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12篇“ 植物源性食品“的相关文章
GC-NCI-MS法测定植物食品中氟虫腈及其3种代谢产物残留量
2025年
本文建立气相色谱-负化学-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Negative Ion Chemical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GC-NCI-MS)测定植物食品中氟虫腈及其3种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方法。以乙腈为提取溶剂,采用程序升温进样,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氟虫腈及其3种代谢产物质量浓度在0.005~0.200μg·mL^(-1)线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1,方法定量限为0.001 mg·kg^(-1);在0.002、0.010、0.020 mg·kg^(-1)的3个加标水平下,测定得到目标物质的回收率为80.6%~109.0%,相对标准偏差在2.1%~10.6%。该方法可为植物食品中氟虫腈及其3种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肖舒元邱硕李艳洋孙安琪马嘉泽刘朋宇姜璇
关键词:植物源性食品氟虫腈代谢产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食品中γ-氨基丁酸含量
2025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食品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以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磺酰氯为柱前衍生试剂,以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方式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设计正交实验并进行方法学验证。通过检测不同植物食品、仪器比对测定,分析γ-氨基丁酸测定结果。结果确定提取γ-氨基丁酸最优条件为60%乙醇溶液,按1:25(g:m L)的料液比,通过水浴振荡(40℃)或超声提取30 min。色谱条件: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乙酸钠溶液(20:80,V:V),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为436 nm。γ-氨基丁酸在1.092~131.064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关系。火龙果(白心)、番茄和麦芽中γ-氨基丁酸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加标回收率均在95.80%~104.36%之间,表明方法精密度良好,添加回收率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重复好、准确度高,可以准确定量植物食品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
潘玲顾海华王煜博张淏惟崔亚娟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植物源性食品Γ-氨基丁酸
植物食品中鼠药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025年
鼠药是一种旨在消灭小型啮齿类动物的化学试剂,其是以防害鼠类为目的的一类毒药,鼠药的不规范使用可能会致使其残留于日常的果蔬、粮食等植物食品中及与其接触过的土壤、水等,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且鼠药是食物中毒事件中常见的化学致毒因子。杀鼠剂的使用场景主要在农产品从种植开始到加工储存各个工序中,直接导致相关工作人员与鼠药接触。因此,对植物食品中的鼠药残留量进行检测意义重大。综述了植物食品中的鼠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食品中鼠药的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李瑶菲汪春明余丽波杨昭颖陈冬东李存彭涛
关键词:鼠药植物源性食品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植物食品中氯氟醚菌唑残留量
2025年
建立了一种检测植物食品中氯氟醚菌唑残留量的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方法。蔬菜、水果、谷物样品经含0.1%乙酸的乙腈提取,离心后上清液经氯化钠、柠檬酸钠、柠檬酸氢二钠、PSA、石墨化炭黑、无水乙酸钠和无水硫酸镁等不同试剂组合进行净化,经Rxi-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采用MRM模式,定量方法使用外标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目标化合物在0.005~0.2 mg/mL范围内的线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9,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空白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16.0%,相对标准偏差(n=6)为1.81%~8.45%,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农药残留测定要求。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相对简单、快速,灵敏度较高,准确度较高,填补了已有方法中没有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的空白,能满足植物食品中氯氟醚菌唑的检测要求。
黄艺辉潘迎芬方成俊余晓薇朱惠娜
关键词:植物源性食品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植物食品中2种新型除草剂残留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植物食品中2种新型除草剂残留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跨境植物食品中多种基质的快速定量分析,为跨境食品安全检测提供...
苟圆董伟杨中曹雪琴孙千然刘俊程铁辕王文文范蕊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食品中环氧虫啶和哌虫啶残留
2025年
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植物食品中环氧虫啶和哌虫啶2个非对映异构体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优化了干制水果和茶叶等基质的提取方式,确定了净化填料C 18、PSA、GCB和无水硫酸镁的最佳用量。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分层,采用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经ACQUITY UPLC BEH C 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环氧虫啶和哌虫啶在各自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01 mg/kg,满足GB 2763-2021和GB 2763.1-2022规定的限量要求。用建立的方法对植物食品(稻谷、糙米、小麦、大米、花生、葡萄干、甘蓝、生菜、四季豆、西红柿、土豆、香菇、苹果、柑橘和茶叶等)进行加标回收验证,结果表明:15种基质在定量限1倍、2倍、10倍或GB 2763限量水平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8%~110%,RSD为0~12.8%。用本方法对100批果蔬样品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环氧虫啶和哌虫啶均未检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普适强,可作为植物食品中环氧虫啶和哌虫啶的确证定量检测方法。
刘俊俊李菊余弯弯韩颖马欣欣占春瑞李仕祥伍华雯胡魁万建春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植物源性食品
植物食品中百草枯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024年
百草枯是一种具有快速灭生作用的除草剂,具触杀与内吸作用,除草效果好,加之经济易得,在农业植保领域使用广泛。但滥用及不合理地使用百草枯的情况时有发生,对食品安全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农业农村部已在公告中禁止该除草剂的使用。由于百草枯的极高、挥发差及其在紫外光下的不稳定,导致常规仪器对其检测难度大;另外百草枯在植物食品中残留量低,常需要痕量检测。本文针对上述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系统归纳了百草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总结并展望现有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为开发简单、快速、准确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提供参考,为植物食品中百草枯的相关安全研究提供技术依据。
陈艳芳周逸凡李雯婷苗水
关键词:百草枯植物源性食品前处理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食品中杀螟丹的残留
2024年
利用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植物食品中杀螟丹进行定、定量分析,通过对杀螟丹提取和净化条件进行筛选与优化,建立了植物食品中杀螟丹快速、便捷、准确、高效的分析方法。色谱柱选择ZORBAX SB-C18(2.1 mm×100 mm,3.5μm),流动相为水(0.1%甲酸)和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电喷雾离子(ESI)选择正离子模式,定量离子对为238.1/149.9。样品经2%乙酸乙腈提取,QuEChERS法净化,过膜后直接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目标物在5~200 ng/mL范围内线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92,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2%~86%,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为0.7%~6.3%。该方法适用广、操作便捷、回收率好、精密度高,可用于植物食品中杀螟丹残留的测定。
林凯旋沈佳乐王慧凯林德民沈炜
关键词:植物源食品杀螟丹QUECHERS
同位素内标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食品中的6-苄基腺嘌呤
2024年
本研究建立了植物食品中6-苄基腺嘌呤的同位素内标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好,可用于多种植物食品中6-苄基腺嘌呤的检测。
夏宝林扈战强张亚清殷晶晶沈凌志杨娜汪仕韬
关键词:6-苄基腺嘌呤内标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植物源性食品
质量控制图在植物食品中氟虫腈测定的应用被引量:2
2024年
利用质量控制图对植物食品中氟虫腈测定进行监控,采用国标食品检测方法GB23200.121—2021测定苹果、黄瓜、菠菜中氟虫腈的含量。根据多次实验回收率测定结果绘制质量控制图,并对测定回收率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分析,结果表明,苹果、黄瓜、菠菜各20批次进行加标回收率的检测结果均在质量控制图的上下控制限范围内。可见,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和准确
万福宝辛明亮乐粉鹏牛湖霞
关键词:质量控制图植物源性食品氟虫腈

相关作者

刘思洁
作品数:120被引量:777H指数:13
供职机构: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食品 残留量 食源性致病菌 高效液相色谱法 风险评估
崔勇
作品数:39被引量:196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省卫生监测检验中心
研究主题:残留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保健食品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姜楠
作品数:38被引量:235H指数:9
供职机构: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保健食品 植物生长调节剂 食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焦必宁
作品数:201被引量:1,771H指数:2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柑橘 农药残留 柑桔 QUECHERS 类黄酮
金芬
作品数:255被引量:1,127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分子印迹 土壤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散固相萃取 农产品