黄蕾
- 关键词:国产氯吡格雷倍他司汀金纳多注射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评估椎基底动脉钙化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作用
- 2025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使用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VW-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椎基底动脉斑块的钙化特征,并分析其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706例接受VW-MRI和CT检查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使用CT图像分类方法将钙化形态分为内膜优势型或内弹性层(IEL)优势型,对责任病变和非责任病变的斑块参数指标、钙化特征以及临床数据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钙化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一共有244名患者(124名有症状,120名无症状)符合入组标准。与非责任斑块相比,责任斑块显示出更多的内膜优势钙化、较低的钙化密度和较小的钙化体积(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内膜优势型钙化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独立相关(P<0.001),IEL优势型钙化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呈负相关(P<0.001)。结论椎基底动脉中内膜优势钙化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独立相关;其可作为评估斑块不稳定性的影像学标志,为进一步提高后循环卒中危险分层提供指导。
- 薛晨杨欢杨钰成王翠艳王焱炜
- 关键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钙化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一种用于椎基底动脉闭塞术后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椎基底动脉闭塞术后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涉及医疗数据分析预测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临床参数;通过LASSO回归方法对所述临床参数进行筛选,获取与预后相关的临床变量;根据所述临床变量,通过多种不...
- 孙文张盼许英杰韩高峰张丰宋超刘新峰
相关作者
- 李天晓

- 作品数:431被引量:1,630H指数:16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栓塞 动脉瘤
- 刘建民

- 作品数:966被引量:5,750H指数:2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栓塞
- 宋江顺

- 作品数:17被引量:91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听性脑干反应 椎基底动脉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 眩晕 发病时间
- 张怀亮

- 作品数:191被引量:864H指数:15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眩晕 前庭 偏头痛 中医药疗法 头晕
- 王子亮

- 作品数:159被引量:536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栓塞 血管内治疗 血管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