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0750篇“ 植被恢复技术“的相关文章
- 河流生态修复中植被恢复技术的应用
- 2025年
- 河流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既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又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植被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如植被减少会导致河岸稳定性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生物栖息地丧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河流生态修复的大背景下,植被恢复技术成为关键的研究课题。通过,深入研究植被恢复技术,有助于改善河流生态环境,提高河流生态服务功能,不仅可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奠定基础,还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文剑然夏旭忆
- 关键词:河流生态修复植被恢复技术
- 关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的探讨
- 2025年
- 为了有效应对小流域水土流失所带来的环境挑战,本文特别选取了一个特定流域的综合治理项目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本文着重研究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所采用的植被恢复技术。文章不仅详细阐述了植被恢复技术的实施关键点,还基于这些关键点深入分析了植被恢复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后期维护策略,以确保植被恢复工作的长期效果。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其他类似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以期达到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和生态环境改善。
- 马丽
- 关键词: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植被恢复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表土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以昌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例
- 2025年
- 昌都市位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藏东三江并流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昌都市开工建设了大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而工程建设时地表扰动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线性工程,跨越土地利用类型多,占地类型以临时占地为主,永久占地少,地面硬化少,工期短、表土回覆周期短,在工程建设中存在表土剥离和堆存较为粗放、植被恢复不理想的问题。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应结合工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遵循藏东高寒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重视项目区植被、土壤调查,做好项目区表土资源保护和植被恢复方案设计,以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施工单位应结合藏东高寒地区自然条件,强化施工设计,优化施工工艺,力求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降到最低。
- 杨贺菲陈兰李强罗爽
- 关键词:植被恢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 黄土边坡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进展
- 2025年
- 围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展开,系统分析了植被恢复技术在黄土边坡治理中的应用与发展。植被恢复技术是控制水土流失、恢复生态功能的有效措施。植被恢复不仅能固土防护,还能提高边坡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依据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以及水土流失的成因,梳理了中外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历程和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喷播修复和覆坡修复技术,这些技术各有优劣,针对立地条件和环境特征选择性地使用,并针对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对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最后探讨了植被恢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植物种类合理搭配、土壤基质改良和技术创新是提升边坡生态修复效果的关键。同时,建议结合遥感、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地质灾害的监测与管理,将有助于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与精准度。最后,呼吁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边坡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可持续性。
- 邓念东张硕伦梁毅轩毛祝新
-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土边坡生态修复植被恢复
- 宁夏贺兰山生态修复特色植物扩繁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 2025年
- 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长期以来,贺兰山矿山开采使生物生境斑块破碎、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水土流失情况加剧。本项目针对贺兰山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以及相对丰富的野生乡土植物资源未被开发利用等问题,以近自然生态修复理念为基础,重点调查、引进、筛选了适合贺兰山的特色灌草植物;研发了灰榆、蒙古扁桃、沙冬青、怪柳等人工快繁技术,以及5种特色造林技术;根据不同立地条件研发了4种灌草结合的植被恢复综合技术模式。
- 刘秉儒全卓闫兴王岳艳玲吴芳芳梁咏亮
- 关键词:蒙古扁桃快繁技术生态安全屏障
- 市政园林绿地中的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技术
- 2024年
-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政园林绿地土壤质量恶化、植被破坏等现象越来越突出。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市政园林绿地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技术来提高土壤质量,恢复植被生态和增强绿地景观效益。本文在对市政园林绿地土壤状况及植被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先进土壤改良技术及植被恢复策略相结合,提出综合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可显著增强土壤肥力与保水能力、促进植被健康成长、有效修复绿地生态功能。
- 朱其奋
- 关键词:土壤改良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土壤质量
- 定边县北部风沙草滩区重点区域植被恢复技术
- 2024年
- 项目区植被较为单一,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且灌木退化严重,已失去防护效果。定边县拟重点绿化该区域,依托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精准提升森林草原质量。该文在项目实施中依据不同的立地条件设计对应的营造林模式,辅以搭设障蔽、灌水、抚育等技术措施,综合施策,旨在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使项目区生态防护效益和景观质量得到稳固提升。
- 陈文红刘姝玲刘巧红
- 关键词:植被恢复
- 延安黄河沿岸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
- 2024年
- 为给延安黄河沿岸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及示范样板,在延安市延长县选择颇具代表性的困难立地造林地块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选用良种壮苗,配合采用抗旱集雨整地、客土回填、覆盖地膜、抚育管护等技术措施来完善植被恢复技术体系,解决黄河沿岸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难题。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示范点的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均显著提高,值得深入研究应用,确保在同类地区也能广泛推广应用。
- 李天菊王锐刘盟张向华康晓兰
- 关键词:黄河沿岸植被恢复技术
- 吉林西部盐碱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技术与示范
- 2024年
- 白城是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美誉,所在的松嫩平原更是重要的后备耕地储备区域,也是吉林省中东部重要的生态屏障.但该区域不同程度的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威胁地区粮食安全,制约了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绿洲生态系统的建设和草牧业可持续发展.
- 韩东辰孙萍萍王笛李达赖宪明孙兴智
- 关键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态经济区土壤盐碱化绿洲生态系统
- 辽西地区高次团粒客土喷播边坡裸岩植被恢复技术的应用分析
- 2024年
- 辽西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区,长期以来在为国家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矿区的开采活动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地形地貌,还导致了土壤侵蚀、水资源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裸岩植被的破坏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平衡和居民生活质量。针对这一问题,辽西地区急需探索一种有效的植被恢复技术,以实现矿区的生态修复。鉴于此,文章根据辽西地区矿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影响,提出了辽西地区应用高次团粒客土喷播表破裸岩植被恢复技术。
- 张晓杰刘晓飞
- 关键词:客土喷播技术
相关作者
- 高强

- 作品数:47被引量:142H指数:8
- 供职机构:长江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植被恢复 洞庭湖流域 水土流失现状
- 李生

- 作品数:96被引量:816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研究主题:石漠化 植被恢复 喀斯特石漠化 黔中 乳源木莲
- 杜岩功

- 作品数:151被引量:1,108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高寒草甸 草地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放牧
- 史敏华

- 作品数:78被引量:39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核桃 石灰岩山地 核桃新品种 灌木 油松
- 洪利兴

- 作品数:95被引量:555H指数:15
- 供职机构: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美丽胡枝子 消落带 千岛湖 植被恢复 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