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24篇“ 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相关文章
- 一种脊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用螺钉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脊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用螺钉,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骨科螺钉包括依次连接的头端、螺纹段和连接端,头端为弹性材质件且端部设置有圆弧倒角面,螺纹段的侧壁上设置有螺旋状的螺纹。相比传统骨科螺钉其头端设计成较为...
- 刘朝旭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医治疗进展
- 2025年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骨质疏松常见并发症,常表现为腰背部剧烈的疼痛及腰部活动受限。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与手术两大类。中医保守疗法通过整复手法、外固定、功能锻炼、中药内服及其他中医疗法等方式治疗OVCF,具有风险小、经济适用性强、整体治疗等优势。本文汇总中医治疗方法,以期对OVCF的保守治疗提供参考。
- 沈耀栋孟祥奇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整复手法外固定功能锻炼中药
-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复位器及复位方法
- 本发明涉及骨质疏松椎体复位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复位器及复位方法,包括前板,所述前板的后侧设置有复位板,所述前板与复位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肩带,所述...
- 吴钒郝赤子李立群
- CT与MR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应用效果研究
- 2025年
- 分析CT与MR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5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传统组和实践组。传统组实施CT检查,实践组实施CT与MR联合检查,比较两组影像诊断准确率、骨髓水肿检出率、软组织损伤识别率、影像学检查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实践组的影像诊断准确率、骨髓水肿检出率、软组织损伤识别率高于传统组(P<0.05);实践组的检查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实践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5);实践组的临床决策时间、影像学结果解释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研究发现,CT与MR联合应用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改善了疼痛管理效果和患者的恢复情况。通过缩短临床决策时间和影像学结果解释时间提高了医疗效率,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以优化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 谢燕芬
-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CTMR影像学诊断疼痛评估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 2025年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临床上两种经典术式,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但是这两种手术一直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射频镇痛技术的发展,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RFNB)应用于OVCF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某些特殊形态OVC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应该注重OVCF病人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OVCF病人术后康复及护理,并对现有技术不断改进,为OVCF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这4种微创手术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张雪轩鄢毅邹欢陈子明尹青华钟凯曾琳钰张学学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 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CT与MR的应用效果研究
- 目的 探讨CT与MR在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疑似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CT、MR进行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MR在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
- 陈哲
-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CTMR
-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 2025年
- 目的骨质疏松症引起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特别是常见的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有再次骨折的危险。研究再骨折影响因素对于改善预防策略和治疗至关重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在双峰县人民医院接受PVP术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收集409例患者的相关信息,将其分为再骨折组和非再骨折组。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后手术时间、初始骨折椎体数、手术穿刺方式、骨水泥注入量、是否骨水泥渗漏、总蛋白数、球蛋白数、预后营养指数(PNI)、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AFR、CT值、体重、是否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影响的因素纳入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确定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术后手术时间、球蛋白、白蛋白数、淋巴细胞绝对值、纤维蛋白原、PNI、白蛋白/纤维蛋白原、CT值、手术穿刺方式、是否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与再骨折发生有显著关联(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穿刺方式(单侧穿刺)(OR=2.181,95%CI:1.249⁃3.809)、PNI(OR=0.876,95%CI:0.821⁃0.934)、CT值(HU)(OR=0.961,95%CI:0.948⁃0.974)、球蛋白(OR=1.078,95%CI:1.013⁃1.147),没有规律抗骨质疏松(OR=1.816,95%CI:1.029⁃3.206)与再骨折发生之间存在显著关联(P<0.05)。结论手术穿刺方式、PNI、CT值、球蛋白数、是否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的评估可能有助于预测患者再骨折的风险,为临床干预和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 刘思定王云
-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再骨折
- 椎体成形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转移癌致椎体压缩性骨折
- 2025年
-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转移癌致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转移癌致VCF患者,其中77例共105节椎体接受MWA联合PVP(A组)、35例共68节椎体接受单纯PVP(B组)。记录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对比治疗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每日吗啡消耗量(DMC)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局部肿瘤复发率。结果MWA及PVP技术成功率均为100%。A组12例(12/77,15.58%)、B组19例(19/35,54.29%)见骨水泥渗漏,A组低于B组(P<0.001);未见其他并发症。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DMC和ODI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01);A组治疗后3及6个月疼痛VAS评分均低于B组(P均<0.01),A组治疗后6个月DMC及ODI均低于B组(P均<0.01),其余各时间点组间疼痛VAS评分、DMC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个月,A组[17.14%(18/105)]病变局部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32.35%(2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 PVP联合MWA治疗转移癌致VCF可减少并发症、延长疼痛缓解时间,且短期局部控制肿瘤效果更佳。
- 邱媛媛邢超袁倩倩张开贤张旭升
- 关键词:骨折压缩性椎体成形术微波消融
- CT和MRI多模态影像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
- 2025年
- 进一步观察椎体压缩性骨折采取CT诊断以及MRI多模态影像学诊断技术的效果与差异。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病例选择时间段设置在2023年3月~2023年12月期间,将该期间内我院收治疑似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用东软NeuViz 128 CT诊断仪对50例疑似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同时选用飞利浦Ingenia 3.0 T全数字磁共振诊断仪对50例疑似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诊断检查。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诊断方法与MRI多模态诊断方法在诊断结果方面的差异,并计算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作为评估诊断效能的基本依据。结果 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50例疑似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确诊共43例,另7例排除椎体压缩性骨折。CT诊断结果、MRI多模态影像学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对比结果显示:CT诊断方法下,共确诊3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另18例排除椎体压缩性骨折;MRI多模态影像学诊断方法下,共确诊41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另9例排除。CT诊断结果、MRI多模态影像学诊断结果的对应诊断效能计算结果显示:MRI多模态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效能分别为:灵敏度93.02%(40/43)、特异性85.71%(6/7)、92.00%(46/50),显著高于CT诊断方法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效能,P<0.05,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和MRI多模态影像学诊断技术均是对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与CT诊断结果相比,MRI多模态诊断技术具有更为突出的诊断效能,整体应用价值更为突出,值得应用。
- 张丹
- 关键词:CTMRI多模态椎体压缩性骨折
- CT与MR在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准确率比较
- 2025年
- 探讨CT与MR在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准确率。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T诊断(对照组)和MR诊断(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中,CT与MR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漏诊率无明显差别,但MR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误诊率低于CT。
- 韩国武
- 关键词:CT检查MR检查椎体压缩性骨折准确率
相关作者
- 杨惠林

- 作品数:1,595被引量:8,977H指数:4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水泥
- 孙强

- 作品数:113被引量:477H指数:12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微创治疗 骨折
- 王根林

- 作品数:287被引量:1,616H指数:20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椎弓根螺钉
- 徐杰

- 作品数:97被引量:52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折
- 郝定均

- 作品数:1,075被引量:3,850H指数:28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腰椎 手术治疗 胸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