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09篇“ 椎体间融合术“的相关文章
中药治疗腰椎椎体融合术后发热的炎症信号通路
2025年
背景:后发热是后路腰椎椎体融合后常见临床症状之一,目前没有明确的病因病机,患者后体温易反复,病程较久,西药治疗效果欠佳,影响患者后恢复。目的:综述总结炎症信号通路和后发热的关联及中药防治后路腰椎椎体融合后发热的机制,为研究后发热继续探索新的治疗药物。方法: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06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录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中药,后发热,炎症,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E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Toll样受体,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Notch信号通路”;英文检索词为“medicinal herb,postoperative fever,inflammation,interleukin-1,interleukin-6,interleukin-8,γ-interferon,tumor necrosis factor,Prostaglandin E2,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nuclear factor-κB,toll-like receptor,janus kinases/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notch signaling pathway”。阅读文章剔除研究内容不相关、质量差的文献,纳入10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手造成软组织创伤促使机体释放炎症因子,促炎因子作用于下丘脑前部的体温调节中心,促使发热;(2)后切口内出血及渗液等的吸收,吞噬细胞吞噬坏死细胞的蛋白分解产物后,产生内生致热原(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导致发热;(3)细胞因子通过炎症信号通路发挥致炎作用,促使发热;(4)中药或中药复方可以调控炎症信号通路发挥抗炎解热作用防治后发热;目前中药作用机制尚无定论,应深入研究阐明中医药防治后发热的相关信号通路,运用现代技把细胞分子技与中医药药理作用机制联系起来,以便指导临床医生用药,促进患者后恢复;(5)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后发热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应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方雨婷彭宏庞玉洁
关键词: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发热炎症白细胞介素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
经椎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2025年
探讨T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1月40例腰椎退变患者,随机分为TLIF组和PLIF组各20例。对比手参数(手用时、出血量、首次下床时、住院日数);比较后1周、6月的VAS、ODI评分;对比后1周、6月的椎高度、腰椎矢状Cobb角。结果 随访6-18个月(均13.6个月),TLIF组各手参数较PLIF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后VAS、ODI评分较前明显降低(P<0.05);后1周TLIF组评分低于PLIF组(P<0.05);6月后两组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后椎高度、Cobb角较前改善(P<0.05),组无差异(P>0.05)。结论 两种手方式疗效确切,TLIF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
孙佼席红波陶梨清潘茂圣陈金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融合
同轴全脊柱内镜辅助管状融合通道或叶片拉钩融合通道腰椎椎体融合术
2025年
目的探讨采用叶片拉钩通道系统与倒装设计工具实施全时同轴全脊柱内镜辅助腰椎椎体融合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同轴全脊柱内镜辅助腰椎椎体融合术101例患者的资料,依据中应用的融合通道类型分为管状通道组59例、叶片拉钩通道组42例,后者结合采用倒装设计工具实现脊柱内镜全时监视下减压、终板处理与椎融合操作。比较两组手中估计失血量(intraoperative estimated blood loss,IEBL)、并发症发生情况、椎体融合率(Bridwell标准),比较前、后1周、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前、后1周融合节段的椎隙高度。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随访,管状通道组随访时为(42.9±12.1)个月,叶片拉钩通道组为(20.9±4.9)个月。两组患者手、IEBL、并发症发生率、椎体融合率(Bridwell标准1-2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1周管状通道组单节段融合患者JOA评分和ODI分别为23(20,25)分和16%(11%,21%),均优于叶片拉钩通道组的20(18,23)和28%(2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0,P=0.003;Z=4.740,P<0.001);而管状通道组双节段融合患者JOA评分为23(20,25)分,优于叶片拉钩通道组的20(18,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4,P=0.040)。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1周两组患者的椎隙高度均较前提高(P<0.05),叶片拉钩通道组椎隙高度为(1.46±0.28)cm,优于管状通道组的(1.17±0.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7,P<0.001)。结论采用叶片拉钩融合通道与倒装设计工具实施全时同轴全脊柱内镜辅助腰椎椎体融�
杨阳陈子豪刘仲宇陈瑞强齐佳坤董健文戎利民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内窥镜检查
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气压治疗仪治疗腰椎体融合术后患者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气压治疗仪治疗腰椎体融合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体融合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后均行气压治疗仪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阶梯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腰椎功能障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巴氏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及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气压治疗仪治疗腰椎体融合术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及睡眠质量。
杨晶晶刘幼虹李莉
关键词:腰椎体间融合术气压治疗仪
Wiltse入路微创经椎孔腰椎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探究椎旁肌隙(Wiltse)入路微创经椎孔腰椎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LDD)的效果及对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某院112例LD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MIS-TLIF组(n=56)和TLIF组(n=56)。TLIF组接受后正中入路TLIF治疗,MIS-TLIF组接受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比较2组手指标、手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影像学指标、组织创伤指标[血清磷脂酶A2(PLA2)、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GE1α)]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IS-TLIF组手耗时为(198.81±17.42)min,长于TLIF组的(169.62±14.65)min,住院时长为(9.52±1.74)d,短于TLIF组的(13.25±2.28)d,中失血量、切口引流量分别为(129.62±10.81)mL、(38.77±4.56)mL,低于TLIF组的(366.74±27.26)mL、(168.16±13.4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3、6个月MIS-TLIF组ODI、VAS评分、腰椎冠状面Cobb角低于TLIF组,椎隙高度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1、3 d MIS-TLIF组血清PLA2、6-keto-PGE1α水平分别为(29.66±5.37)%、(25.53±4.27)%、(69.24±8.45)μg/L、(59.48±7.32)μg/L,低于TLIF组的(35.54±7.19)%、(30.06±5.85)%、(78.16±10.09)μg/L、(71.96±9.7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TLIF组的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正中入路TLIF治疗LDD患者相比,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虽会延长手,但可进一步优化手指标,促进伤椎解剖结构恢复,减轻疼痛感,提升腰椎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更具有微创特征。
崔新华林东司天福贺伟阳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椎旁肌间隙组织创伤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体融合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2025年
目的探讨极外侧入路腰椎椎体融合术(XLIF)后相邻节段退变(ASD)的发生情况,以及XLIF后早期出现AS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天津医院行XLIF的腰椎管狭窄症、至少随访1年的患者。所有患者前及末次随访时均完成腰椎MRI及X线检查,评估相邻节段的退变状态。根据患者末次随访时有无发生ASD,将患者分为无ASD组和ASD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麻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随访时融合节段数量、手时长、出血量、住院天数,前及随访时期临床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矢状位参数、相邻节段的椎管形态分级和椎盘Pfirrmann分级进行比较分析。将组比较中P值<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探讨XLIF后早期出现ASD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6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20例,女48例,年龄(60.0±6.9)岁。末次随访时,20例(28.9%)发生ASD,纳入ASD组,余48例纳入无ASD组。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与ASD组相比,无ASD组前腰椎前凸角(LL)(46.5°±12.0°比32.3°±15.9°,P<0.01)和骶骨倾斜角(SS)(36.6°±7.1°比29.5°±12.6°,P=0.022)均更大,前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PI-LL)不匹配率更低[25.0%(12/48)比60.0%(12/20),P=0.033],前相邻节段椎管形态分级更优(0级/1级分别为33/15例和6/14例,P<0.01)。与前相比,两组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VAS(腰)和VAS(腿)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且两组前临床功能评分及末次随访时临床功能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前相邻节段椎管形态分级为1级是XLIF后早期出现ASD的危险因素(OR=13.00,95%CI:2.51~67.04,P<0.01)。结论XLIF后1年有28.9%的患者会发生ASD,前相邻节段椎管形态分级为1级是XLIF后早�
郭扬万文涛边汉明陈超杨海云赵栋杨强
关键词:椎管狭窄相邻节段退变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对微创经椎孔入路腰椎体融合术中神经功能保护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技(NEPM)对微创经椎孔入路腰椎体融合术(MIS-TLIF)中神经功能保护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贵州中医院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做好后并发症护理及随访,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NEPM。所有手由同一团队执行,中监测包括运动诱发电位(MEP)和感觉诱发电位(SEP)、肌电图。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期指标、后JOA评分、腰椎前凸角度和冠状面Cobb角差值,以及MEP、SEP和肌电图监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前后JOA评分、腰椎前凸角度和冠状面Cobb角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前后胫后神经SEP波幅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前后平均功率频率、肌电图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EPM能有效减少MIS-TLIF后神经功能损伤的风险。建议在类似手中广泛应用以提高神经保护效果。
李小丽佘莉君顾春松齐晓兵李娜
关键词:神经功能保护
单边双通道内镜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经椎孔腰椎椎体融合术(UBE-TLIF)及传统后路腰椎椎体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DL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治疗的85例DLS-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接受式分为UBE-TLIF组(46例)和PLIF组(39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期数据、影像学参数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前影像学参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BE-TLIF组手长于PLIF组[(156.42±26.65)min vs(141.36±21.46)min,P=0.006],中出血量少于PLIF组[(170.15±10.87)mL vs(203.15±15.67)mL,P<0.001],住院时短于PLIF组[(6.73±2.42)d vs(9.61±2.56)d,P<0.001]。UBE-TLIF组的腰椎前凸角及节段角在后3个月[(42.52±8.57)°vs(46.61±7.31)°、(10.93±2.59)°vs(12.16±3.05)°]及末次随访时[(41.35±7.46)°vs(44.62±6.42)°、(10.65±2.43)°vs(11.87±2.53)°]均小于PLIF组(均P<0.05)。UBE-TLIF组后3个月融合率低于PLIF组[34.78%(16/46)vs 58.97%(23/39),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8%(43/46)vs 94.87%(37/39),P>0.05]。UBE-TLIF组后3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PLIF组[(2.43±0.92)分vs(3.12±1.03)分、(26.81±9.14)分vs(33.35±8.76)分,均P<0.01],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BE-TLIF作为一种微创手,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后疼痛轻、融合率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DLS-LSS的有效方法。
卢春闻王辉吴宏日杜诗尧王振伟许天明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基于椎体成角的下腰椎峡部裂性滑脱分型系统的提出及其在后路椎体融合术中应用价值的验证
2025年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椎体成角的下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新分型系统,并探讨其在后路椎体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的下腰椎(L4、L5)峡部裂性滑脱患者92例,其中男21例、女71例,年龄为12~73(52.9±10.9)岁,体质量指数(BMI)为18.7~34.5(26.2±3.3)kg/m2。依据滑脱椎体下终板与下位椎体上终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型:两终板成角并开口向腹侧为1型、两终板平行为2型、两终板成角并开口向背侧为3型;再依据滑脱椎体下终板与下位椎体上终板是否接触各分型又进一步分为A亚型(未接触)和B亚型(部分接触或完全贴合)。观察并比较3个分型及2个亚型患者的手、出血量及滑脱复位率;以滑脱Meyerding分度、滑脱部位进一步分层比较不同分型患者的基线资料、手中出血量及滑脱复位率。结果(1)92例患者中,1型49例、2型25例、3型18例,A亚型55例、B亚型37例,手均顺利完成。1~3型患者年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3型患者、出血量和滑脱复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59、3.26、37.10,P值均<0.05);组内两两比较,3型患者的手、出血量高于其他两型,滑脱复位率低于其他两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型、2型患者中A亚型的手、出血量和滑脱复位率均小于B亚型,3型患者中A亚型的手、出血量均小于B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型患者中A亚型与B亚型的滑脱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依据滑脱Meyerding分度进行分层,Ⅰ、Ⅱ度滑脱患者手、出血量及Ⅰ度滑脱患者滑脱复位率1~3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Ⅱ度滑脱患者的滑脱复位率1~3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05,P<0.0
许星柱袁鸿儒杨浦鑫刘庆涛戴辰杰霍亚冲徐佳欣张迪王辉
关键词:脊椎滑脱
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椎体融合术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和腰背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椎体融合术(MISS-TLIF)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腰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接受手治疗的90例DL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观察组患者接受可扩张通道系统下MISS-TLIF。比较2组患者的手中失血量、中透视数、自主下床活动时。于前、后6个月,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背功能障碍程度,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价量表(JOA)评估腰痛程度;拍摄脊柱全长侧位片或腰椎侧位X线片并测量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椎隙高度(DH)、手节段椎隙后缘高度(PDH)、手节段椎隙前缘高度(ADH)等腰骶部矢状位平衡参数。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围手期是否出现融合器位置不佳、切口感染、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自主下床活动时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RS、ODI、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6个月,2组患者的NRS、ODI显著低于前,JOA显著高于前(P<0.05);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NRS、ODI显著低于对照组,JO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T、LL、PI、SS、DH、ADH、P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6个月,2组患者的PT、LL显著低于前,DH、ADH显著高于前(P<0.05);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PT、LL显著低于对照组,DH、AD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61%(10/51)、5.13%(2/39);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
王玉辉杜贵娟马虎升马涛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相关作者

戎利民
作品数:275被引量:96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 腰椎退行性疾病 微创 椎体间融合术 极外侧
范顺武
作品数:635被引量:3,284H指数:2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 脊柱融合术 骨肉瘤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
陈瑞强
作品数:95被引量:22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退行性疾病 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 极外侧 微创
谢沛根
作品数:105被引量:26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 椎体间融合术 椎间孔入路 显微内镜
董健文
作品数:125被引量:42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